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新时代文明实践见闻」志愿者帮我找了个幸福“小摊”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开栏的话:

2019年,福泉市纳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

一年多来,福泉市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市级领导小组。实现了四级设置,在市、乡镇(街道、部门)、行政村(社区)、寨组(小区)分别设置了中心、所、站、点。目前,建成1个实践中心、82个实践所、125个实践站、1418个实践点。

同时,福泉市结合城市基层治理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构建“1+4+N”体系,即:通过1个中心,以党建引领中心;实现4个覆盖,体制内(含厂矿企业)、社会团体、市民群众、在校学生等四大群体,带动N支志愿服务队伍。

目前,福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经注册了53114名志愿者,累计完成志愿服务1640195.5小时,志愿服务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近日,记者走进福泉市,深入采访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创建的亮点,敬请关注。  

8月4日,家住福泉市金山街道叠翠社区的费西平照例早早起了身。

费西平正在笑脸盈盈地做着美食(记者 梁晓琳 摄)

“我一天忙得很,要去菜市场买菜,回家还要洗菜,出摊,这个是我的生活主要来源,一点都大意不得。”54岁的费西平一边走向菜市场,一边告诉记者。

一个小时后,费西平提着大包小包择洗之后的菜之后,走向了自己的小吃摊。

“你看,就在小区旁边,人很多,热闹,生意也好。社区的志愿者帮我找得好,让我有了摆摊的地方,可以基本维持生活。”费西平告诉记者。

费西平(左)和志愿者罗富树(右)聊着高兴地聊着小摊(记者 梁晓琳 摄)

原来,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费西平的儿子儿媳外出务工迟迟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收入受到影响,她和小孙孙在家生活困难。无奈之下,今年年初,费西平试着在小区对面摆了一个小吃摊补贴家用。

“但是小吃摊不在规划范围内,我是流动摊点对周围的环境、小区居民的生活都有影响,加上这里晚上没有电,只能白天摆摊,生意也不是很好。我特别希望政府能帮我们规划一个摆摊的地方。”费西平把自己的难题告诉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志愿服务小分队的志愿者、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富树。

听到费西平的难题之后,罗富树也很着急,因为她走访了小区一圈下来,发现这个是很多群众的需求,“小摊是目前很多家庭维持生计的手段,我们要帮她把这个摊子摆下去。”

很快,罗富树和社区的志愿者们多方联系,成功在小区争取到一排摊位,为费西平和小区其他的困难群众的小摊,找到了一个“家”。

“这里是福泉市统一规划的摊位,有停车位、有电有水,条件比之前好多了,我除了卖早点,还可以卖夜宵,收入又增加了。我没得文化,小区志愿者还帮我办好了营业证和健康证,还有志愿者给我凑钱买了 椅,5月份我就正式在这里经营了。”正在炸洋芋的费西平笑着说,“现在一天100块钱没得问题,足够我和小孙孙两人的开销了。”

民生无小事,只要是群众的难事、急事、烦心事,我们志愿者就会用心去帮忙。”罗富树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梁晓琳

编辑 高荣华

编审 张发扬

Hash:e80870dd3bc94b3c4b21d4920b74c06f20c33f59

声明:此文由 天眼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