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区介绍——中西区

中西区香港十八区之一,位于香港岛西北部,为香港开埠之后最早发展的地区。中西区可以细分为中区、西区和半山区三个部份,中区包括金钟、中环和上环等地,西区包括西环(即西营盘、石塘咀和坚尼地城)和摩星岭,而半山区则包括太平山和薄扶林北部一带(主要是香港大学一带)。中西区东接湾仔区、南接南区。北部水域与葵青区油尖旺区连接。西部水域则与离岛区连接。

其中中环和上环是香港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区。中环是香港重要的商业中心及政治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银行、跨国金融机构及外国领事馆总部都设在中环。香港的终审法院、礼宾府(前港督府)以及全香港第二高建筑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以及太平山也位于中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立法会综合大楼和解放军驻港部队中环军营则位于邻近中环的金钟添马。中环也是香港最多商业活动的地区。而西环则是早期发展的华人住宅区。中西区亦居住了不少福建人(闽南人)以及潮州人。福建人在开埠以来大量迁入中上环以及中上环半山一带,文咸东、西街、永乐东、西街的转口贸易,药材,船务绝大多数都是福建人经营,而潮州人则较后迁入西环以及西环半山一带。中环亦是早期的香港政治经济中心,也有全国各地的族群聚居。

太平山(山顶)历史悠久,拥有多个名称,而不同的名称所指的范围亦有所不同。在地理上和历史上,太平山覆盖龙虎山以东、薄扶林以北、马己仙峡以西的一大片山丘地带。这可以从上环太平山街和山顶各建筑的历史文献中得到印证。后来,太平山的山脚部分被划分为中环和上环,被发展成为中心商业区;山腰部分则被称为半山区,为一高尚住宅区;山顶则成为富有的人士和一些外国领使的居所,并于近代则被发展成旅游景点。因此太平山和山顶已差不多成了同义词。

半山区是香港的一个高尚住宅区,位于太平山山顶及中环之间。家居于此是中产富有的地位象征,也由于邻近中环银行办公室商业中心区,交通方便。在过去,主要都是外国移民住在半山区,本地人则为少数。这是因为香港开埠初期,西方人主要聚居于中环及半山一带,而华人则居住于上环以西,即西环一带。不过,随着华人在香港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半山区居住的华人也变得愈来愈多。

除了历史因素而产生的地位,半山区尚有不少独特之处。半山区的位置,能饱览维多利亚港的景色。而它也邻近上环、中环及金钟这些商业区,方便香港的商人来往这些地区。

另一方面,半山区受大自然环绕,有大量的树木和其它植物,提供新鲜空气,为香港市区较难找到的。半山区拥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例如该区有不少具历史特色的校舍,例如香港大学。此外,半山区也有一些以香港总督命名的街道,例如般咸道及坚尼地道。

交通接驳

交通方面,中西区物业受惠于港铁上环至坚尼地城段通车,同时有多条开往九龙新界及机场等地的巴士、小巴线。

更有电车来往筲箕湾至坚尼地城,交通配套成熟,不论子女上学,或是家长上班皆十分便利。另外,港岛还提供山顶缆车来往香港岛中环花园道和太平山炉峰峡。

机场快线是连接香港国际机场及香港商业中心区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亦是全球其中一条最优质的机场铁路。机场快线全长35.3公里,旅客由机场前往中环市中心约需24分钟。

另外区内的中环码头设有前往九龙及离岛的航线,是市民来往市区及离岛的主要交通工具。

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是往来香港中环至半山区的行人交通系统。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由港英政府兴建,原意是为方便半山区居民往来中环商业区,并舒缓半山区狭窄道路的繁忙情况。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扶梯系统全长800米,垂直差距为135米,由20条可转换上下行方向的单向自动扶手电梯和3条自动行人道组成,连接有盖行人道和行人天桥。此系统是全球最长的户外有盖行人扶手电梯。完成整个旅程需时20分钟。

规划发展

建设中的红磡至金钟段(第二期,项目代号「南北走廊」):由现东铁线向南伸延,经第四条过海铁路到达香港岛的湾仔会展一带,最后以金钟为终点站。目前该线路正在建设中,未有具体通车时间。相信该线路的落成一定有助推动香港的整体发展。届时,中西区往来香港各地可换乘不同铁路,大大缩短通勤时间。

学校介绍

中学中西区及小学11校网横跨中上环、西营盘及坚尼地城等地,坐拥大量传统名校,区内更有香港大学,书卷味浓厚。而且网内住宅类型繁多,配套完善,社区发展成熟,因此成为家长的心水择居地之一。小学11校网内有不少传统名校,包括嘉诺撒圣心学校、圣保罗书院小学、圣安多尼学校、圣士提反女子中学附属小学,而「一条龙」之选则有新会商会学校等。此外,区内不乏Band 1中学,当中较著名的有圣士提反女子中学、英皇书院、圣约瑟英文书院及与嘉诺撒圣心书院等。

圣保罗书院

圣保罗书院(英语:St. Paul's College)是基督教香港圣公会创办的学校,属香港补助学校议会的成员学校,为香港二十二间传统名校中的一员。该校中学部校舍位于中西区半山般咸道69号。该校于1851年正式成立。学校主要用英语进行现代通才教育,有着自己一套特别教育方针。学校的banding是1A级,名列前茅,在同区中学一直是头四名。在2019年,考获本地学士课程最低入学要求的比率接近 84.9%,本地学士课程取录比率大约 67%。

英皇书院

英皇书院(英语:King's College, Hong Kong)是一家位于香港西半山般咸道的传统名校,位于般咸道的校舍以红砖建成,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官立书院校舍,目前除新翼外的整座英皇书院般咸道校舍已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评为法定古迹。 校舍建筑属于爱德华时代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英式学校建筑。英皇书院为香港英文中学之一,教学语言为英语。该校是战后香港首家全日制中学。于1879年兴办的西营盘官学堂(英语:Saiyingpun School),西营盘官学堂后来于1926年升格为今天的英皇书院,承传了中央书院的学制,涵煦近百年。英皇书院学生成绩优异,在会考年代,拔尖人数一直在全港中学前列,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考获全A佳绩,人均优良率亦相当高。过去英皇书院指定最多考八至九科,学校亦无鼓励学生报考十科,因此英皇书院历史以来有不少学生考获八优或九优佳绩,远比考获十优的多。

圣若瑟书院

圣若瑟书院(英语:Saint Joseph's College)是香港现存首间罗马天主教男子学校,创校于1875年,为基督学校修士会(喇沙会)于香港成立的首间学校,设有小学及中学,为香港补助学校议会学校。在学术、体育、文化及课外活动均有卓越表现。校舍位于中半山坚尼地道7号及坚尼地道26号。建于1920年的校舍北座(高锟教学楼)及西座(科学楼或教堂楼)被列为法定古迹,而建于1935年的坚尼地道26号则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学校一直培养出香港及海外的社会领袖,包括国家元首、诺贝尔奖得主、音乐人及奥运选手。学校的部份学生有来自香港显赫家庭,包括早期英殖的何东、李佩材家族,及后来的罗鹰石、李兆基家族。

周边景点

大馆

大馆(Tai Kwun),即旧中区警署(前称中央警署;Central Police Station,缩写:CPS),位于香港中环荷李活道,曾经是香港警察总部及中区警署。原址连同前域多利监狱、前中央裁判司署的建筑群现在是香港法定古迹。在活化这个建筑的过程中保育者们在尽可能保留历史建筑原貌的同时,也为这个历史建筑群赋予了新生命,如今的大馆,不仅能让访客透过各种形式「穿越」回过去,探索香港的历史,体验过去的法制、秩序和周边社区所担当的角色,还配合各式表演艺术,将香港的文化不断延伸,使访客的大馆文化体验之旅更加丰厚有趣。

石板街

石板街的正式名称为「砵典乍街」,是香港的一条街道,位于香港岛中环。街道连接山上的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干诺道中,其中皇后大道中至荷李活道一段由于颇为陡直,故用石块铺盖路面,并设计成一块凹下一块凸起,既方便行人上落,又方便雨水沿两旁泻走,因此人们习惯叫它做「石板街」。香港政府在1858年将此街命名为砵典乍街以纪念第一任香港总督砵甸乍。石板街已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古旧的石板街上还保存了许多老店,为这条街道更加增添了几分复古情调。有的店铺还保留了从前铁皮屋的特色,这些绿色的铁皮小屋,有着十足的老香港风味。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古朴的街道,新奇的商品,吸引了不少人在此驻足。

皇后像广场

皇后像广场(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个广场,位于香港岛中环。1897年,为纪念英女皇维多利亚60周年的庆典,香港政府铸造了一座女皇的铜像,并安放于中央广场,从此广场改名为皇后像广场。随着香港回归,广场现时已经没有任何英国皇室成员的铜像,仅保留了一座纪念银行家昃臣的铜像。自2003年起,广场在每年12月均会举行香港缤纷冬日节,将其布置如北欧芬兰的圣诞老人镇,加上全港最高的户外圣诞树,成为每年的特色活动。

Hash:d3f08ee4de49ef050f5d8c9bfdcd8557c3faf38e

声明:此文由 飞屋环游生活记录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