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看大丰】戴文华: 每一位海边的游子心里都装着家乡的鲜

题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

摄影:陈蔡明

朗诵:江苏卫视 东方卫视台声 殷瑜

戴文华:

每一位海边的游子心里都装着家乡的鲜

作者简介:

戴文华,男,1957年2月生,江苏大丰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业余作者,大中镇人民政府退休干部。先后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评论、散文、杂文100多篇,其中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杂文18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作品15篇。2011年荣获“全国廉政短信大赛”优秀奖;2017年荣获中国“鲁迅故里杯”杂文大赛二等奖;2018年荣获全国老龄委、中国老年杂志社“不忘初心,昂首走进新时代”主题征文一等奖。

海阔任鸟飞。

我的家乡苏北盐城市大丰区地处黄海之滨,海产品丰富,盛产文蛤、缢蛏、欢子、鲈鱼、凤尾鱼、白条虾海鲜产品。如今,旅居海外的大丰籍客人回乡探亲,总是要品尝大丰海鲜,以解乡愁。外地游客,品尝、购买大丰海鲜也成为时尚。用黄泥螺凤尾鱼制成的罐头,是大丰特产,畅销海内外。大丰市区有上百家饭店、酒楼,海鲜成为餐馆的当家菜肴,颇受食客青睐。大丰海鲜,风味独特,味浓情浓,每道海鲜都展现出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

1

天下第一鲜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扬州知府差人到大丰沿海采购文蛤。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从未品尝过这等美味佳肴,连称:“美哉!鲜哉!”即兴挥毫写下“天下第一鲜”五个大字。此后,文蛤作为贡品,成为皇宫的席上珍馔,名声大振。

花蛤。

蛤蜊

文蛤的食法多种多样。文蛤煨汤,味道鲜美。洗净文蛤外壳泥污,投入沸水中煮开,张壳露肉,其汤鲜美,存汤沉淀备用。收拾蛤肉,投入清水中洗净泥沙、沥干。入油锅略炒,辅以香菇、笋丁,倒入备用汤,文火煨片刻,一道时鲜文蛤汤便做成了。其特点是汤汁乳白,清鲜爽口。文蛤饺子芙蓉蛤子、烙火文蛤……无不鲜美无比。

急火烩炒,肉质鲜嫩。一道炒月爷(文蛤)为大丰人宴席上的上等海鲜。配以少许肉丝、青椒、春笋、荸荠皮蛋,旺火爆炒。此菜色香味俱佳,食之,具有开胃增食欲,滋润五脏,止烦,化痰利尿,软坚散结之功效。

油焖花蛤。

近年,大丰的烹调厨师们又独创了一道文蛤夹鲜肉的菜肴。制作的原辅食材主要有:鲜文蛤、五花猪肉、马蹄(荸荠)、淀粉、鸡蛋、精盐、葱姜、味精等。制作方法是:将文蛤洗净,投入沸水中,煮至张口,取出文蛤肉洗净,将煮文蛤的汤盛起来沉淀备用。五花精肉剁成肉泥,将马蹄切碎,放入适量葱姜末、味精、精盐搅成肉糊,包在文蛤壳内,将文蛤肉镶在肉糊的表面,即文蛤壳开口处,烧开油锅,将文蛤肉炸成淡黄色,放入砂锅中,加沉淀后的文蛤汤,再放葱结、姜片、豆油、盐、味精调味,上笼蒸熟即可。此道菜形状独特,口味鲜香。

吃鲜没有取鲜乐。文蛤鲜美,采文蛤更为有趣。近年来,到大丰沿海旅游采文蛤者日益增多。海边那错落的鱼村,清新的海风,美丽的海港,分外诱人。

海滩拾贝。

今年初夏,我和儿子来到东海边,在退潮的沙滩上选择活沙处,脱去鞋袜,挽起裤脚,扭腰摆动,用双脚不停地踩踏泥沙,文蛤即被慢慢挤出沙面。那踩文蛤的姿态和节奏与现代迪斯科很相似,颇具现代舞蹈的美感。那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手拉着手,那凉丝丝的海水浸过脚背,水花飞溅,海边一片欢声笑语。

到大丰海边旅游采文蛤,既可以愉悦身心,又可品尝海鲜风味。我们采了好多文蛤,在沙滩上置一铁板,将文蛤在烧红的铁板上烤熟,赶海人谓之“铁板文蛤”,原汁原味,食之别有一番风味。

海滩拾贝。

2

鲜美醉泥螺

“买黄泥螺,又大又肥又新鲜的黄泥螺。”在菜市场,我常听到这样的叫卖声。尽管黄泥螺的价格从几年前的几元钱一斤涨到30多元一斤,因为喜欢吃黄泥螺,我还是经常买。

泥螺。

黄泥螺是佐餐、助茗和进酒的海鲜之珍。贝壳卵圆形,外表呈青黄色。以大丰斗龙港一带出产的黄泥螺品质最佳,其腹足肥大,体内沙少,足红口黄,满腹藏肉,内脏与肉体之间有一层白膜,被称为黄泥螺之珍。初夏时节,海滩的黄泥螺经过梅雨的滋润,格外脆嫩肥满,是采捕的黄金季节,此时的黄泥螺最适宜制作醉螺。

醉泥螺。

醉黄泥螺虽为席上佳肴,但必须懂得制作工艺和食用方法,否则会大煞风景。制作方法很讲究,买回家的咸黄泥螺,先用冷水泡三个小时左右,然后洗净,沥干水份,加适量白酒、姜末、蒜瓣、醋、糖、白酱油、白胡椒粉,拌匀,腌制24小时后即可食用。黄泥螺分为可食和不可食两部分。壳口的螺肉鲜嫩爽口,醇香味美,壳腹内脏含有少量泥沙,吃时必须连同螺壳一起吐掉。

醉泥螺。

大丰醉黄泥螺历史悠久,享有盛名。清乾隆年间,王港海边有一名王姓厨师制作出的醉泥螺,其味鲜、香、脆、嫩,食而无泥沙,风行一时,称“王港醉螺”,曾作为贡品,运往紫金城。光绪年间,盐城伍佑人韦桂松继承和发展“王港醉螺”的制作技术,以大丰特产黄泥螺为原料,创新制作的醉泥螺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名闻遐迩。

3

生炝白条虾

白条虾又称脊尾白虾。大丰生炝白条虾始于清朝乾隆年间,那时大中集仅是一个海边小集镇,没有几户人家。当地老百姓靠烧盐和取鱼虾生活,生炝白条虾成为盐民的家常菜肴。

大丰沿海盛产条虾,因其虾壳晶莹剔透,肉质乳白,故又名白条虾。母白条虾秋冬季产卵,幼虾于次年清明前后向北回游,此时虾壳柔软,肉质鲜嫩,是食用的最好季节。民国年间,大丰张海珊创办的同乐楼菜馆制作的生炝白条虾已具有一定名气。

螺丝虾。

生炝白条虾的制作方法很独特。首先是在选料上有考究。以清明节前的白条虾为上品。白条虾一年四季均有上市,而清明节前后的白条虾为幼虾,虾壳柔软,肉质最鲜嫩。其它季节虾壳较硬,肉质变粗,食之口味欠佳。其次在制作程序上必须循序渐进。将活虾洗净,剪去触须用冷开水冲洗沥干,放入容器内,加盐、黄酒拌均,杀菌去腥。再冲净沥干,调拌红腐乳汁、白酱油、白糖香醋、姜末、胡椒粉、大蒜瓣等佐料,拌均后淋上麻油,最后放入几片香菜,算是点缀和跳色,几分钟后即可食用。

水煮螺丝虾。

一盘生炝白条虾,看上去美如翠玉,食之滑润肥泽,爽口不腻,慢嚼细品,回味无穷。白条虾作饮酒佐菜,具有解酒助兴之功效,倍受宾客青睐。

4

肉嫩味鲜小米

小米蛏,又称缢蛏,为大丰境内沿海滩涂的一种定居贝类。外形如中指,两翼狭长,薄壳尾部有肉球,作推行之用。头部有两支肉质吸管,伸缩自如。

小米蛏终年厮守一地,定居在潮汐交汇处的海滩。涨潮水漫河滩时,小米蛏伸出吸管捕食浮游生物,退潮时则困守沙滩休养生息。

到海边钩蛏是一种有趣的劳动。1974年,我高中毕业回乡种地,生产队有位会跑海滩的崔大爷,我跟他去海边学钩蛏。钩蛏者手持尖头木棍,寻找蛏孔,凡见有相距一寸左右的两个孔,其间必有一蛏。这时,用木棍在两孔之间锥一个洞,一手携铁丝钩,傍洞而下,旋转90度,轻轻上提,一只鲜活的小米蛏便成为篓中之物了。钩蛏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没有经验的人可采用笨方法:在海滩上挖一个2至3尺深的小坑,再向四周剥泥,则小米蛏显露在眼前。

鲜蛏。

小米蛏盛产之年,可制成蛏干。大丰市场出售的蛏干,大都来自山东福建,品质赶不上大丰小米蛏。小米蛏的食用方法很多。鲜小米蛏可炖汤。将小米蛏洗净,带壳放入锅中,加清水,放入姜片、葱结、料酒,沸腾后小火焖片刻,蛏壳张嘴后即可起锅。小米蛏炖汤,汤鲜肉嫩,原汁原味,食之心旷神怡。鲜小米蛏还可连壳猛火爆炒。将洗净的小米蛏放入油锅内,加姜片、葱、料酒,爆炒片刻,直到张口,装入盘中,食之肉嫩味鲜,令人放不下筷子。

小米蛏干烧豆腐,或烧白萝卜,更是别有风味。相传施耐庵写《水浒传》,喜食小米蛏干烧豆腐或白萝卜,长时间不吃此菜就有不欢,因为此菜养胃补脑提神,时至今日小米蛏干烧豆腐或白萝卜,已成为大丰的一道名菜。这道家乡名菜的做法是:将小米蛏干放在清水里泡2至3小时,洗净,入锅焖煮15分钟,其汤沉淀待用。将小米蛏放入淘箩,投入清水中顺一个方向不断旋转搅动,直至洗净、沥干。将锅烧热,放入小米蛏、生姜、葱、料酒,略炒几下后放入蛏汤、豆腐或白萝卜,盖上小火焖10分钟起锅,盛入碗中,加白胡椒粉,滴几滴麻油,汤呈乳白色,食之浓而不腻,蛏肉肥嫩,味道香而鲜美。

5

但爱鲈鱼美

今年“五一”节,我在市场上买了两条鲈鱼。老伴做了一道清蒸鲈鱼,口味鲜美,食之齿舌留香,回味无穷。孙女边吃边朗诵着范仲淹江山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她还深有表情地翻译出诗意。一家人品古诗,尝鲈鱼,别有一番情趣。

大丰王港河入海口出产的鲈鱼,体大、外观奇特,味道鲜美。其身呈青灰色,有均匀的黑色斑点,其鳃盖两侧各有一条深深的褶皱,外观酷似四个鳃,故又称“四鳃鲈鱼”。四鳃鲈鱼为近海鱼类,每年秋天芦花盛开季节,成群游至王港河外的东沙岛附近,直至次年立夏前后,进入王港河产卵。因王港河是天然潮汐河流,河水咸淡混合,是鲈鱼生息的良好水域。四鳃鲈鱼适应性强,生长快,幼鱼一年可长一斤左右,每年谷雨至立夏之间,四鳃鲈鱼膘肥肉壮,是捕捞的最佳季节。此时,数十里王港河,渔舟竞发,张网撒钩,一片繁忙景象。长江入海口、苏北灌河,也是捕鲈鱼的好地方。

小黄菇鱼。

四鳃鲈鱼肉质洁白肥嫩,形似蒜瓣。烹饪方法很多,红烧、白炖、清蒸均可。宴席上四鳃鲈鱼一般作为汤菜,鱼汤呈乳白色,浓稠粘唇,鲜而不腻,美味可口。大丰人宴席上有一道“八宝四鳃鲈鱼”,更具特色。该菜选用每条二斤左右的四鳃鲈鱼,去其鳃,将绞刀从鱼嘴伸进鱼腹,剔其骨,剜出内脏。将三百克经过氽水、煎、炒等方法加工的海参、蹄筋、蛋糕、青豌豆仁、青鱼茸、虾仁、冬笋、蘑菇为“八宝”的配调料,灌进鱼腹,装盘上笼,旺火清蒸二十分钟后,取其汤汁,再次勾芡,用适量的麻油淋浇鱼身,装入盘中。鱼身丰满,色泽美观,鱼肉鲜嫩。腹中“八宝”,山珍海味兼备,清爽怡口,齿舌留香,回味无穷。如今,大丰有些人家办喜事,或办年夜饭,总要上一盘四鳃鲈鱼,寓意“事事如意”。

6

十月推浪鱼赛羊肉

大丰海滨,咸淡水交界的港叉有一种特有的虾虎鱼,因食小鱼小虾而得名。因涨潮时被海浪推到内河、港叉,常逆水而游,故又称推浪鱼。大丰民间有句俗语:十月推浪鱼赛羊肉、胜人参。十月的推浪鱼,体大身肥,肉质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

到海边钓推浪鱼别有一番情趣。推浪鱼喜食小鱼小虾,故用切成小粒的小鱼小虾作饵料最佳。一根钓鱼线上扣四把钩,一杆下去,能钓上四条大推浪鱼,半天下来,能钓10多斤。

推浪鱼可红烧。红烧推浪鱼的制作方法:除去推浪鱼鳞和内脏,洗净,沥干。锅内放油,烧热后投入推浪鱼,稍微油煎后加料酒、生姜、葱结、酱油,放入适量清水,焖至汤浓,起锅。一碗红烧推浪鱼,鲜香扑鼻,食之鲜嫩无比,回味无穷。

黄鱼

推浪鱼亦可煲汤。将洗净的推浪鱼倒入油锅,放入姜片、葱结、料酒,稍煎片刻,起锅。锅中放入清水,沸腾后,倒入油煎过的推浪鱼,煲一刻钟,起锅盛入碗中,汤汁乳白,食之清鲜爽口。雪白的推浪鱼汤亦可下饺子、下馄饨、下面条,滴几滴麻油,撒点蒜花,清香四溢,鲜美无比。品尝推浪鱼汤饺子、馄饨面条,鲜得不得了,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民国年间,大丰同乐楼菜馆首先制作拆烩推浪鱼。其制作方法是:剔刺卡,切成鱼片,锅用旺火烧热,投入猪油,放入葱姜炸香,再放入鱼头、骨架,略炒几铲,直至汤稠色白。用纱布滤清杂质后,将沥干的鱼片放入汤内,加黄酒、精盐,以旺火烧透,成熟再放入适量淀粉后起锅装碗,撒上白胡椒粉,淋上麻油即成。此菜外形完美,黄白相映,清雅美观,嫩而不碎,汤稠味鲜,润滑可口,尤其是深秋冬初食用最佳。

7

肉酥香脆凤尾鱼

凤尾鱼是大丰沿海鱼类的一种,身体修长,头阔尾尖,肉嫩味鲜,营养丰富,是驰名中外的佐餐佳肴。用凤尾鱼加调味料制成的罐头,色黄油亮,肉酥香脆,爽口不腻,味道鲜美,食用方便,是宴会、家餐中下酒佐餐的佳肴,畅销国内外市场。

支鱼。

凤尾鲜的来历还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大丰海边原住民中有一个孤儿,生活非常困难,一位好心的渔家女收养了她。长大后,他十分孝敬养母。有一年冬天,风大浪急,不能下海取鱼。偏巧这时他的养母的病越来越重,孝顺的儿子问妈妈想吃什么东西?妈妈说,昨晚做了个梦,仙人指点只要吃鲜鱼烧汤,命不会绝。但时下北风呼啸,险象环生,怎能下海取鱼呢?儿子心想,不管怎样,我也要取鱼烧汤给娘吃。于是他带着网具,来到海边。天下起了漫天大雪,他仍不肯离开。夜里,他在饥饿中被冻僵了。这时,天上飞来一只金玉鸟,伏在他身上,帮他取暖。孝子醒来一看身上伏着一只大鸟,暖和和的,知道自己冻僵了,是这只鸟救了他的命,连忙下跪谢恩。这只鸟是一只东海金凤,见孝子如此善良,特来相救。金凤见人已苏醒,翅展就飞。哪知凤尾羽毛冻在冰上,一下子拽下许多凤尾毛。金凤起飞,霞光万道,只听“哗”的一声,金凤毛变成了一群鱼跃出水面。孝子高兴万分,忙取回熬汤侍奉母亲。老母亲吃了鱼,喝了汤,病情日见好转。后来,人们把这种鱼叫做凤尾鱼。

8

五福鲥鱼

今年初夏,我去大丰黄海滩涂旅游,傍晚时分,觅一家临海的小酒店,点一道清蒸带鳞鲥鱼,拈箸品尝,豪饮啤酒。至酣畅处,滩涂翠色,黄海波光,长河落日,渔歌唱晚……皆可佐餐。偶生雅兴,吟几首唐诗宋词下酒,真可谓思接千载,玩味古今。

王安石在《名元丰行》诗中称赞道:“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苏东坡诗赞鲥鱼:“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清代诗人朱竹坨对鲥鱼也有一番感慨:“京口鲥鱼尺半肥,黑梅小雨水平矶;无烦越网千丝结,早见燕山一骑飞;翠釜鸣姜才敕进,玉河穿柳旋携归;乡园纵与长于近,四月吴船贩尚稀。”当代文学家郭沫若也留下“鲥鱼时已过,齿颊有鱼香”的诗句,赞美鲥鱼鲜美。

清代《食宪鸿秘》云:“淡煎鲥鱼,切断,用些许盐花,猪油煎,将熟,入酒浆干为度,不必去鳞,糟油蘸佳。”鲥鱼多作为宴席中的主要大菜,著名的有“清蒸鲥鱼”、“砂锅鲥鱼”、“红烧鲥鱼”、“香糟鲥鱼”、“五福鲥鱼”等。随着餐饮的不断发展,其在烹饪方法上,亦有较多创新,像用火腿、蒲菜、鲥鱼合蒸的“蒲菜鲥鱼”,香嫩清新,味鲜腴嫩;用青竹筒炖制的“竹筒鲥鱼”,味道清醇香美;而“明炉鲥鱼”,辅以香菜、胡椒粉,更是原汁原味、清口爽滑。通常的吃法是清蒸,放入葱段、姜片、椒丝,再滴几滴麻油,蒸不宜久。揭锅,清香扑鼻。葱青姜黄椒红,映衬的鲥鱼肉白如雪,鲜美嫩腴。

鲥鱼形体美观,色白如银,薄而透明,眼鳃银灰而带金光,故有“鱼中美仙子”之誉。但其腹间角鳞却坚如铁甲,利如刀刃,其它鱼遇其侧身而过,否则有剖腹之险。鲥鱼本是长江最名贵的食用鱼之一,旧时曾列为贡品,为皇室宫廷的御膳佳肴。其实,出产于苏北南部黄海大丰海域的鲥鱼比长江的鲥鱼更肥美鲜嫩。因该地海域处于黄海中部,潮汐来自太平洋,水涡回流多变,虫藻等生物资源丰富,是鲥鱼生存的良好场所。据老人说,鲥鱼因“初夏时有,余月则无”,故名鲥鱼。春夏之交是捕捞鲥鱼的好季节,故渔谚又云:“清明早,芒种迟,立夏小满正当时”。鲥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核黄素等物质,营养保健价值很高。与其它鱼类食用方法不同的是鲥鱼带鳞而食。

美鱼、仓鳊鱼。

在我的家乡,新娘子三朝日要当着公婆的面下厨做鲥鱼,一是寓意“连年有余”;二是考考新娘子能干不能干。记得我哥哥结婚的第三天,母亲从集市上买来两条鲜活鲥鱼,嫂子掌勺烹调。老两口和我的小妹站在一旁看笑活,拿准要出我嫂子的洋相。岂知她并不怵场,袖子一卷,执刀下手,霍霍霍把鱼鳞全部刮光了。“哪有做鲥鱼刮鳞的呢?”我妈抿嘴在旁边冷笑,小妹子更是幸灾乐祸。而她却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拿出一根绣花针和红黄蓝紫五色丝线,把刚刮下来的鳞片串成五条,反钉到锅盖下面。而后用文火慢慢蒸煮,待到鱼熟,鳞上的油脂也就一滴滴地全滴到了鱼盘里,香味溢出三里路外。那滴光了油的鳞,自动卷成五串亮晶晶的玉珠儿,她顺手一圈,盘成五朵梅花,盖在鲥鱼身上,一道“五福鲥鲜”做成了。她将这盘鲥鱼恭恭敬敬端到我妈爸面前,轻声细语说:“五福临门,恭请大人赏脸。”这时我妈的脸啊,真比挨媳妇打了还难看呢,小妹连连称道:“嫂子善于创新,手艺高明。”

来源:大丰日报

Hash:df46ced3507bd9eeafe65e8d61eaed139cc865dd

声明:此文由 全域旅游看大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