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风光 | 风景秀美,宁静古朴——古村瓦岭

古村瓦岭

阳泉平定县东回镇城南方35公里处有一个风景秀美、宁静古朴的瓦岭古村,它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此村石多土少,很多房屋由石头堆砌,路面也由青石铺就。整个村子被群山环抱,如横卧在一个“聚宝盆”中,给人一种别样的情怀。

走进瓦岭古村

瓦岭村坐落在崇山峻岭包围的深处,巍峨的大寨垴屹立在村域东方,东堰圪梁和柏岭山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横亘千余米的黄土岗。岗的东部高且陡急,中部平缓,西部微微上翘,是南、北两条沟的分水岭,自然形成了中间隆起像屋脊、南北两沟依地势降低,像梁架木结构瓦房的房顶一样的地形特点。根据这个地势的特点,瓦岭——这个村名就此诞生了。

瓦岭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胡拓和他的外甥在这里驻兵打仗。现在瓦岭好多流传下来的地名如大寨垴、跑马堰、寨堰圪梁这些都和战争有关系。

瓦岭村的革命情怀

瓦岭村村民:李林柱

抗日战争的时候,瓦岭是平东抗日民族县政府开设最早的两个区之一。当时的县政府被汉奸和日寇摧毁以后,转移到瓦岭继续工作,他们建立了129师正太线的情报敌工站。因为当时瓦岭离最近的日军驻扎地只有20里地,所以敌工站在瓦岭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大多数老百姓都不知道村里还有敌工站,实际它秘密的办公场所就在瓦岭。

这是秦赖支队司令部驻扎过的地方

瓦岭村房屋的建筑特点

瓦岭村的房屋在风水上很有特点,一些墙体的装饰也很独特。这里的房子大都选择坐北向南,因为东南风是发暖的,西北风是寒冷的。为了便于采光,院子大多以三合院为主,这也是几千年劳动人民总结的经验。

村民李林柱说,过去古人说气不能太顺,所以修房子时,首先修大门,然后是隐壁,又修了月亮门,最后走了S型,这才是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

瓦岭村村民 李林柱

瓦岭村的门墩石分为两种,一种是圆鼓形,一种是方形。方形的是根据从前读书人进京赶考,背的书箱的形状 演变而来的,也就是书香门第的意思。

村民李林柱说,瓦岭村修建的台阶也很有讲究,都是七级台阶,不修2阶或者4阶,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处理阴阳关系。

瓦岭村的历史渊源

曾经的瓦岭村经济相当繁荣,村里有四大家族,被老百姓传为金门杨家、银门寇家、万羊侯家、赶不上牛家,说的是这四家的光景一个比一个富裕。如今,村里的四大家族早已败落,仅剩下侯家后人。

记者跟随村民来到一处侯家旧楼院,这也是侯氏在瓦岭最老、最气派的楼院。虽然院内杂草丛生, 破败不堪,但从犄角旮旯里仍透出一丝不俗,依稀能让人感受到当初万羊侯家的富足。

瓦岭村村民 李林柱

平定三百多个村子里,建有文昌魁星阁的村并不多见。此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焚烧字纸池。瓦岭祖祖辈辈的村民们,只要是有文字的东西,不乱扔,集中起来放到一个地方,抽一个空闲的时间来这里烧掉。由此举可以看出,瓦岭村对文字有着无比的尊敬和敬畏,在这里哪怕一个文字也不会被亵渎。

这棵瓦岭村的柏树是在石头上生石头上长的,据初步判断它据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据村民 李林柱说,无论从树的高低还是直径的长短来讲都能称得上是山西第一。

这只是瓦岭文化的凤毛麟角,值得探索东西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李林柱师傅的话语间,我们感受到他对瓦岭的热爱,也感受到他对瓦岭历史文化研究的孜孜不倦。

现如今的瓦岭村

如今,瓦岭村成为了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子凭借着自身以及周边优势,在继续加大农产品小杂粮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打造绿色农村、生态农村。

瓦岭村的村支两委正在积极带领党员干部,带领全体村民一起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会以更新的面貌,再次铸就繁荣昌盛的辉煌。

来源:阳泉科教频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Hash:2a0242d1ea7b60bfaa2e4d9a6edda1606be3d80f

声明:此文由 平定文物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