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 徐州·放鹤庭院:飞檐丹楹,千古放鹤亭…

名山与高士,人地两相倚。”放鹤庭院,门额名为张山人故址,放鹤乃喻招贤士也。进入 飞檐丹楹的放鹤庭院,东侧便是放鹤亭,西侧有饮鹤泉,泉亭相依已逾千载。放鹤亭因苏轼《放鹤亭记》而流传千古。 腾讯视频@《江南文脉》(园林篇)50集之13:《徐州·放鹤庭院》

(建议在WiFi状态下观看)

唤醒老遗存丨归去来兮放鹤亭 放鹤亭

要说一年当中最好的出游时节也就是现在了

风和日丽,草木茂盛

探寻老遗存的脚步还在继续

小编今天来到了云龙山

(实际上)

沿着苏轼当年的足迹

小编来到了这座屹立在云龙山第一节之巅的

云龙山·苏轼文化·全家桶

说到云龙山就不得不提到放鹤亭

放鹤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

檐牙高啄,白墙碧瓦,虽叫亭子却更像个四面开窗的屋子

树木掩映下显得古朴典雅

据说,这座亭子当年由北宋隐士张天骥所建,苏轼与他相识后就成为了至交好友,后来就常与苏辙和其同僚到张山人家造访。张山人驯养了两只仙鹤,并在云龙山顶平台上建有一座草亭。早晨,山人唱着《放鹤之歌》,将仙鹤放飞;傍晚又唱着《招鹤之歌》,招仙鹤归来。后来苏轼就把茅亭命名为“放鹤亭”,还为此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放鹤亭记》。

故事还原

时间:公元1078年

地点:徐州

人物:张山人

那年大雨倾盆,水淹到小腿这么深,张天骥看着草庐里的水皱着眉头,他随手拿起水中飘过来的半个瓢,擦了擦抱在怀里,心里默默下定决心:这次,我一定要搬家。

云龙山风景秀丽,草木葱茏,在张天骥的眼里这些都不能算是云龙山的优点,地势高才是他对云龙山最大的满意之处。至于第二年他的新朋友问他为何选址在此时,他说:“登临此处,湖光山色尽收于眼底,岂不妙哉?”也都是后话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年,张天骥在云龙山顶活的很潇洒痛快,也是这一年,他又多了个“云龙山人”的称号。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使得王安石颇感愤怒,后来几年苏轼就一直离京做官,这一次来到徐州,苏轼也下定决心好好干一番事业。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果然天遂人愿,后来他来到徐州就基本上都在“连轴转”。

关于苏轼和张山人是如何认识的,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知道这一天他们又碰见了。

“君安好否?”

“尚可。”呼啦啦,鹤展翅而飞。

“此为何物?”

“作伴,晨起唱《放鹤之歌》,将仙鹤放飞;暮晚唱《招鹤之歌》,招仙鹤归来。”

“真好,羡慕,境界真高。”

由于欣赏张山人清静无为的境界,苏轼在办公之余也常到张山人家做客宴饮,时不时还承担起帮张山人放鹤、招鹤的任务。

▲招鹤图

“这个亭子叫什么?”

“没名字。”

“不如作'放鹤亭'如何?”

“甚好。”

除了苏轼,苏轼也常带着自己的弟弟与同僚到此做客,有住在山脚下的人说,有时还甚至能听到山上飘来的丝竹之音。

......

苏轼在徐州两年,修堤治水,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两年期间苏轼还常常抽空与张山人小聚,丝毫没有当官的人的架子,甚至有一日,苏轼与张山人大醉躺在一块石头上聊天:

“山人,你有没有过什么梦想?”

“......”

人生相遇,自是有时,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短短两年弹指一挥间,苏轼离开徐州后,张山人还时不时拿出苏轼当年亲手所书的《放鹤亭记》看一看,起身时,桌边的一壶好酒却不小心被打翻。

(以上内容有小编演绎的成分)

▲苏轼《放鹤亭记》

▲饮鹤泉

风雨飘摇九百多年,放鹤亭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有都被重新修葺过,时至今日,很多外地游客见到这座亭子可能会感到疑惑,放鹤亭名为“亭”却实为厅屋类建筑,到底是为何?

其实在宋代的早期中期,放鹤亭子还存在只是破旧了,等到明末的时候,徐州来了个叫张璇的官员,他在云龙山上又修了亭子。形状已经不单单是四个柱子,修成了一个跟现在亭子相仿佛的一个房屋,里边可以居住,现在这种形制的亭子在咱们国家各个地方也有,一直到了清代依然还是这样。

除此之外,小编还找到了一些资料中对放鹤亭的记录

现在的放鹤亭看起来是一座四面开窗的屋子

里边挂着的一副中堂画

历史典籍里采集来的张山人的一幅画像

“君安好否?”

记者:FM93徐州新闻综合广播 王冰

编辑:慕澜

监制:陈永峰

雷子:从苏轼的“放鹤亭记”看写作与自律养成 放鹤亭

关注现代作家文学,携手诗和远方

编辑圣湖雅韵

❍从苏轼的“放鹤亭记”看写作与自律养成

我以为学古文不是目的,目的是能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怎样的启示?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写下今天这个题目……

——题记

上上周二的古文课是苏轼的《放鹤亭记》。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们既看到这篇记叙散文明显的道家出世思想,又欣赏到苏轼这位旷世奇才文采斐然的写作技巧,以及他在官场政治斗争失败后消极又理性的思考。文章指出,好鹤与纵酒这两种嗜好,君主可以因之败乱亡国,

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全真。苏子想以此说明:南面为君不如隐士之乐。

文章借鹤的“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表现着山人超尘出世之姿,说明贵为帝王,不仅不能好鹤,也不能好酒。但隐逸之士,如刘伶、阮藉等,虽酗酒狂放,不仅无害,而且还因此保全了自已的纯真。从鹤到酒,又由酒回到鹤,反复论证。“借客形主,回旋进退,使文情摇曳生姿”(王水照《论苏轼散文艺术美》)。

写鹤亦是在写人。一场课听下来,如沐清风,荡气回肠。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在情绪消极的时候,文风仍然清风拂面,文采

斐然。如第一段“亭”:“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先留一个“悬念”然后从容落笔"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四合与大环,如此异境与美景,却美中不足,独缺其西,而山人的亭子正好建在这里,所谓天工不足人巧补,或又山人慧眼,依乎于自然。接下来“春夏之交,草木齐夭,秋冬雪月,千里一色”一组节奏明快,语势强劲的排比,将四季转换写的景文并茂,如诗似画,令人心驰神往。

不由让人感叹,经典文学作品的问世,是惠及千秋万代的。虽说出世入世的矛盾心理在苏轼留传下来的文章中随处可见,但并不影响他文字的生动表达,更将他至情至性与豪放展露无遗,总是予人以超然物外和辽阔的美感,这就是文学的“真、善、美”吧。

由此,我想到写作与自律养成。

自律是什么呢?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王小波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深以为然。

“子之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易也”苏轼在《放鹤亭记》里设立这个论点后,引用《易经》、《诗经儒家经典著作反复论证:好鹤与纵酒这两种嗜好,君主可以因之败乱亡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全真。说的就是自律。

后来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坐了一百多天牢,对人生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这以后他在诗词创作中不再谈政治上的思想抱负,更多谈的是个人生活和禅学思想,也因此成就了他超凡脱俗和睿智豁达的人生格局,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学经典。到晚年,苏轼更是悟出了另一种境界,就是佛家所说的,万事万物的美是自然存在的,不管你看不看它,它都在哪里。如他晚年写给他儿子的《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充满禅机的诗,首句和后末句都是“庐山烟雨浙江潮”,表达着一种禅境的思想,他想要告诉他儿子的是:一个人不要被自己的执念和情绪牵着鼻子走。这种由心而来的收放自如的修为,我以为应该就是自律的一种最高境界吧。

所以说,一个有自律感的人,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的行为方式都有着个人不能逾越的底线。在他的内心,总会时刻提醒自已,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实人需要坚持执守的一种感觉,有时候这种感觉会很痛苦,因为被约束的一种随性而为,本就是人性的原身,他们更趋向于随波逐流,遇变而变,只是被压抑着去遵循自律。而自律,说到底是一场人心人性的改变。我们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可见一斑。这应该就是为什么现实中不少人做不到自律的原因吧。

贪官就不说了,单就影响身体健康的糖尿病,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危害,除却极少家族遗传的,大都是吃出来的病,肥胖也是,都与不自律脱不了干系。类似的举一反三足以说明一个人尊奉的一种自律有多重要,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

正是“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做人做事不可以没有自律,所以自律到什么程度,则基于一个人能够收放自如的强大内心。

写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吃力,感觉这个题目没有办法把它写到更好,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能力,但是我还是决定坚持把它写完。

记得作家叶兆言先生接受“名家谈写作”采访时说:“我一直认为,写文章,写好写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写完。在写的时候,不要把一个作品拔到多高的水平,说什么这是自己的力作、传世之作之类,那是蒙人的,关键把它写完,不写完什么都不是。”又说,“写作要熬,不仅仅体现在创作过程中的煎熬,更是一种常年累月地坚持。”

是的,深以为然。

没有人要求写作者去承受这种常年累月的煎熬,但是没有这种常年累月的煎熬和坚持,就不可能有文学作品,尤其好作品。作者都是在一种高度自觉自律的煎熬中,孤独地、不知疲倦地完成一个又一个文字作品的,仿佛一种使命般与稿费无关。我不是作家,作家如何写作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作家叶兆言先生说的“熬”,他说“作家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的犯人一样,被关在牢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单地写作,不知疲倦。”所以,真正的作家是伟大的,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值得人类尊敬。

作为草根作者,我体会最深的是写作时的状态,就像演员进入角色,各种情绪,驭着文字,随着思想的野马左冲右突,甚至有时候会找不到出路,但最后的苦苦追寻,形成一篇又一篇文章,那种完成后的快意,就像卸下负重般轻盈,也因此对文字更加敬畏,因为一篇文章的问世,尤其好文真的不容易。当我尊敬老师在读到我的一篇文章后写下“祝贺佳作频频问世”8个字时,我有流泪的感动,为一份认可,一种懂得。

“写作是有生命的,就像人终有一死,作家最后也会写不下去,所以,在可以写、愿意写时,就尽可能地写吧!”作家叶兆言先如是说。这话听在我耳里非常受用,我虽然不是作家,大作写不了,小作已是常态。但写到一定程度,感觉把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经验都拿出来了,所有的本事都用上了,感觉就是遇到一个很细很细的瓶颈,很难突破。我曾一度很困惑,以为自已可能写不出东西了,但即便这样,我也没有停下来,只是放慢了速度,增加了阅读量,并且更加注重那些能给感官带来灵动的选题。

我始终认为,写的好不好对写作者来说并不很重要,重要的

是能不能享受写作的过程,如果写作时感觉不到快乐,为什么要写作呢?说实话,比写作轻松快乐的事多了去。我有一个比我大几岁女友,气质优雅,喜欢阅读、烹饪、瑜伽,养花插花,家中的事全是她一个人忙,生活中事几乎无所不能,日子过得精致且风生水起。她说受我的影响,我认为是她骨子里的喜欢,从去年开始,又爱上了摄影与写作,而且一发不可收。把做好的佳肴、烘焙拍下来,把盆栽,各种花拍下来,配上心意的文字做成美篇,或者日志,把旅游的见闻写下来,配上图片,包括瑜伽的心得,忙得不亦乐乎。她说,写得好不好不重要,反正留给自已看,重要的是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你问她累吗?她说,不累是假的,但累并快乐着。跟她交流,你会发现她的心思像少女般清盈,完全不似花甲的年龄。从她身上,我深深地感到自律的人有多么厉害。而喜欢则是动力,一般喜欢文字表达的人都很享受写作时那种煎熬与孤独的忘我,那种思想纵横驰骋的快意。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我对任何唾手而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和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如茅塞顿开,终于在这里找到为什么而写作的动力,不仅仅是喜欢,而是解放。

是的,写作是一种缓慢,平和,细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一种自我的审视、自我的解放。写作时,你永远会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种不断学习升华的过种程,亦是一种自律和习惯,一种修行。

信马由缰,由苏轼的《放鹤亭记》一路而来,如清远闲放,晨飞晚归的鹤,就此搁笔。

作者简介

雷萍,笔(网)名:雷子。崇尚自然,喜欢书法、喜欢云淡风轻的日子。座右铭:过去的都过去了。

关注现代作家文学 ,是一种品质

每天一条 或诗或文 填补生活的空白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作家文学》杂志社青海创作基地团队

《现代作家文学》 微刊编辑团队

◆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近期生活照一张。文责自负,自己校对。如15天内未刊发,请另投其他平台。如有自愿打赏,用于平台维护。

◆总顾问:

李成虎

◆顾 问:

胡耀岗 清香 文竹 阿甘 依凝 董守和 古明川

◆主编

程启宏

◆副主编 王瑄 杨春兰 严丽珺

◆编委兼评论嘉宾:王文琴 雷萍 胡朝阳 尚雪梅 成永青 杨艳萍 马莲 任剑锋 张维春 刘胜海 (排名不分先后)

◆常年法律顾问:

谭 青

图片文字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 严肃 审慎 真诚 包容

唯有批评不可辜负

放鹤亭自由行旅游攻略

  • 欣赏 | 徐州·放鹤庭院:飞檐丹楹,千古放鹤亭…

    “名山与高士,人地两相倚。”放鹤庭院,门额名为张山人故址,放鹤乃喻招贤士也。进入飞檐丹楹的放鹤庭院,东侧便是放鹤亭,西侧有饮鹤泉,泉亭相依已逾千载。放鹤亭因苏轼《放鹤亭记》而流传千古。腾讯视频@《江南文脉》(园林篇)50集之13:《徐州·放鹤庭院》(建议在WiFi状态下观看)


    2022-03-08
    961 56
  • 唤醒老遗存丨归去来兮放鹤亭

    要说一年当中最好的出游时节也就是现在了风和日丽,草木茂盛探寻老遗存的脚步还在继续小编今天来到了云龙山(实际上)沿着苏轼当年的足迹小编来到了这座屹立在云龙山第一节之巅的云龙山·苏轼文化·全家桶说到云龙山就不得不提到放鹤亭放鹤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檐牙高啄,白墙碧瓦,虽叫亭子却更像个四面开窗的屋子树木掩映下显得古朴典雅据说

    2022-03-08
    630 62
  • 雷子:从苏轼的“放鹤亭记”看写作与自律养成

    关注现代作家文学,携手诗和远方编辑圣湖雅韵❍从苏轼的“放鹤亭记”看写作与自律养成我以为学古文不是目的,目的是能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怎样的启示?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写下今天这个题目……——题记上上周二的古文课是苏轼的《放鹤亭记》。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们既看到这篇记叙散文明显的道家出世思想,又欣赏到苏轼这位旷世奇才文采斐然的写作技巧,以及他在官场政治斗争失败后消极又理性的思考。文章

    2022-03-08
    616 94
  • 苏轼放鹤亭记册页创作中书法

    苏轼放鹤亭记册页创作中书法


    2022-03-08
    1594 82
  • 放鹤亭是康熙提的词

    在孤山的北麓,原先西湖博览会桥与孤山交接处。宋代处士林逋(死后仁宗赐谥“和靖”)喜欢梅花,爱鹤如子,在这儿结庐隐居。二十年间,从未进过杭州城,托志于诗,死后葬于此处。墓在亭的南面,呈土馒头形,刻有“林处士墓”等字。元代儒学提举余谦曾修葺过林墓,又构梅亭于其下,并补种梅花数百颗。其后杭州人陈子安因仰慕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风骨,故放鹤于孤山,并修筑了放鹤亭以配之。其后放鹤亭逐渐荒废

  • 韩有录:再读《放鹤亭记》

    散文随笔再读《放鹤亭记》◎文/韩有录(青海)徐州古称彭城,以纪念徐州开创者彭祖,而使彭城闻名天下的则是苏轼,虽然在彭城任职时间不长,但他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篇什佳作,尤以《放鹤亭记》为最。《古文观止》中有《放鹤亭记》一文,每读此文,渴望有一天走访他笔下的云龙山,没想到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到他曾经漫步这座山,探寻放鹤亭特有的文化内涵,借此了解他的情怀,促使吾人怎样应对生活,保持良好的

    2022-03-08
    106 90
  • 苏轼放鹤亭记四条屏创作中书法

    苏轼放鹤亭记四条屏创作中书法


    2022-03-08
    866 44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