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头山上发现五谷井子坪

在莽莽苍苍、含青滴翠的羊头山上,有一块令全球炎黄子孙格外关注的地方——井子坪,又称五谷畦。

这里是人类从渔猎采摘文明走向农耕文明的第一块试验田,唐代有一首长篇歌谣叫《黑暗传》,其中有一段关于神农炎帝的记述:“神农上了羊头山,仔细找仔细看,找到粟籽有一粒,寄到枣树上,忙去开荒田,八种才能成粟谷,后人才有小米饭。”那歌谣中描述的五谷畦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歌谣中的“荒田”,就是我们眼前的这块沃土——五谷畦。

东晋时期的王嘉在他的《拾遗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市炎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贺尔丹:

关于黍种的来历,各说一词,但我们现在可以确定,《拾遗记》中讲的“丹雀”和“九穗禾”为高平独有。为什么这样说呢,《隋书》记载,丹雀过去称赤雀,是高平独有的一种祥瑞鸟,历代帝王曾经派人赴高平捕获丹雀,捕获的数量都要送到宫廷里面,并且宫廷要记入档案里面。据《汉书》《晋书》等多种历史文献记载,羊头山周围生产的秬黍,是历朝历代制定音律、度量衡的重要依据。

五谷畦的由来,口口相传、源远流长。翻开《辞海》,五谷是指麻、黍、稷、麦、豆。

早在旧石器晚期,高平羊头山就有大量人类活动。20世纪70年代,一批考古工作者在沁水县下川村挖掘出一批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磨盘、石磨棒,这就是中国考古史上有名的下川文化遗址。有专家断言,石磨盘在下川文化中的出现,代表着黄河流域黍作文化的先声,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先兆。

作为五谷之一的黍,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高平十大碗据说最早是先民们用来纪念和祭拜炎帝的,其中有两碗最具特色。

一碗是天鹅蛋,把黍去皮碾成面粉,用煮熟的红薯与黍面和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再揉捏成天鹅蛋形,放入油锅中炸制,待表皮显出脆黄脆黄,方可从油中捞出,放入蜂蜜在锅中翻炒,待天鹅蛋能拔出丝后即可端上餐桌食用。

另一碗是软米饭,同样是把软黍去皮放入锅中煮成稠粥状,然后盛入碗中,放少许碎红枣、柿饼块、青红丝、白砂糖,在笼中蒸半个多小时,笼盖打开后,黄橙橙的软米饭香甜可口,特别招人惹眼。这两种美味佳肴的最主要原料是“软米”。

除此之外,高平老百姓用“软米”做食材的还有黄蒸、稷米面馍馍、软米粽子等等。

神农炎帝在发现黍后,在羊头山周围相继发现了麻、稷、麦、豆,与黍合称为“五谷”。人类社会由此完成了从渔猎到农耕,从游牧到定居的重大历史转折,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 

全媒体记者:明全贵 郭嘉莉(实习)

责编:崔依琪 姬鹏芳

审核:袁建红

Hash:ca18b4744dbcb211c6264c2f2ab1ba0de637e8fb

声明:此文由 高平电视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