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的伟大转折——俄界会议

长征途中的伟大转折——俄界会议

俄界会议产生的红军最高领导核心“五人团”成员。

俄界会议旧址。

甘南日报记者 邓永强

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后两次途经迭部临潭等地,留下了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崔古仓开仓放粮遗址、腊子口战役遗址和临潭苏维埃旧址等一串串红色印记以及甘南人民帮助红军、支援红军的历史佳话,是长征路上的“加油站”和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地。

俄界会议旧址位于迭部县城东南68公里处的达拉乡高吉村,属岷山峡谷地带,山峦重叠,阻断南北通道,连接甘川。1935年9月5日,红军先头部队一军团从川北出发,历经艰难,先期到达迭部县境内的俄界(高吉村)。10日,党中央率三军团和军委直属队,从川北若尔盖县毛龙(牙弄)村,一路越过悬崖、飞栈、山洪等艰难险阻,于9月11日傍晚抵达俄界,与早已等待在俄界的红一军团会合。当晚,党中央在俄界向左路军发出了《中央为贯彻战略方针再致张国焘令其即行北上电》。

12日,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成员有:毛泽东、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何凯丰、刘少奇、邓发等7人。列席会议的有:蔡树藩、叶剑英、林伯渠、杨尚昆、李维汉、李德(共产国际顾问),还有一军团的林彪、聂荣臻、朱瑞、罗瑞卿和三军团的彭德怀、李富春、袁国平、张纯青出席了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毛泽东同志作的《关于与四方面领导者争议及今后北上战略方针的报告》。会议确定了继续坚持北上抗日的政治路线,为红军长征战略转移指明了前进方向;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和林彪组成的“五人团”,作为红军最高军事领导核心,重申和强调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最高核心领导地位;从思想上系统揭露和批判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同意彭德怀同志提出的关于缩小部队编制的决定,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成立编制委员会,以李德为主任负责部队的编制工作。

俄界会议从政治路线的高度,维护了全党全军的统一,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走出甘南,为三军大会师和长征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俄界会议是继遵义会议后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甘肃召开的第一个最高级别的会议,在长征史、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军走过的达拉,长征精神代代传。”高吉村的村民都对红军的故事耳熟能详。

高吉村村东头有一座木制的藏式民居,当年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村民冷草的爷爷是当时这栋房屋的主人。“听说红军要来,爷爷和村里人一起躲到附近的山上去了。”冷草向记者转述着爷爷讲过的事,“爷爷暗中观察后,大着胆子回到了家里,发现家里住的红军待人客气,而且还帮群众干活,就拿出粮食送给红军。”冷草说,爷爷只知道家里住过红军,并不知道住的是谁。86载光阴流转,屋内至今还保存着毛泽东等同志居住时使用的灶台和土炕。

86年前,高吉还是一个外人罕至、封闭的村寨。1935年9月,长征中的红军在这里短暂停留,为这个村子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6年5月,国务院将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腊子口战役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俄界会议旧址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如今的高吉村因红色历史而人气颇旺,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参观俄界会议旧址,高吉村建起了俄界会议旧址展馆,陈列红军文物、红军战士的长征日记等史料。

“2016年,高吉村开启生态文明村建设,我们对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去年我们村的红色旅游收入达到了60万元。”高吉村村支部书记扎西当周说。

这个村寨,依托红色底蕴和依山傍水的优势,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的致富路。

Hash:82efea94ed4a70b3af8e2fe81a7ef14e38b10ff3

声明:此文由 陇南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