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太原晋祠游记2、晋祠公园正门及唐园

晋祠公园”属大型园林,总占地约1000亩。其中水面约300余亩,陆地面积604亩,建筑面积6670 平方米,道路面积40020平方米。

由赵梅生美术馆北行大约一华里,我终于到达“晋祠公园”的主轴线,即公园正门通往里边的晋祠博物馆的主游路上。由此向左拐,沿主游路线走到头就是“晋祠博物馆”,即真正的“晋祠”。但我现在不急于往“晋祠”走,我要往右走,先去看看“晋祠公园”的正门。游览么,就应该从大门开始,按顺序游览,这样才算圆满。不然就会留下遗憾。

为叙述简单,在后边的游记中,我称“晋祠博物馆”为“晋祠”,称“晋祠公园”为“公园”或“晋祠公园”。

晋祠公园属免费公园,不收门票,收门票的是里边的“晋祠”,所以我可以自由穿过公园的大门,一直走到马路边,即施工中的晋阳大道的围档处。晋祠公园有即几个门,东门是公园的主入口,即正门,绝大多数游人游晋祠都是从这个门开始。如果在平时,这儿不说人山人海,也是车水马龙。可现在,我的视线中竟然看不见一个人影。我刚才进南门时就没看见游客,这个正门也不见人影,看来现在游客进晋祠还有一个临时的”正门“,如果我下了公交就“打的”的话,应该是进那个门。这样倒也好,不用担心照相时有人干扰了。

作为公园的主入口,晋祠公园的东门建设的相当气派,大门离马路(晋阳大道)有差不多200米,两者间是一条宽大甬道。甬道南北两侧各有一道亭榭相间、布局对称的精美长廊,两道 长廊间距约50米,长廊的起点是两个景亭,北亭名太白亭,南亭名乐天亭。长廊的终点即公园东门。这两道长廊有三个作用,一是将甬道与两侧的绿地、停车场等分隔开来,更突出了中间甬道的地位;二是起到很好的美化装饰效果,三是可供游人临时休息。不过笔者认为,其前两种意义大于第三条意义,毕竟公园东门游览晋祠的起点,有几个游人还没开始游玩就要休息?

甬道起点是三道桥。这个桥我没看见桥名,因它不是一座桥,而是并排而建的三座桥,故我称之为三道桥。三道桥是仿古建筑,桥长约30米,中间的主桥净宽约5米,两侧的付桥净宽约4米,桥面略微起拱,稍做修饰的汉白玉栏杆,平整的青石桥面,整个建筑庄严有余,华丽稍欠。

三道桥两侧,长廊上的水心榭

过三道桥是一座三门四柱木牌坊,坊的正面有“晋祠胜境”四个大字,此牌楼称为“晋祠胜境坊”或“东门牌坊”。可令我不解的是,牌楼旁的竖立的文保碑上标注的却是“芳林寺牌楼”,这是怎么回事?莫非这座牌楼是从别处移来的?那原来坊上的字不应该是“晋祠胜境”吧?回来查资料,得知此坊原在太原市郝庄乡南马庄村北的芳林寺门前。 芳林寺创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当时被称为作城南“第一胜景",遭历代战乱、人为损毁。牌楼、大殿及石碑先后迁至晋祠,现仅存后院窑洞楼遗址,为太原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芳林寺牌楼为明代所建,1984年迁于此地,坊上 “晋祠胜境”由李立功提写。

东门牌楼旁的文保碑

牌楼的另一面,额上的四个大字似乎是“唐晋斯原“

再看两侧的长廊及亭榭

过东门牌楼7、80米即公园东门。东门是晋祠公园的大门是一座面阔5间的宫门式建筑,单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是建于1984年的仿古建筑。大门门柱上有楹联:“临汾川而降祉 构仁智以栖神”,大门上方的门匾是唐代御匾的复制品,匾上的“晋祠”二字为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所书。李世民发绩于太原,因此对晋祠情有独钟,曾为晋祠留下了不少墨宝,基中最箸名的是贞观20年,为晋祠写的一篇《晋祠之铭并序》

当我再次回到东门门口时,终于看见了几个人,不知从什么地方钻过来的4个游人。从进晋祠(南门)到现在快半个小时了,这是我见到的第一拨游人。我夫人讲话:“有点游人好,要不然跟个鬼城似的,还怪渗人呢。”

东门内侧,匾上是篆字“宗唐发轫”。两侧楹联:“赫赫宗周明明哲辅诞灵降德承文继武,天地可极神威靡坠万代千龄芳猷永嗣”

进大门行几十米又是一座桥,此桥系仿晋祠三宝之一的“鱼沼飞梁”而设计,平面为十字形,故名十字桥,意喻四通八达之意。20多年前我来过一次晋祠,印象中进了大门是很长的一条道,两边绿树参天,有点象森林公园,一路建筑很少,根本不记的有这么一座桥。果然,一旁的简介上注明此桥建筑于2007年,我上次来时还真没有这座桥。

十字桥西是唐园。唐园是我们走进晋祠公园后看到的第一组建筑群,实际相当于一处开放形园林,园中建有飞龙阁,流珠楼、望月楼、长守厅等建筑和各种亭台、曲廊,周围或湖池环绕,或绿蓠相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唐园的园门,因其上方的匾上书有“唐园”二字,所以人们称它为“唐园”。“唐园”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南北向三面带抱厦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这样的建筑叫门阙。唐园的门匾上的“唐园”二字,是明末清初山西著名学者、书法傅山的墨宝。两边门柱上有楹联:“风壤瞻唐本,圣词阅晋馀”南北两侧接环廊。

唐园之所以叫唐园,因为太原是中国历史大唐王朝的龙兴之地。隋朝末年,李渊父子在太原的晋祠起兵反隋,半年后建立了大唐帝国。唐园就是为此而建的纪念园。

唐园也是2007年所建,我以前来时没有这组建筑。

园门南侧的弧形曲廊

园门北侧的之字形曲廊

园门西侧是一大型照壁,照壁高5米,宽8.4米,中间雕有福禄寿三喜。古人讲究财不外露,门里必有照壁,以聚财运。这座照壁起的就是这个作用。

绕过照壁是一座高大楼阁,名凌云阁

凌云阁是一座仿古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二层三檐,四角攒尖顶,它坐落在假山之上,阁身高大巍峨,气宇轩昂,是晋祠公园内登高远望之佳处。阁身下的假山有石洞,被称为“转运洞”,很多游人来了都会钻洞而过,然后再登阁远望,以期时来运转、飞黄腾达,步步高升、一步登天。

凌云阁又名飞龙阁、凌烟阁,阁的正面(东面)三层檐下悬匾“观汾”二字,二层檐下悬有“凌云阁”匾,一楼檐下的悬匾则写有“飞龙阁”三字。凌云阁背面(西面),三层檐悬匾“眺岳”二字,二楼的匾和正面相同,一楼却悬的是“凌烟阁”。

飞龙阁后是建于2007年长守厅。长守厅也是一座门阙,面阔3间,进深4间,前面带抱厦,抱厦门上悬有“唐宗遗风”匾,两侧楹联“晋阳自古称佳丽,高殿歌台奏管弦”。此厅实际相当于唐园的后门。门的后面悬有“龙兴晋阳”匾。

长守厅南北两侧也有长廊,并与两侧的配楼相接,在厅前合围面一个半封闭的小院。

长守厅前,北有留云楼,南有望月楼,二楼相对而建,规制相同,都是面阔3间,进深2间,卷棚顶,带围栏的两层楼阁。楼西有廊与长守厅相接。

望月楼一楼悬匾“青怡阁”二楼悬匾“望月楼”。留云楼一楼悬匾“仕智阁”,二楼悬匾“流云楼”。现晋祠公园的游客中心就设在流云楼内。

望月楼

留云楼

长守厅的后面

长守厅后有一组表现李世民及其群臣的青铜群雕,中间骑马者为唐太宗李世民,左侧为国舅长孙无忌,右侧为李绩,前面为尉迟恭,最北侧两位前是魏征,后为马周。这组雕塑人称“龙兴晋阳”群塑。系为纪念太原建成2500周年而塑,2003年落成。雕塑高6.99米,宽9 .5米,重2500公斤,时为太原市最大的青铜雕塑。

李渊反隋前,隋炀帝杨广曾派官员到晋祠,以祈雨为名打算诱杀李渊,结果反被李氏所杀。随后,李渊父子在晋祠誓师,起兵晋阳,最终龙兴天下,建立大唐王朝。在历史长河里,屹立289年。在这一过程是,李世民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组青铜雕塑就是为歌颂李世民的千秋功德而建,

Hash:31c496c549b3ce455681547b5983462ee3e2f37a

声明:此文由 北海龙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