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河东村是一座传统村落,清代大儒冯文止曾在此居住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请关注、转发支持。 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首发,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骑士全网维权。

山西长治壶关县河东村,一个名字听起来普普通通的村子,却因为历史上一个名人的退隐居住而名扬四方。

它位于长治市壶关县东南部,隶属于树掌镇管辖。树掌镇是明清时候的著名古镇,古商道西通潞泽、东达豫齐,因此商业繁华,人文古迹遍布。

西河东村古民居

河东村距离树掌村只有5里路,受此影响,村子也较为富裕,至今村内还留存有昔日官商大户留下的一院院结构精巧的四合院

河东村因为位于清晴河的东边,故名河东。大约在元末建村,明清时颇具规模。清晴河的河床就是古时候晋豫两省的通道,往北连接著名的太行山大峡谷的西端。

太行山大峡谷风景

村子位于太行山高处,四面环山,植被密布,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村子因为古老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众多物质文化遗产而扬名,并顺利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精致古院落风雨话沧桑

和其他位于偏远山区的古村有些不同,河东村因为位于交通要道旁边,太行山大峡谷的东口,自古以来,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到了现代,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公路又穿村而过,所以村子里人气比较旺,不像其他偏远山村那样成为留守老人村。

山西河东村古民居门楼

现如今,村子里有150多户、600多人,算是一个中等村。村子内房屋的建设也很整齐,虽然是四面环山,但村子所在地却是一个宽广的缓坡,所以,民居房屋分布比较规整。

两条南北方向的主街道,将村子的大多数房屋分割成左中右三个长条块,古民居院落就集中分布在中、右两大块的下部,也就是东南方向靠近高坡处。

沧桑的青石板古村道

一院连一院的四合院集中连片分布,高大的青砖灰瓦古建筑带着满身的沧桑意味,在夏日的阳光下散发着幽深的诱惑力,吸引着人们前往探寻其中的秘密。

村子里最有名的民居建筑就是俗称为“宫尚”的冯家大院。冯家大院位于村中大庙诸神观的东边,是清乾隆年间壶关大儒冯文止的宅院。

清代大儒冯文止的院落

整座宅院是由数个大小不等的院子组成,包括两院四合院、碾坊院、马房院、蘭苑小院等。在碾坊院与蘭苑之间,还有九座紧挨着的厕所。据此推知,冯家大院院落功能齐备,人口众多。

冯家大院的房屋都是二层楼房,全部青砖瓦房或者砖包土结构,除了个别院落荒废无人居住外,两座主院都有人居住。

冯文止院落的马房、碾房院。

大儒冯文止的正房坐东朝西,正门开在西房的西北角,高大的门洞缩进墙内,两尺见方的青石铺地。门楼除了门上部两块门匾外,没有什么装饰,一对长方形的门枕石也仅仅是刻有斜纹而已。

门楣上的四字匾额题字残缺,仅剩一个“事”字。再往上就是一块黑底金字的大匾,上刻“为民立功”四字,这是该村为表彰战斗英雄冯嘉珍而悬挂的。当时冯嘉珍居住在这里,原先匾额的内容则是“大清乾隆山西己卯科解元冯文止”。

冯文止宫尚大门楼

进门是个座山照壁,壁心砖砌成龟背锦样式,寓意吉祥,壁心上还刻有一个浅浅双钩“福”字,不仔细看就会忽略过去。

据陪同走访的村里老人介绍,这个双钩“福”字,是冯文止亲手书写的,刻工照着字形双钩而刻成。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是比较少见的。

仔细看双钩福字

院内房屋不事雕饰,样式简单大气。唯一奢华的地方大概就是屋脊的脊饰了,两端是龙吻,正中雕花卉,至于门窗等部位没有一点装饰。这大概也能反映出当时房屋主人冯文止的心性追求。

村子里其他大户人家四合院的装饰比冯家大院好太多了,尤其是门楼雕饰更是用心。墀头、门楣、阑额等部位全部都是精雕细刻的吉祥图案,诸如菊花牡丹狮子等等。

其他古民居院落的雕刻

这些老房子大都是清代以后的建筑,斑斑驳驳的颜色和多处破损的外墙等,昭示着岁月留下的印迹。正所谓多少繁华成过眼,几度风雨化为尘。

【低价出售】长治小高层,大产权,个人原因,低价出售,95平米,精装修,拎包可住,交通要塞,紫坊十字口,有意联系15635522744微信同号

Hash:96942fd02a48857f5803c5ad678541678c4a7ee5

声明:此文由 壶关大事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