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人为什么信奉伏波将军?除了平定岭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湛江民间有着多种信仰,供奉着多位人神,大多在历史上真有其人。比如妈祖、雷祖、康皇、关公、大王公等,说到历史最久远的,莫过于伏波将军了。

伏波将军本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汉武帝时,战事频繁,设了很多将军的位份,名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其次是前、后、左、右将军,还有名目众多的封号将军,如强弩将军、拔胡将军、浚稽将军、贰师将军、横海将军、楼船将军、将屯将军、护军将军等。伏波将军即是这众多封号将军中之一号。

伏波将军以东汉初年的马援最为出名,其实湛江地区信奉的伏波将军还有一位,就是西汉时期的路博德。下面简要地讲述下两位将军的事迹。

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年),路博德被汉武帝刘彻任命为伏波将军南下平定了南越,以“兵不血刃而定全粤”挥师直指海南岛,并将越地分置南海合浦、珠崖、儋耳、苍梧桂林、九真、日南、交趾九郡。当时的雷州半岛就属合浦郡。

东汉建武十六年(40年),九真、日南、合浦等60余城处于兵荒马乱状态。建武十八年(42年),光武帝刘秀命马援为伏波将军。马援不辱使命,率其士兵沿雷州半岛西海岸一路奋进,艰难作战,长驱直入,终平交趾,将所失之地如数收复。

伏波将军马援雕像

可以看到,两位伏波将军对雷州半岛及周边两广地区的平安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造福了人民,也受到当政者的嘉奖,并被后世的皇帝多次敕封,使得他们成为民间供奉的“人神”。这种因战功或政绩而成为民间人神的人物不少,如雷祖陈文玉、高凉冼夫人、麻斜罗侯王等。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曾封路博德为忠烈王,宣和二年(1204年),封马援为忠显佑顺王,法封文有“雷州忠显王……有功而当把,桥南万里,遗爱犹存,庙食千年,英风尚凛”。在封建王朝,死后能享千年庙祀,受万民香火,是至上的荣光。古人不是唯物主义者,对身后事是非常非常看重的。

雷州半岛的老百姓为纪念两位伏波将军的丰功伟绩,纷纷为他们修庙供奉,祈求他们能为一方百姓带来平安与福祉。吴川徐闻、雷州至今现存多间伏波祠(庙),其中,雷州伏波祠与徐闻伏波庵最有代表性。

雷州的伏波祠历史久远,始建于东汉时期,位于雷城南亭街,是岭南最古老的祠庙之一,祠内敬奉着路博德与马援两位伏波将军。这座祠历经多次的反复修葺,明末时已经坍塌,清康熙年间在原址上重建。祠内供有路博德、马援两位伏波将军,这是特殊的“一庙二主”现像,也称为“两祀”。

雷州伏波祠总面积为117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面积为516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北向南。远眺该祠,古色古香,雄伟壮观。祠内有很多明清时期的重修碑、诗碑,也有现代名人的题词。祠东面的观音阁,西边为伏波园,西北角还有伏波井。拓说为马援驻雷州之时,天气炎热,却无法找到淡水,军马饥渴难忍,突然,马援将军的白马长嘶一声,以蹄挖地,挖出一口涌泉,就是这口伏波井,又名“马跑泉”。

雷州伏波祠

徐闻伏波庵,最早在讨网村海滨,后因县治搬迁而庙址他移。距今年代最近的伏波庙在徐城镇东南两公里处的九坛铺(又叫观涛坡)。清光绪二十三年曾重修,宣统三年扩建,民国之后,该庙被毁。1978-1985年间,有佛教徒在此旧址重建庵堂,门楣题字“伏波庵”,并有一幅记录伏波将军“路马二公之武烈”的长门联。关于徐闻伏波庙,大文豪苏东坡流放海南经过徐闻时,写过一篇著名的《伏波庙记》,记录了这段宝贵的历史。可惜,由于历史久远,两位伏波将军的神像和神位遗失,又加之是佛教徒捐款重修,因此现在的伏波庵只是供奉观音、弥勒佛、如来佛三身佛了。

另外,伏波将军被雷州半岛人民供奉为神,除了平息叛乱的丰功伟绩外,也跟他们的封号有关。伏波,即“伏波平息”之意,与渔民所需的“海不扬波”的心理需要吻合,于是当地人将他们神化,与妈祖一样,成为海神信仰之一。

湛江的渔民靠海吃海,往来的客商以海经商。大海的风平浪静,便于大家出海捕捞、作业、运输。但由于雷州半岛经常有台风,大海汹涌澎湃之时,出海作业的渔船就非常危险,甚至出现船毁人亡的悲剧。由于古时科学不发达,大自然的天气无法预测,渔民们便潜意识地认为有神鬼的力量在控制着水域,通过海神则可以保渔民和渔船的平安。

渔民出海风险多

而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在历史上被封为伏波将军,两人又都到过雷州半岛,使得渔民们对两位将军产生了浓烈的敬重之情。特别是他们的称号“伏波”是渔民们最需要的——希望借助伏波将军的神力保大海平安,降伏一切妖魔鬼怪。因为想借助伏波将军的护佑,两广地区有些地名便叫做伏波山、伏波路、伏波村等。

伏波将军,已成为两广沿海一带民间信奉的海神之一,路博德、马援两位将军在岭南地区的丰功伟绩也将被人民永记在心中。

一口“大锅”揭秘伏波将军的传奇! 伏波将军

古代有一种锅,叫釜。铜釜,就是用青铜铸造的釜。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氧化后颜色发青,故而得名。

海南省博物馆里,有个来自汉代的铜釜,据考古人员推测,这是汉代伏波将军所率部队用过的炊具。用青铜器做炊具,跟着将士们东征西讨也不容易破损,釜的容量也大,煮上满满一锅,数十号人能同时吃上热饭。

儋州地区,有关中国历史人物的传说,包括史书记载的,应推伏波将军为最早。历史上,伏波将军有前伏波路博德、后伏波马援,前后两伏波,他们都为平定叛乱,把儋州纳入当时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立下了赫赫战功。

前伏波:路博德将军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率兵十余万南征,鏖战一年,岭南皆平。由于吕嘉等残部从海上逃到儋耳继续顽抗,两将军挥戈南下,先到雷州半岛,再从徐闻合浦乘船南下,进发琼岛,扫荡叛军。

可以说,路博德将军是中央政权第一个派往海南、儋州的官员,也是把海南儋州纳入中央政府的开拓者,其功德是不可估量的。

后伏波:马援将军

伏波将军马援,生于公元前14年,卒于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马援出生将门,其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赵奢。马援战功赫赫,作为未来皇后的父亲(他的女儿做了明帝的皇后),他的仪表也非常英俊,“明须发,眉目如画”。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南征交趾平定叛乱

马援与海南的渊源,要追溯到东汉建武十六年。当时,他南征交趾平定叛乱,往来南海,抚定珠崖,调立城郭,置井邑,立珠崖县。

据闻,公元前110年,儋耳建郡后,并不太平,官吏掠夺本地财富行为加剧,激化了新的矛盾。28年后,儋耳地区先后发生六次叛乱,朝廷只好把儋耳郡废弃,并入珠崖郡;后来珠崖郡也被朝廷罢弃。

▲保存于白马井伏波将军庙的牌匾

东汉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地方(今越南北部)酋长的女儿征侧、征贰两姐妹叛乱。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扶乐侯刘隆、楼船将军段志,前往讨伐,但楼船将军段志在合浦就病死了。经朝廷批准,马援将军统领段志的军队沿海而进,一共统帅大大小小的战船两千多艘,战士两万多人,先后斩获五千余人,并将征侧、征贰斩首后,将人头送回了洛阳

前后经过了3年时间,马援终于平定了交趾叛乱,岭南地区基本平定。之后,马援暂留下来整顿治理,直至建武二十年秋才班师回朝。

白马涌泉井由来

马援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武将,他戎马一生、征战四方,立下豪言壮志:“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相传,当年,马援南征交趾击溃叛军后,沿海南下,率兵到了白马井。当时正是夏天,沙滩荒芜,炎热似火。人渴、马也渴,一时找不到淡水解渴。马援将军的坐骑是一匹大白马,它发现滩漠中有几棵龙须草,当地人称“茆”;于是白马长嘶一声,奋蹄踢挖,不久,一股清泉从草根下涌出来,全军人马都有水喝了。

后人便凿井饮用,还建起伏波庙供奉,至今香火不断。这个泉水不断冒出来,惠及白马井周边居民,如今白马井镇是儋州第二大镇,白马涌泉也成为了著名的儋州八景之一,如今,白马井泉水依然清澈。

▲儋州“白马涌泉”

对这段历史,明朝的唐胄在《琼台志·山川》有载,后伏波将军乘白马刨沙得泉,因为井,去海涛才四十五步,其味清甘,乡人于井上立伏波庙。

▲伏波庙

距离白马井50米的地方,有一座庄严肃穆的伏波庙,是当地人专门供奉马伏波将军的地方,渔民出海捕鱼都会来祈求平安

“堪笑云台书大将,何如马井湧甘泉。白马奋蹄留胜迹,涌泉甘液播芳名。”这两句写在“白马涌泉”门楹的诗,展现出当地群众对伏波将军马援的敬仰和称颂。

来源:新海南、海南故事、今日儋州报

伏波将军自由行旅游攻略

  • 湛江人为什么信奉伏波将军?除了平定岭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湛江民间有着多种信仰,供奉着多位人神,大多在历史上真有其人。比如妈祖、雷祖、康皇、关公、大王公等,说到历史最久远的,莫过于伏波将军了。伏波将军本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汉武帝时,战事频繁,设了很多将军的位份,名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其次是前、后、左、右将军,还有名目众多的封号将军,如强弩将军、拔胡将军、浚稽将军、贰师将军、横海将军、楼船将军、将屯将军、护军将军等

    2022-03-03
    1807 30
  • 一口“大锅”揭秘伏波将军的传奇!

    古代有一种锅,叫釜。铜釜,就是用青铜铸造的釜。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氧化后颜色发青,故而得名。海南省博物馆里,有个来自汉代的铜釜,据考古人员推测,这是汉代伏波将军所率部队用过的炊具。用青铜器做炊具,跟着将士们东征西讨也不容易破损,釜的容量也大,煮上满满一锅,数十号人能同时吃上热饭。在儋州地区,有关中国历史人物的传说,包括史书记载的,应推伏波将军为最早。历史上,伏波将军有前伏波路博德、

    2022-01-20
    1247 0
  • 中华第一古县息县,息夫人、伏波将军马援、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

    息县位于河南信阳市,有“不息之壤”之称。自古以来土沃田良、物产丰饶。息县有三千多年的建县历史。公元前1046年始封息侯国,公元前682年在华夏大地上首次设县,古今相延不易“息”名、不改县治,堪称“郡县制”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华第一县”。境内有息国故城、赖国故城、秦楼等遗址,息氏、赖氏、白氏均发源于此。历史名人有“三年不语”的息夫人、“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清廉刚直的明代尚书李若星等!若来这

    2021-12-31
    50 97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