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新罗区这几处红色旧址旅游胜地,你都打卡了吗?

这是一块红色燎原的土地

拉开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先声

她又是苏区建设的试验地和新中国金融业的重要发详地

推开历史沉淀的大门,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从282年的苦草镇到736年(唐开元24年)的新罗县,再到742年因“龙岩洞”而更名的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久远的历史风云变幻,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和风物特征,无处不在地镌刻着“龙的故乡”印迹。

历史的长流在不断前进

新罗区这几处红色旧址旅游胜地

你都打卡了吗?

原文中此处为投票,暂不支持采集

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

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龙岩市城西虎岭闽西革命烈土陵园内,落成于1956年10月19日,是为纪念历次革命战争中为革命牺牲的闽西23600余位革命先烈而建。

★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

烈士陵园占地1.5万多平方米,其中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1500平方米。纪念碑四周三层栏杆及地面全部用汉白玉花岗岩铺砌而成。碑高25.35米,上刻“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阴刻鎏金楷字。碑顶为浮雕月亮、云彩图案,碑座四面镌刻题词。(史博)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

位于龙岩市区的虎岭山北侧,占地面积约25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1989年元旦陈列展览正式对外开展。2009年12月,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改版正式开展,是龙岩市唯一的一座全面展示闽西革命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闽西走出了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68位开国将军,100多位省、部、军级以上领导千部。闽西儿女在革命的征途上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闽西革命薪火相传、燃烧不熄,赢得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所陈列的展览,记载着1919年至1949年闽西这段辉煌厚重的革命历史。(魏鉴)

毛泽东故居

1929年6月19日,红四军第三次攻克龙岩城后,时任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兼党代表的毛泽东和夫人贺子珍居住在新邱厝,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设此。新邱厝地处龙岩城北门,该厝坐北朝南,为三进式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占地1741.8平方米。毛泽东、贺子珍的住所设在中厅右边房,面积18平方米。中厅是毛泽东吃饭、会客的地方,警卫班设在前厅两侧,前委办公地点设在中厅左边房,毛泽东当时化名“杨先生”。

古厝“变身”博物馆?一起走进毛泽东旧居

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参加了6月20日在中山公园召开的有3万多人参加的红四军三打龙岩军民祝捷大会,发表了攻克龙岩的伟大意义和悼念阵亡红军将士的重要讲话。

6月22日,毛泽东还参加了在公民小学礼堂兴学祠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新邱厝于199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旧址保护完好,旧居和陈列常年对社会公众开放。(史博)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

1929年6月19日,红四军第三次攻克龙岩城后,司令部设在龙岩县图书馆,军长朱德和新婚夫人康克清住在二楼。龙岩县图书馆位于龙岩市区松涛山下的原市政府大院内,与中山公园毗连,系1927年任福建省防军混成第一旅旅长的陈国辉所建。该楼为单体骑楼式砖木构二层洋楼,平面呈方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61平方米。

龙岩县图书馆1930年曾作为龙岩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场所,1981年,以“中共红四军司令部旧址暨朱德旧居”为名,被原龙岩市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史博)

东肖红色旧址群

东肖红色旧址群景区位于新罗区东肖镇。景区距离龙岩中心城区7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东肖素有革命老区、文化区和侨区之美誉,是邓子恢副总理的故乡,是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的出发地。后田暴动打响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被誉为“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创造了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龙岩中心城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龙岩华侨历史博物馆

2010年11月14日开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龙岩华侨华人历史文化、侨乡文化和河洛文化为一体,继承全体海内外龙岩乡亲亲情的纽带和桥梁。目前,共收藏图片965幅,文物289件,手翻书等资料310件。

桐冈书院位于东肖镇中心小学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在此举办进步读书会。1923年9月,在此基础上创办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岩声》报,成为培养革命知识分子的摇篮,对闽西革命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

★邓子恢故居

邓子恢故居又称隆德堂,建于清代,原是三厅二进式土木建筑。1896年8月17日,邓子恢诞生于此,参加革命后,曾在此领导成立邓厝村贫雇农协会,领导了闽西农民武装暴动,1928-1930年间,先后四次被国民党军烧毁。1985年以来,人民政府先后多次拨款,按原样恢复邓子恢故居。

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俗称仕峰厝,建于清末,是一座三厅二厢房平房建筑,占地1400平方米。1938年1月,开展三年游击战的红军游击队整编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政治部设此。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等在此居住期间,亲自指导了闽西南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反顽斗争。

新四军第二支队纪念馆

新四军第二支队纪念馆位于仕峰厝旁,建于1985年8月,占地面积850平方米,介绍了新四军第二支队英勇奋斗的历史。共展出图片125幅、文物47件,1998年3月正式开放,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写馆名。

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火星祠堂

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火星祠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肖后田村,占地500平方米。1928年3月4日,中共龙岩县委罗怀盛、郭滴人、邓子恢等领导后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在此破仓分粮、焚烧田契债约,打响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

★后田暴动纪念馆

后田暴动纪念馆占地680平方米,为青砖一层抬梁式仿古建筑,内有四个陈列室,展出《土地革命之先声》专题陈列,2008年3月1日正式开放。

邓子恢纪念馆

邓子恢纪念馆2013年12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纪念馆共分两层,一层为主题展览,分九个部分介绍了邓子恢的光辉业绩;二层主要展示邓子恢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期的办公室及卧室、会客室等生活起居情况。

郭滴人纪念馆

位于龙门镇开明小学内,距郭滴人故居约1公里。建于清末,坐北朝南,为单厂两厢房土木建筑,占地面积147.5平方米。正厅高8米,面3间,进深5米。厅正中悬挂“登龙书院”匾额。“登龙书院”是郭滴人等在开明小学学习时的主要场所。

1927年,共产党员郭滴人、陈庆隆等在此创办湖洋乡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是国西最早的农民协会旧址之一。1986年辟为郭滴人纪念馆,常年对社会公众开放。2001年被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史博)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始建于民国年间,占地面积132平方米,是四层砖木结构骑楼式建筑风格。九十多年前,闽西苏区建立初期,为打破国民党经济的封锁,稳定金融市场,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禁止白区杂钞劣币的流通,防止金银外流,中共闽西特委和闽西苏维埃政府为建立新的金融体系,决定创建闽西工农银行。

闽西工农银行以全国红色区域第一个采用股份制的形式筹建;以调剂金融,保存现金,发展社会经济,实行低利借贷为主要任务;开展办理存、放款,买卖金银,代理金库和发行货币等业务,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和商家的拥护。作为中央苏区的第一个股份制银行,它在金融工作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实践性,有效地发挥了苏区金融体系功能。

△闽西工农银行股票(复制件)

△闽西工农银行筹备处1930年10月7日

△1931年闽西工农银行大洋贰角辅币券

规格:长9cm,宽5.5cm,5g

陈兰故居—红色交通线崎濑 基点村陈列馆

“红色交通线崎濑基点村陈列馆”暨“世纪女红军陈兰事迹陈列馆”,曹溪街道崎濑村是省定的革命基点村。自1928年以来就有辉煌的革命斗争史,是龙岩主要的游击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共龙岩县委、闽西特委经常活动的据点。也是“世纪女红军”陈兰的出生地,她先后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经济副官、新四军二师政治部保卫干事、新四军四师政治部民运干事。

闽西红色山庄

闽西红色山庄是由原中央苏区地下交通员王志海的传人王瑞泉创建的闽西第一座集革命历史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山庄,也是全国首家由农民出资自办为主,政府引导的红色山庄。这些年,红色山庄纪念馆陆续开辟有“红色老人”、“闽西骄子”、“红色交通站”、“红色长廊”党史教育特色区、“中央苏区革命史” 陈列长廊、“苏区廉政教育警示走廊”、中央苏区“共产党生命线一一红色交通线路图展览园”、“红色老人传奇”、“开国元勋展”、“红色家风馆”等特色展览。

湖源乡农民协会旧址

湖源乡农民协会旧址(戴氏宗祠)——贻谷堂是古典式的庙宇,坐西朝东,始建于清代中叶,占地面积668平方米,单层,土木结构,前低后高。有上厅、中厅,两旁为小厅,宗祠左右翼为厢房,中厅前为灰坪作为活动场地,另建有围墙护祠。

1927年3月,在革命家郭滴人的指导下,龙岩湖源乡农民协会在湖坑村戴氏宗祠成立。合影时,郭滴人对大家说,我们建立的农民政权,要像身后的松树一样,万古长青。这张照片真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福祉的奋斗历程。

龙岩湖源乡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合影

2016年5月,湖坑村村民自发组织、自筹资金建设“湖源乡农民协会会址”牌,并将该会址申报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山山塘兵工厂

位于龙岩江山镇山塘兵工厂是“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兵工厂”。山塘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闽西革命刊物《岩声报》创刊的印发地,是闽西早期农民暴动发源地,是邓子恢、郭滴人等革命先辈在闽西开创的革命根据地,是闽西历史上唯一遭受敌机轰炸的革命红色乡村。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瞻仰兵工厂旧址,缅怀革命先烈,红色革命烽烟犹然在目!闽西最早的红军兵工厂、军械修造厂、红八团团部都曾设在这里,其中,红军兵工厂遗址现仍保存完好。

山塘作为革命基点村,山塘人在革命时期几经遭难而不为击败,山塘村通过规划设计,采取整村优化环境,打造一个以中央苏区红军兵工厂旧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胜地。

小池龙池书院

龙池书院

龙池书院,坐落在龙岩市小池镇风景区寿字岩与南华岩之间。建筑群沿山建,在山美尖峰山半山腰之间,楼阁设计精巧,布局幽雅,是闽西保存最好最大的一座古书院。

龙池书院包括上书院、中书院和下书院三部分,为供人读书或讲学和乡社学童考试的处所。中书院最早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知县江藻主持建造的,它上边一个阁叫魁星阁,下边一个厅就是矗盘堂,两边各有一个房间。阁上有一神龛,过去是安设孔子神像和乡贤灵位,供学者和后人祭祀纪念。上书院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包括龙池塔和鼓吹亭。

小池赞生店

赞生店位于小池镇汪洋村北街中心地段,占地面积423平方米,建筑面积660平方米。为红四军首打和“三打龙岩城”战前军事会议召开地,毛泽东故居。从这里诞生了富有军事思想艺术的,能与“四渡赤水”相媲美的经典战役——“三打龙岩城”。

大池秀东村仰高楼

秀东村是大池的重要乡村,曾与边上的大东村并称双东乡。这里毗邻古田、小池,山路交通便捷,到古田1个多小时路程即可(现仍存有红军路),离大池集镇仅2.5公里。土地革命时期,村子人口数百人,生活较为富裕,读书人较多,有道是:龙岩十八坑,坑坑不如秀东坑。

仰高楼是红军学校的驻地

仰高楼(俗称“花楼”)是秀东村的吴姓人家土楼大宅,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历经20年修建,峻工于清乾隆二十三年,距今已有280多年历史。仰高楼有二层半,125个房间,楼的四周开阔,给红军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训练场所。这里是红军经常活动的地方。虽然时间过去近一个世纪,但老一辈村里人的脑海里还留有当年红军学校的残存记忆。

仰高楼楼主吴勇的爷爷是商人,家境较为殷实,有谷仓存粮,在红军学校入驻仰高楼期间,献粮给红军,红军打了借条。

仰高楼内居住过的老人吴金辉也听父辈说过,当年朱德军长和红军来过这里。

仰高楼前的石旗杆,楼内的水井,楼外的水渠、池塘,古柏……无不留下红军的故事传说。

董邦村—龙岩县委旧址

1928年4月下旬,中共龙岩县临时委员会从永定培丰大排公学迁至董邦学校。1929年6月30日红四军三打龙岩城后迁至城内办公。

在这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临时县委在革命低潮时指导县委所在地党组织坚持斗争,起示范带头作用,推动革命发展;传达贯彻中共“六大”精神,筹备召开龙岩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龙岩县委;县委成立后,组织策划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龙岩全县性的农民武装暴动,很好地配合了红四军攻打龙岩城,为开创龙岩苏区奠定了基础,将龙岩革命逐步推向高潮。

苏内区苏维埃政府

△左一为

“苏内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原是永福云潭房陈氏第十代世祖“昆山公”祠堂。该宗祠创建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位于云潭最聚灵气的中心地段,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座东朝西,呈典型的宫殿式四合院风格;是土木结构,一层平房,屋顶有龙头凤角,甚是美观别致。

上厅有60多平方米,旧时供有祖宗神牌位,让人们祀奉,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房间;下厅呈“凹”字形,围着一个大天井。以前,这里除了供祖宗神位,还用于族人办私塾或学堂,解放后也是一贯作为学校教室和教工宿舍、食堂使用。云潭历代许多成功乡贤、仁人志士都曾在这里接受过启蒙教育,因此可以说它是孕育云潭文人学子的一处风水宝地。

文革时期破“四旧”,神龛神牌尽毁,上厅屋顶也曾遭火灾,虽经修复,但已失原有风韵。上世纪90年代末,毗邻的云潭二小为了扩建,曾试图拆除该祠堂建校舍。幸得村里一些有见地的老族人仗义执言,极力阻拦,才有幸把它保护下来;并四处募捐,把已被破坏的屋顶瓦片修复完好,才得以保存至今。“苏内区苏维埃政府”八个大字就写在祠堂北面外墙上,十分耀眼神目。

在这里,你可以从“后田暴动”打响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的遗址前,去思索福建党史上创造了“五个第一”的力量源泉:你可以从长征路上每一里地就牺牲一位龙岩子弟兵的血雨腥风中,去探寻革命英烈们的信仰追求:你可以从闽西工农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旧址上,去解读中央苏区金融中心的激荡风云:你还可以从“保田斗争”的抗争中,去见证“20年红旗不倒”的全国奇迹…

......

来源:新罗TV

Hash:6d42e728535375b7ce5a92529dba7b8b864bc6c3

声明:此文由 文化龙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