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文明-新疆吐鲁番行记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之地”,库鲁克塔格以北,天山南麓,戈壁、流沙、干涸的古河道包围着的这片绿洲,就是吐鲁番。吐鲁番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一条东西大道和一条南北大道的交汇点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穿越天山、进入塔里木盆地的要道。吐鲁番的高昌城与伊吾鄯善,曾经并称西域之门户,历史上,这片盆地也一直是各王朝、各民族的必争之地,涵盖了西域风情的经典。吐鲁番是维吾尔文化的两大中心之一,其音乐舞蹈、服饰、礼仪、宗教、餐饮、生活习俗和建筑风格各个方面,都独具魅力,是了解维吾尔文化的重要窗口。吐鲁番还是西域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与绿洲文明的典型代表。

| 吐鲁番博物馆 |

吐鲁番博物馆位于吐鲁番市高昌中路,对面为高昌公园。收藏着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5000多件文物精品,是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第二大博物馆,是新疆各地州中最大和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是了解吐鲁番历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的一部微缩的百科全书。该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富有地方特色和现代风格的二层大楼,古朴浑厚。整个展览部分分为吐鲁番地区出土文物陈列厅、吐鲁番地区出土古尸陈列厅和巨犀化石陈列厅三个部分。

| 苏公塔|

苏公塔又称吐鲁番塔,位于吐鲁番东南2公里处葡萄乡木纳格村的台地上。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一座造型新颖别致的伊斯兰教古塔,苏公塔外部用清一色灰黄色砖砌成,除了顶部窗棂外,基本上没有使用木料。塔身浑圆,呈圆柱体,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塔基直径10米,顶部直径2.8米,塔高37米,四周共有14个窗口,供通风采光用。塔内用砖砌出的螺旋式中心柱,72级台阶直通塔顶,塔顶面积约10平方米,可供了望。塔顶为穹窿顶,上有铸铁塔饰。塔身表面砌叠十四种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案,或平置或斜砌或凹进或凹陷,这些维吾尔族传统图案,是伊斯兰教建筑风格中寺院雕刻绘画艺术的代表。

| 郡王府|

吐鲁番郡王府,位于吐鲁番东南2公里处葡萄乡木纳格村,紧邻苏公塔,据史科考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务、指挥军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间吐鲁番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指挥的中心。其主人额敏和卓不仅是当时吐鲁番维吾尔族的领袖、清政府的参赞大臣,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和军事家。吐鲁番郡王府在1933年被火烧毁。现在的郡王府是根据史料记载基本按以前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布局和规模恢复兴建的。现在的郡王府占地面积22亩,宫殿建筑面积约二千五百平方米。

| 交河故城|

雅尔湖故城即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亚尔果勒村。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遗址,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那么高,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为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王前庭治所,十六国至北朝时高昌国的交河郡城,唐代交河县城。《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现存遗址均属唐代时期建筑群落,城内建筑遗迹及街巷遗迹犹存。出土遗物有古回鹘文的写本、唐代古钱和文书等。城西及城南隔河有交河世族墓地

| 吐峪沟麻扎村|

吐峪沟麻扎村位于吐峪沟大峡谷南沟谷,是新疆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它分布在绿塔耸立的清真大寺四周,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古车师(师姑)国的发源地。堪称中国的第一大伊斯兰教圣地,即“中国的麦加”。按当地穆斯林的说法,到麦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沟麻扎。现在村中约有百十户人家。 370多位村民,都是维吾尔族,保持着最传统的维族风貌和生活习惯。在麻扎村内保存有大量维吾尔民族的传统民居,全是黄黏土生土建筑,均是土木结构。麻扎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黄黏土造房,集生土建筑之大成,是至今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号称“中国第一土庄”。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用维吾尔语交际,信仰伊斯兰教,穿着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走亲访友的主要交通工具依然是古典式的驴车代步。

| 吐峪沟千佛洞|

吐峪沟千佛洞位于鄯善县城西约40公里的吐峪沟乡吐峪沟内,西距高昌故城约13公里。古称“丁谷寺”,是吐鲁番地区建窟较早、保存早期壁画较多的石窟。最早的洞窟出现在晋、十六国时期。沮渠氏家族称王时(公元443~ 450年),是吐峪沟佛教最繁荣的时期。这里共有94个洞窟,现存45个,沟东 21个,沟西24个。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人为的破坏,吐峪沟壁画90%吡以上已经毁圮无存。如今只有8个洞窟还残留少量有回鹘文题记的壁画。其中1、2、3、4号窟,佛坐胡床,为全国所仅见。这里还出土过一些佛经残卷。

| 高昌故城 |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东45公里处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汉代,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即“王城”。《北史 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初为唐时高昌国都所在,后为西州回鹘都城,元末明初始废,历时一千四百余年。全城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周长5.4公里,呈长方形,外墙基宽12米,墙高11.5米,夯士筑成。全城有九个城门。高昌故城废弃后。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目前保留较好的有外城西南和东南角保存两处寺院遗址,寺院内有摩尼教壁画和佛教壁画、塑像等。城内遗物还出土有不同文字的文书和经典。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规则的方形小城堡,当地人称“可汗堡”。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坐落在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15公里,是新疆境内著名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始凿于南北朝后朝,历经唐、五代、宋、元朝,始终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原共有洞窟83个,现存的57个中,有壁画的为40个,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第17、18两窟,为公元6一7世纪南北朝后期开凿的。第16号窟凿于中唐。第20号窟壁画,绘制有回鹘高昌王和王后的图象。第33窟后壁,有一幅表现佛涅磐后众弟子默立举哀的致意图。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第51号窟,建于回鹘高昌时期。第69窟,是第20号窟的窟中之窟。第82、83号窟,是公元10--11世纪高昌回鹘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窟。

回鹘高昌是该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本世纪初,又屡遭不良洋人盗劫破坏,雪上加霜,面目全非。尽管如此,劫余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多采多姿,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 台藏塔 |

台藏塔是新疆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唐宋佛塔遗迹。遗址位于吐鲁番市三堡乡尤喀买里村,西距吐鲁番市40公里,东南距高昌故城遗址1.2公里。始建年代为公元6~7世纪(麹氏高昌时期),是当时著名的佛教遗址。佛塔夯筑而成,基部呈正文形,连长20米,塔身也为正方形,高约20米。佛塔四面有排列整齐的佛龛,龛内有泥塑佛像和壁画。塔体内还凿有一条长方形纵券顶式洞窟及两个耳室。14世纪末,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强迫高昌地区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之后,台藏塔逐渐毁破。台藏塔内曾供有一身巨大佛像,于20世纪初期被毁。台藏塔虽经千年历史沧桑,但仍基本保留着初建时期的规模,是研究佛教从印度传入西域的过程中,建筑艺术风格的变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为古代高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迹之一。

—————————— END ——————————

您看到的或许也是别人需要的,感谢分享!

—— 南山供秀 ——

|淘宝店 |

(淘宝搜索店铺南山供秀)

https://shop57811131.taobao.com/?spm=a230r.7195193.1997079397.2.9ZHy0P

Hash:0212bc492f0761fb04ec5ea7b938da95cbfcd726

声明:此文由 南山供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