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又美出了新高度!山水环抱宛如仙境

勉县西行翻过一道叠翠的山岭,来到了嘉陵江畔群山环抱的略阳城。从这里再西行不远就是甘肃境内的康县,可以直插陇南的阴平道;向北溯嘉陵江上游一百公里即为大散关后的凤县;向南顺嘉陵江而下则与金牛道汇合,直达四川广元略阳水陆交通的战略位置自古就十分重要。

略阳古称武兴、兴州。三国时期诸葛亮觉得这里地当冲要,于是修筑了周长五百步的城池据守,并在嘉陵江畔的岩壁上修筑栈道。在南北朝时期略阳地处陇东氐族势力的交界处而几经纷争。隋唐时期这里也设置重兵,同时利用嘉陵江和栈道之便,成为了贯穿陇蜀的重镇。柳宗元《兴州江运记》中“兴州之西为戎居,岁备亭障,实以精卒”、“崖谷峻绝,十里百折”、“决去壅土,疏导江涛”等文字可见一斑。最引人注意的是疏导江道的方法:“由是转巨石,仆大木,焚以炎火,沃以食醯,摧其坚刚,化为灰烬。畚锸之下,易甚朽坏,乃辟乃垦,乃宣乃理。随山之曲直以休人力,顺地之高下以杀湍悍。”这让人不得不敬佩古人的精神与智慧。

秦岭南麓的云雨霏霏让整个略阳城云雾蒸腾、气象万千。对着嘉陵江的江神庙还保留着精美的殿宇与华丽的戏台,叨叨雨声中似乎还夹着古时人们希望风调雨顺、江运平安的祈祷。云中险峻的武兴山色宛如仙境,玲珑宝塔忽隐忽现。

为了寻觅灵岩寺,我从略阳顺着嘉陵江置身于万丈峡谷中。一路观察嘉陵江峡谷悬崖壁立,古代确实必须依靠栈道才能够通行。来到贴在山崖的灵岩古寺,这里留有东汉摩崖“三颂”之一的《郙阁颂》。刻于东汉建宁五年(公元172年)的《郙阁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是为纪念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阁栈道而刻。

碑中记载了李翕奖“沉没洪渊,酷烈为祸,自古迄今,莫不创楚”的这段栈道修建为“校致攻坚,结构工巧,虽昔鲁班,莫亦凝象”的坦途,结果“居民安乐,行人夷欣”。这块碑刻也说明早在东汉时期,从灵岩寺至十公里外的飞仙岭一段,就有入蜀的栈道了。

灵岩碑林中有一块南宋淳熙年间略阳县令所立的“仪制令”,碑上清晰刻着当时过往栈道时“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的行路规范,堪称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交通规则。从略阳入蜀的一路上,当地人多用麻绳背着自制的竹篓,篓中可以盛放各类农副产品,甚至小娃娃也可以背在篓中。这样行走山路相对轻松,也更容易保持身体平衡,估计这仍是当年山民行走蜀道时留下的风俗吧。

登阁远望,寻觅着栈道留下的痕迹直入云端,忍不住歌颂起郙阁栈道来:环山抱水古兴州,栈道连云飞鸟愁。太守嘉铭县宰令,郙阁通政两千秋

今天的川陕铁路就沿着嘉陵江修筑,一路穿梭于山重水复之间,数不清的隧道一个接着一个。即使是在相对平缓的地方不需要开凿隧道,往往也需要考虑上面陡峭的山体会引发落石或泥石流。因此很多地方还搭建了钢筋混凝土的“人造隧道”。这条“新蜀道”与对岸往复的阁道遗迹遥相呼应,共同展示着蜀道的艰辛与蜀人的毅力。

Hash:e31ace29fdc0b4950a3b54d27316b33b9f7a3a50

声明:此文由 魅力汉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