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新城——昌吉回族自治州

吉祥新城——昌吉回族自治州

中国沿边沿海风物系列

昌吉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4年7月15日,1955年3月11日更名为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昌吉州位于北纬43°20′~45°00′,东经85°17~′91°32′,东西长541公里,南北宽285公里,国土面积7.366万平方公里,处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边缘。从东、西、北三面环抱乌鲁木齐市。2007年8月1日,原属该州的米泉市正式划归乌鲁木齐市管辖,从而使其被新成立的米东区分成了互不相邻的东西两部分。

行政区划

昌吉回族自治州面积7.366万平方公里,人口142.8万人。截止2010年,昌吉州下辖2市5县1区,即阜康市昌吉市木垒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及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地形地貌

昌吉州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部天山山地中部为冲积平原北部沙漠盆地,由于位于横亘南部的天山的北坡,因此习惯称此地为“天山北坡”。

昌吉地形地貌卫星

气候与自然资源

昌吉市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整体日照和热量充足,夏季降水量明显多于冬季。受地形条件影响,南部地区气候差异比较大,夏季降水多,北部则沙漠性气候显著。昌吉州州域矿产资源与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芒硝、磷、铁、铬、铜、锌、石灰石、石膏、明矾、石墨水晶、池盐、石英等50余种。其中,国家第一个200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就位于州域境内。

珍贵生物资源有野生珍稀动物野马、野驴、鹅喉羚、盘羊、雪豹、雪鸡、金雕等及贝母红花阿魏、雪落、甘革、柏杞、紫胡等植物中药材

自然景观

天山天池

古称“瑶池”,地处天山博格达峰北侧,神话中西王母宴群仙的蟠桃盛会就设在此处。天池湖面呈半月型,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2007年,天山天池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6月5日至6日经中国国土资源部评定为国家地质公园

天山天池一角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公园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距奇台县150公里,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形成于距今1.95~1.37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它是我国唯一以典型、稀有、珍贵的硅化木群、恐龙化石、古海洋生物化石玛瑙石为主体的国家地质公园

硅化木群景区位于奇台县境内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时代遗留的石树沟群岩层中,景区面积11.65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北东—南西向冲沟内,出露数量近千株,是目前亚洲遗存规模最大的硅化木群。2005年6月,公园中的“硅化木园成功申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规模最大的硅化木园”。

奇台县硅化木景区

恐龙沟长约5公里,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火烧山田东北60公里处,1983年因出土过恐龙化石而得名。中加恐龙联合考察队于1986至1990年期间,在恐龙沟进行的考察活动,发现许多化石,包括2个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其中一化石身长30米,躯高10多米,重量达5万千克,为蜥脚类恐龙——中加马门溪龙化石。

中加马门溪龙

布拉

布拉克,哈萨克语意为“圣水之源”,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半截沟镇南部山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是古丝绸北道重要景区之一,被中科院确定为国家保护最完整的最早绿洲文化之一。

江布拉克

人文景观

北庭故城遗址

北庭故城遗址也称做“北庭都护府城遗址”,当地称为“破城子”或“唐朝城”,位于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2公里处的北庭镇,是唐代北庭大都护府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庭故城遗址石碑

公元702年,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在庭州设立了北庭都护府,城址主要由外城、内城和羊马城三部分组成。史料记载,唐代时其管辖范围包括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及以南广大地区,西面则达到今天的里海全境。北庭故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历史名城,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部分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庭都护府遗址入口处

昌吉古城遗址

昌吉古城遗址位于昌吉市东北角的中山西路、红旗路、宁边东路、人民公园一带。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该城墙夯层较薄,确定为唐代风格的城池。专家根据此前在城区内发掘出土的开元通宝、泥质灰陶盘等器皿,确定该座城池是与北庭都护府同时期的 “丝绸之路”新北道沿途建制城池之一,且一直沿用至宋元时期。1992年,昌吉古城遗址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昌吉古城遗址

三十里大墩烽火台遗址

三十里大墩烽火台遗址位于昌吉市榆树沟镇大三畦村东约2公里处,是清代西行和东归所经天山以北沿途过所遗迹的一部分。该烽火台主体呈平面方形,剖面梯形,立面四棱台形,台体周边斜插木楔,夯层间压芨芨草。根据其设置规律,该烽火台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道路途径变迁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

工作人员巡查三十里大墩烽火台遗址

呼图壁康家石门岩画

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拥有“天下第一岩画”之美称,是约3400年前活动在帕米尔、天山及北疆大部分地区的古代先民塞人为了祭天、诉求生育(置婚祈子),组织当时艺术家所雕刻的以生殖崇拜为主题的大型祭祀圣像。康家石门子岩画所刻画的人体艺术主题鲜明、技法精细,比古希腊人体艺术兴盛时期还早四个世纪,是世界裸体艺术的发源地,是世界性的文化遗产。

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

山羊圈岩画

2009年8月,一位牧民在山中偶然发现了一处较大规模的岩画遗址。由于当地牧民称这一带为“山羊圈”,因此得名山羊圈岩画。岩画所在崖壁石质为灰色砂岩,画幅长29米,面积464平方米。岩画内容丰富,制作精美,有北山羊、盘羊、犬、骆驼、鹿等个体形象,还有山羊哺乳、骑马、射猎、驼队等场景。岩画的基本风格是写实的,同时不乏夸张、抽象、变形的图形,集古朴、苍劲、自然、童稚之美,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与震撼。

山羊圈岩画

昌吉文化

香山观音民俗文化园

伴随着古丝绸之路上悠悠的驼铃声,多种文化在昌吉汇聚,共生。而把两千年来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符号——观音与王朝更迭中变幻莫测并最终确定的地名“昌吉”联系在一起观察,会发现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文化现象。

灵香山观音民俗文化园(亦称灵香山观音民俗文化景区)位于新疆昌吉市城区正南18公里处,是一座规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灵的民俗文化主题园区。步行至灵香山广场,可见三山环抱,妙善观音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壮观。观音背倚灵山,地灵形胜,风水绝佳,为难得之宝地。

灵香山观音民俗文化园

回族婚姻文化

中国的回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回回男女结婚,按照传统习惯,订婚后择喜日结婚。在结婚仪式上主持婚礼、作为证婚人的阿訇问新郎、新娘的回回名叫什么,是否愿意嫁给新郎/迎娶新娘。然后,阿訇书写婚书,谓之写“伊扎卜”。写完伊扎卜,阿訇要顺手将席面上的干果拾起,向新郎、新娘抛撒,以示祝贺。婚礼结束后,开始婚宴,渭之“坐‘尼卡哈’席”,共同祝贺婚配告成。

回族婚礼

昌吉美食

昌吉美食主要包括面食烧烤羊肉等。

多彩面食

昌吉人爱吃面,在昌吉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面馆,而且面食做法多样化,多加入新鲜蔬菜牛羊肉,有的配以汤食用,味道鲜美。

拉条子新疆拌面的俗称。制作时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加入多种蔬菜和牛羊肉,是新疆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

新疆拉条

新疆炒米粉是外地来的厨师结合新疆本地的美食特点改良而成,其味道热辣过瘾,让吃过的人久久难以忘怀。昌吉的米粉店很多,也可以说明昌吉人对米粉的喜爱。

新疆炒米

油香是回族人的节日食品。有多种做法,其中之一是白面放入一定比例的矾、碱、盐,用温水搅拌和匀,饧后揪成面剂,擀成薄圆饼,放油锅内炸制而成。讲究的要用香油炸,故名油香。

油香

鲜美羊肉

新疆烤肉串久负盛名,昌吉也不例外,冬季是冰与火的缠绵,尤其是在烧烤上,在天寒地冻中享受最火热的美食,燃烧着永远都不会被冻结的火焰光辉,并用滚烫的语言表达着在这冬季里才有的别样魅力。

昌吉特色羊羔子馕坑烤肉

清炖羊肉是新疆少数民族最具原始风味的传统饮食之一。将新鲜羊肉剁成大块,下锅炖,水沸后去浮沫,放一些胡萝卜、蔓箐、西红柿继续炖,以盐、洋葱、芜荽为调味。其汤鲜美可口,肉质美味

炖羊肉

甘醇美酒

昌吉州所辖的玛纳斯县与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法国波尔多同处于一个纬度,是世界上最适宜酿酒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天山万年冰川雪水灌溉、弱碱性砾石沙土为这里的葡萄藤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高海拔的地貌和灿烂的阳光也让这里的葡萄获得了丰沛的芳香物质,因此玛纳斯县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博格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有着“中国优质酿酒葡萄之乡”和“东方的波尔多”之美誉。

玛纳斯葡萄酒

(本文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

Hash:53f3ddf6f905737e6e2354101084cd98b00dfdd4

声明:此文由 边疆时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