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马巷实在太好玩,农夫岛邀你去逛逛、拍拍又享受美食!

马巷,历史上又称为舫山、马家巷、马厝巷,位于厦门翔安区中西部。

历史悠久,为“闽南四大古镇”之一;区域优势明显,马巷三面襟海,一面罗山。水陆交通历来发达,地处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腹地,扼泉厦交通之咽喉,古道、古桥纵横四达,内河外海航行秉具,经济贸易空前繁荣。自宋代以来商业繁荣,经济发达,自古就有以“车轮滚滚,纸字千万捆”来形容马巷“无商不富”的说法,2019年9月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千年马巷,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遍布,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数不胜数:

古窑遗址

翔安境内古窑众多,历经数百年风雨,大多成为遗址,风光不再。在黄厝、东烧尾、坪边等地发现的唐宋古窑址,陶器残片散落于地上,可以看出当时成熟的陶器烧制技术,也足以见证翔安自古以来的繁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坪边窑位于舫阳村坪边自然村西南边村口,唐代窑址,以烧造青瓷产品,器型以碗、瓮、罐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现存遗物分布面积约200平方米,树林中及小路上地表散见碎瓷片及垫柱、三叉支钉等窑具;1998年调查时,曾在地层中采集到较完整的青瓷四系大罐。

朱熹谶言

当年朱熹任同安主簿,东游马巷,登上舫山,放眼远眺,发现马巷依山临海,地蕴山川灵气,来脉竞秀,砂水翕从,凤舞于左(鸿渐山),印斗列右(印斗山),青龙金门山)、白虎(厦门山)蹲水口,作下砂之护。感慨地发出“五百年后必有通利之所”之谶言,挥笔在路旁的茅店写下“五百年后通利地,五百年前利不通”,预言此地将成为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的市镇。

日后,马巷果然成为“伟然雄镇”,“人居稠密,商贾辐辏”,朱熹的谶言应验无疑。后人便于此建通利庙(又名大宫),以示纪念。

乾隆11年(1746年),同安县令张荃发动里人在通利庙建建文昌阁,奉祀文昌帝君和紫阳夫子朱熹。张荃在《文昌阁记》中写道:“王道之大,不外富、教两端。庙名‘通利’,义取诸‘富’;阁祀文昌、朱子,义取诸‘教’。富教备,而民之安,不烦蓍蔡矣。”登上文昌阁凭栏而望,“北过三秀,南面香山;美人西来,鸿渐东拱。同邑诸名山,莫不四面环列。复有莲垵诸水,襟带左右,浮光耀影。浩乎渊乎,诚大观也”。

山侯亭祠堂

山侯亭祠堂原为颍川陈氏宗祠,位于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山亭社区山亭自然村。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代,后为侯亭小学校址。

山侯亭,原名封侯亭、侯亭,多陈姓。唐玄宗的太子太傅陈邕辗转来厦门后,其后代的一支迁徒于此地,繁衍成族,人才辈出,厦门参将、铜山参将、海澄知事……遂建亭阁,以资纪念。亭称封侯,阁称侯阁,地遂名封侯亭,后讹为山侯亭。

1927年“4·12”政变后,同安县的党组织遭受破坏,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派周少梁赴同安以侯亭小学校长身份开展党组织恢复工作,并于1928年春在这里秘密成立中共同安临时县委,1928-1935年此处成为中共同安县委所在地。张益坚、周少梁、彭德清(翔安彭厝人,解放后曾任交通部长)和出身山侯亭的陈先查等人先后担任了县委书记。此后数年间,同安县委密切配合厦门大劫狱斗争,发动了攻打马巷税契局、珩厝抢盐、后村抢布、新圩抢米等多次成功的革命斗争,粉碎了敌人多次组织的反革命围剿,领导同安人民开展了艰巨的革命斗争。

2018年,中共同安县委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

观音宫位于马巷镇人民会场对面,建于北宋嘉应八年(公元1063年)。供奉观音大士,为安海龙山寺的分炉,是马巷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之一。

相传,时任马巷厅照磨的龙相清为酬答观音菩萨拯救其母病危之恩,献匾“不二堂”(《佛学大辞典》:“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因此又称“不二堂”。

观音宫香火极旺,尤其每年的观音诞,更是人潮如织。

马巷街市

嘉靖十八年(1549年),金门马氏因避倭患迁入新圩。戚继光平定倭患后,内迁的居民陆续回到故里,马氏就在舫山上的相泼公宫旁搭茅寮贩卖金帛提香烛,当时古宫香火兴旺,临近的的信众来烧香膜拜,祈求平安,沿海渔民、山区农民也提着鱼、虾、峆,挑着柴米、五谷来摆摊设点,互通有无。几年后,这里渐渐成为村中市集,因马氏率先在此居住,故定名为马家巷(嘉靖志)、马厝巷(康熙志)。至马巷建署时,已是“店铺栉比,烟火万年”了(《马巷厅志》)。马家巷设厅后始简称“马巷”,属泉州府管辖。

马巷老街,穿过悠悠历史岁月,承载着千年的商业繁荣,随处逛逛都能看见岁月的痕迹,古厝、古井、庙宇……迷宫般的街巷两旁商铺林立,虽然至今已经显得破旧、路窄、人多,但仍然是翔安最繁华的商业圈,每天要接纳一批又一排的人流。更神奇的是大街小巷中镶嵌着各个时期的文物古迹,宫庙虽与周边喧闹商铺建筑风格迥异但却融为一体,极为协调。

元威殿

元威殿,别名元威堂,俗称“池王宫”,位于马巷街,始建于明代。元威殿供奉“池府王爷”。

元威殿是闽台地区池王信仰的开基祖庙。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池王信仰也随之传入宝岛,300多年来已遍布台湾及东南亚一带,据统计台湾以池王为主祀的宫庙有400多座。每逢神证之日(农历六月十八),各地分坛善信循例纷纷组团进香,络绎不绝 。

201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栖云楼

栖云楼,当地人称为梳妆楼,位于三乡街,为号称“林百万”、雍正年间由监生捐职州同从六品的富商林芳德为其子林中桂迎娶安溪才女李倩所建。

李倩出生名宦官家,是位千金小姐,貌美如花又饱读诗书,是远近闻名的才女。《马巷厅志》记载:“自幼聪敏,淹贯书史。善弹琴,工吟咏。”

然而林中桂才疏学浅,貌如西施、才如文君的李倩因此终日郁郁寡欢,每天只在自己的房间里写诗和梳妆度日,三年后便离开了人世。她在栖云楼写下传世诗集《栖云闺咏》,其中《秋夜栖云楼下见菊花有感》写道:错下瑶池觅旧缘,埋沉幽谷自萧然。移根九畹香谁惜?纫佩三秋意共怜。瘦影凄凉悲露湿,残妆零落伴霜眠。

栖云楼曾被《同安县城乡建设志》列为著名古建筑,如今因遭火灾焚劫,余后落二层楼房一座,已不复当年盛景,除了走廊两段的石拱门上依稀能见“迎薰”和“拱辰”的刻字(安溪名士李鸿翔所书),唯有几幅精美的墙雕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凄婉故事。

城隍庙

马巷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设置马巷厅,同年依制在孔沟路头建造城隍庙;清嘉定十二年(1807年)迁至三乡卧龙边(翔安第一中学南侧);1989年—1991年间翻建。供奉城隍公、十八司官和注生娘娘等。城隍庙是福建省惟一建在乡镇的,是清代马巷建厅的标志.。

城隍庙由龙王宫、福德堂、观音堂组成,错落有致、古朴庄严,颇为壮观。仔细观察,墙上还能看到清朝雕刻的精美浮雕。

1993年城隍庙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涉台文物古迹。

李增皆故居

李增皆,字益伯,号谦堂,清代马巷侯滨人,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从子(李廷钰之弟)。嘉庆三年(1798年)随从父李长庚征战蔡牵海上武装集团,非常得力。李增皆在洋二十余年,大小二百余战,战功累累,由偏裨升至广东水陆提督。道光年间授南洋总巡大使,赏换双眼花翎,赏玉扳指一。道光十九年(1839年)九月十七日卒于广东任上。

李增皆故居位于后滨村64号,俗称“新大人衙”(李长庚故居“伯府”称“老大人衙”),道光三年(1823年)始建。

文武庙

文武庙位于城隍庙北侧,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始建,民国时庙宇荒凉,后改建成校舍,2002-2005年重建。供奉“文圣贤儒”三人,即“至圣孔子”、“至贤孟子”、“至尊朱子”。

庙里保存少量清代建筑构件,有前殿檐廊两端檐墙石墙裙、“柜台脚”和门旁的一对雕花螺纹抱鼓石。

忠义庙

忠义庙位于旧鱼街(今朱王公路横街头),奉祀武圣人关羽。武庙主殿高悬“忠义庙”大匾,两侧楹联是:“忠于汉室毅献丹心照日月,义在桃园甘酒热血谱春秋”。

该庙在“文革”中因群众保护而幸存。神庙经多次修葺,美仑美奂,古色古香。每逢朔望,街上的摊贩、商人及信众鱼贯赴庙膜拜,祈财祈寿祈平安。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圣诞,关帝庙举办盛大庙会,热闹非常。

舫山书院

舫山书院位于书院路(马巷文化活动中心东侧,旧镇政府大院内)。

同治六年(1867年),由官民共同捐资建设,为当时马巷辖地最高学府;光绪元年(1875年),通判洪麟绶称该书院“扃试生童数百辈”,而“每届秋试领乡荐者并不乏其人”;光绪三十一年,舫山书院改为舫山高初两等小学堂;2006年重修,重修后的书院门楣高悬“紫阳过化”金匾,中厅沿古例供奉朱文公神像。

舫山书院至今已近150年的历史培养了不少名人学士,是翔安地区的古文化摇篮。

清居堂

清居堂,俗称菜堂,位于五甲街五谷市,始建于光绪四十年,翻建于2001年。是翔安地区唯一的菜姑堂,供祀释迦菩萨、千手观音

清居堂最初创建人是优婆夷,俗名林摘花,法号莲果姑,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祖家内厝镇店头社。青年时曾南渡马来西亚槟榔屿经营小商贩。后在当地根宗寺皈依,拜广通和尚为师。

翻建后的清居堂为红墙绿瓦,雕塑精美,香火兴旺,木鱼声声,迎来了海内外诸多善信。每逢初二、十六,马巷地区的菜姑(吃长斋女士)及信女们都会云集清居堂诵经礼佛,长年不衰。

Hash:85c3d2452fba18832955651bef80ab798dbfc77f

声明:此文由 安然观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