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美食」铜川耀州独特的小吃—咸汤面

咸汤面铜川耀州区唯一的地理标志美食名片。咸汤面生于耀州,香飘万里,却始终不离故土。可复制,却不可移植于外地。不知是水土的原因,还是文化的因素,咸汤面移到外地一般不出月余便关门大吉。相传咸汤面为清朝末年,由州人郑某所创,流传至今,是耀州人独特的早餐小吃

耀州咸汤面名闻天下,与三位文化名人的推崇推广密不可分。一位是老舍先生。解放初期,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途经耀县,品尝过咸汤面后欣然题词“小小耀县,竟有北京饭馆”,在他的新诗集《剑北篇》中,老舍先生曾这样描述:“前些天在耀县吃过一碗咸汤面。咸汤面汤咸,微辣,感觉面有些微黄,中间有细微小槽,似乎用竹签子压过,面筋韧爽口,豆腐在原汤中浸泡已久,微泛酱油色,咬一口,中间嫩白,口有余香。”

一位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贾平凹先生不但爱吃咸汤面,还专门写了一篇《咸汤面》,可见他与咸汤面的感情很不一般。他住在西安,距耀县近百公里之远,而他常会邀友驱车专程来耀县吃面,来时吃一碗,转一圈,走时再吃一碗,过足面瘾。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他隐居耀州锦阳湖写《废都》,为一碗咸汤面,跑几里路到城里吃。

再一位是生于耀州的著名作家安黎先生,也写了一篇《华原老味儿之咸汤面馆》,不但写尽了咸汤面的前世今生,更描绘出一幅人世沉浮的生活百态图。让你不但了解咸汤面之于耀州的独特美味,更让你深入到耀州以及耀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的横宽度。

他们三个人,都是文坛大咖,自然“居高声自远”,洪钟韵长,使“耀州咸汤面”在坊间声名远扬。当然,咸汤面独特的美食魅力,也是它能够撬动大咖们挑剔味蕾的关键所在。

《耀州传统饮食》一书对咸汤面的配料制作记录如下:

【原料】

主料:面粉125克,豆腐25克。

辅料:辣椒面5克,食盐3克,调料2克,葱末2克,菜油2克。

【制作】

1.面粉加水,少许食盐、食碱和成硬面,用水调软,焗30分钟后,扯条下锅煮熟备用。

2.把下面水撤出倒入另一锅,加入调料、食盐,豆腐熬20分钟备用。

3.豆腐切片,上油锅炸好放凉切成丝备用。

4.辣椒用菜油烧煎,浇成睁眼辣子备用。

5.食用时,大碗盛入面条,在香汤中冒煎(2—3次),加入葱末、豆腐丝、辣椒、浇上汤上桌即食。

【地道要求】

1.面条要光滑、筋道、柔穰。

2.汤要香、醇、辣、煎。

3.操作上要 鲜,红、白、绿相间,碗大汤宽。

这个配方的提供人是郑家咸汤面传承人郑玉才,这也是郑家咸汤面的做法,但其中最隐秘的调料配方,却讳莫如深。这才是咸汤面的秘方所在,味道所在。据说有十几种之多,以开胃养脾,和中化积的调料为主。这些调料,也是中药

耀州咸汤面馆遍布各大街巷。每天早晨,排队吃面的人群一簇一堆,有蹲有坐。大锅煎汤,热气腾腾,只听碗勺叮当,且看红油翠韭,一阵香气扑鼻,引得人人馋虫骚动,不知不觉便加入排队人流。也许你计划吃包子、咥羊汤,但掰不过身边这股味,拧不过心里这股劲。这就是咸汤面的魅力。不过,因为调料配比十分保密,各家味道大致相同,却也各有千秋。食客们一般不管队排得多长,都会等在他们中意的那一家门口。

吃咸汤面,逐的是味道,看的是品相,品的是乡愁

咸汤面的味道,讲究咸、辣、香。咸是百味之本,所谓“好厨子一把盐”,咸汤面更是如此。味淡了,百味无帅,味道咬合不到一起。味咸了,似苦似涩,更难下咽。所以咸,也是不多不少,率百味而统一体。辣是耀州人无辣不欢的本性。辣椒就用产于耀州的长线辣椒,皮厚而辣味适中,用菜籽油烧煎泼香。这油温最讲火候,既不可过热使辣椒烧焦,也不可过凉激发不出辣椒之香。香是十几种调料咬合纠缠渗透融合的综合效果,离面馆老远就能被吸引,所谓“闻香下马”就是这一说。因此也有人将咸汤面称之为“香汤面”或“爨汤面”。爨[cuan],是耀州人对香的一种独特识别。

看品相,一看碗,二看面,三看食客长队。碗是耀州大老碗,有粗瓷蓝沿碗,有高把儿筒口碗,也是土生土长。土碗盛土面,乡土味极浓。虽然这几年也有青瓷细碗的,但终敌不过人家地道,便落于下风。面讲究水面油面,年轻人喜欢水面,就是刚出锅的面,筋道弹牙。老年人喜欢油面,出锅的面,拌油待用,瓤和(方言,与软和同义)光滑。面也分宽面细面,因人而异,一般现叫现做。一碗面端上来,红白黄绿,汪汪的油泼辣子,白嫩的豆腐片,黄橙橙的金丝面,绿莹莹的葱韭碎,观色引欲,令人食欲大增。食客排队是咸汤面的一大景致,队越长,说明面越好,人气旺,味道香。

至于品乡愁,一是久居家乡,隔三差五就有念想,面瘾难扛;二是还乡之人,第一乡味就是此面。曾有老领导回乡,一碗面下肚,感慨万千:“乡土易离,乡味难忘!”。

有人说,咸汤面太咸,不健康。也有人说,早喝盐汤胜参汤。其实不管是谁说,都打不倒咸汤面的金字招牌。想必劳力者早上一碗咸汤面,几身臭汗一出,盐就跑光了。劳心智者一早上茶杯不离手,盐也没了。总之,咸汤面在哪里,食客就在哪里,谁也撼不动。

“不吃咸汤面,不算到耀县”是民间对咸汤面在耀州美食中地位的最高评价。小小一种面食,代表了耀州的味道,代表了耀州所有的人文特点,也不亏咸汤面能够成为耀州“三面”(咸汤面、窝窝面、刀剺面)之首。

曾有人为咸汤面写了一副对联,“黄龙滚雪翻江倒海化作筋光韧长千条银丝带,红椒泼油 调细品煎成咸辣香醇五味琥珀汤”。可谓经典!

耀州咸汤面。

来源:铜川市耀州区档案馆

编辑:孙涛

Hash:5a7edab01b8d5c138c8f0d41ef04ebc716926c5a

声明:此文由 西部纪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