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求发展 百年花灯绎民生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黄杨扁担闪悠悠嘛,姐哥呀哈里呀!挑挑白米下柳州嘛,姐呀姐呀下柳州呀,哥呀哈里呀。”这段熟悉的花灯曲一出场,屏幕前的秀山人情不自禁跟着合唱起舞。这是2021年春节期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大背景下,秀山县“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的一幕。本次活动以花灯戏、舞龙、舞狮等贴近春节民俗的非遗项目,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给身处异乡“就地过年”的秀山人带去家乡的“年味”。特别是花灯戏的登场,让远在他乡的秀山“游子”产生了浓浓的归属感。现在,让我们走进秀山,了解一下秀山花灯吧!

源于民间

秀山县素称“花灯歌舞之乡”,其特有的民俗活动——秀山花灯,又称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现象和民间表演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是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花灯戏最大的特征就是来源于生活,大多是民间艺人根据民间故事或者神话传说改编的剧目或戏剧,内容以反映日常生活、爱情婚姻、生产知识、历史故事、地方掌故等为主,比如“石堤蚌壳灯戏”中蚌壳仙女和渔郎的神话爱情故事,流传在土家苗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记录了当地的婚恋习俗,充满了对自由恋爱的大胆歌颂。

春节闹花灯是秀山人民祈福还愿最为隆重的传统民俗和文化生活方式,是土家苗汉等多个民族在区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花灯班就点起花灯,敲锣打鼓,走村串户,又唱又跳,给广大人民群众送去吉祥光明;村寨的群众会点起鞭炮,燃起炉灶,热情款待灯班,寓意祛病除灾,迎接幸福美好的生活。

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高台花灯

据《秀山县志》记载,秀山花灯起源于唐朝,兴盛在宋朝,发展于明代土司制度确立时期。元代以后叫跳团团。明代逐步传至周边县,并从黔北一带进入川南,最后到达云南。1736年,秀山建县,在清乾隆年间,因吸收了国内其他音乐,改称“花灯”。清末民初被地方政府正式命名为“秀山花灯”。

清朝时期是秀山花灯发展的兴盛时期。清光绪版《秀山县志》记载:“上元灯火华丽,鱼龙曼衍,平凯号最盛。”平凯乃川、湘、黔三省交界的物资集散地,当时经济繁荣,商贾云集,每逢年节,玩灯之风盛行。清末民初,秀山很多村寨成立了“花灯会”,由德高望重或技艺精湛的花灯艺人为会首,每逢年节,便组织起花灯班子走乡串寨四处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并世代相传。

民国时期,政府提倡“新文化运动”,花灯班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部分地方官员乡绅开始重视花灯,有的还出资组织花灯活动,部分文人编写唱本在县内和周边地区流传,秀山花灯得以发展,成为独具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民国三十四年,清溪场乡民为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特邀花灯班到清溪场街上大闹花灯,热闹非凡。

走向舞台

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扶持下,秀山花灯的发展遇上了好时机。先后有四川省歌舞团、重庆市歌舞团、四川音乐协会、四川省艺术馆等对秀山花灯进行了采访编辑,编辑油印了《秀山花灯音乐资料》《秀山花灯志》。

20世纪60年代初,秀山花灯知名度不断提高,县委县政府决心抓秀山花灯的继承与发展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招收了一批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学生组建成剧团歌舞队,并调来一位懂行的党支部书记抓剧团工作。1963年,县里派人前往成都,向四川省文化厅请求支援艺术人才,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从四川省歌舞团、重庆市歌舞团、西南铁路文工团、四川音乐学院等单位抽调来20余名艺术骨干。1964年,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支持下,秀山成立了花灯歌舞剧团,自此,秀山花灯有了自己的研究、演出专业文艺团体,花灯的发展走入了规范化的轨道,逐渐从民间走上舞台。

花灯歌曲《黄杨扁担》1959年参加建国10周年国庆北京演出;1960年随文化部访问团到欧洲、叙利亚等地方演出,秀山花灯走出国门;之后由著名歌唱家李光曦、李双江、蒋大为等演唱,并制成盒带或歌碟传播,一度在全国范围内传唱,名声大振。花灯歌舞剧《洞房花烛夜》1983年参加四川省计生调演,获创作、演出双一等奖,并于1992年赴福建泉州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花灯戏《银河会》于1987年参加四川省少数民族戏剧调演获得金杯纪念奖,四川省文化厅组织专家学者对该剧进行专题研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之后,秀山花灯先后参加地区、省、市、全国的文艺会演,多次获奖,还曾出国访问演出,走上了国际舞台。

图:秀山花灯参加2018年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展演

1996年,秀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花灯歌舞)之乡”。1999年,秀山花灯被命名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5月20日,秀山花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发扬

进入新世纪,秀山花灯的发展逐渐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

2014年初,县委县政府结合秀山人都爱看花灯的实际,从文化馆演职人员、花灯说唱艺人和群众演艺名人中遴选出40多人,组建了“花灯名嘴”宣讲队,由此,通过“花灯名嘴”将理论宣讲与文艺表演融合到一起,将政策和理论宣讲融入地方民俗花灯歌、三句半、小品等文艺形式,通过“说”“唱”“跳”和“微故事”表现出来。这种表演性的宣讲舞台可以是镇街广场、农家院坝、田间地头,也可以是商业中心舞台演出或社区文艺汇演。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渐把理论宣讲由“请人来听”变成了群众自发“追着去看”。秀山县文化馆“脱口秀”演员刘斌说:“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大道理讲活,能让群众记得住、喜欢听、印象也更深。”

图:秀山县2015年春节特色文化活动—— 秀山花灯展演

“花灯名嘴”宣讲队特别注意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典型,既“讲理论”又“讲故事”,还不断动员其他村民加入“秀山志愿者”队伍,在各个社区广泛开展“文明共建”“身边好人”“善美行业”系列主题活动。在“花灯名嘴”带动下,不到一年时间全县就发展了近50支乡镇花灯文艺宣讲队。这些全部由志愿者组成的基层宣讲队,也成了各个村社颇具号召力的“名嘴”。

图:秀山职教中心学生跟随秀山花灯非遗传承人彭兴茂(右二)学习花灯历史

图: 《秀山民歌》《秀山花灯》等乡土教材

近年来,秀山着眼于建设和谐社会,积极推动花灯的发展与弘扬。在全县中小学持续普及推广《秀山民歌》《秀山花灯》等乡土教材;将“秀山花灯”等“非遗”融入职教中心专业建设,引进民间能工巧匠,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开发独具特色的精品课程;打造秀山凤凰山花灯民俗文化旅游区,建成秀山母亲河梅江河花灯文化长廊。通过花灯寨、中华花灯美食街、花灯风情街、黄杨扁担文化产业园,向游客展示花灯二人转、双花灯、花灯歌曲、花灯群舞和花灯戏等多种秀山花灯表演形式和文创产品,催生了批量生产花灯、傩戏面具、剪纸等非遗产品的文创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帮助大量贫困和困难群众实现了脱贫增收。

图:秀山花灯参加第七届重庆市乡村文艺展演

秀山花灯是吉祥、喜庆、兴旺发达的象征,是反映土家苗汉各个民族文化特征的“活化石”,是秀山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文化依靠。十三五时期,秀山花灯在党的领导下展现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每逢节庆,每遇良辰,优美的花灯曲调就会在乡村的上空飘荡,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为广大群众树立了扶贫脱贫榜样,优化了基层文化阵地,活化了本土文化扶贫因子,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突破。秀山花灯正逐渐变成传进家门的好声音,送到一线的正能量,让贫困群众和地区继续保持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奏响乡村振兴之歌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小编推荐两个能让你

变得更优秀的公众号

↓↓↓

防疫小贴士

加工、制作食品、饮料,护理老年人和婴幼儿,饮食以及触摸眼、口、鼻等面部敏感部位,在进行之前应该洗手。

来 源:第 1 眼

编 辑:邹梦雨

初 审:陈 进 

总值班:陈云刚

总编辑:张 伟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党史上的璧山】土地制度的改革(下)

◆ @所有人,璧山区创文志愿者开始招募啦

◆ 【共创全国文明城 争做儒雅璧山人】不文明曝光第四十一期

◆ 最新最全!璧山区新冠疫苗接种点公布!

Hash:eb77bdc87de7df3c1d10a7ed0c61b79432b7d2e1

声明:此文由 川渝本地消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