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河、墨砚塘⋯⋯番禺这个900年古村竟藏着天然“文房四宝”!

番禺区石楼大岭村早前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这也是大岭村继广州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字号”称号。

接下来,跟小编一起探访

这座有着近900年历史的岭南古村吧~

村里藏着天然“文房四宝”

岭南村落都离不开水,比如祠堂前的风水塘、环绕村落的河流,大岭村也同样如此,一条名为“玉带河”的河流环抱着大岭村,为她注入了生机与灵动。除此之外,玉带河旁还有一座文昌塔、一座龙津桥、一座墨砚塘,构成了大岭村的天然“文房四宝”:文昌塔为笔,龙津桥为笔架,墨砚塘为墨水,玉带河为白纸,彰显着大岭村独具特色耕读文化。

在航拍镜头中,玉带河犹如一条“绿腰带”,岸边树木绿葱葱,河水静静流淌。长约900米的玉带河,环绕菩山东南面,与里巷的小埠项链,形成典型的岭南水乡格局,正是“菩山环座后,玉带绕门前”,一条玉带河串起大岭村的文化景观,石桥、麻石巷、祠堂、门楼、牌坊、古树、蚝壳墙……岭南水乡的风韵在这里随处可见。

资料显示,大岭村,始建于南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因人口迁入而形成村落。大岭村村落的整体格局特色为“蛎江涌头,半月古村”,村落民居有序排列在菩山脚下和大岭涌之间,基本呈半月形布局。村子以一条古街为主轴,旁生里巷,形成“鱼骨状”的街巷格局,村落肌理清晰,格局完整。

刚一入村,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玉带河了,河面宽阔,水中鱼儿游动,水面上时不时泛起一片水花。“现在,玉带河里鱼儿越来越多,过去站在河边需要耐心观察才能发现几尾,现在河里到处都是鱼儿。这些都说明了水质环境越来越好了。”正在玉带河边休息的一位村民说。

玉带河上又一座古桥,名为“龙津桥”。远远望去,古桥两个桥孔倒影在水上,画出了两个圆圈,古桥上行人、骑车人慢悠悠地经过,在古树浓荫下,格外美。据了解,龙津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位于大岭村文昌街。西南走向,是由红砂岩石砌筑的双拱桥,横跨玉带河上,为一座由红色砂砾岩建成的一墩两孔拱桥。桥长28米,宽3.2米,东西有引桥。桥北侧西端一栏板上雕有胡人像,是石雕中较有特色的,殊为罕见。龙津桥距今300多年历史,是番禺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对于研究古代岭南的石拱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条玉带河,一座龙津古桥,河边桥旁还耸立着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十年的文昌塔(又称:大魁阁塔)。高20余米的文昌塔是三层楼阁式的六角形砖塔,花岗岩和白林石基座,双隅水磨青砖塔壁,它表明当时大岭村大兴文化之风。在文昌塔侧还有一处墨砚塘,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其塘似墨砚,故称墨砚塘。墨砚塘与玉带河、龙津桥、文昌塔连成一景,称为大岭村的“文房四宝”:文昌塔为笔,龙津桥为笔架,墨砚塘为墨水,玉带河为白纸,可见当时的大岭村文风之盛行,人才之辈出。

自古以来,大岭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共计有进士5人,举人14人,贡生6人,知县及以上官员10多人。村内留存的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其中广州市文保单位2处,番禺区文保单位2处,广州市登记文保单位2处,番禺区登记文保单位17处。在悠悠岁月长河中,村中的石桥、古塔、祠堂、门楼、牌坊、功名牌、石巷等古迹诉说着大岭村的辉煌历史,让这座古村显得古朴而厚重。

村里祠堂建筑众多

祠堂,无疑是岭南古村落的中心。 大岭村现存朝列大夫陈公祠、陈氏大宗祠、两塘公祠、善元荘公祠、显宗祠等祠堂建筑。每一座祠堂都有自己的渊源与故事。在大岭村祠堂群中,陈氏大宗祠有着最为重要的历史及社会地位,这座祠堂始建于清代,1958年改建为生产队饭堂,2000年按原貌重建。“它是为纪念大岭村陈氏开基祖遗庆公而建,记录着大岭村陈氏的源头。”一位村民说。

同样,在大岭村陈氏族人心目中还有一座位置很高的祠堂——显宗祠。“显”取自《三字经》内的“扬名声,显父母”,“显宗”就是敬重彰显祖宗的意思。“因为大岭村当年最有威势的两大家庭,都是显宗祠所纪念的陈顺民的后裔。”说起显宗祠,很多村民都会谈起它的辉煌。

显宗祠位于大岭村西,大魁阁塔和龙津桥北侧,前临玉带河,坐东向西。该祠是大岭村陈氏九世祖皋夫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距今近500年历史,在清朝乾隆辛酉年(1741年)重修。显宗祠又名“凝德堂”,村民俗桥头祠,因它位于龙津桥东路北,前临玉带河。

据了解,显宗祠建筑面积1632平方米,建筑宽敞,装饰富丽,总体为三进两天井结构,头门四层莲花斗拱。大门左右门墩石雕正面镌有西洋童子,在番禺古建筑中比较所罕见。原来,在明代村里已有人任礼部主客清吏司郎,返乡时在祠堂外立了“送财洋童子”。这名官员一直主张和外国友好交往,后来也促成很多后代到海外发展,为大岭村成为著名“侨乡”埋下伏笔。

祠堂大门口上牌匾刻着“显宗祠”三个大字,东西两侧有青云巷,东西有钟鼓楼。大天井用白麻石铺砌,两侧有东西连廊。

“在陈氏族人心目中的位置很高,因陈氏后辈在明清两代名人辈出,各领风骚。”大岭村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显宗祠的雕刻有两大特色:一是木雕刻有三鲤(奈)鱼、风鳝、青蟹、麻虾图案,凸现珠三角饮食文化;二是石雕刻有头戴帽、垂卷发、散花领、紧身衣、束马裤、高皮靴、佩长剑、一身外国装束的“西洋童子”。

1940年1月,抗日游击队进驻大岭村,以办学教师为掩护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动员村民参加抗战,捐赠物资支援前线。解放战争时期,自抗日战争时所办的村办学校就移到显宗祠。新中国成立初期,显宗祠仍作为村办小学,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迁入新建的小学,显宗祠现作为老年人活动中心、村史馆使用。

来源:广州番禺发布

Hash:fa51c77eff9999d2c2866b661051f973214655e2

声明:此文由 钟村生活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