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段祺瑞旧居前世今生之一(高清老照片首度曝光)

《话说天津卫》节目“话友”唐文权先生曾为位于鞍山道上的“段祺瑞旧居”修复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对这座老建筑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等史料掌握及文物修复等专业领域知识了解颇深。今天起,“三津文化”将陆续推送唐文权先生近期在节目中讲述的这座百年老建筑的“前世今生”内容。

唐文权

青年文史学者、《话说天津卫》节目资深话友

津门文人折扇艺术传承人

幼习书画,又好戏曲、曲艺、收藏

01

上周节目里有位在沈阳的老听友提到了一个地方,他说从总医院往下走,过了桥,到迪化道一个大门,大屋顶那房子,叫三民主义青年团什么的,刘哲赶紧找补儿,说是不是那个武德殿⋯⋯

其实我认为不是,武德殿不在迪化道上,大门在河边上了。那么这个大屋顶是哪呢?我觉得这个房子就是现在鞍山道蒙古交口的那座,也就是曾经当过和平区教研室的那个大红门,现在挂的文物牌叫“段祺瑞旧居”那个房子。我怎么知道这个地方是三青团呢,这还得从前年我从海外买的一张老照片说起⋯⋯

图|段祺瑞旧居(三民主义青年团天津支部 1945年美军摄影)唐文权收藏

这张照片跟去年我说的那张滨江道张鸿典大夫家门口大汽车那张这是一套。都是1945年日本降服以后,来天津的美国大兵拍摄的一套照片。因为最后我买到了这张照片,而且尺寸很大、精度很高, 它的下面也就是这座建筑的大门上方有一个半圆弧型的门楣匾额,上面写着“三民主义青年团天津支团部”。

图|同源照片细部扫描调整对比度后(唐文权收藏)

但是这个武德殿,可不可能是三青团的另外一个分部或者是下属机构呢?我们又查了48年的电话本,明显的,写着了天津支部的社址在一区迪化道52号。(而且迪化道上没有其他分部。)

再说一下迪化道,也就是今天的鞍山道,日租界时期,日租界的地名基本是以日本的一些著名的县、市的名称命名,鞍山道就叫宫岛街,鞍山桥叫宫岛桥。

图|从宫岛桥南端眺望武德殿(近藤久义先生捐赠)

当然后来日租界又拓展了一块,也就是过了墙子河,西面。叫做“日租界拓展地”,也就是鞍山道的西头,从南京路到卫津路这一段,叫西宫岛街。 1945年日本降服以后,所有日租界的这些殖民色彩的地名,一律由当时的国民政府统一改为了由中国的省名和城市名命名。所以1946年,宫岛街和西宫岛街被合并,改为了迪化道,迪化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乌鲁木齐。1949年以后还沿用这个名字,但是1954年迪化改名乌鲁木齐,所以呢天津的这个迪化道呢也就跟着改了,就用了当时中国东北著名工业城市——鞍山的名字,改名叫鞍山道。

图|1949年6月11日南开大学音乐会节目单 地址:一区迪化道南开大学礼堂 (即原日本商业学校 今汇文中学礼堂)

当然了,这是改了的,也有好些没改的,仍然沿用至今的,但是现在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这地名了,比如像热河路、察哈尔路,热河、察哈尔这俩省现在都并入河北省了;还有西康路---西康省,现在并入四川了;滨江道---滨江省,黑龙江哈尔滨么,过去叫滨江省(伪满洲国时期)⋯⋯这都成了中国地名作为路名的活化石。也就是这地名现在已经没有了,可是在天津的路名里保留了下来。但是这个西宫岛街,可不叫鞍山西道,因为当时还没有鞍山西道了,再往西南那时候还是一片大水坑了,所以西端的鞍山道,也就是原来的西宫岛街,也被统称为鞍山道,也就是总医院门前的这段鞍山道。

图|西宫岛街(今鞍山道总医院附近 远处为河对岸的“武德殿”)

02

好,扯的有点远了,咱还回来说这个房子。 我在十几年前,因为搜集到了一些段祺瑞旧居这个房子的老照片、所以对这个房子呢系统地进行过一些研究,下面我简单的说说这个房子的一些历史。

这座建筑建于1920年代,我们能知道的最早一任的主人是谁呢?这个人叫吴光新,提他可能没什么人知道,他有个姐夫,可是大大地有名,就是时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段祺瑞。这个吴光新也是皖系的,他跟段祺瑞啊,既是老乡(他们都是安徽合肥人),又是亲戚,他是段祺瑞的妻弟(小舅子),而且曾任陆军上将,民国成立之后又做到陆军二十四师的师长,长江上游总司令,四川查办使,湖南督军,这个房子最早是他的。

图|吴光新(1875—1939),字自堂,一作植堂。安徽合肥人,北洋皖系军阀将领,陆军上将。段祺瑞妻弟。1924年11月任陆军总长,后任训练总监。1925年2月任“善后会议”会长。后闲居上海。1939年病逝。

1921年段祺瑞在直皖战争中失败了,他就来到天津租界当起了寓公,一开始他住在意租界大马路,我们考证应该就是后来刘髯公新天津报社那个房子,最早应该段祺瑞就住在那。后来嫌这边实在不方便,那时候正是天津的经济中心往下边转移的那个时代,那时候又没有日本桥,实在是不太方便。这时候他的小舅子吴光新就说了,正好我在日租界有个大House,你不行搬这来吧,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传说,说段祺瑞一开始先搬到日租界的寿街,可是因为他姓段,住在寿街,他觉得这“断寿“、”短寿“的,不太吉利,才搬到这(现在这个房子)来⋯⋯这有点都市传说了,不足为信啊。

图|段祺瑞(1865.3.6-1936.11.2)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华民国时期皖系军阀首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号称“北洋之虎”,主要功绩:“三造共和”。

在这里啊,段祺瑞也没闲着,继续运筹帷幄。很多著名的历史性的会晤都是在这个房子里发生的,所以我认为这个房子的历史意义,比起北京那个“段祺瑞执政府”啊,可以说不在以下。比较著名的我说两个,我说的这事都是有招有对的,有历史照片和记载为证的,一张啊,就是1924年,一张合影,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张怀芝、卢永祥、杨宇霆等人他们在段宅的合影,后排就有一个站着的人,他就是段祺瑞的小舅子---吴光新。

图|1924年11月24日,摄于天津段府。

这张照片在哪拍的呢?就是段宅一进门,左手右手各有一排平房,这张照片就是在西边那座平房门口拍的。至于时代背景啊,这里太乱了,直皖战争,张作霖跟冯玉祥把段祺瑞的皖系打败了,反过头来又拉拢段祺瑞,又让他重新回到北京,组建临时执政府,几个人又拜了把兄弟⋯⋯反正这里边分分合合,几个人打了好、好了打。北洋这段历史太乱乎,咱就不细说了。 但是看了很多引用这张历史照片的文章,都没提到这张照片是在天津段公馆拍的。

图|同样位置历史照片与现今对比。

另外一张是在2016年杭州华辰拍卖的一场拍卖会上,拍了一张照片,当然这张照片最后流拍了,没卖出去。这张照片就是1926年10月11号日本首相“清浦圭吾”访问天津,转天他就亲自到英租界会见了徐世昌,又到日租界段公馆,会见当时已经下野的段祺瑞。

图|清浦奎吾(きようら けいご,1850年2月14日—1942年11月5日),日本政治家,日本第23任首相(内阁总理大臣)。出生于熊本县。历任司法官、贵族院议员、司法大臣、农商务大臣、枢密院议长等职务。1924年出任日本首相,但由于其阁员均由贵族院议员出任,因而遭致护宪派人士的强烈批评,上任仅五个月便辞职,他出任首相的时代也正是大正民主风气最盛的时代。

图|1926年10月12日 时任日本首相 清浦圭吾(右二) 访问段公馆 左一为段祺瑞

为什么说这两张照片比较有代表性呢,这张正好是“3·18惨案”以后,段祺瑞又下野了。又一次回到了天津日租界的段公馆居住。当时拍卖图册上,这照片啊背景资料写了一通,唯独一点,就是没提到底是在哪拍的,我拿到这张照片一看,段公馆,一点没错。

再后来,“九·一八事变”以后,段祺瑞呢拒绝跟日本合作,他就搬到上海居住,并且病逝于上海。段祺瑞是完了,可这房子的事还没完,日本全面侵华之后,这个房子又变成嘛了呢?咱们下回再说。

图|段祺瑞在段府门前台阶上留影。

未完待续……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图片提供:唐文权、陈硕、张翔

片头题字:唐文权

编辑、整理:刘长虹

Hash:5b054300a9fd25de60da1e9e4edf462bc1593439

声明:此文由 彩虹的五彩生活记录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