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族实在利害,三代出了五位尚书,七科出了八位进士

512年前春天的一个早晨,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在林浦村子里散步,此时距离他考取进士在京城做官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这四十年来,他是因为工作很少回到自己的老家看一看的。

林浦村回来个“大人物”

虽然老家的房子、巷子、石板路,以及村口的石桥榕树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但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亲切,有时似在梦里,有时又回到现实,他边走边看,边走边和村民们打着招呼,他很享受这种感觉,毕竟他继承了父辈的衣钵,在朝为官,而且还官居尚书,如果没有这些,林浦村的村民们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这样大的官……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他就是林浦村最著名,用现在的话说也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人——林瀚。这一年,他已经是七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而自他这次回林浦五百多年以后的今天,林瀚不会想到,我们这些旅行达人,因参加“大V说福州”活动,造访了他的老家林浦村,并以一种十分崇敬的心情,探究了他和他的老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林瀚在村子里散步,自然是要到“林桥”来的,一是村民们没事儿时,都愿意在这里聚聚,拉些家常,二是村口的这座桥是一座古桥,始建于宋代咸平四年(1001年),相当有历史,村民们自小在这长大,自然是对这座桥是非常有感情的。林瀚回到了老家,当然是要和村民们亲近亲近,毕竟自己为官的多么年,是很少回来的。再说了,人要是取得了什么光辉业绩,在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特别是在他小时候玩伴儿的面前显示显示,那种感受其实是挺美好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大家知道,那个时候,除非是特殊情况,以他父亲和他在朝为官,以及后来官居尚书这样的官衔儿,回老家必须是要经过皇帝批准的。所以,那个时候在朝为官的人想回趟老家,想光宗耀祖一下,也是很不容易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是位于林浦古村的“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林尚书家庙,又名宫保祠,始建于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年),距今整整有500年历史,该庙为明代林瀚家族建造。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庙内楼阁,均为木结构,坐东朝西,由门楼、厢房、戏台、回廊、大厅、天井组成,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为古代三品以上官员家庙规格。进入该庙,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悬挂在各处的牌匾,让我一时竟有些“眩晕”的感觉。这么多牌匾挂在这里,我想这是除了彰显林氏家族世代所取得的功名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激励他们家族后人上进吧!

再说“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这座林尚书家庙里,林氏第三十八代后人,陪着我们游览的现年65岁的林浦古村管护所的董事长林老,他一直是很自豪的跟我们说着他们林氏家族“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故事。关于这件事,在庙内已经作了享尽的介绍,并且在庙中的显要位置,根据族中辈分、官位,以及所取得的业绩,悬挂了很多林氏光宗耀祖的人物和情况介绍。林老说,在明朝时期,林浦村相当崇尚学习,文风极盛,林氏家族也就是在这个背景大兴起,并连续数代多人考中进士, 并先后有五人累官至尚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七科八进士"说的是从林元美(林鏐,林瀚之父)考中进士起,到他的儿子、孙子、曾孙子等四代人中,共有八人在七届科考中先后考中进士。他们是:林元美、林元美之子林瀚、林瀚的长子林庭昂、林餘的次子林庭机、林庭昂的长子林烩、林庭机的长子林燫、林庭机的季子林烃和林庭机的族弟林庭堂。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三代五尚书”说的是在林瀚及他的儿子、孙子三代人中,共有五人后来官位做到了尚书一职,其中林瀚是明成化年间考中进士,授官翰林院编修,仕途通畅,累官至吏部尚书;他的大儿子林庭昂,明弘治年间考中进士,一生仕途亨通,累官至工部尚书;他的二儿子林庭机,嘉靖年间考中进士,也累官至工部尚书;他二儿子林庭机家的大儿子林燫,嘉靖年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二儿子林庭机家最小的儿子林烃,嘉靖年间考中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而林瀚,林瀚的儿子林庭机,以及林庭机的儿子林燫三个人后来又分别任过国子监祭酒。由此可见,林氏家族祖孙几代,极尽荣耀的在大明二百七十七年的历史中,活跃了长达一百四十多年。以至于在明朝灭亡清朝开始,林氏的后世子孙依然枝繁叶茂的沿续着林家的祖训,林家的荣耀。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庙中正中第二排柱子(本文正数第八图)上有一副楹联写着:“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明朝时,三代五尚书,并得谥文,全国也是仅此一家。这不仅是林氏家族的光荣,自然也是林浦村这个地方全体村民的极大荣耀。

闽剧《林浦五尚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林老介绍说,每逢重大节庆日,庙中都有闽剧《林浦五尚书》的表演,这部剧说的是明弘治年间,奸臣当道,宦官刘谨如同中国历史中其他的大奸臣一个面孔,在朝中拉帮结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狼狈为奸,整日里盘算着和做着的都是些贪赃枉法残害忠良的事儿,清正廉洁的尚书林瀚自然是不愿与他们苟同。

对于刘谨的殷勤示好拉拢无动于衷,最终被刘谨构陷,身陷地牢,林府中丫鬟朱贞娘等欲进京相救,出海途中偶然救下皇后,并与前来寻林瀚的正德皇帝相遇。正德皇帝听到林瀚遭人陷害,想起途中所遇匪人非寻常海盗可比,心生疑虑。一行人一同返京,解救尚书出林瀚,最终将奸臣刘谨伏诛,林瀚官复原职。

林瀚与《隋唐演义》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大家知道《隋唐演义》这部书吗?实际上应该说,没有林瀚就没有这部名著。这件事儿得从罗贯中说起。林瀚在京城时他曾无意寻得罗贯中编写的《隋唐志传》,细看之下,发现阙略尚多。曾气势磅礴写出《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一直令林瀚高山仰止,若能将罗氏的《隋唐志传》重新改订修纂一番,令其圆满周全,岂不是件功德无量又名垂千古之美事?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于是林瀚在林浦家中,在春暖花开,在夏日炎炎,在秋高气爽,在隆冬腊月,不辞辛苦,不分早晚的摊开笔墨,趴在一本本“书山典海”之上,佝偻着背,眯缝着眼,有时掌着个灯,阅遍隋唐诸书中所有英君名将、忠臣义士,凡觉可圈可点之人悉数编入。《隋唐两朝志传》这是他取的书名。那时他并不知道一百六十多年后,在清康熙年间,一个叫褚人获的人在他《隋唐两朝志传》的基础上,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章回小说《隋唐演义》……

“濂浦村”后来为何改为“林浦村”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老家林浦村的日子里,林瀚每天是一定要在村子中走一走,看一看的。而每一次出来散步,村中的大人小孩、乡绅学子们都要将他围住,听他讲京城的事儿,当然也有想借此巴结寻求上位的……

有一次他出来散步,突然发现围着他转悠的,竟大都是他们林姓一族的。自唐末繁衍下来,不知不觉间林姓已经占去全村八九成人口,他为这个发现有点高兴起来,突然脑子一转,脱口说道:“哎呀!咱们还叫什么濂浦村?明明咱们村基本都是林姓,我看以后就改为林浦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尚书大人的话大家自然是一顿附和大声叫好,自己姓林,自己的村子也改成了林姓,林姓村民们自然是高兴异常,再说了,林瀚尚书又是皇上身边的人,这地位可是相当“了不地”的,所以那就改吧。林老爷子听到大家的附和声,自然是开心满满,捋着他自己花白的胡子,露出了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从此以后,濂浦这个名字就不再有了,而“林浦”这两个字就广为天下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说在结尾的话

从林浦古村出来,给我们感触最深就是,在林浦林氏一族的所有后人们,都在弘扬林瀚尚书代代相传的“读书志在圣贤,为官身存君国”的美德,以及林瀚“养正心、崇正道、务正学、亲正人”的家训家风。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作者简介】

王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达人、旅行达人、专栏作家旅游博主、新浪头条作者、秒拍签约旅行达人、途牛大玩家、《旅游纵览》杂志签约摄影师。入驻今日头条、搜狐、一点资讯、新浪看点、百家号、网易号、企鹅号、凤凰号、百度旅游、QQ公众平台等自媒体。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操作性讲师、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秦皇岛某矿业公司总经理、董事。

Hash:5b3760c5b5ad141cd9a1b46dcc4379ceca68b518

声明:此文由 摄影旅行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