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五大庙会”指的是哪五个

北方,人们称参加集市贸易活动为“赶集”,而在南方,则称其为“赶圩”。 在属于北方的北京却是个例外。在当年的北京城,人们称参加集市贸易活动为“赶 庙会”。“赶庙会”这个词儿,颇具北京地方特色。

庙会,原本是寺庙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的宗教活动,在寺庙节日火规定日期举 行,它的活动范围以寺庙内为主,但也有些仪式活动跨出寺庙。寺庙的宗教活动 使各界人士汇聚到寺庙里来,相应地,商业、娱乐、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也随之而来。 渐渐地,人们就称举办集市贸易活动的地方为庙会。

庙会作为中国的集市形式之一,在北京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旧时,北京城 里有很多的庙会,其中最有名的是“五大庙会”。

1.降福寺

隆福寺,始建于明代宗景泰三年(丨452年),在清朝雍正年间重新修建,是明 清两个朝代的“朝廷香火院”之一。隆福寺庙会是清朝时期众多庙会中最繁荣的一 个,庙会的规模非常大。及至清朝光绪年间,隆福寺内发生大火,很多建筑被烧毁, 因此该寺渐渐香消火断,近年来,隆福寺庙会也不存在了,只保留了隆福寺商业街。

探秘更多历史,关注微信公众号“迷蒙历史堂”

2.护国寺

护国寺,在历史上被称为崇国寺。崇国寺原本有两个,即南崇国寺和崇国北寺。 南崇国寺建于金代,后被毁。其后,在今天护国寺的地方,又建立了崇国北寺。 崇国北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庙”护国寺。护国寺的庙会,非常热闹。 据《燕京岁时记》记载,护国寺庙会上“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 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而且不仅花样繁多, 还有许多高档品,以致很多达官贵人及其亲属都前来购物。

3.白塔寺

白塔寺,又被称为妙应寺,是北京市著名的寺庙,位于阜成门内大街北侧。 白塔寺的历史非常悠久,这一带曾经是金南京城的北郊,在辽代,曾在此处建有 舍利塔,后于战火中被毁。元朝初期,忽必烈下令在原舍利塔的遗址地带建立“大 圣寿万安寺”,并在寺中心建一座白塔。在元朝的末年,“大圣寿万安寺”被毁, 在明朝的时候,重新建立,改名为妙应寺。白塔寺庙会和护国寺庙会离得非常近, 所售商品也很相似,有日用百货,有花鸟虫鱼,也有风味小吃,还有说书唱戏的, 花样繁多,但白塔寺庙会最有名的还是木碗和花草。后由于各种原因,白塔寺庙 会在I960年停办。

4.士地庙

土地庙,又被称为“都土地庙”,属于道教的庙宇,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外下斜 街。如今,土地庙已经不复存在,但庙会依然如期举行。土地庙庙会的规模很大, 每月逢三开市,所售商品也极其丰富,有农副产品、百货、饮食等,其中最为有 名的是鸡毛掸子。

5.花市火神他

花市火神庙,位于北京市崇文门外,是一个大型的人造花的专业市场,火神庙, 又被称为火德真君庙,始建于明代,在很早以前这里就有庙市了,由于花市兴旺, 时间长了,火神庙庙市就被改名为“花市”了。花市属于定期的集市,每月逢四开市, 因此当时京城有“逢三土地庙,逢四花市集”的说法。《天咫偶闻》中载:花市“每 逢四有市,其北四条胡同,则皆闺阁装饰所需,翠羽明,假花义鬓之属,累累肆间”。 说的是老北京的花市每逢四、十四、二十四日开集,花市所在地区因原有众多庙观, 百姓焚香拜佛祈福的人多,逐渐成为民国时期老北京的五大庙会之一。

花市除了售卖日用品外,就是以妇女插戴用的纸绒花为主了。在清朝的时候, 这里生产和经营人造花的店铺达一千多家,非常繁荣,甚至连街巷都以“花市” 为名了,如东花市大街、西花市大街、花市斜街、花市头条等。

Hash:d31700766bdc83c3671ca40cab3872e07d69f917

声明:此文由 迷蒙历史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