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栈桥景点特点 青岛栈桥有什么特点

导读:青岛栈桥景点特点 青岛栈桥有什么特点 1. 青岛栈桥有什么特点 2. 青岛栈桥的意义 3. 青岛栈桥的由来 4. 青岛栈桥介绍简短 5. 关于青岛栈桥的介绍 6. 青岛栈桥是干什么用的 7. 青岛栈桥景色特点 8. 青岛栈桥有什么意义 9. 青岛栈桥有什么特点和风景

1. 青岛栈桥有什么特点

特色食品:

1、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国际上都有名气的,是饭桌上通俗啤酒的代称,如果你不想喝当地产啤酒,那一定会上“青岛啤酒”。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酒精含量3.5-4%。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而持久。

2、高粱

青岛高粱饴是传统的名牌软糖,一向以“弹、韧、柔”三性兼备而著称。高粱饴采用优质高粱淀粉调乳,用精制砂糖化浆,再以适量的有机酸长时间和熬,产生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糖类和酶类物质。

3、灵山岛海参

灵山岛海参生长过程与野生海参相差无几,纯自然生长、自然放养,完全食用海底自然饵料。灵山岛海参平均体长25.3厘米,体形肥满,肉质厚实、弹性强,口感润滑筋道,比大棚养殖和养殖池养殖海参的品质更好。

4、烤鱼片

青岛的烤鱼片都是用面包鱼(马面鲀)作为原料,经过烘烤后,口感独特,老少皆宜,常吃可使皮肤润泽,头发健康,有利于保持身材。

5、崂山金钩海米

金钩海米由产于崂山海域的鲜鹰爪虾(就是立虾)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颗颗饱满,色泽金黄,形状像一把钩子,故得名“金钩海米”。其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极高,是崂山特有的海产品

特色景点

1、栈桥

全球闻名的青岛啤酒标签上,印刻着与青岛同龄的栈桥的身影。长长的线条,直伸向深海里,仿佛是到了海的中心,遂停下,化作一亭,取名回澜阁,八角型的亭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并不少见,只是这海中的风景,算是稀罕的吧。大雾升腾的光景,眺望海中央,那里,仿佛海市蜃楼

地址:青岛市中山路南端。

2、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

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位,始建于1900年,是中国监狱近代史上是惟一的以古堡式建筑为主体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殖民监狱。如今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运用光电合成等比较先进的展览手段,展示德军、日军、国民党反动派使用这座监狱时所发生的历史故事。

地址:青岛市常州路25号

3、崂山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黄海之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山,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主峰巨峰(崂顶)高1132.7米,为山东省 三高峰。1982年被国务院设为中国名胜景区之一。其上道教宫观太清宫1983年获称道教全国重点宫观。

地址:崂山区海尔路178号。

2. 青岛栈桥的意义

胶州跨海大桥,这张山东青岛的城市新名片,于2011年6月30日全线通车,距今已有八个多年头。作为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特大跨海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从桥梁长度、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居于世界一流水平。

大桥设计在之初就形成了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内桥梁大师在内的专家组,不同的专家在不同的领域出现了理论的碰撞,正是这些碰撞最后达成了胶州湾跨海大桥的一系列技术规范、评分标准等完备体系。胶州湾大桥也凭借自身的科技之光,收获了中国公路行业最高奖项——李春奖,国际桥梁届最高国际奖项——乔治·理查德森奖。青岛海湾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建筑特点和意义。

大桥受施工、环保、通航、航空、气候、水文、地形和地质结构条件的制约,建设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创新点很多。通航孔桥斜拉桥采用分幅稀索钢箱梁形式和销结耳板锚固方式,结合了本桥的特点,结构简洁明快,具有独创性;自锚悬索桥采用大跨径独塔260m单空间索面结构,主梁为双边钢箱梁+横向连接箱结构,取消了海中悬索桥大型锚碇基础,结构造型恢弘,气势磅礴,同类结构为国内首次采用,锚固体系在设计上独具匠心;非通航孔桥首次大规模采用双幅分离的60m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型式,整孔预制吊装,施工工艺先进,设计合理,提高了施工质量、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3. 青岛栈桥的由来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林木葱郁花草香,雕梁飞阁泉瀑鸣”,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陇上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现存最早的一所建筑“崇庆寺”内的“金刚殿”,系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所建,距今已有600余年。蓁建筑群均系清末陆续重修。`

  五泉山因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清澈甘美的泉水而得名。相传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20年)霍去病征西,曾驻兵于此,士卒疲渴,霍去病手著马鞭,连击五下,鞭响泉涌,遂成五泉。这虽属神话,但五泉山“五泉”的神奇绝妙确为世人瞩目。

  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

  五泉山可分西、中、东三路游览,三路均有楼台亭阁、长栈虹桥、清泉飞瀑,但布局各异,自成体系,各有独到之处。

  若从西路前行,第一个风景点为“翠幽新圃”,圃内有梅花洞,洞内有几汪清池,几丈回廊,一座凌波轩,一座八角亭,一座地下游艺场。池中飞檐红柱的倒影,和青幽山色相映,景致优美迷人。循西长廊而上,有一形似一轮初上新月的小亭,名“半月亭”,穿半月亭即到企桥,五泉之一的“惠泉”就紧依在企桥边。泉圆形,四周绿树掩映,芳草环绕,泉水清澈见底,味甘甜,宜于烹茶,且有灌溉之利,非常实惠,故名“惠泉”。

  离开惠泉,踏着一道道青石阶回旋而上,就到了久负盛名的“嘛尼寺”。这里古槐浓郁,寺院清幽,一排悬楼横压寺门,东为瞰霞楼,西为延月楼,楼下前方有依依径、仄仄门、重重院、叠叠园、曲曲亭,小巧玲珑,曲折有致。出嘛尼寺,向高处继行,只见一面削壁上有涓涓清瀑直泻壁下一汪清潭中,这便是西龙口。这里距甘露泉很近。“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处文昌宫西边,孤亭掩护,源流纤细,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犹如甘露。相传此泉合“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之意而得名。

  出甘露泉就到了文昌宫。宫东侧有一垣花墙,其花瓶状小门的门楣上,大书着三个淡灰的隶字——掬月泉。此泉和其它几眼泉迥然不同,说它是泉,其实更象井,泉水聚在一眼井样的深洞中,距地面深约1.6米。每逢月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盘中,“掬月”雅名由此而来。这里还是西、中、东三条上山路径的汇合处。

  与文昌宫毗邻的是旷观楼。登楼俯瞰,兰州市容尽收眼底。楼下有一深约10米的古洞,洞底聚有一汪泉水,水底布有花石瓦砾,这就是五泉中的“摸子泉”。常有信男善女钻进洞中,用手在泉水中摸索,摸着石头则得男,摸着瓦片则生女,刘尔炘曾在洞门口书一对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出旷观楼榜着山岩再向高处登攀,就到了千佛阁。它修筑在东龙口的飞瀑上面,气势雄伟壮观,地形险要惊人,为五泉山最高的建筑物。凭栏下望,只见东长廊凌空而下,跨重岩,绕清流,环亭榭,把半壁园林团团围起,象捍卫林泉的长城

  迈出千佛阁沿东长廊缓步而下,就到了子午台和八卦台。这儿上临东龙口,下濒蒙泉。仰视可观东龙口飞泻而下的瀑布,俯瞰则可饱览五泉之冠的“蒙泉 。“蒙”为卦名,是六十四卦之一,坎上艮下,坎为水,艮为山,用“蒙”字概括东谷面貌,含山下有险之意。明人李文曾有诗赞美蒙泉:“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

  由东长廊西望,在那高耸、陡峭的青云梯下有一个四角钟亭雄立山腰。亭内悬挂一个高约3米,口宽2米,计重10000斤的泰和钟,系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由待鉴镐监视铸造。此钟造型雄伟,声音洪亮,所铸铭文,清晰可辨。原悬于普照寺(兰园旧址)钟鼓楼,为兰州最早的金石文物之一。解放后移置五泉山,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从钟亭而下,过万源阁,大雄宝殿,就到了“金刚殿”(即明崇庆寺中殿)。大殿系歇山式屋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结构精巧,气势庄严。殿内原塑四大金刚,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所铸的一尊铜接引佛和铁筹的莲花基座尚存。佛像高5.3米,围阔2.7米,重20000余斤,站立在莲花铁座之上,面目丰腴,微露笑容,衣褶清晰,左手托钵,右手轻扬,似向中外游客致招手礼。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南皋兰山北麓。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绿树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泉而得名。相传武帝时,霍去病西征匈奴,曾屯兵此山,士卒疲渴,霍去病“着鞭出泉”。这五眼泉至今犹在。一为甘露泉,在文昌宫西边,孤亭掩蔽,清泉涓涓,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如甘露。二为掬月泉,在文昌宫东面,泉宽约尺许,深约五尺,形如井状,中秋之夜,月出东山,这里得月最早,月影投泉心,如掬月盘中。三为摸子泉旷观楼下的摸子洞中。过去善男信女,用手在泉水中摸索,说摸着石子的生男孩,摸着瓦片的生女孩。清末学者刘尔欣曾在洞口书写一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四为蒙泉,在东龙口下。这里悬崖凌空,有瀑布泻下,如挂练,如扬丝,坠入乱石丛中,溅起无数明珠,流到草坡间,积成一片明镜。“蒙”为卦名,寓意东谷山下有险之意。五为惠泉,在西龙口下的企桥南端谷底,泉圆形,水净沙明,清澈见底,味甘美,宜于烹菜,且有灌溉之利,有惠于民,故而得名。

  五泉山是兰州市内著名的名胜之地,在唐,宋时代这里就建有寺庙,后毁于兵火。现在建筑一万多平方米,其中崇庆寺、嘛尼寺、卧佛殿、地藏寺等多系明清时代建筑。古建筑群多集中于中峰。进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殿宇层叠,楼阁错落,甚为壮观。中峰两侧为东西龙口,幽谷之中清泉吐翠,林荫如盖,廊榭亭阁环绕。东龙口利用山泉之水,新建了碧波荡漾的莲池和逶迤池上九曲桥,池边伫立二龙戏珠釉壁。240多级,97盈的长廊盘旋而上,将东龙口与中峰连通。 龙口依山就势,建成高阁横秀,飞泉挂碧的“小蓬莱”和碧水,亭台,绿树相映成趣的“翠山新圃”。西龙口西侧的动物园,辟有鹿苑,熊池,狮虎房,猴山,禽园,熊猫馆等。五泉山的“铜接引佛”,“泰和铁钟”是公园的“镇山之宝”,现为国家级的保护文物。

  “铜接引佛”原在兰州东关接引寺内安放,现移至五泉山金刚殿。这是一件明洪武年(公元1370年)所铸的铜佛,身高一丈六尺,身围八尺。重约万余斤。造型优美,衣褶显晰,面部神态敦厚丰韵,怡静庄重,面含微笑,左手托钵,右手舒展,一副悲天悯人、接引众生普渡的形态。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

  “泰和铁钟”原为普照寺物,后安放在五泉山钟厅内。这座铁钟为金代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所铸造,钟高九尺,直径六尺,重一万斤。造型宏伟肃穆,声音浑厚洪亮。

  兰州市动物园也在这里,有鹿苑、熊池、狮虎房、猴山、禽园、熊猫馆、大象馆等,有相当数量的珍惜保护动物

  交通:8,18,117,124,149,12,2路公共汽车直抵山门口;31,33,34路电车和106,108,141,140路公共汽车通至五泉山站,南行数百米即到。

4. 青岛栈桥介绍简短

青岛栈桥,英文名称:ZhanQiaoPier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市重要标志。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为货运码头。1901年5月扩建,北段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并将桥面向南延长至350米,延长部分为钢架木面结构,增铺轻便铁道,以利运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青岛市政当局投资25.8万元扩修,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延长至440米,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并在南端增建了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

5. 关于青岛栈桥的介绍

青岛栈桥地理位置: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4号

青岛栈桥是青岛海滨风景区的景点之一,是国务院于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青岛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青岛中山路南端,

6. 青岛栈桥是干什么用的

青岛栈桥属于黄海。

栈桥,坐落于青岛前海,海水与小青岛为邻,右侧 第六海水浴场,岸上为太平路,于青岛火车站有500米距离。栈桥全长440米,桥宽8米,北端为引堤,中间为中空桥,南侧为岛堤,上面是回澜阁。栈桥两侧为石墩,石墩上由铁链相连,是为安全防护。栈桥桥面为石头砌筑,回澜阁为木质结构,上涂红黄防腐漆,雕龙画栋,气宇轩昂,海中矗立,风吹浪打,更显巍峨。

7. 青岛栈桥景色特点

像一条长龙矗立在海中。

栈桥及回澜阁,即青岛栈桥,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2号,地处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素有“长虹远引”之誉,是青岛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标之一。

8. 青岛栈桥有什么意义

青岛海军博物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青岛海军博物馆坐落于青岛市莱阳路8号,东邻鲁迅公园、西接小青岛公园与栈桥隔水相望、南濒一望无际的大海、北面是著名景点青岛信号山公园,占地四万多平方米。2005年3月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十三部委评定为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20年6月5日,被评为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9. 青岛栈桥有什么特点和风景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

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931年9月,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由200米延长至440米,并在南端增建了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

Hash:92300d907386804f8b748e2219eabf41fefc4749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