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明清四大宅院,有洛阳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曾"片纸退兵"

作为华夏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洛阳中国历史上用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洛阳也曾出现过无数的名门望族,有着许多高不可攀的深宅大院。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洛阳明清四大宅院。

史家大院

史家大院位于营林街路北,是一座两套五间四进多连四合院,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两院以轴线对称,布局一致,且互相连通。整个大院从前往后分别为:临街房、过厅、二厅、上房、后院。上房的墙非常厚,约有1米,冬暖夏凉。

根据史家后人介绍,史家祖上是清初的一名武将,在清道光、咸丰年间被调至洛阳当官,所以建造了此宅院,并留存至今。据说,史家大院是明清时期洛阳城最大的私人宅院,史家鼎盛时,曾有上百人住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史家大院曾被洛阳戏曲学院使用,后又被洛阳一中作为学生宿舍、职工公寓和活动中心使用。

史家世代书香门第,史直笔(公元1882—1966)创办"史家学"教授百姓的故事依然流传至今。据史料记载,史直笔是洛阳老城人,幼年拜师秀才吴竹坡,因史家是清末理学世家,史直笔也潜心研究理学,成为洛阳理学的末代传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史直笔设立严慈小学,办学十多年,教授学生无数。新中国成立后,史直笔弃笔从医,成为中医内科大夫,在宅院进行医诊,深受百姓爱戴。1966年,史直笔病逝。

张家大院

张家大院位于农校街,是一座有拱形木门的院子,曾是清初督察院左副督御史董老官家的宅地,清末时,成了洛阳富商张祥发的宅院。据了解,董家老宅是一座五间四进的院子,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内有很多房间,包括临街五间、过厅十间、对厦三十六间,上房五间。大院内还设有花园,非常壮观。张家大院保存完好,是目前老城现存最大、保存最好的明清私家宅院。

据史料记载,董老官原名董笃行,是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的进士,后官至督察院左副督御史。但在清末时,因后代吸食大烟致使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先后将田地和房产变卖给张家。张家在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从山西潞州河南陕州定居,之后又迁移至渑池;清代时从渑池来洛阳经商,靠经营洋布发家,在洛阳多地有房产。

1948年,洛阳解放后,张家大院被洛阳市卫生防疫站征用。大院木门上方还有一块用繁体字写的"洛阳市卫生防疫站"的青石雕刻的牌子。

庄家大院

庄家大院位于老城南关的贴廓巷,是一座清代庭院式建筑,占地面积达4388平方米,保存较为完好。现存建筑只是庄家大院的部分宅院,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都是三进院。房间的门窗上都有梅兰竹菊、牡丹、松柏,以及一些神话人物的雕花,整个建筑古色古香、气派大气。现为洛阳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洛八办"。

庄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由南关富豪庄家建造。据了解,清代中后期,庄延珍从河北高阳来到洛阳,开店售卖酱菜、酱油、醋等土杂商品,后发家致富,在此建宅。清末时,宅院被卖给做车马行生意的吕欣然。但在1930年时,吕欣然被以"贩卖违禁品"的名义杀害,并没收了其家产、房屋也充公。

1938年,八路军在洛阳建立通讯处,后改为办事处,1938年至1942年期间,庄家宅院就成了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1985年,洛八办旧址被辟为纪念馆,并于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革命历史陈列、红色传统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红色旅游景点,2009年免费开放。

林家大院

林家大院位于老城民主街,沿着东大街向东走,鼓楼东五六百米,就能看到林家大院。当年,林家有千顷地,是有名的富豪,据了解,从老城东大街114号到124号,都是林家老宅,有房屋几百间,足以看出林家的实力。如今,这些宅院多保存较为完好。

据了解,林东郊出生于1868年,是洛阳老城人,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赴京应考,成为洛阳历史上最后一名进士。之后,林东郊被选入翰林院,先后担任国史馆协修、纂修及编书处协修、详校。公元1906年,林东郊被派去日本考察政治,回国后仍在翰林院任职,编撰了《皇清奏议》一书。林东郊是洛阳的文化徽章,老城人尊其为"洛阳翰林"、"大学士"。

之后,辛亥革命爆发、政局动荡,林东郊不愿与军阀为伍,便回到洛阳专心著述,以求独善其身。但事实上,林东郊并没有独善其身,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为争夺洛阳大战,林东郊出面写信并找人调停,最终避免了双方在洛阳城内开火,被称为"片纸退兵"。

史、张、庄、林四家财力雄厚,且对百姓广施任义、多有善举,因而被洛阳百姓所爱戴称赞。

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98b327107de0c5f3f80150c4dc61ae6612a6facb

声明:此文由 新消费笔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