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旧州旅游攻略(安顺旧州古镇离安顺多远)

导读:安顺旧州旅游攻略(安顺旧州古镇离安顺多远) 贵州的旧州古镇值得一去吗?古镇里面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遗落在人间的天堂旧州古镇,有怎样的梦幻之旅呢? 旧州古镇的旅游景点

贵州旧州古镇值得一去吗?古镇里面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古镇古城如同散落人间的珍珠一样,散落在我国各处地方,一般都很符合当地的人文历史特征,或者是根据当时的作用而建造,比如说前面说的湖北上津古镇和河南荆紫关古镇等,所以古镇建筑和布局也符合当时定位。而把这些发挥到极致的,应该数贵州安顺旧州古镇了,这就是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产物,也就有了如今这个最奇怪的古镇了。

旧州古镇在贵州省中部,安顺市西秀区的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文化底蕴很丰厚。不过最繁荣的时期当属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实行调北征南,调北填南的军事策略,在这一策略下,在贵州如今的安顺市和贵阳市一带,星罗棋布的分布了大量的军屯小镇,而旧州古镇就是这个时期被加强和改造,也就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古镇奇怪面貌。不过可惜的是,如今很多当年的军屯古镇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旧州古镇完好地保存至今。

旧州古镇也因为明朝的时候主要用于军事用途,所以整个古镇建造时,把军事防御放在首位,而这种思想贯穿了整个旧州古镇的布局,民居选址,建筑细节等方面上。整个古镇依山而建,而且形成一个封闭的城镇,形成一个整体防御系统。不得不佩服我国古人的建筑智慧,让我们欣赏到了这种实用而美观的建筑艺术

据说当时建造旧州古镇的时候,是依据八阵图所建,这是除了以八卦阵建造的特克斯城外,我国第二个利用阵法建造的城镇。

整个旧州古镇围绕小屯山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路,内部的狭窄巷道也十分曲折,而巷道两侧的房屋也都是采用石头堆砌,并且大同小异。这样就算敌人攻入城内,也会如同进入迷宫一样,分不清方向,从而利于防守。

这样的情况,也就导致如今游客进入,如果没有导游和当地人带领,没有指向牌的话,也会晕乎乎的。

不过经过历史岁月的洗礼,虽然旧州古镇依旧保存,但是很多建筑或者配套都是后来修复或者新建的。目前旧州保存有一处城墙遗址,可以看到清晰的护城河道线路。

旧州古镇与其他地方的古镇完全不一样,没有苏州周庄古镇那种江南水乡之美,也没有凤凰古镇那种吊脚楼和河流,更没有平遥古城商业街。在这里的建筑最具特色的就是朴实无华。

整个旧州古镇,可以说是一个石头城,古镇内的建筑,都是用石块或者石板石片建造而成,这也让整个古镇,一眼望去都是一个颜色,那就是灰白色。这其实一方面是因为防御需要,二方面就是就地取材,更坚固耐用。不过由于当 实行的调北填南,所以这里的建筑也带有江淮一带的文化特色。这里的石头房子内部还是以木结构承重。而所有的木结构就带有明显的江淮地区风格,穿斗式。

不过如今旧州古镇也应该要进一步保护开发好,比如修缮旧州古镇的老城墙,清理拆除影响古镇景观的现代建筑,维持古镇的传统风貌,如何做到居住与景观完美结合,这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遗落在人间的天堂旧州古镇,有怎样的梦幻之旅呢?

很多人都向往古镇,喜欢古镇古朴的自然风光、动人的历史故事、神秘的传说。我国古镇有很多,不管是江南诗意的南浔古镇还是灿烂异域的凤凰古镇,都充满着特色,让人着迷。但是你知道吗?在广西也有着一个古镇,这个古镇有上千年的历史,拥有上百座明清建筑,更是有着独一无二的绣球文化,自然风光更是不用说,它就是旧州古镇,喜欢古镇的你一定不要错过!

旧州古镇位于贵州省的黄平县,早在明清时期就存在了。至今旧州古镇的房屋都依然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特色,十分的古朴精致,远远望去很是壮观。在旧州古镇的西上街完全保留了明清时代的特色,这里的名居都是用防火空斗码头砖墙相隔的“印”字形建筑构成的天井院式布局,看起来十分特别,充满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旧州古镇最出名的还得是绣球街,走在绣球街上时不时就会看到民俗表演,十分精彩。这里是很绣球文化的发源地,你肯定听说过抛绣球择婿的传统,这里至今都保留着这一传统。绣球街的两边全是高高的绣楼,古色古香,仿佛穿越到了古时候一般。

如果你幸运的话,还有可能在这里亲眼看到抛绣球择婿,精彩又热闹!除此之外,如果遇到当地特定的节日的话也会看到仍绣球的活动,街道上全是红红的灯笼,镇上的人们全部都聚集在一起仍绣球,别提有多热闹了!

旧州古镇当地的安顺地戏也是值得一看的,它被称为“戴在脸上的文化”,比京剧还要早几百年呢!它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只演正史,并且只有武戏,演出者会头戴青巾,穿站群,戴假面,唱起戏来十分精彩,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有着千年历史的旧州古镇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在古镇之中藏着一座古墓,这里面葬着明代土司,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除此之外,在旧州古镇还有着很多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如果你对历史文化十分感兴趣的话,那么一定不要错过!

当然了,来到旧州古镇,这里的美食也是必尝的,牛背筋是旧州当地的特色美食,是用牛蹄和鸡块辣椒煸炒而成的,色香味俱全,味道更不用说了。在旧州古镇还有着一座土司食府,这里可藏着旧州600年的原汁原味,一代一代的传承,食材与火候的转换,很多的经典美食都可以在这里尝到!

旧州古镇的旅游景点

黄平旧州乃燕山造山运动形成之盆地,四周群山环绕,层峦亘叠,中开大坝,阡陌纵横,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富甲黔东,名扬海内。自周秦至明清,皆为郡州府等治所,由于舞水通沅江长江及滇黔赴京都驿道交通之便利,故历代商贾云集,市场繁荣。随着外来人士的频繁进出,各种文化亦随之涌入,与当地文化互相交流碰撞,形成了文明厚重的多元文化大熔炉,其建筑也因之而别具风采。

据史志记载,宋代前,旧州城原建在天官寨(现旧州城北800余米处),宋代后,才迁至现住址。原古城经二千多年的沧桑变迁,风吹雨打已坍塌腐烂消失,荡然无存。

现今的旧州古城,始建于宋代理宗保祐六年(1258年)。历经元代后,曾几经毁圮重建。明代神宗万历年间(约1571年前后),当时贵州巡抚郭子章题奏设州,命曹进可再次重督修州城。城垣以石为基,以砖为墙,建得坚固宏伟,工程浩大,筑有东西南北四门,东曰“未春”,后改“隆远”,南曰“七星”,后改“清云”,西曰“庆成”,后改“东平”,北曰“武胜”,后改“庆安”。每座城门均有城楼置其上,造型有歇山、悬山式,用青方砖垒砌,二层三层不等,作瞭望御敌之用。另建有炮台四座,出水洞五个,周长九里三分十八步(合4062米)。之后,州牧李逢春在城内增建串楼一千三百间。明崇祯六年即1633年,又予维修,在城垣上修筑巡逻马道及数口城池,还利用北侧东流之舞水筑护城河。清乾隆二年即1737年,总督张广泗题奏知州金作楫维修城垣,增为4223米,并于小西门新修城门一座。至此,城垣建筑臻于完备,坚固雄伟壮观,市容整齐在黔屈指可数。旧州古城选址定点独具匠心,完全以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为准绳,按龙、砂、水、穴、向五大要素来规范设计,依山就势而筑,既合理,又美观。清末,几经战乱火毁,瑰丽市容大减其色。民国时,水打城西老里

坝,洪水冲垮河堤,繁华的老里坝街段成为一片河滩,二千余居民遭灭顶之灾,县长沈麟书命拆城垣石头去修筑河堤,城垣开始大规模损毁。解放后,因地方领导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随意拆城垣石作粮库基石,1958年“大跃进”中修两岔河水库,一举将所有墙石拆尽。现残垣面貌尚清晰可见。

街道宅居

旧州古城街道,独特风格,街道布网以近舞水之西、北二向为主干,以利于排水,次干道则或东西,或南北向。两条主干道,均以东、西两向为主,且众街巷交叉贯通,城内往来四通八达。街巷道路全用当地河中自然石材鹅卵石铺筑,呈鱼背造型,阴晴尘埃不飞,雨雪街道不滑,迵然风格,别于他城。

旧州古城街道很多,自西至北之主干道街段,依次是老里坝、过福众桥后依次是门洞坡、西大街、苍坡、十字街、北门街、三栱桥,全长三千余米。次干道,自西而北,依次是马家巷、木匠街、马店街、郭家巷、北门街。连结主次干道间并延伸的支街巷道有新街、竹子市、月台上、杂粮市、赖子湾、刘家巷、禇家巷、财神巷、孙家湾、茶院、塘冲湾、中全巷,成为纵横网落系统。街道两旁设有暗排水沟,并汇集于几条大排水沟流入舞水河中。此一庞大周密有组织的排水系统,在古代城镇建筑中,实属少见,对当今的城镇建设仍有借鉴作用。

街道两旁房屋,均为高封火墙相隔的容印形建筑。民宅为清一色的砖木结构四合院,飞檐走角,似春燕展翅。房舍排排相连,砖砌高墙分隔,且超出房宅1—2米,墙顶造型以双坡双檐迭落式马头山墙为多,墙外侧显眼处画凤塑龙,栩栩欲飞,既利防火防盗,又极雅观。院内晒坝、厅堂、卧室、粮仓、厨房、水井、晒楼、厕所等无一不备,功能齐全,为江南民居之典型。房屋临街大前门两侧还建有双台铺面,作行号商业经营之用,成片排列,市容整齐。印子屋的进数深度,依地势及财力的多寡而有差别,一般1—2进,多者3—4进,天井中居,方石铺垫,两厢作室,宽敞自然,精致典雅,玲珑古朴,日照庭院,月落深井,形成了旧州古城别具一格的庭院风光。其中大商巨贾的房屋则多修得高大宏伟,富丽堂皇,用材硕大,精雕细作,结构巧妙,气势不凡。居室装饰雅致,厅堂书画棋琴,门窗廊栏雕工精美,花园别致,独具风格。全城2000余栋房屋,布局自然合理,整齐美观大方

(1)卢氏宅第

民宅建筑,典型者当推巨商卢氏晴川宅第,该宅座落在西大街中部,北临西大街,南临马家巷。宅第内有九个天井,建筑占地1200余平方米,为容印形高封火墙封闭式建筑。印院内有正房五栋,厢房多栋。正房按北、南正轴线排列,除临街一栋作营业房外,其余全在统封印院内。北起第二栋正房前有一道高厚坚墙,有石门相通。院内每两正房间建堂檐悬山顶楼一座,全为硕大优质木材建成,形成印院天井,规模宏大,石门重重。门石条上,书刻“读圣贤书明礼达用;行仁义事致远通方”等楹联。门窗栏廊,雕饰精美;厅堂室房,书画琴棋;勾头瓦当,专门造制;印墙脊檐,铸龙塑凤,栩栩欲飞;充满巴蜀湘鄂之浓郁传统建筑气息。

(2)朱氏宅

朱氏宅院(10张)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西大街下街北侧,朱氏宅居座落在西下街天后宫对面,占地面积893平方米,由街面铺房一栋、厢房一栋、上房一栋及东、西两侧三山屏风墙组成。其建筑雕刻工艺精湛,造形优美,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属建筑雕刻中的上乘。正房上吞口间,大门门楣雕饰“双凤朝阳骑马花牙子。两边房窗雕饰“渔椎耕读”、“五福临门”、“八仙庆寿”、“琴棋书画”等吉祥图案,雕刻工艺超群,< a href='/huaniao/' target=_blank>花鸟人物,精美绝伦。院落西侧砖墙上,有堆花浮雕,其下消防石水缸刻“鱼跃龙门”等精湛图案。假山怪异,藤蔓纤攀,奇花丽艳,珍树巧植,简直是一幅袖珍仙境图,观之,令人惊叹不已。

(3)达源发”

达源发”(10张)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西大街中街南侧,占地面积1195平方米,座南向北,按纵轴排列,整组建筑有一楼一底,正房6栋,厢房8栋。在北起第三栋正房后面砌筑隔墙一道(留有大门通道)。分为前后(南北)两个印子房。前(北面)印子房,正房3栋、厢房4栋,后(南面)印子房,正房3栋、厢房4栋,整组建筑规模大,布局谨严,设计巧妙,雕刻精美,别具一格。

宫庙庵阁

旧时,旧州寺宫庙庵阁堂众多,有“九宫八庙三庵四阁五堂”之谓,实则城里城外,大小庙宇宫馆堂阁祠寺近五十座,为贵州之最,闻名遐迩。“九宫”指的是万寿宫、万天宫、天后宫、仁寿宫、文昌宫、禹王宫崇福宫等;“八庙”指孔圣庙、城隍庙、黑神庙、关帝庙、二郎庙、五显庙妈祖庙等;“三庵”指普陀庵、广长庵、指挥庵;“四阁”指长庚阁、奎星阁、玉皇阁等。“九宫”是湘鄂建筑、巴蜀建筑与当地民族民间建筑工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融合的产物,颇具规模和特色。其建筑特点为四周以高风火墙封闭,占地面积达千余平方米,有牌坊、前门、前厢、前殿、院坝或戏台戏楼、正殿、侧殿等。殿多为单檐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全宫(馆)布局严谨,斗拱、雕饰等制作技艺精湛。各宫建构处理迥异,别具特色。凡来旧州的各类戏剧组织,都借会馆或庙宇演出。万寿宫、仁寿宫、四川会馆等,可容纳700—900观众,城隍庙戏台则为露天大剧场,可容千人。“八庙、三庵、四阁”则为典型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建筑,造型工艺精湛不凡,宏伟壮观,富丽堂皇,庄严肃穆,令人敬畏。殿内置鬼神铜像泥塑众多,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旧州寺庙之兴起,可远溯至唐代。据清嘉庆《黄平州志》记载,东郊的宝相寺为“李唐古刹”;岑花(城北1公里处)的宝珠寺系宋代佛寺;城内的福智院是元代道观;琴坡(城东北1公里处)的太平寺乃明初所建;鼓台山顶道教的玉虚府,明万历时已闻名遐迩,朝谒览胜者不绝于途,后佛、道二教共汇此山,“鼓台仙境”遂跃居“旧州十六景”之首。明代,旧州儒、释、道三家的寺庙阁观逐渐兴盛,沿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在清代近三百年中,旧州古城不但寺庙众多,而且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外省商人绅士的源源涌入,又相应地建起了一些同乡会馆,作为同乡聚会议事之所。建于旧州的会馆有福建会馆(天后宫)、江西临江府会馆(仁寿宫)、四川会馆(万天宫)、江西会馆(万寿宫)、江南会馆、两湖会馆云南会馆。其中江西会馆规模之大,雕镂之精,为贵州少有。旧州在历史上屡遭兵燹,而这些寺庙宫阁亦屡毁屡兴。清咸丰五年(1855年)全城炬毁。在光绪一代,又基本恢复,且建造精美,把我国南方传统的建筑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时有民谣云:“远看像座庙,近看永记号,整的买不起,拆散有人要”。兹选几个典型庙馆阁堂以飨读者。

北大街主要古建筑

广长庵、指归庵、城皇庙、天帝庙、火神庙、武庙、斗刹、江南会馆、杨泗庙、黑神庙、二郎庙、水晶寺等。

南大街主要古建筑:

轩辕庙、梅葛庙、禹王宫、张爷庙、财神庙、崇圣祠、鲁班庙、土主庙、万寿宫、观音庙、五显庙、奎阁、文庙、玉皇庙、祖师庙、孙宾庙、老君庙等。

城郊主要古建筑:

东岳庙南岳庙、龙王阁、鼓台山寺、宝相寺、宝珠寺、太平寺、归元庵等。

Hash:22ba96b80cfe765daf7947a612823cba5b52487e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