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模式的优缺点

(1)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农超对接”模式的交易成本是指实现合作和交易所要花费的全部成本。农户、合作社与超市之间直接对接,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当交易行为发生的时候,伴随交易过程产生的合作伙伴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约束和监督交易成本、违约成本、农产品检测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配送成本等,都大幅度降低。 同时,由于交易环节的缩短,减少了农产品层层加价,缩短了流通时间,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增加了交易次数,提高了流通效率。

(2)稳定市场价格,农K与消费者办方获益与传统渠道模式对比,“农超对接”模式环节较少,没有批发商的中间加价,客观上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够使得消费者获得实惠。 近年来政府对“农超对接”模式的税费减免、费用补贴、专项扶持等也逐步增加,使农民也获得了相当的实惠。“农超对接”模式发展也承载了政府的公共职能,在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收益和消费市场平稳方面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3)提升农产品品质,确保食品安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政府的关注。 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普遍具有合作的不稳定性、交易的多变性、产品品质衡量的主观性、产品销售责任的不明确性和不可追溯性等弊端。“农超对接”模式中,超市是现代商业企业,它对产品品质的管理是其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入店销售的农产品必须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 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节点是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工环节、仓储运输环节、销售环节,具体则表现为农产品品种的优良性、生产技术标准、收获的保质标准、加工的规范标准、仓储与装卸运输技术标准、在途时间控制标准、销售环节的保质标准等,一旦开展“农超对接”,这就对农户、合作社的农产品提出了高于原来的质量管理目标,不能达到将会付出违约成本,由此倒逼农户、合作社提高农产品质量。

(4)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农超对接”模式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问题,通过对接模式综合机制的作用,还可以对流通资源配置、流通体系的发展与优化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 农、超双方可以充分利用对接模式资源,既发展正向对接,又开展逆向对接,实现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同步发展;通过对接模式的发展、带动与示范效应,使对接模式不断优化,并促进其他类型的流通模式吸收借鉴“农超对接”模式的发展经验,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进而使农产品流通体系整体得到优化和升级;对接模式要求的产品技术、品质、结构、规模、管理标准、经营设施、电子商务技术运用等方面,可以通过“市场一超市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农户”的倒逼机制,促使农户与合作社主动提高匹配水平,实现农户与合作社层面的结构调整与优化;通过农户与合作社带动一批与之配套的种植养殖户、种子公司、农机公司、农药化肥企业、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包装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农业发展融资机构、基 设施建设企业等逐步调整优化经营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Hash:8bafcd78cf1ca5d440208c5eddb2e739509812a1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