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二街搬哪去了

导读:昌乐二街搬哪去了 一、昌乐二街搬哪去了 二、昌乐骨刻文的昌乐骨刻文简介 三、鸟篆和昌乐骨刻文字有什么关系? 四、青岛文化遗迹

一、昌乐二街搬哪去了

劳务市场去哪它就去哪。

昌乐县,隶属山东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距海滨城青岛150千米,北离渤海80千米。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汇点,是内陆通往胶东沿海地区的咽喉地带。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等贯穿境内。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也是著名的蓝宝石之都。

昌乐文化底蕴深厚,古为齐国首城,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文化等文化遗址200多处。昌乐人杰地灵,有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丹朱,中国古代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姜子牙,夷齐让国、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东汉杰出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徐干等。

二、昌乐骨刻文的昌乐骨刻文简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胶济线西段的邹平桓台淄博青州寿光和昌乐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出土阴线刻划文字的骨头、滑石器、陶器和陶片等,其中以刻字骨头为多。大多数是当地群众在深翻土地或挖深沟时挖出来的,多已被毁掉。自上世纪末开始,有些文物爱好者开始从当地群众手里搜集这些资料。他们的搜集应该说是保存了这一部分重要文化遗产。

日前刘凤君教授在更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已掌握了近1000个字符。他说:“物象的审美再创作性、指事的组合象征性、龙凤文化与凤字多样性,应是骨刻文的三个基本造字规律。 ”2008年他编著的《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一书正式出版,引起了社会上和学术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是一部融文字学、考古学和艺术学于一体的力作,是一部骨刻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第一部研究中国文字产生和早期文字的开启之作。”刘凤君教授认为,今后抓紧保护这一地区的古文化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和解读骨刻文,这是迫在眉睫的一件文化大事。

三、鸟篆和昌乐骨刻文字有什么关系?

鸟篆纹铜壶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造型极为平常,高40厘米,为侈口,束颈,鼓腹,矮圈足,与同时期的青铜酒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壶体上的花纹却颇不寻常。原来,壶体上那些用金银丝嵌出的勾回流畅、纤巧精致的花纹,绝大多数竟是由鸟、鱼形线纹构 成的篆体铭文,因其以鸟形线纹为主,故称之为“鸟篆纹”。铜壶上的鸟篆纹,既是一种高雅的装饰艺术,又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它一反古代诗人吟酒时着重于饮酒的美妙意境的作法,而是一语道明饮酒有“充润肌肤,延年祛病之好处,是我国以酒为药、养生祛病食疗保健法的较早记录。鸟篆文的发现,对我国古代书法史研究也极有意义。

昌乐刻骨文字:

自2004年以来,昌乐县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昌乐县袁家庄及其附近的纪台等古文化遗址上发现并收集了一批当地老百姓翻地挖出的带字骨头。

2007年7月,山大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凤君教授开始对带字骨头进行研究,他认为这批资料极为重要:如果真是从古文化遗址上收集来的,它应是山东龙山文化的遗物,是中国早期的文字;如果是后人刻的,应该有摹本,这摹本应是龙山文化的遗物,应该把它找出来。刘凤君在肖广德家里,又看到了一百多块刻字的骨头。刘凤君认为这批刻字的骨头是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距今约4000―4500年,属东夷文字。

2008年7月30日,中国古文字研究权威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教授等5人聚集昌乐,观看了大量的骨刻文字照片和实物,举行了一次座谈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赞同刘凤君的鉴定意见,认为这批文字是比安阳甲骨文更早的一种原始文字,认为它与安阳占卜的甲骨文不同,是一批记事骨刻,应称为“昌乐骨刻文字”。

四、青岛文化遗迹

作为旅游城市青岛,有着三里河等新石器时代遗址,齐长城、田横岛、琅邪台、珠山石窟等著名古迹;崂山的险峰异石与市区的海滨风光又形成无数胜景佳区;有那罗延窟、白云洞等神异的洞府;有太乙、神水、金液等名泉清溪。古代名人如郑玄、张三丰李白、顾炎武、蒲松龄、高凤翰、康有为等的履迹遍布各地,留下了华美的诗文。

Hash:81d5f647a53b56ece685c771e82c972eeb7ca726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