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建筑丨兰州府文庙大成殿

兰州府文庙大成殿位于兰州市二中校园内。最早为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 年)知州姚谅创建的州学。明洪武二年(1369 年)改为县学,八年(1375 年)知县黄镇重修,正统十三年(1448 年)复为州学,州指挥李进重修,嘉靖三十八年(1559 年)兵备副使彭灿修缮,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兵备副使荆州俊再次修缮。清康熙六年(1667 年)巡抚刘斗补修,乾隆四年(1726 年)改建为府学。乾隆三年(1725 年),甘肃的政治中心由临洮迁至兰州(三年奏准,五年搬迁)后,始称兰州府文庙。宣统元年(1909 年),陕甘总督升允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确立的大祀体制,全面整修兰州府文庙。1981 年被公布为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兰州二中管理和使用。

兰州府文庙原建筑坐北朝南,自南而北依次有宫墙、泮池泮桥、棂星门、戟门,中为大成殿,东西有两庑、乡贤名宦二祠,院外东西面有两座栅门、两座牌坊,牌坊分别为“兴贤”、“育俊”。大成殿居于轴线中部,其东侧有尊经阁、崇圣祠、敬一亭,西庑之后为省牲所、忠孝祠、节烈祠明伦堂在大成殿后,左侧为教授署,右侧为训导署,明伦堂前部东西两面有兴诗斋、立礼斋,此处曾保存有康熙《御制平定朔漠碑》、《平定青海碑》、《平定准噶尔碑》、《平定回部碑》等石刻。1939 年,公益慈善事业社团“兰州八社”(即兰州兴文社、待兴社、陇右乐善书局、皋兰同仁局、五泉图书馆、全陇希社、兰州修学社及兰州尊孔社)在文庙内创办私立兰州志果中学 , 期间许多建筑被拆除和改建。1952 年,兴文中学与志果中学合并,变为兰州建国中学、兰州第二中学。“文革”期间,文庙建筑、文物再次遭严重破坏,现仅存大成殿一座建筑。

大成殿坐北朝南,现存建筑为1984年维修。修建于高1.4 米的台基上,明间、次间有九级台阶。大殿面阔七间(32.6 米),进深三间(11.4 米),通高 12 米,单檐七架梁歇山顶,外檐下施一斗三升单昂斗栱 54 攒,其中柱头科 12 攒,平身科 38 攒。屋面覆盖七样黄琉璃瓦,正脊两端施吻兽,中置宝瓶,正脊为花脊。垂脊、戗脊上坐垂兽、戗兽,翼角有套兽,均为琉璃构件。前檐五间装五抹槅扇门,两侧尽间设槛墙槛窗。前檐柱上曾悬挂皋兰翰林刘尔炘撰楹联一副:“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者,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已不存。

兰州府文庙内曾保存过著名的《淳化阁帖》,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将《淳化阁帖》碑石移置兰州府文庙内。辛亥革命后,交皋兰县兴文社保管。1937 年再次移置兰州府文庙尊经阁下,嵌入墙壁上。抗日战争期间挖出。抗战胜利后,再次运回嵌于文庙尊经阁下。1966 年,由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其他附属文物有 1984 年在大成殿内顶棚里发现的清顺治至宣统时期皇帝御赐匾额 9 块,包括:万世师表、德齐畴载、生民未有、兴天地、圣协时中、圣集大成、斯文在兹、圣神天纵、中和位育。2001 年重塑孔子像

2014年,经报请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关于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甘文局发〔2014〕300号)公布其保护范围为:“东至大殿东侧台基以东27 米,南至大殿南侧台基以南20 米,西至大殿西侧台基以西20 米,北至大殿北侧台基以北16 米。” 2018年,省文物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甘文局联发〔2018〕3号)公布其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 米。”

Hash:12671cfbd446e5fca45d00f1187c1f420fd279b3

声明:此文由 发现甘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