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亳州抗战故事,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

gycssh01 gycssh02 gycssh03 gycssh04 gycssh05 gycssh06 gycssh07 gycssh08 gycssh09 gycssh10 zbbst01

今天,七七事变81周年

山河日新,国力日强

但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依然清晰

亳州这片土地上

无数人用生命演绎了

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诠释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

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抗日故事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日军坦克驶进蒙城县

芦家庙战斗胜利纪念碑

彭雪枫(右)和张震在板桥集战斗中击落的飞机残骸前留影

辉山革命烈士陵园

涡阳新四军四师纪念馆

蒙城:一组老照片背后的抗日战斗

打开网络,轻敲键盘,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日军攻陷蒙城后的老照片。一张图片上显示日军坦克正驶进被炮火袭击后的南城门楼,背景是历尽沧桑的万佛塔

这组老照片记录了蒙城沦陷的情景,但其背后却是我军官兵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另一番厮杀景象。从周元死守蒙城到小涧“两广军”阻击日军,到新四军取得板桥集战斗的胜利,蒙城这片热土上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时至今日仍让人热血沸腾。

周元:守城三日 为国捐躯

耄耋老人张国光,耳聪目明,至今笔耕不辍。他原就职于蒙城党史办,已研究党史30余年,曾主编《风云百年话蒙城》,书中对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老人向记者讲述了那段风云变化的历史。

张国光说,1938年4月,李宗仁在“台儿庄大捷”后为了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日军作战,决定放弃徐州地区,实行战略转移的部署,命令国民党第48军173师副师长周元,率一团防守蒙城,以阻止沿蒙蚌路和涡河而进之敌,掩护主力撤退。周元副师长遂率步兵2400余人于5月6日赶至蒙城。

与此同时,日军从南京方面抽调装备精良的第9、第13师团,见中国军队已经开始转移,该部立即调转方向,沿蒙蚌路和涡河向西扑来。

7日,蒙城东门各村、南门外阵地,都受到日军骑兵、步兵及炮火的猛烈攻击。周元带领将士凭靠灵活多变的打法将日军的阵线逼到了几里之外。8日,日军又增援2000余人包围了蒙城县城。

9日上午,日军以飞机、大炮为掩护发起总攻,均被击退。日军又调装甲车、坦克30余辆冲入城内,周元组织敢死队迎击,展开激烈的巷战,击毙和打伤日军1000多人。同时,守城官兵也伤之过半。

下午,周元带领部下突围,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周元守卫蒙城,阻击日寇,血战三昼夜,歼敌千余人,虽然蒙城沦陷,但他为主力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

“守城之战相当惨烈,周元及其部下几乎全部阵亡。”张国光说,周元将军殉国后,蒙城人民为他和将士们在东门外庄子祠东侧筑起高大的陵墓。1985年5月13日,民政部正式追认周元将军为革命烈士。1988年周元牺牲半个世纪之际,蒙城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缅怀这位抗日名将。

时光流转,周元与将士们的英气在蒙城长存,周元的后人如今经常到他的墓碑前缅怀,而更多的蒙城儿女也会在心中为他树立一座无形的丰碑。

小涧阻击战:5场战斗歼敌300

周元牺牲后,日军攻陷蒙城。张国光说,1938年5月9日,日军先头部队抵达小涧,指引炮兵对小涧集进行轰炸,随着主力部队转移,日军留守官兵开始烧杀淫掠,犯下了对小涧人民的滔天罪行……

与此同时,李宗仁在蒙余部(因桂系部队人员多来自广西广东,被蒙城当地人称为“两广军”)在小涧的阻击抵抗也拉开了序幕。根据蒙城当地文史爱好者张建同在民间的搜集,从20多位亲历过战斗的高龄老人口中逐步还原了小涧阻击战的原委。

张建同说,对众多老人口述材料去伪存真之后,他觉得发生在小涧的几场小型战斗,完成了分段阻击北进日军主力、延缓其进剿时间、打乱其计划的战略部署,很有意义。

5月10日,日军第9、第13师团的主力部队数千人沿永(城)蒙(城)公路途经小涧、郭店向北进发。两广军在沿途破坏道路和桥梁,并占据有利阵地,与敌人进行周旋,发生在小涧境内的有两场比较重要的战斗。

在狼山以北永蒙公路,两广军约一个连的兵力占据有利地形向日军发动阻击,面对轻重机枪和步枪的疯狂扫射,两广军按照战前部署,激战约两个小时,且战且退,最终击毁日军战车一辆,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在郭店集南端,两广军拆除了石桥,修建了防御工事,凭借有利地势,将日军压缩在沟南阵地上,进退不得。后为了保存实力,两广军逐步退出战斗。

5月10日——13日,两广军在小涧集及周围,先后对日军进行了阻击、突袭、攻坚、围歼等五次战斗,共击毁日军装甲车3辆,歼敌约300人,缴获大批锱重弹药,国军将士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生命代价。

张建同说,据小涧镇当地老年人介绍,为纪念这些战斗中牺牲的将士,小涧在1938年后出现过一座“中国国民革命军将士抗日殉国纪念塔”,由于此纪念塔仓促而建,加之连年兵火,故存世较短,且无史料记载,解放初期仅留残碑。

板桥集战斗:用轻武器打下日军飞机

“如果说小涧集阻击战只是无名小型战斗,那板桥集战斗则让八路军第四纵队名噪一时。”张国光告诉记者,时至1940年6月27日,八路军第二纵队和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师后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他们在当年就打了一场“漂亮仗”。

1940年11月16日,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以及宿县、蚌埠等地的伪军共5000余人,附坦克30余辆,在数架飞机掩护下,向淮上地区进犯,驻该地区的国民党军闻风而逃,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指战员奋起迎战。

17日上午8时,日伪军先头部队迅速展开,对板桥集形成包围态势。10时,日伪军分两路连续发起冲击,均被击退。战至18日拂晓,部队向安全地带转移时,在唐集南和王集又分别与南坪集出动的日伪军3000余人遭遇。

日军有飞机、坦克掩护,第五旅和特务团指战员勇猛冲杀,击毁敌坦克和汽车10余辆,击落敌机1架,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板桥集战斗重创了日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还创造了八路军用轻武器击落飞机的战例,被光荣地写进我军军史。

张国光说,为让这段历史扎根这片土地,深植民众心间,2006年11月17日,板桥集战斗纪念碑在蒙城县板桥集镇雪枫公园落成,这里也早已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谯城:新四军打响皖北抗日第一枪

短短两年时间,虽然守城官兵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亳县县城两次落入敌手。日军作威作福,烧杀淫掠,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水深火热。

值得一提的是,新四军游击支队在芦家庙战斗中的完胜,给予了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这是新四军在皖北打响的抗日第一枪,极大鼓舞了皖北人民的抗日决心。

两年时间,两次沦陷

谯城区史志办主任、档案局局长张炳先研究地方党史十多年,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和自己系统的梳理,还原了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

1938年5月24日,刘汝明的68军进入亳县接替汤恩伯部的防务,次日完成作战部队布置。

从26日至30日,日军利用重型装备进犯大寺集,在炮火掩护下强渡涡河,期间不断增强兵力,并向县城发起进攻。日军冲破防线将县城四面包围,重炮轰城,步兵爬城均被击退。30日夜,日军步兵攻入城,双方展开巷战。

张炳先说,31日,守城部队转移,亳县县城第一次沦陷。

1938年9月,亳县城内的日军撤到商丘,城内保留少数伪军。9月8日,安徽省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五路总指挥余亚农率3个大队会同在亳驻防的第3支队,收复了县城。

1939年4月25日,日军兵分三路向亳县进犯。26日,日军在重型炮火的掩护下逼近城郊,炮轰县城,薛阁塔被击中,死伤30余人。9时许,日军3架飞机与大炮一起轰炸城墙,守军通讯断绝,各部没有放弃抵抗,日军攻进城后,双方展开巷战。就在守城部队准备一部作战,一部冲出西门收容士兵进行反击时,日伪军突然向收容地进攻,守军被迫撤退。

至此,亳县县城第二次沦陷。张炳先说。

水深火热的沦陷生活

沦陷后的亳县,人们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记者翻开1986版《亳州党史资料》,在一篇名为“日军侵亳罪行”的座谈记录中,了解了沦陷后的亳县人民的苦难生活。

第一次沦陷前,40多名无辜群众在日军的轰炸中死伤。沦陷后,留守驻军百余人烧杀淫掠,凶残至极。用老百姓的被子棉衣给马做脚垫,因变蛋的蛋黄是黑色的而将老板刺死,残忍轮奸瓷器街一名妓女,几乎令其丧命……日军在亳百日,人民惨遭蹂虐,财产被掠一空。

第二次沦陷后,日寇在县城成立了日伪特务组织新民会,为控制群众,在城内发良民证,方便盘查。日军驻城指挥部位于姜家公馆,其西院地下道关押的人有进无出,其东院空地是日军使用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狗咬等各种惨无人道的刑罚的地方。以至于姜公馆在以后的许多年没人敢进,甚至不少人不敢来这里烧纸钱,悼念亡魂。

日军在城内的暴行激起当地群众的不满,也涌现出一批自发抵抗的群众。一位年轻卖杏小伙面对日军的狂妄,毫无畏惧地将两个鬼子打跑;德振街一回民上街卖鸡遇到抢鸡的鬼子,他抡起扁担将鬼子打跑;一位私塾先生刘佩五写出了“门前犹国土,岂肯树降旗”的诗句,表现出了民族气节。

这一次,日寇在亳城盘踞长达7年,日货充斥市场,导致城内工商业凋敝,欠下了累累血债。

芦家庙战斗,新四军打响皖北抗日第一枪

张炳先说,民众自发的抵抗无法对日军形成有效震慑,而芦家庙战斗打响了新四军皖北抗日第一枪,极大鼓舞了皖北人民的抗日决心。

曾家老店是谯城区芦庙镇芦家庙战役的主战场。这里茂密的树林、环绕的壕沟、斑驳的老墙、村民的讲述,让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战争的枪声。

“1939年元旦过后的一个夜晚,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向皖北进军,进驻河南永城县书案店。这时,日军已经侵占了鹿邑。为阻止日军前进,彭雪枫派第二大队队长滕海清率部插到鹿邑和商丘之间及商亳公路两侧,相继打击敌人。1月8日的夜晚,滕海清带尖刀排和三个连,分两路进入芦家庙,对分散住在曾家客店和玄帝庙的日伪军进行分割包围。”张炳先说,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大获全胜,打死打伤日伪军百十人,俘虏一百多人。芦家庙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侵犯亳县的企图。

“这场战斗意义非常深远。”张炳先说,它的胜利奠定了苏鲁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在整个苏鲁豫皖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为纪念芦家庙战斗的胜利,原亳县人民政府在芦庙集建立了“芦家庙战斗胜利纪念碑”,由原苏鲁豫皖边区书记张爱萍题书的碑记现移至市烈士陵园,由新四军老战士姜延斌题词的碑记仍立存于芦庙集的一所小学内。

2007年8月,市委、市政府又在芦庙集建立了一座纪念碑,新落成的纪念碑高8米,大理石底座,四周有汉白玉栏杆维护,显得巍峨而又庄严。这场战斗经过一代代传承下来,如今在当地早已妇孺皆知,其爱国精神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得以沉淀、发扬。

涡阳:新四军第四师在涡北的那些事

涡阳是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抗日名将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浴血战斗过的地方,这里留下了他们光辉的影像和战斗的足迹。

从新四军游击支队到第四师

王玉金从涡阳县党史办已退休,但始终没有离开党史研究,对涡阳地方党史和新四军四师相关活动30余年的研究,让他对新四军第四师在涡阳的历史了如指掌。在王玉金的讲述中,记者看到了一幅幅新四军四师不断发展壮大的图景。

1938年9月30日,根据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电令,彭雪枫率领新成立的新四军游击支队373人从河南省竹沟出发,东进豫东、皖北创建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10月11日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三支队、肖望东带领的先遣大队会师并合编,共1020人,仍称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

1939年初进入皖北,在亳北、涡北、永南一带活动。1939年6月,彭雪枫率支队主力进军淮上,开辟了淮河以北,涡河以南,津浦路以西怀远凤台、蒙城、宿南之广大地区。

1939年8月下旬,支队领导机关由淮上返涡北,9月1日至3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曹市集牛氏宗祠召开支队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总结一年来的斗争,讨论各项工作任务和发展方向。9月6日进驻新兴集。

1939年11月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到达新兴集,支队改称为新四军第六支队,1940年6月下旬,黄克诚率八路军一部到达新兴集与六支队会师并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7月27日,黄克诚奉命率部东进,组建八路军第五纵队。四纵队重新整编,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1941年2月19日,八路军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5月,四师东撤津浦路以东地区。

彭雪枫给“谢老太太”的亲笔信

王玉金说,发生在新兴集的“六一战斗”中,涡阳“谢氏三兄弟”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1940年6月1日上午,新四军六支队在新兴集召开五卅运动15周年纪念大会。日军得知消息后,集中千余兵力,汽车数十辆,兵分四路从临涣、黄口、永城、亳县围剿而来。彭雪枫沉着指挥,疏散群众,组织部队迅速展开肉搏近战、英勇还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此战共击毙日伪军100余人,我军也有重大伤亡,群众有34人被杀,997间民房和支队礼堂“精忠堂”被日军烧毁。

在这场战斗中,警卫连连长谢继祥被载入了史册。不仅因为他在关键时刻能够身先士卒,保护战友,更因为他们三兄弟全部牺牲在了抗日救国的战场上。其兄谢继书曾在彭雪枫部任副营长,深得彭雪枫的赏识,于1940年4月被国民党便衣队伏击杀害,并将他的首级悬于龙山集示众,制造了“谢继书事件”;其弟谢继良在彭雪枫部任通讯班长,1940年4月1日,年仅19岁的他倒在了对日作战的血泊中。

3个月,3个儿子全部牺牲,老父亲伤痛过度,不幸离世。为了安慰家住涡阳县丹城乡谢庄的谢老太太,彭雪枫给她写了一封亲笔信,称他们一家“为了抗日救国英勇牺牲,满门忠烈,留下无上光荣”,并在信中将谢老太太和岳母比美,表示“努力打走日本鬼子,为您的儿子复仇,使您能过安乐日子”。整封信中,彭雪枫为谢家思虑周详,感情真挚,可见确实被这一家人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

310多位英灵长眠“辉山”

1944年4月至5月间,日军发动中原战役,国民党50万大军不战而退,失城30余座,失地千余里,中原民众沦于敌人的铁蹄之下。8月15日,彭雪枫率四师主力奉党中央、华中局命令誓师西征。经小朱庄、八里庄、保安山等战斗,至10月,基本完成收复豫皖苏失地的任务。9月11日,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师长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

为了纪念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1945年春,四师参谋长兼十一旅旅长张震和路西地委书记吴芝圃决定在雪涡县(今涡阳县)曹市集东灰山,将西进以来十一旅牺牲的革命烈士集中建一公墓,改“灰”字为“辉”,公墓于1945年7月奠基,年底竣工,公墓中央15米高的纪念塔镌刻着“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涡北抗战殉国烈士纪念塔”20个金色大字。塔前的四方碑亭上面刻着310多位烈士的英名和彭雪枫传略。

从1945年至2005年,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和关注下,历经9次整修,这座烈士公墓现已更名为“辉山革命烈士陵园”。

利辛:誓死反击

英勇就义的秦连生

在利辛走访记者发现,当地抗日战争期间一些重要的战役和重要人物活动轨迹并不多见,但是一位国民党排长表现出的气节触动人心,他叫秦连生。

翻阅了众多史料,记者在《利辛县志》中发现了一小段关于秦连生的记载:“1940年2月20日,日军500余人乘10多辆坦克和50多辆汽车到王老人集扫荡。时国民党二十师侯镜如部某营三连驻防王老人集,连长改扮潜逃。三连某排排长秦连生,自告奋勇指挥全连奋勇反击,经过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多数官兵阵亡,秦连生被俘。”

虽然,他没能守住疆土,但是当日军用铁丝穿住他的双手拉到王老人集北头,浇上汽油焚烧之前,他高呼出了“打倒日本狗强盗”的口号,正义凛然,毫无惧色,让人心生敬佩。

根据《利辛县志》记载,日军随后放火烧毁900多间房屋,打死打伤居民20多人。同年,日军从涡阳开出坦克、汽车50多辆到王市集扫荡,炸毁房屋10余间,抢掠商铺、居民百余家;后又到附近马大庄进行抢掠,并糟蹋妇女数十名。同年年底,日军从蒙城、商丘出动坦克进犯张村铺,烧杀抢掠后撤离。 (汪玉琼)

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文章来源于亳州晚报 编辑:小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Hash:adf1fb645e9d008051ddd9305d714cce36f4867f

声明:此文由 涡阳百事通便民服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