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广胜寺:分明是千年前的模样

微信ID:ourreader 读一本书,走一段路,认识一群人. 悦的读书,您的户外书房

晋南广胜寺:分明是千年前的模样

这次我有幸参加“悦的读书”山西文化游,让人觉得一下子掉进古文化的深谷里。对我来说,山西文化游不仅是深度旅行,而是对中国古文化的一次回望。

——题记

广胜寺地处山西洪洞县霍山的南麓,提到洪洞县就让我们想起那句“苏三离开洪洞县”的唱词,正是《苏三起解》那出戏,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洪洞县。

广胜寺现在分为上寺和下寺,民国年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骑着毛驴,或坐着那种老掉牙的长途汽车。先到了下寺,然后上山去了上寺。而我们因现在交通方便,旅游大巴一下子就开到山坡上的上寺。

走进那个“广胜禅寺”的古朴的山门,那座精美的琉璃塔就一下出现在你的面前,只见空中许多燕子围着塔乱飞,让人抬头仰望时有点眩晕——就像你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一位绝世美女就笑盈盈地站在你的面前。

据《平阳府志》记载:广胜寺创建于东汉恒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是“阿育王塔院”,也曾改过“俱卢舍寺”。山西就是这样,动不动就是上千年的古建筑

据说,元代广胜寺那座砖塔被一场大地震毁掉,1515年,明代有一位叫达连的和尚,发誓重修,他四方募化,筹建建塔资金。在民间只要是诚心做善事,就会有人来帮你——后来就得到晋王的资金资助,历经12年,终于在1527年建成高达40多米,由十三级组成的飞虹塔。1622年,在广胜寺大会和尚主持下,经过4年努力又完成了塔主体琉璃装饰和围廊两项工程。因为达连和尚法号飞虹,世人就称做叫“飞虹塔”。

那天,我们在阳光下久久仰望这座琉璃塔,真是太美了,许多事情只有你真正到了现场,才知道美是什么概念:整个塔身外观是七彩琉璃装饰,每层出檐,各层的仿木斗拱、飞檐各不相同,每层都有琉璃浮雕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彩绘鲜丽,尤其是二、三层最为精彩,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如果你再细心观察,每层塔的各个檐角还挂有铜铃,据说清风吹过,就会发出悦耳的清音,妙不可言。

不知为什么,那天我在塔下转悠,一直却有着心痛的感觉,这让我想起南京的大报恩寺塔。大报恩寺塔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年 (1412年) ,比眼前的飞虹塔开工早了103年。大报恩寺塔塔高78.02米(相当于26层楼房的高度),当年朱棣曾动员10万的军民工匠来投入这个浩大工程,许多能工巧匠都是从全国征召来的(据统计各种技艺的工匠就有140种),建大报恩寺之所以前后用了17年时间,技术难度最大的是琉璃塔。可惜这座被明代文人张岱称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的大报恩寺塔,竟然毁在太平天国一帮无知的农民军手上,其实当时也没有理由,就是看上去不顺眼,用火炮击毁。

我不知道眼前这座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琉璃古塔,当年是不是参照了大报恩寺塔的样式,我只知道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永乐南藏》雕刻完毕,广胜寺僧人筹资前往南京大报恩寺请印,经卷供养于上寺弥陀殿,可见两寺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南京人真想领略明朝大报恩寺琉璃塔的风采,建议可以来这里圆梦或感伤缅怀一下。

绕过琉璃塔往后走,分别是弥陀殿、大雄宝殿和后院的毗卢殿。我不知用何种言语来叙述当时在现场的感受,只知道在幽暗的光线下,那些菩萨塑像工艺精细,形象逼真,其肌肉丰满,姿态自如,衣带飘逸,都像是有生命有温度的,尤其是弥陀像两边的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微微前倾的身躯又略带微笑的表情,仿佛轻声地对你说:“哦,你来啦!”据说,这两尊菩萨是宋塑,怪不得如此传神。

大雄宝殿,我们还见到那种名贵木料雕刻的木勾栏,上面雕刻的龙、凤、猛虎、雄狮、鹿等动物,有非常高的工艺美术价值,衬托出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的尊贵。在毗卢殿,我们仰望着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佛,那种庄严感让我们连大气都不敢出,大殿里只有杨杰老师的讲解声在空中回荡。记得那天我在殿内隔子门边侧,一抬头,黑暗处有尊身高丈二的“护法金刚”, 面目狰狞地望着你,把俺吓得一身冷汗——幸亏俺没有做过坏事,我想这就是宗教艺术魅力,呵呵。

这次我们在山西参观和瞻仰庙堂,我经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能用“金碧辉煌”这个成语,因为所见到的庙堂都是修旧如故,甚至布满灰尘,在幽暗的光线下,正是我们期待的“千年不变”的模样。

记得在弥陀殿的左边,有一排大柜子,据杨杰老师解释,原来闻名中外的金版大藏经“赵城金藏”就曾存放在这些柜子里,洪洞县前身是赵城县,这部七千多卷的古典大藏经,是在金代完成的木刻版本,简称“赵城金藏”,已经历经800年的岁月。

这次山西同行的书友刘惟芳女士,是金陵刻经处的一位编辑,她给我提供一篇文章,让我知道在1934年,金陵刻经处的欧阳竟无先生就派高足弟子蒋唯心来山西广胜寺,历经40天,撰写完成了15000字的《金藏雕印始末考》,在民国年间引起非常大的反响,这篇文章至今仍是这方面最具权威的论著。

对了,刘惟芳和先生刘忠蓓,他们夫妇都是佛教徒,我经常在大殿游客散后,看见夫妇俩依次磕头的身影,那种虔诚的姿态真是很美。他们的八岁女儿刘奕含同学,更是我们此行中的亮点,小小年纪就熟读了《史记》等历史书,这次一路上她不断向杨杰老师以及博物馆讲解员所提出的历史专业问题,简直让我们为之骄傲!

去广胜寺的下寺要经过霍泉,桥下的泉水清澈见底,依旧是林徽因当年描绘的场景。记得那天我在在桥栏上还看见有一只塑料桶,上面系有长长的绳子,可以方便让路人口渴时打水——好喜欢这种古风。在路边,我们还见到有两只漂亮的孔雀,主人为了招揽游客将孔雀放在太阳下暴晒,同行书友们纷纷谴责那位养孔雀的主人,可见我们都有慈悲的心肠。

走进广胜寺下寺的院子,场景似乎更加老旧。我们的导游王小姐与一位中年妇女远远地打个招呼,我们就鱼贯而入。

广胜寺上寺和下寺本来是一家,元代那次大地震之后,上下寺的僧人就各自重建庙堂,因此在下寺依旧有天王殿、弥陀殿、大佛殿、水神庙等庙堂。

其实,我们在上寺和下寺的殿堂里都看见有壁画,大部分毁坏严重。杨老师告诉我们,民国年间,大佛殿有元代创作的佛、菩萨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壁画,色泽富丽,非常精美,可谓价值连城。没想到当时因为修庙没有银子,就将壁画整体剥离,以1600元的价格卖给文物贩子。当时参与卖壁画的有赵城县长、邑绅、下寺住持和尚等人,现存下寺的一块碑文还详细记录这件“善事”,让人扼腕痛惜。所幸这些壁画依旧在人间,后来辗转被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收藏。

如今水神庙里的元代壁画是下寺的最大卖点,这座水神庙创建于唐代,用来祭祀传说中的霍泉水神明应王,其实这位水神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古代都江堰工程的功臣李冰(山西人)。

那天我们走进这座殿堂里,虽然光线昏暗,但在专业冷光电筒的照射下,近200平方的壁画依旧色彩饱满,内容丰富,人物刻画惟妙惟肖。

比如那幅戏剧图,戏台上亮相的有演员11人,可以分辨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和手拿鼓、笛、拍板乐器的乐工,尤其是前排居中的班主,细心发现竟是一位明清目秀的女子。这幅壁画为我们研究元代戏剧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图像资料。

在元代,洪洞、赵城两县属平阳府,平阳素有“戏剧摇篮”之称,如今在这一区域还保存8座元代戏台。元代杂剧也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高峰,元代统治者对汉代知识分子的打压,他们不能通过科举求取功名,就转向戏剧创作,以求谋生发展。像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等人都是当时的元杂剧大家。

这次在水神庙观壁画,最让人叫绝的是那幅“卖鱼图”:画面上几位肥头大耳的官员,串通一气“捉弄”那位脚穿草鞋、手上提着两条鱼的老渔民,那位执秤的官员用小指“玩鬼”,而黑瘦的老渔夫可怜兮兮强作笑容,以善良面对险恶,让我们认清官员们的丑恶嘴脸。

另外其它11幅壁画题材分别为寺院风景、侍女梳妆、尚食图、司宝图等。这些壁画与宗教神灵无关,是非常具有审美和考证价值的历史文化风俗图。

在水神庙的对面还有一座古戏台,杨老师说,戏曲首先是祭祀神灵的,其次才供老百姓娱乐起到“戏文教化”作用。我们发现这座古戏台前的广场很大,可以想象中昔日庙会看戏的热闹场景。

记得我们离开下寺之前,我下意识地回望了一下寺庙的院落:五月炽热的阳光下,空荡荡的院子里留下巨大的树影,暗红色的禅房前,一根绳子上晒着几件僧衣在风中飘摇。

——眼前的场景,分明就是千年前的模样!

本文图片摄影以“悦的读书”摄影师赵蕾为主,与文字相关的图片由老克补充。文字稿最后请山西杨杰老师审定,非常感谢!

版权声明

本篇文章作者:老克

转自微信公众号:南京老克

微信ID:nanjingdelaoke

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9292659@qq.com

........如果今天的分享让你有所收获

........并推荐给身边爱读书的朋友

........让我们一起用阅读

........汇聚碎片时间

........点亮品质生活

Hash:0997468d887f87d0d580f7523f022429a4852311

声明:此文由 悦的读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