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驴旅游景点介绍,第十站:樟树药俗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欢迎大家来看小编介绍的景点,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樟树药俗。

药俗中有云: “药不过樟树不灵, 药不过樟树不齐。 樟树药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那就是清朝的顺治帝。据传, 有一次顺治帝龙体欠安,御医诊断后注明用樟树药来诊治,并说只需三服必好。可是抓药太监偷懒,只是就近抓药,并没用樟树药,结果疗效并不显著。御医不解,最后终于从药渣中发现了端倪,他对皇帝说: “樟树炮制的半夏,光亮遗明,好比鱼鳞片。而药渣中的半夏色泽暗淡,厚薄不均,分明是别处炮制的;樟树炮制的白芍,光亮匀称,玲珑剔透,民间用“白芍上天”来形容,而药渣中的显然不是。”顺治帝听后,传令另一个太监到长安街的樟树药店买药,服后果然痊愈。顺治帝龙颜大悦,当即封樟树药为国药。樟树药从此被视为珍品,身价涨了,上百倍。

樟树药俗

可以说,顺治帝是樟树药的伯乐。不过,倘若自身不是货真价实的灵丹妙药,就算有伯乐光顾,一切也是徒劳。从自身品质上来说,樟树药绝对无可挑剔。樟树药工遵循古训但又灵活变通,不管是药材的鉴别、选取、切制、炮制,还是储藏、煎服,都有独到的秘法。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药材的切制和炮制,从上面故事里御医所讲的话中,就可见斑。

所谓药材的切制,指的是依照药材质地,把其加工成片、段、块、丝等各式各样的药片。樟树人对切制药片的“刀功”极其看重,他们对每个店铺中力工最高超之人有一一个特定称谓——“头刀”。“头刀”所切制的药片异常精美,说是工艺品一点儿都不为过。人们常用下面几句话来描述:“白芍飞上天,茯苓不见边。川芎蝴蝶双飞片,麦冬三刀成勺片。”

樟树药俗

炮制药材,是樟树最有特点的传统工艺。樟树人对药材进行炮制,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叫做水制、火制和水火共制,而最常用的是火制,早就有“逢子必炒,药香溢街”的说法。樟树炮制的饮片色、香、形、味、效皆佳;樟树加工的成药,门类齐全,疗效显著。由于樟树中药炮制加工技艺一流,全国各地的药商都把道地药材运至樟树进行炮制加工,然后再进行销售。于是,药俗中便有了“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过樟树不齐”一说。

正是由于在药业生产过程中遵循古训、精益求精,才使樟树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药材生产风俗,生产出的药材水准极高,赢得了“药都”的美誉。

农民金银花

樟树在药界能有今天的地位,樟树药帮功不可没。“个包袱把伞,出门当老板”、“只 见伢崽去,不见伢崽归”,这些都是樟树药商艰创业的真实写照。当年他 背井离乡,背着一个包袱把伞、一架算盘杆秤,走出樟树,走出江西,靠着货真价实的药材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把“樟树药”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明朝中期,樟树药帮就先后在粤、吴、滇、黔、楚等地落户,控制了大江以南广大地区的药材市场,在很多地方都有“无樟树不成码头”的俗语。樟树药帮也跻身成为与京帮、川帮相鼎的全国三大药帮之一。

药师正在捣药

樟树药帮供奉神衹,他们供奉的是伏羲、神农、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孙思邈李时珍等13位医药学大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医药信仰文化。在药王孙思邈的诞辰和樟树药业始葛玄“白日飞升”之日,即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和八月十五,樟树都要举行隆重的药王会。当年樟树药帮在樟树的活动中心就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 建立的三皇宫, 这里也是樟树目前唯保存尚好的药材交易古建筑。在药王会期间,樟树市民会去药业祖山阁皂山祭祀葛玄,各个药号老板、先生都会专程到三皇宫, 虔诚地为药王先师拜寿。 药王会通常持续三天,有数万人参加,期间还要隆重地祭祀药王、 请戏班专门来唱戏和打拳舞狮, 隆重而热闹。

药碾子

千百年间,在樟树一带,逐渐形成了带有地域性和行业性, 以中药材炮制技艺和药材交易风俗为主体的楠树药文化习俗,包括药业信仰、中药炮制工艺、药膳、药材交易风俗等。 每年樟树都要举行全国药交会,至今,樟树药交会已连续举办了数十届,与会人数、成交金额居全国三大药材交易会之首。如今,千年流传的樟树药俗已经远远超过“医”与“药”本身,它折射的是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醇厚,它散发着“药祖仙气、药都名气、药效灵气”, 等待今人去挖掘,去传承.....

喜欢小编的读者可以关注小编哦,后面还有更精彩的。

Hash:f8ed6bf756e3cb64f8b7da505e59006cb2f2252c

声明:此文由 小七哥说电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