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名镇,千年白沙

白沙镇,位于重庆西南江津区,处长江之滨、扼川东、黔北咽喉之要道,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建筑文化、抗战文化、教育文化、影视文化等特色鲜明,交相辉映,素有“天府名镇”之美誉。

一座小城,十里老街

白沙镇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吊脚楼沿江而建,形成了川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群。古镇现存东华街、文峰街、石坝街、板板街等38条传统街巷,其中东华街长达数千米,依江而行、狭长幽静、保存也最为完整。

路面年代久远的青石,已微微泛白,每隔一、二十米,便有那么三、四余级台阶,似乎是提醒你闲庭信步时偶尔注意它的存在。街两面绝大多数是木墙、木檐、青瓦盖顶的房子。如今古街鲜有游客,格外幽静,我们也只能从大量的文化遗存中想象它当年的繁华。

俗话说“有江就有港口,有港口就有码头”。白沙镇毗邻长江,朝天嘴码头自古是渝滇、渝黔地区水陆交通枢纽。抗战时期,运送了大量军事物资出川,当年陈独秀也是在此登沙演讲、冯玉祥由此入沙募捐、夏仲实从此跪母出征。

古镇里至今还有人在编织草鞋。当年红军长征时穿的草鞋可能就出自老人或其母亲之手。如今虽然已不再有人购买。老人的坚守,或许是对过去那段艰难岁月的一种缅怀。

老街上一群老人正有条不紊地布置着花船。扎花船主要材料是钢筋和绸布,一般可以使用5,6年。摇花船是白沙人民闹元宵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如果你春节期间来白沙旅游,或许能一堵风采。

川剧变脸、说书、杂技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在古镇里盛行。喝着盖碗茶,听着各式戏曲,心中不由泛起,怎一个“巴适”了得。

酒国春城,十里飘香

”十里烟笼五百家,远方人艳酒堆花;略阳路远茅台俭,酒国春城让白沙”。一首古诗形象的再现了白沙作为酒国春城的繁盛景象。据记载,白沙镇在兴盛时有酒坊300余家,形成一华里长的槽坊街,畅销全国。

江津白酒有着一整套繁杂的制作工序:整粒高粱、浸泡、淘粮、蒸煮、出甑摊晾、下曲翻拌、做箱培菌、续槽地缸糖化发酵、起窖、蒸馏、原酒、陈酿、勾兑调味、鉴评检验、过滤、灌装与成品等。

江小白是江记酒庄推出的一款轻口味高粱酒,以红皮糯高粱为单一原料精酿而成,江小白产品面向新青年群体,主张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酒体设计以清淡、净爽为主,将这一种重庆味道传递到年轻人的味蕾。

如今,江小白“简单纯粹”的品牌形象已经演变为具备自传播能力的文化IP,越来越多人愿意借“江小白”来抒发和表达自己,对于这个复杂的世界而言,或许人人都是江小白。

影视基地,独树一帜

白沙镇借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着力打造老重庆影视基地,备受影视剧组的青睐。

老重庆民国一条街,长达200多米,还原了抗战时期的老重庆街景。

为影片拍摄,基地特意打造了一处民国时期火车站的重要场景,成为游客观光的又一景点

据悉,到目前为止,已有近60余部影视剧以白沙的抗战后方为背景拍摄,先后有《重庆谍战》、《纸醉金迷》、《江姐》、《雾都》、《母亲,母亲!》等在白沙拍摄。

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创办于1870的聚奎中学,是重庆市重点中学,国家级“绿色学校”、江津区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也是重庆唯一一所向游客收取门票的中学,它的办学历史比北大还早了28年。

校园占地300余亩,园内独有的大小黑石,无数的古树名木、名花异卉、70多处名人墨迹石刻。可谓“风景区在学校里,学校在风景区里”。

祭祀治理水患的李冰二郎修建的川主庙,是学校内最古老的建筑。

鹤年堂内分上中下三层,可容纳一千四百多人,号称“川东第一大礼堂”。抗战期间,陈独秀、冯玉祥、蔡元培、等一大批近现代名家学者在此宣传抗日或讲学。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近十万学子,其中杰出人物代不乏人。

天府名镇,千年白沙,必将在时代的浪涛声中滚滚向前。

在行走的路上,发现更好的自己

微信:zsz0355 | 公众号:zszphoto | 新浪微博:@黑马照照

Hash:a0848e25e03cbf0a41ff77995c39da2008dd2452

声明:此文由 黑马照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