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义‖ 积石山秧歌表演的仪规与礼俗

作者简介:

董克义,知名文化学者和“花儿”学者。原积石山县志编辑部总编辑。系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民协“花儿”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省民协理事、省民俗会理事、甘肃省保安族文化研究会理事和学术顾问、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河陇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临夏州民协主席。

秧歌源于巫术,源于傩,与育秧、插秧和耕田的劳动生活有密切关系,也与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据有关书籍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社火这一民间娱乐活动。《风俗通》记载:“百日之劳,一日之乐,集社燃火,群歌群舞,集社燃火而舞之蹈之,祈于天祷于地,以获吉也。”《续修导河县志》也载:“遇丰年,则扮演社火,即乡人傩之遗意”。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玩秧歌的主要目的是祈福禳灾、送太平祝福和欢度新春佳节。这一民间歌舞形式和乐舞文化源远流长,并不断演变发展,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表演仪规与礼俗。不同的地域,文化传统、审美心理、民风民俗等存在差异,秧歌也多姿多彩,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的仪规与礼俗。同样,积石山秧歌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表演仪规与礼俗。

一、请秧歌

这是一种邀请秧歌队的仪式。按照传统习惯,某庄村组织起秧歌队,和秧歌队有亲戚关系或有传统往来的村庄或个人,要提前邀请秧歌队,订下日子,到时前来表演。秧歌队根据传统的行程线路(俗称马路)和邀请的次序,订下并答复送秧歌的时间。这种邀请仪式一般在腊月进行。请秧歌是,选两位在村中有一定身份和威望的人,备好请柬(俗称请票),还要带一些礼品,到秧歌主子家去请。请柬的准备还很有讲究,写好的请柬要叠好,制成一面小三角火焰旗,并在请柬上插两根鸡毛(有的在旗杆上插一火燎过的鸡毛),意为对秧歌队送太平盼得非常急切。

请柬内容有多种写法,通用式样如下:

请柬:

近闻贵庄灯政司办起高佳社火一架,起龙飞凤鸣之舞,颂阳春白雪之歌,敬请于瑞月×日,灯鼓早降,庆贺太平。

×××村×、×、×众姓请

××年腊月××日

二、请神

玩秧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寄托向天地神灵祈福于人间的愿望,祈福禳灾、送太平祝福。秧歌队既是一支贺新春,丰富春节文化生活的文艺队,又是代表天地神灵降吉庆送太平的队伍,正如唱词所云:“香烟冲开南天门,娘娘坐不住斗牛宫;玉皇爷坐不住灵霄殿,打发的神灵落凡尘”、“ 灵霄殿上领了旨,各庄村里送太平”等传统秧歌队的所有角色,几乎都有“神”的身份,几乎都有传奇的身世和非凡的本领。因此,积石山秧歌队正式起身表演时,第一项仪式就是请神。请神后,秧歌队的所有角色都有了“神”的身份,秧歌队才开始“借口传言的送太平”。请神也成了积石山秧歌队必须进行的传统仪规。

请神仪式,地点一般是在本村场院,秧歌队全体人员,按照各自的角色要求,装扮齐整,依次跪在喜神方向奉香,秧歌主子或指定人员唱财宝神曲或报子曲或秧歌曲请神,请毕后磕头起身,到本村庄的庙(或佛寺或道观)降香。请神时秧歌队有多少个角色,一般在唱词中或一一指名道姓,或用概括性的语言,都要请到。也有的秧歌队到本村庄的庙(或佛寺或道观)举行请神仪式。

三、降香

降香是积石山秧歌队必须进行的传统仪规,是一种敬神、娱神和祈福禳灾的仪式。三种情况下,秧歌队必须进行降香仪式。

一是秧歌队首演降香。秧歌队经过排练、彩排后正式首演时,首先要到本村庄的庙(或佛寺或道观)降香。秧歌首演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本村庄的庙(或佛寺或道观)降香,以告慰神灵。彩排后的秧歌队来到庙(或佛寺或道观)前,先表演集体歌舞,再唱一段专用于降香的秧歌曲(有财宝神的还要唱专用于降香的财宝神曲)。具体内容还要视寺、庙、观而定,供奉的对象不同,其唱词也有差异,基本要求是唱词要与寺、庙、观和庙中供奉的神、佛相关。比如到庙上降香,就唱:“庙门上,栽桅杆,青龙缠身;庙院里,栽松柏,冬夏常青。我秧歌,来降香,一点诚心;福神爷,护佑我,年保吉庆”等,以此向神、佛表达祈求消除旱涝天灾、人丁病痛、六畜瘟神、口舌是非,保佑国泰民安、人寿年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牛羊成群的美好愿望,也向神灵祈求保佑秧歌队出行顺利。然后秧歌队进入院中,双膝跪地,虔诚地焚香化黄、浇奠酒,再退出,完成了降香仪式。有的秧歌队上香完毕后,还要由庙官向神灵陪侍要卦,待要到上卦后再磕头起身,比如安集乡五山庙秧歌队。

二是秧歌队进村降香。秧歌被邀请到别的村庄表演,如果这个村庄有寺、庙、观,首先要去降香,然后再到村庄里表演。在外村降香的仪式与在本村庄首演降香基本相同,其主旨是祈求神、佛护佑该村平安吉祥,保佑秧歌队演出顺利成功等。

三是秧歌队卸将降香。卸将降香,也称“卧龙”。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秧歌队要卸装,结束表演,俗称卸将。卸将时秧歌队还要到庙(或佛寺或道观)里降香,再到一个指定地点或十字路口卸装,把纸做的道具烧掉,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地散去,有的甚至连头也不回一下,这样,这一年的秧歌就算玩结束了。也有的秧歌队,卸将时不去降香,在正月十五或十六,在本村场院表演一番,吃个团圆饭,就告结束。

四、探马与送报单

探马,也叫探子,指做侦查工作的人。探马活动是一种迎请秧歌队的礼仪和仪式。邀请秧歌队村庄,在秧歌队到本村庄送秧歌的当天,要派出自己的探马,去秧歌队的村庄或村庄口,迎请秧歌队,一是表达迎请之意;二是给秧歌队带路,做向导;三是做侦查工作,将秧歌队的人数、何时能到村庄等情况搞清楚及时反馈,以便迎候和接待等。探马人数多少不等,一般2~4人。探马和秧歌队接上头后,探马唱“报子”表达来意(秧歌队中有财宝神时,探马还唱财宝神曲表达来意),秧歌队也要唱“报子” (秧歌队中有财宝神时,财宝神也要用财宝神曲对唱),你问我答,对唱一番,然后在探马的陪同下,秧歌队缓缓来到被邀请的村庄路口。快到村庄口时,探马先回去报告,村庄中接秧歌的人便迎候在村庄路口,待秧歌队一到,点燃鞭炮,迎接秧歌队,至此,探马算完成了迎请任务。

探马活动是一种迎请秧歌队的礼仪和仪式,与之相对的是送报单,是秧歌队向邀请的村庄送秧歌时的报告礼仪和仪式。秧歌队快到被邀请的村庄口时,派出使者(也叫“报子”)向被邀请村庄的迎候者送“报单”,一是与接秧歌队的村庄接洽,二是表达秧歌队送太平、送吉祥之意。使者和村庄的迎候者接上头,送上报单后,使者唱“报子”表达来意,迎候者也要唱“报子”,你问我答,对唱一番,然后使者回到秧歌队中复命。

五、讨封与封赏

讨封与封赏是积石山秧歌的一种民俗活动,也是一种传统的仪规。秧歌队在行进过程中,有的人双手持香跪或者站在秧歌队前面讨封,以祈求神佛的襄助和护佑。讨封的内容主要有求儿女、求驱邪治病药方、求钱财、求富贵、求吉祥等。讨封的方式,一是讨封者跪或者站在秧歌队前面,用唱“报子”的形式把要讨封的事项表达出来;二是讨封者跪在秧歌队前面,有人把要讨封的事项或愿望告诉秧歌队。秧歌队遇到讨封者,要根据讨封者讨封的事项,用“报子”进行封赏,并把事先准备好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核桃、枣、水果糖等赏给讨封者,这项任务一般由走在最前面的太傅担当。讨封者得到封赏后,要磕头或鞠躬致谢,还要馈赠一些钱。

六、备饯

备饯是秧歌队路过村庄、单位等时的一种短暂接待和答谢仪式,备饯者需要经过一番认真的准备,秧歌队则需按规程进行表演答谢。在秧歌队路过的村庄和单位,或扎彩门,或挂彩幅,路旁和门口设香案,摆上桌子,烧香点灯(官饯除外),准备好热茶、烟酒、糖果(有的还备有菜肴),等秧歌队到来,鞭炮一响,东家一行便拄香下跪,焚黄表(官饯除外),迎接秧歌队,然后敬烟、敬茶、敬酒。秧歌队“见相作赋”,唱上几段表示吉祥祝福的秧歌曲(有财宝神的同时还要唱财宝神曲),秧歌队的各方阵按规定的套路将自己的节目表演一番。

备饯有公饯、私饯、官饯之分。

公饯一般以村庄为单位,在村口举行,体现着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友情。

私饯一般以一户或联户为单位,在秧歌队经过的家门口或场院举行。备饯者与玩秧歌的村庄互有娘舅、姻亲、姨表亲等亲戚关系。私饯除准备好热茶、烟酒、糖果等外,还要给秧歌队中的亲戚披红。还有一种最简单的私饯,那就是秧歌队经过集镇、县城街道的商铺时,商铺为讨吉祥和向秧歌队表示欢迎之意,一般都要燃放鞭炮致意,这时秧歌队的各方阵也要按规定的套路将自己的节目表演一番表示答谢。

官饯是秧歌队沿途经过的的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所进行的备饯活动,一般也按当地群众备饯的习俗和规矩进行,除准备好热茶、烟酒、糖果等外,大多还要送“红包”,给各秧歌队一点经费补助。

七、迎候接待

迎候接待工作是迎请村的主要工作,包括从秧歌队入村庄开始,到表演结束后送出村为止的全过程。按照传统的习俗,接待秧歌被视为迎神接驾,因此必须周密细致地安排。

搞好迎候接待,必须做好以下诸事宜。

一是要有一套系统的组织班子,有明确的分工。要选一个总负责人,一般由村庄的负责人担任,然后分几个组,如迎候、陪侍、采购、茶水酒菜、勤杂等组,各指定一名负责人,分项负责,各负其责。迎候、陪侍一般多由村中德高望重且懂秧歌规程的老年人承担,其余由全村的青壮年担任。

二是有充分的准备。一支秧歌队几十甚至上百号人,搞好接待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有充分的准备。诸如扎彩门、挂横幅、布置表演场地、黄表钱马、香烛鞭炮、桌椅板凳、茶具、酒具、餐具、香烟、茶水、酒菜等,要提前一一准备妥当。

三是搞好迎候。迎候包括到村口的迎候和整个接待过程中的迎候,这项任务一般多由村中德高望重且懂秧歌规程的老年人承担。秧歌队到村的当日,在村口彩门下,设香案,摆上桌子,烧香点灯,等秧歌队到来,鞭炮一响,东家一行便拄香下跪,焚黄表(官饯除外),迎接秧歌队。期间还有一个礼俗就是互问“报子”、互唱秧歌曲(秧歌队中有财宝神时,还要互唱财宝神曲),一般先主后宾,主人表示对秧歌队的夸赞和迎候之情,秧歌队(一般由太傅演唱)表示送太平、夸赞村庄的山水人文和感谢之意。然后秧歌队进村进行表演,各方阵按规定的套路将自己的节目表演完毕后,表演折子戏。折子戏表演开始后,没有表演折子戏任务的演员,被请到村中指定的人家,进行招待。

四是做好招待。招待地点,一般选在庭院宽敞,在村中有一定声望,家庭和睦,热情好客的家中进行,也有的分散到各个家中招待。待折子戏表演开始后,没有表演折子戏任务的演员,被请到村中指定的人家,进行招待。陪侍的人要陪侍好秧歌队的主席团和主要的角色,(秧歌队中有财宝神时,这时脱离秧歌队,被请到指定的人家唱财宝神并进行招待,懂财宝神规程和演唱的的人要陪侍、对唱),其他的角色也有专门的接待人员。当他们分别在院中落座,开始看茶、敬烟,随之按主次端上已准备好的主食、菜肴。每桌都由专人陪侍,添茶、敬酒、敬菜。过去农村生活困难,多上大碗烩菜,如今生活改善了,饭菜也讲究精美丰盛。表演折子戏的角色也乘演出空隙,被邀请去进行招待。席间敬酒时大多还对唱秧歌曲和财宝神曲,互相或谦辞、或恭维、或考问,其乐融融。特别是财宝神演唱,还有一整套的程序与仪规,或问答,或讨封,或赏封,喜庆祥和,妙语连珠,妙趣横生。

秧歌队的接待一般是集体接待,也有私人接待的,特别是对“财宝神”队私人接待的较多。

八、告别起身

秧歌队完成演出后,要举行告别起身仪式。秧歌队重新整起队伍,锣鼓唢呐齐鸣。首先秧歌队(一般由太傅演唱)唱秧歌曲,一是表示东道主的盛情款待;二是表示秧歌队将病痛灾难、口舌是非等不祥和祸患带出财门,扔到荒郊野外,将平安、吉祥、财富等留给东道主的祝愿。东道主也要唱秧歌曲,一是夸赞秧歌队精彩的表演,二是表示谦辞,招待不周希望原谅包涵,并祝福秧歌队回程一路顺风。其次各方阵进行退场表演,按规定的套路将自己的节目表演一番,然后打道回府。当秧歌队出彩门(财门)时,东道主和太傅等还问答“报子”(有财宝神的还要酬唱财宝神曲),主要内容为将不祥和祸患带出财门,将平安、吉祥、财富等留给东道主等,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唱词。

九、回神卸将

回神卸将是积石山秧歌队必须进行的传统仪规。回神卸将大体有两种情形。

一是有的秧歌队每天表演完毕回到村庄,都要进行回神卸将仪式。这种回神卸将仪式比较简略,先在秧歌队每天动身的场院奉香;再唱一段诸如“三教神灵在上听,今日上马到如今;太平送到某某村,领了弟子返本营;来是降下千年福,去是留下万年恩;新点青香新点灯,双膝点跪在本营;众姓弟子谢神灵,香烟头上上天宫;后有所求再奉请,再领弟子送太平;叩首三拜起平身,脱衣摘帽返家中。”之类的财宝神曲或报子;然后全体磕头,最后卸妆回家。这时秧歌主子还要简单总结一下这一天的表演等情况,还要安排第二天要去的村庄及注意的事项。

二是结束这年的表演时再回神卸降,也叫“卧龙”。大多数秧歌队到正月十五或十六,结束这年的表演,举行回神卸降仪式。卸降回神地点也有讲究,有的选在寺庙旁,在寺庙里降香后举行回神卸降仪式;有的选在没有人家的大地里或十字路口举行回神卸降仪式;有的选在本村场院中举行回神卸降仪式。回神卸降仪式大体是固定的:一是进行规定的入场表演;二是表演完毕后全体下跪、焚香;三是点燃事先准备好的柴草;四是秧歌主子领着太傅等角色唱回神的财宝神曲或报子曲或秧歌曲,主要内容一是答谢各位神灵,二是恭送各位神灵回天宫,三是表示对各位神灵“来是降下千年福,去是留下万年恩”、“保佑着地方上落太平”的祈求和愿望;五是全体磕头;六是起身把纸做的道具、旧的不能再用的戏服等烧掉;七是秧歌主子作总结,并安排服装、道具的保存等事宜;最后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地散去,有的甚至讲求连头也不回一下。这样,这一年的秧歌就算玩结束了。举行回神卸降仪式时要求秧歌队要人员齐全,不能缺少一人。

十、玩秧歌的禁忌

玩秧歌的主要目的是寄托向天地神灵祈福于人间的愿望,祈福禳灾、送太平祝福和庆贺丰收、娱乐助兴、欢度新春佳节。这一民间歌舞形式和乐舞文化源远流长,并不断演变发展,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表演仪规与礼俗,同样也形成和留下诸多禁忌。

一、年景不好或发生不幸事件是忌讳玩秧歌。遇年景不好,如遇大的旱灾、大的雹灾、大的水灾、大的虫灾等,庄稼歉收时不玩秧歌。若该年发生影响全庄村的不幸事件,如年轻人非正常死亡等,也忌讳玩秧歌。

二、忌妇女装扮秧歌身子。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男尊女卑封建习俗在秧歌中的反映。一在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妇女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二是玩秧歌是到寺庙降香有祭祀仪规,而这种活动在封建社会里是禁止妇女参加的;三是在接秧歌请财神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村庄里德高望重的中老年男性化表拄香,对秧歌、财宝神行跪拜之礼,由于过去妇女地位低下,这种场合是不允许妇女参加的。因此,禁止妇女装扮秧歌身子。不过这种现象已发生变化,近十几年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目前许多秧歌队,也吸收女性扮秧歌身子,但限于装扮腊花、船姑娘、摇婆等角色。

三、唱吉不唱凶。积石山秧歌的唱词非常丰富,每一道仪规,每一个角色,无论是问答报子、财宝神、秧歌曲还是唱小调,既非常灵活,又形成有比较固定的唱词。这些唱词一是庆贺这一年国泰民安,人寿年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人丁兴旺;二是娱乐,欢度新春佳节;三是娱神,寄托向天地神灵祈福于人间的愿望;四是向邻村亲朋好友送吉祥太平和新年祝福。因此,讲求“唱吉不唱凶”、“唱喜不唱忧”“唱胜不唱败”、“唱好不唱坏”,讲求谦逊、夸赞、恭维,忌讳粗俗、不吉利的语言,禁唱诸如斩、杀、死、凶等不吉利的词曲,还忌讳粗俗不雅观的动作。在问答报子、财宝神时,若遇答的不全或不对的情况时,也忌讳讥讽;有时遇到不讲理或纠缠不休的人,秧歌队封报子的人也要尽量委婉地劝说。

四、两队秧歌相遇时忌响动。秧歌队既是一支贺新春降吉庆送太平的文艺队,但它也代表的是一支出征的军队,因此传统上要求尽可能避免两支秧歌队相遇,以防两军交战。但如不巧相遇时,为防两军摩擦、交战,两支秧歌队要停止队伍前进,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时两队的秧歌主子上前接洽,相互协商。达成协议后,双方一切响器皆停,人不出声,一队让到道路一旁,另一队秧歌队从另一旁悄然而过。如处理不慎,往往引发事端。不过近年来,由于秧歌队在春节期间到县城或州城汇演,秧歌队多,观众也多,道路也比较宽畅,为了不停止行进表演,两支秧歌队相遇时,按照靠右行的交通法规,各自行进表演,互不干涉。

(节选自董克义、齐正奎编著《积石山秧歌与财宝神文化》)

Hash:cfcbadeaa026c540ab68d987aca2cadf20349812

声明:此文由 陇上人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