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土宗遗址旅游攻略「宗日遗址公园」

导读:日土宗遗址旅游攻略「宗日遗址公园」 西藏自助游攻略 阿里地区到各县的距离 西藏阿里包括哪些地名? 介绍一下西藏的阿里地区 西藏阿里地区行署是在普兰县还是在嘎尔县?

西藏自助游攻略

西藏自助游攻略:准备厚衣服、预防高原反应、带防晒霜、规划好路线。

1、西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2.4°C-12.1°C,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月平均气温6月或7月最高,1月最低,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在15°C以上,气温日较差冬季大、夏季小。建议带点后衣服。

2、西藏取钱其实还是很方便的,但建议最好使用邮政储蓄,最方便的一家银行,其他比如建行、农行、中国银行也有,只是有的小地方可能没有他们的网点,有的县城上这些银行又常常关门,但一般有提款机,其他比如光大、交通这些西藏都没有的。

3、西藏紫外线很强,一定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拉萨,海拔高,又是“日光城”,要注意携带防晒霜,保护好你们的皮肤,另外还有墨镜,遮阳帽这些最好都带上,不然一天下来,你的皮肤恐怕受不了,眼睛也难受。

4、西藏有许多好的点,可以看一下自己对哪些地方有兴趣,再给自己制定行程。比如布达拉宫(3小时) → 宗角禄康公园(1小时) → 大昭寺(1.5小时) → 八廓街(2小时)。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西藏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平均空气密度为海平面空气密度的60%-70%,高原空气含氧量比海平面少35%--40%。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到西藏一定要注意言行,要注意民族团结,要尊敬佛像,不能用手摸,另外藏族人的头也是不能摸的,这是禁忌。

2、到西藏可以入宿家庭旅馆之类的,有藏式风味,又不贵,很舒服。人身安全方面不需要担心,西藏很安全,街上很多武警巡逻,完全不需要担心。

阿里地区到各县的距离

下面是各个县的详细信息。

●普兰县

普兰,藏语意为“独毛”。1959年以前,称为普兰宗。1960年将“普兰宗”更名“普兰县”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普兰县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归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普兰镇。

普兰县地处西藏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及中国、印度、尼泊 尔三国交界处,是我区边境县之一,面积124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总人口 7300余人万。辖3个区,10个乡,51个村民委员会。

该县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较高。主要山峰有纳木那尼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要高峰之一, 海拔7694米。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铁、硼等。

普兰县属半农半牧县,粮食产量占阿里地区粮食总产量的1/3以上。

工业主要以生产农具及生活用品为主。

目前境内主要公路有两条,可通日喀则、拉萨等地。各乡均有公路相通。土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牛羊皮、羊毛,玛旁雍裸裂腹尻鱼、长体裸鲤鱼。吉让在孔淮河东南岸。道路整洁宽敞,绿树成荫,幽雅清静。

普兰县为西藏佛教圣地之一。境内有著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等风 景名胜区。

●札达县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1956年10月两宗合并,设立札达宗办事处。1960年5月建立札达县,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托林镇。

札达县地处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为我区边境县之一。面积246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森林面积37万亩,草场面积3190万亩。总人口5200余人。辖6个区,15个乡,60个 村民委员会。

该县属高原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铁、兰晶石、叶腊石、红宝石、大理石、白云母、石英沙等。札达县是阿里地区以牧为主、牧农并举的县。1965年修通了札达至狮泉河的第一条公路,全长279公里。1984年又修通了至狮泉河的第二 条公路,全长380公里。现在全县除萨让区外都已通了汽车。至1990年,全县公路总长1065公里,乡村道路6条,总长118公里。

托林为县府驻地,也是著名的托林寺所在地。现占地面积已扩大到0.3平方公里,人口近600 人,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著名的古格王朝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噶尔县

噶尔,藏语意为“帐篷、兵营”。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的森巴(锡克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清代在此设宗。1959年10月8日噶尔县成立,隶属阿里专区(地区)管辖至今。县址曾几度迁移,1988年9月迁到狮泉 河镇至今。

噶尔县地处西藏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尔藏布流域,是西藏18个边境县之一。面积17197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0.89万亩。总人口0.98万。辖4个区,1个镇,11个乡,36个村民委员会。

该县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平均海拔435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554米。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煤、硼、盐、铁、铅、金、水晶石等。

该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民族手工业仅为少量家庭作坊,主要生产氆氇、木碗等。

噶尔县境内的主要公路有三条,即叶狮公路、阿日公路和黑阿公路。境内公路里程达498 公里。

狮泉河镇,既是阿里地委、行署的机关驻地,也是噶尔县府的驻地,镇区建筑总面积为1133 6平方米。

●日土县

日土,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下”。噶厦政府时期,日土县为日土宗。日土宗又分为宗政 府和 拉让两个机构 宗政府官员由噶厦政府从拉萨直接委派。拉让设堪布,由拉萨色拉寺委派。 1961年3月设立日土县,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辖,1978年划归西藏自治区,隶属阿里地区 管辖至今。县府驻日土镇。

日土县地处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西北部,是我区边境县之一。面积754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6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000万亩,耕地面积0.73万亩。总人口6300余人。辖4个区,12个乡,30个村民委员会。

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800米。已知的矿产资源有砂金、铅、铬铁矿、硼砂、食盐等。

日土县属半农半牧县。牧业比重较大,农业生产局限性很大。交通便利。新藏公路贯穿全县,可通狮泉河、日喀则、拉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乡、村 都有公路相通。土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皮张、羊毛、牛羊绒、裂腹鱼、斜齿裸鲤鱼等。

●革吉县

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旧时境内曾驻有包括革吉部落在内的7个部落,与藏北 其它部落一道被称作藏北十八区,统属阿里噶本所辖。1960年8月合并7部落设立革吉县。1962年春,县址正式确定在那坡。革吉县自建县起一直隶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府现驻革 吉 镇。

革吉县地处西藏西部、狮泉河的源头。面积47225平方公里。草场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余亩。总人口11万。辖4个区,15个乡,52个村民委员会。

革吉县属羌塘高原大湖盆区,平均海拔4800米,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矿产资源有盐、硼砂、硼 镁 石、煤、水晶、铁、铜、琥珀、黄金等。革吉县基本上是一个纯牧业县。1989年建成国 内 第一个光能电站,使用良好。风力发电正在试验中。公路建设始于60年代,现有狮泉河至改则公路横贯境内。1990年全县共有公路495公里,区乡通车道路约560公里。土特产品主要有高原畜产品和高原鱼类。

那坡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建于1978年,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辖3个小区,人口400余人。拥有全国先进的光能电站1座。该县较大的寺庙有扎西曲林寺、扎加寺和执热普寺等。

●改则县

西藏民主改革前,这里为改则、色锅和帮巴三大部落之地。“改则”、“色锅”、“帮巴” 原是族名,后演变为部落的名称。分别隶属于西藏噶厦政府和后藏的扎什伦布寺管辖。1960年10月,改则县人民政府成立,辖路南、路北共4个区。1961年3月23日,县址由门董村迁至 现在的隆仁。1970年底将路南2个区划出,新成立了措勤县,两县均隶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 府现驻改则镇。

改则县地处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的东部、藏北高原腹地。面积97437平 方公里。草场面积1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7000万亩。总人口15万。现辖5个区,21个乡,75个村民委员会。改则县地处南羌塘高原湖盆区,均为高山河谷地带,无平原。全县平均 海拔4700米,最低海拔4416米。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铜、天然碱、食盐、钾盐、冰洲石 、石膏等。

改则县境内有广阔的牧场,经济以牧业为主。改则县已形成以隆仁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安狮公路贯穿改则县境,各区、乡均通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000多 公里。土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皮张、牛羊绒、食盐等。隆仁,因其北面的鲁玛仁布河而得名。居民500多人。城区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

●措勤县

措勤,藏语意 为“大湖”,因距县驻地东部 10多公里处的“扎日南木错”大咸水湖而得名。解放前分属申扎宗、昂仁宗、崩巴宗和桥 秋 等八部落。解放后至1970年属改则县管辖。1971年7月22日建立措勤县,县府驻措勤镇。

措勤县地处西藏中西部、阿里地区东南部、冈底斯山中段北侧。面积22388平方公里。总人 口1万多,辖4个区,21个乡,53个村民委员会。

该县地处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属高原丘陵型和高原宽瘫型地貌。矿产资源主要有硼镁石、水晶石、铬、原煤、硼砂、硼晶石、磁 铁 、铅等。措勤县境内有广阔的草原,为纯牧业县。境内江河、湖泊众多,鱼类资源较为丰 富。工业除民间简易的家庭手工业外,因历史、地理等原因,目前还没有其它工业。现有拉萨至狮泉河公路贯穿县境,还有几条简易公路通往区乡。除两条主要公路外,其它公路 段夏季多有翻浆现象,冬季时又大雪封山,不便通行。境内人文景观主要有:位于达雄 区西部的布噶寺和位于门董乡东部的门董寺。两寺都信奉白教。自然景观有湖水碧绿、与蓝天交相辉映的扎日南木错。

西藏阿里包括哪些地名?

阿里,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全地区面积约30万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共辖七个县,人口仅六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阿里是喜马拉雅兴山脉、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汇聚的地方,又是境内外几条著名江河的发源地,故而,阿里又被称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原野辽远无际。因此,阿里的地貌以冰雪、册岩和湖泊为其特征,历史上曾经把这种特征概括为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湖泊围绕的"玛宇",总称为"阿里三围"。

这是一片像信仰一般神秘的土地。人们将西藏喻为世界屋脊,阿里则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人们视西藏为文化之迷,阿里则是谜中之谜了。追随朝对圣者的足迹,可以去朝"信仰之山"冈仁布钦和"江河之母"玛旁雍措,从皑皑冰雪和冥冥波光的暗示中,从山湖之间的庙宇传出喃喃诵经声中,去领悟山神水灵和哲人智者的启迪,即使你是一个无神论者;在雄浑古朴的古格王朝遗址前,逝去的时间之流似乎在缓缓回流,让人惊叹于前人的业迹和伟大的艺术创造,从而发思古之幽情,即使你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当你在碧波荡漾的班公湖和万鸟岛,看那些飞舞的精灵扇动洁白的翅羽,把大地的灵感带往蓝天,又把蓝天的气息带到大地,你当会在自然的和谐中感受真正的美,即使你不是一个自然主义者;而当你在草原的帐篷里品着酥油茶,听着牧民的歌唱和传奇,随着那粗犷的旋律跳起奔放的舞蹈,会油然生发出一种对古朴民风的仰慕,即使你并不是一位民俗学家……在这些历史之 谜、文化之谜、宗教之谜背后,活动着一位更加伟大的自然之神。

在这里,人们更能理解为什么在如今的世界,片段与环境会成为一种现代信仰。 阿里,因其路路途艰辛而为勇敢者所向往,因其湖光山色而为观光者所梦想,因其丰厚遗迹而为学者所追寻,因其神灵所在而成为朝圣者的极致。阿里之旅,乃是一种精神之旅,信仰之旅。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阿里地区辖7个县。

阿里地区 面积304683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2003年)。

噶尔县 面积18087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001。县人民政府驻狮泉河镇。

普兰县 面积12539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500。县人民政府驻普兰镇。

札达县 面积24580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600。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

日土县 面积71963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700。县人民政府驻日土镇。

革吉县 面积55287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100。县人民政府驻革吉镇。

改则县 面积99324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邮编859200。县人民政府驻改则镇。

措勤县 面积22903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300。县人民政府驻措勤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历史沿革

堆里嘎本、阿里总管、阿里专区、阿里地区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堆里嘎本驻噶大克(即噶尔雅沙)。辖布达巴、日土、噶大克。

1954年设阿里总管,管辖仲巴洛强、普兰宗、札布让宗、达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

1960年设阿里专区,专署驻噶尔昆沙。以噶尔宗设噶尔县(驻雅沙);以日土宗设日土县;以革吉设革吉县(驻那坡);以改则设改则县(驻隆仁,又称鲁玛仁波);以仲巴洛强溪设仲巴县(驻札东);以普兰宗设普兰县;以札布让与达巴2宗合并设札达县(驻托林)。辖7 。

1962年将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辖6县。

1966年阿里专署由噶尔县迁驻噶尔县狮泉河。噶尔县由雅沙迁驻昆沙(因民主改革时在昆沙设噶尔新乡乡政府,故昆沙又称噶尔新村)。 1970年阿里专区改为阿里地区,地区驻噶尔县狮泉河。由改则县的路南4区设立措勤县(驻门董)。阿里地区辖噶尔(驻昆沙)、革吉(驻那坡)、札达(驻托林)、措勤(驻门董)、日土、改则(驻鲁玛仁波)、普兰等7县。(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阿里地区总人口77253人。其中: 普兰县 7919人、札达县 6384人、噶尔县 13364人、日土县 7175人、革吉县 12826人、改则县 17502人、措勤县 12083人。

介绍一下西藏的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地区,驻地噶尔县。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区级行政区划,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

地理坐标为东经78°23′40″~86°11′51″,北纬29°40′40″~35°42′55″。土地面积33.71万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全地区总人口95803人。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狮泉河镇。

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

扩展资料:

阿里地区的历史沿革:

“阿里”一词是藏语音译,意为“属地”、“领地”、“领土”等。直到9世纪初,这里仍称“象雄”。在汉文史籍中,不同朝代对其称呼各异。

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赞普之后裔来到这块原属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区域后,这块上部区域名副其实地臣服于赞普后裔的统辖之内,故此,才有“阿里”的称谓。

阿里古为藏族地区早期的“十三小邦”之一,汉族史籍称为“羊同”。羊同经过逐步发展,在约公元4-5世纪建立了象雄王国,鼎盛时将地域划分为内中外三部,内象雄大体为今阿里地区所辖范围。

古格王朝在公元13世纪随西藏一起归属元朝(1206-1368),统属于元朝设立的“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元代称“纳里速古鲁孙”,阿里地区的具体事务则交由萨迦地方政权处理。

明朝(1368-)在管理西藏方面基本沿用元朝的旧制。明朝洪武皇帝在今克什米尔东北和藏西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明代称“俄里思”,到了清代方称“阿里”。

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由汗庭任命管理(甘丹颇章政府是其中的下级政府,而且只有部分管理权),后期是拉藏汗任命女婿康济鼐管理阿里区域,后来,在清中央政府的扶持下,阿里地区逐步归入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后又设立宗(相当于县)和管理阿里地区的总管——“阿里基巧”。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堆里嘎本驻噶大克(即噶尔雅沙)。辖布达巴、日土、噶大克。

1954年设阿里总管,管辖仲巴洛强、普兰宗、札布让宗、达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

1960年设阿里专区,专署驻噶尔昆沙。以噶尔宗设噶尔县(驻雅沙);以日土宗设日土县;以革吉设革吉县(驻那坡);以改则设改则县(驻隆仁,又称鲁玛仁波);以仲巴洛强溪设仲巴县(驻札东);以普兰宗设普兰县;以札布让与达巴2宗合并设札达县(驻托林)。辖7县。

1962年将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辖6县。

1966年阿里专署由噶尔县迁驻噶尔县狮泉河。噶尔县由雅沙迁驻昆沙(因民主改革时在昆沙设噶尔新乡乡政府,故昆沙又称噶尔新村)。

1970年阿里专区改为阿里地区,地区驻噶尔县狮泉河。由改则县的路南4区设立措勤县(驻门董)。阿里地区辖噶尔(驻昆沙)、革吉(驻那坡)、札达(驻托林)、措勤(驻门董)、日土、改则(驻鲁玛仁波)、普兰等7县。

1979年3月7日复归西藏自治区领导。同年2月5日正式成立阿里地区行政公署。

1997年,地区行政公署驻狮泉河镇。辖噶尔、普兰、措勤、革吉、改则、扎达、日土7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里地区

西藏阿里地区行署是在普兰县还是在嘎尔县?

阿里,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全地区面积约30万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共辖七个县,人口仅六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阿里是喜马拉雅兴山脉、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汇聚的地方,又是境内外几条著名江河的发源地,故而,阿里又被称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原野辽远无际。因此,阿里的地貌以冰雪、册岩和湖泊为其特征,历史上曾经把这种特征概括为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湖泊围绕的"玛宇",总称为"阿里三围"。

这是一片像信仰一般神秘的土地。人们将西藏喻为世界屋脊,阿里则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人们视西藏为文化之迷,阿里则是谜中之谜了。追随朝对圣者的足迹,可以去朝"信仰之山"冈仁布钦和"江河之母"玛旁雍措,从皑皑冰雪和冥冥波光的暗示中,从山湖之间的庙宇传出喃喃诵经声中,去领悟山神水灵和哲人智者的启迪,即使你是一个无神论者;在雄浑古朴的古格王朝遗址前,逝去的时间之流似乎在缓缓回流,让人惊叹于前人的业迹和伟大的艺术创造,从而发思古之幽情,即使你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当你在碧波荡漾的班公湖和万鸟岛,看那些飞舞的精灵扇动洁白的翅羽,把大地的灵感带往蓝天,又把蓝天的气息带到大地,你当会在自然的和谐中感受真正的美,即使你不是一个自然主义者;而当你在草原的帐篷里品着酥油茶,听着牧民的歌唱和传奇,随着那粗犷的旋律跳起奔放的舞蹈,会油然生发出一种对古朴民风的仰慕,即使你并不是一位民俗学家……在这些历史之 谜、文化之谜、宗教之谜背后,活动着一位更加伟大的自然之神。

在这里,人们更能理解为什么在如今的世界,片段与环境会成为一种现代信仰。 阿里,因其路路途艰辛而为勇敢者所向往,因其湖光山色而为观光者所梦想,因其丰厚遗迹而为学者所追寻,因其神灵所在而成为朝圣者的极致。阿里之旅,乃是一种精神之旅,信仰之旅。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阿里地区辖7个县。

阿里地区 面积304683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2003年)。

噶尔县 面积18087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001。县人民政府驻狮泉河镇。

普兰县 面积12539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500。县人民政府驻普兰镇。

札达县 面积24580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600。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

日土县 面积71963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700。县人民政府驻日土镇。

革吉县 面积55287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100。县人民政府驻革吉镇。

改则县 面积99324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邮编859200。县人民政府驻改则镇。

措勤县 面积22903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300。县人民政府驻措勤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历史沿革

堆里嘎本、阿里总管、阿里专区、阿里地区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堆里嘎本驻噶大克(即噶尔雅沙)。辖布达巴、日土、噶大克。

1954年设阿里总管,管辖仲巴洛强、普兰宗、札布让宗、达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

1960年设阿里专区,专署驻噶尔昆沙。以噶尔宗设噶尔县(驻雅沙);以日土宗设日土县;以革吉设革吉县(驻那坡);以改则设改则县(驻隆仁,又称鲁玛仁波);以仲巴洛强溪设仲巴县(驻札东);以普兰宗设普兰县;以札布让与达巴2宗合并设札达县(驻托林)。辖7县 。

1962年将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辖6县。

1966年阿里专署由噶尔县迁驻噶尔县狮泉河。噶尔县由雅沙迁驻昆沙(因民主改革时在昆沙设噶尔新乡乡政府,故昆沙又称噶尔新村)。 1970年阿里专区改为阿里地区,地区驻噶尔县狮泉河。由改则县的路南4区设立措勤县(驻门董)。阿里地区辖噶尔(驻昆沙)、革吉(驻那坡)、札达(驻托林)、措勤(驻门董)、日土、改则(驻鲁玛仁波)、普兰等7县。(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阿里地区总人口77253人。其中: 普兰县 7919人、札达县 6384人、噶尔县 13364人、日土县 7175人、革吉县 12826人、改则县 17502人、措勤县 12083人。

Hash:4b56f739b85dc5e052587d634406de14b252739a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