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火种从这里播撒——寻访荆门第一个党小组诞生之地

翻开百年党史的厚重画卷

我们不由得想寻根探源

——荆门最早的共产党员是哪些人?

荆门最早的党组织

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革命火种

是怎么播撒到荆门大地的?

4月15日,记者来到素有“红色热土”之称的东宝区石桥驿镇,寻访革命星火的初燃之地。

经当地人介绍,今年70岁的镇政府退休干部、人称“活地图”的全德敏为记者当起了向导。全德敏带着记者来到叶冲村罗家坡,在一个山坡下,他指着坡上茂密树林中的一处洞口告诉记者:“那个地方就是洞崖子,当年胡孟平他们就是在这里避人耳目,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全德敏一直热心于探寻当地的历史,他编写了一本《石桥驿镇志》,其中一个章节是《红色石桥驿》。他告诉记者,1922年,就读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的石桥驿青年胡孟平,结识了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陈潭秋,在他们的教诲下,胡孟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夏,胡孟平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从事革命活动,于是他邀约好友孙凤洲、杨序东、杨序贤等人在洞崖子或当地的关帝庙中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籍,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后经中共武汉区执委同意,孙凤洲、杨序东等于192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当年9月在洞崖子成立了中共荆门石桥驿党小组,这是荆门第一个党小组,也是全国第一批在农村建立的党组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1927年5月底,我党在荆门城北地区就建立了 5个党支部,有党员30余人。可以说,中共荆门石桥驿党小组的建立,对于在荆门地区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的组织、推动革命运动,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为了纪念胡孟平等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方便向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99年7月1日,石桥驿镇政府在原石桥驿中学院内修建了中共荆门石桥驿党小组成立遗址纪念碑。追寻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记者来到原石桥驿中学,在校园的一角,看到了两座纪念碑,一座纪念碑碑文主要介绍中共荆门石桥驿党小组基本情况,另一座纪念碑上则刻着胡孟平、孙凤洲和杨序东烈士简介“。这里原来是一座关帝庙,胡孟平他们有时也秘密地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全德敏介绍。

后来为方便人民群众瞻仰、祭奠,石桥驿镇政府于2016年4月将中共荆门石桥驿党小组成立遗址纪念碑迁建到石桥驿村观坡山。从原石桥驿中学出来后,记者直奔观坡山,拾级而上到山顶瞻仰了石桥驿革命烈士纪念碑和中共荆门石桥驿党小组成立遗址纪念碑。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响亮的入党誓词在观坡山山顶响彻回荡。记者到达山顶时,恰遇中国石化销售湖北荆门石油分公司组织党员职工来此开展党组织活动,几十名党员职工庄严地举起右手,神情严肃地重温入党誓词。

“中共荆门石桥驿党小组成立遗址是个很好的红色教育基地,我们来这里,就是要追寻红色足迹,继承革命传统,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参加活动的一名党员激动地对记者说。

来源/荆门日报(记者陈治军 通讯员 曾山)

主编/张云峰 编辑/王茜

点亮 ↓ ↓ 转发扩散!

Hash:6d7ffb0ee6d1ac3cb10ad391a52e4dd7b99e63e0

声明:此文由 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