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原来和县还有这些洞穴?它们古老而又神秘。

洞穴是世界大自然的遗产,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区域。和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又会有哪些古老的洞穴?

龙潭洞位于北纬31°45′、东经118°20′,是和县善厚乡汪家山(原属陶店公社)北坡的一个古老洞穴。其下溪流如带,深不可测,终年水清如碧,久旱亦不涸,素有龙潭之称,以故名日:龙潭洞。

龙潭洞由古生代寒武系白云岩组成,海拔23米。其南北群山环抱,逶迤起伏,树木葱浓;东西则一马平川,桑田连片,阡陌纵横。被称为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和县猿人头盖骨化石就是在龙潭洞2A方格中发现的。

张婴洞,位于和县善厚乡、石杨镇之间乌石山下的迢迢谷中,距县城约30公里。传是汉代张婴(世称洪崖先生)修道于此得名。迢迢谷长十余华里,北达如方山麓,南及掉尖山脉,又名“黑凹”。此洞石窦嵌豁,一山皆空,罨烟其中,千突云涌。

中国历史通览》载:东汉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广陵扬州)人张婴领导流民在徐、扬一带举行暴动,时起时伏,前后达十余年之久。推断张婴领导的暴动失败后而隐居此洞。据《直隶和州志》记载,洞中原有石盎、石琴,已为明代崇祯乙亥年(公元1635年)避乱者毁坏。

洞顶石罅处产名贵中药黄精大如拳,其功能补气、润肺,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等症。此洞古来神奇,奇就奇在它规模宏大、空旷幽邃、氤氲云涌、变幻莫测的神奇之势。今洞尚存,但己被乱石堵口,人不得入。若投石洞中,则铿锵有声,久久如铜铃脆响,余音不绝。

观音洞,在和县香泉观音山中。由太子汤穿戎桥水库上山,2华里即可达洞口,距县城约23公里。洞口石级净滑如镜,皆游人手摩足踏所致。旧时,每年阳春三月,日暖花开之时,游人相继不绝,蚁贯而入。

据明代署官和州刺史张寿朋《观音洞记》载,他于万历壬辰(公元1592年)春到滁县琅琊寺醉翁亭,途经香泉获悉:曾有山民戴仁学等四人,朝拜南海普陀寺归经山下,见祥光从山中闪现,三夜不绝。仁学夜梦山洞中有观音大士像。翌日,他循山而上,见一古洞,果有其像,宛然立于石壁之上。此后,远近顶礼膜拜前来焚香者络绎不绝。因州官唯恐观者喧哗生事,遂以石盖,不得而入。由此可看出这座古洞,曾经风靡一时,是游人聚足的胜地。

昔洞口所在有观音庵(亦名金峰寺),香火不绝。游人游洞时,自庵堂内神座下入之。今庵址犹存1994年,乡政府鸠工开洞,发展旅游业,并将安排配套设施。待开发竣工后,该洞将成为香泉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龙泉洞,位于和县香泉乡孙堡白云山麓。距县城约25公里。洞中怪石奇异,玲珑绉秀,钟乳滴成,逼仄而深。飞泉喷薄,大旱不竭,当地群众能肩扛两辆水车入洞汲水灌田。洞内悬蝠啾吟,杂以淙淙之声,如抚弦击石,余音袅袅;泉水碧澄,有红眼鱼追游作嬉,令人神驰,可绝尘想。惜此处已辟为公路,拦腰一截,现仅剩半壁。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游此作《龙泉石井二首》,生动描述龙泉洞胜境。诗曰:

山腰石有千年洞,石眼泉无一日干;

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看?

人传湫水未尝枯,满眼苍苔乱发粗;

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

整理来源:《和州名胜名人

掌上和州整理发布

觉得还不错的

您就点一个再走吧!

和县第四届乡村旅游节开幕式剪影

* 掌 上 和 州 *

和县新媒体第一品牌

热文.美食.交友.策划.推广.活动.品牌

精彩老贴~和州人都在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居然还有一篇阅读量40多万的贴子

和县乌江三月三庙会霸王祠祭祀活动↓↓↓

本视频由掌上和州云中创意团队倾力打造!

Hash:066f41647b34505d67095b804d37605f8ac3ef7d

声明:此文由 掌上和州_plth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