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山水文章 绘就旅游新篇——玉屏侗族自治县发展全域旅游纪实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提示:

秋日,烟雨蒙蒙,薄纱飘渺,如梦似幻,为AAA旅游景区玉屏侗乡风情园增添几分诗情画意。

行走景区“不散的乡场”,徜徉乡味、乡韵、乡珍街市,不仅品味侗家风情与美食、安放浓浓乡愁,更能看到旅游富民的新画卷。

流水如玉,青山似屏。坐落青山绿水间的玉屏,箫笛文化蜚声海外,侗家建筑独具匠心,诗意山水极具韵味,受人青睐……

谱写山水画卷,绘制旅游发展新篇。近年来,玉屏坚持规划引领,整合山水、人文等资源要素,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形成区域资源全面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全社会合力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山美,水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世人共赏。2019年,玉屏实现旅游总收入61.25亿元;今年1至8月,旅游总收入39.56亿元。

日历翻新。由玉屏承办的铜仁市第九届旅发大会如期而至,让我们触摸侗乡大地,去感知侗乡全域旅游发展路上的生机与活力、收获与喜悦。

规划引领: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

“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提起玉屏旅游,似乎绕不开镌刻诗句玉屏箫笛,离不了“中国箫笛之乡”旅游名片

有人会问,玉屏旅游,除了“箫笛”还有什么?其实玉屏早有自己的答案——

玉屏通过制定《玉屏侗族自治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玉屏侗族自治县城镇化全域旅游·美丽乡村规划》,开启全域旅游新纪元,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催生“2345”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两引擎:玉屏中心城区打造为旅游集散服务中心,茶花泉景区打造为旅游龙头、休闲度假核心。

侗乡风情园 (姚磊 摄)

三条发展廊道:玉屏—茶花泉“油茶文化走廊”、玉屏—老寨—朝阳大湾—道扒溪“侗文化体验长廊”、玉屏—新店“箫笛文化体验长廊”。

四个旅游功能片区:玉屏休闲城市旅游功能片区、茶花泉综合度假旅游功能片区、新店民族文化旅游功能片区、亚鱼休闲避暑度假旅游功能片区。

五个重点旅游区:茶花泉、屏山公园、亚鱼、老寨北侗庄园、阳河自然风光带。

当下,临空鸟瞰,及目之处,皆为景。

朝东望:全省“2020年示范型健康养老小镇”田坪,融合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多元功能,国家AAA级景区玉屏侗乡风情园蕴含侗家风情;

往北看:国家AAA茶花 景区,集油茶文化观赏、生态湿地游乐、植物文化科普、稻作文化博览、侗族文化展示、生态农业等为一体。

走南望西,玉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生物丰富多样,郭家湾山水林田交相辉映,镶嵌青山绿水间的精品果园,更是果香四溢……

通过构建“农旅+文旅+康旅+体旅”四位一体的生态旅游圈,玉屏实现了旅游精品化、乡村精美化、文化精彩化、生活精致化、产业精细化、传播精准化,形成了休闲观光、康养度假、民俗体验、美食品尝、赛事观赏、购物研学等于一体旅游产品体系。

不止于此。玉屏以全域为切入点实现多边联动,融入周边“一小时旅游黄金圈”,与梵净山、朱砂古镇、九龙洞镇远古城等景区关联度越渐紧密,玉屏侗乡风情园与九龙洞三穗贵洞、朱砂古镇组建“旅游联盟”,实现资源共用、客源共享。玉屏已迅速成为“桃源铜仁”旅游版图的劲旅。

2019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61.25亿元,接待总人数达824.67万人次,同比增长15.51%。2020年1-8月,接待总人数462.15万人次,实现总收入39.56亿元。

持之以恒。2020年,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编制了《玉屏侗族自治县玉屏侗乡风情园旅游总体规划(2020年-2030年)》;凉庭寨、云起小镇、紫语庄园、郭家湾、张家坪等AAA级景区创建、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启动,将为玉屏全域旅游注入新内涵。

农旅融合:乡村发展新引擎

9月18日,朱家场镇茅坡村,现代农业科技馆内瓜果飘香,兰花、睡莲等花草依次排开,不远处郁郁葱葱的油茶林,精致洋房点缀其间,勾勒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画卷。

望着流连忘返的游客,村民王平香感慨地说:“以村子穷环境差,村民都往外面走,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城里人都来农村了,村民生活越来越富。”

本世纪初,茅坡村还处在传统的农作物耕作时代。得益于旅游业的兴起,茅坡村借助背靠茶花泉景区优势,通过油茶、樱桃葡萄草莓藜蒿等特色产业,打造观光农业和现代农庄,实现农业变景区。

为增加旅游景点,政府还投入资金,在茅坡村打造油茶育苗基地、蔬菜育苗基地、现代农业科技馆等项目,通过农旅融合,打造乡村发展新引擎,带动百多名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花开盛世处处景。图为玉屏桐木 语庄园花开引游客来(欧秀灯 摄)

种了20多年水稻的王平香,放下农具,在现代农业科技馆内找到了一份植物管护的工作。她说:“每年工资有2万多元,加上油茶产业的收入,生活是越加富裕了。”

农旅融合,催生“美丽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依托现有资源,把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乡村旅游景区,把农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景点,构建侗人稻乡、侗情花乡、侗心原乡三大片区——

侗人稻乡片区。依托郭家湾贡米稻田、亚鱼山林溪谷、田坪湿地公园、沙子坳千亩黄桃林等独特资源,重点挖掘鱼米文化、侗族民俗活动和生态农产品,打造侗家田园里的鱼米之乡

侗情花乡片区。依托混寨、铁柱山片区的特色农业园区,重点从户外运动、“花”主题系列体验两方面打造一个集观赏、体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线路

侗心原乡片区,依托新店镇保存较好的侗族特色村寨群,以云起小镇为龙头统筹整个片区,集聚湘黔地区五大侗族自治县特色民族民俗、生产生活元素,因地制宜创新特色文旅产品,向游客展现原汁原味的侗乡原生态生活风情。

农旅融合,促进富民增收。以产业富民为出发点,依托油茶、黄桃等产业开发了花卉观赏、水果采摘、农事体验等旅游业态,打造“乡村旅游+”,引都市居民涌向乡村,安放乡愁、寻找农趣,乡村旅游渐入佳境。

目前,玉屏打造了7个特色农业观光示范园,14个特色农业村,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24个村寨旅游扶贫村寨,带动贫困人口脱贫3600余人,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农产品售卖等形式参与旅游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文旅融合:打造靓丽侗乡新名片

水扬波接远客,箫笛起舞迎佳宾。九月的玉屏,有诗也有远方。风雨桥上箫声悠悠笛韵阵阵,钟鼓楼里木叶吹响处侗歌声声,侗乡风情园内,人影幢幢,游人如织,欢笑绵绵。

文化是旅游的根,也是旅游的魂。箫笛名都玉屏,悠久灿烂的历史,底蕴浓厚的侗族文化,内通外畅的交通,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在侗乡大地上,沉甸甸的侗族文化传递着优美的传说。文史记载,清乾隆二十二年,“平箫玉笛”音韵清越,善音者谓之不减凤笙,而成为皇室贡品。留下了“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的传说。

诗情画意阳河(欧秀灯 摄)

文化的厚重,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拘泥于美丽传说。如何促进文旅融合,增加全域旅游的厚重,唱响玉屏全域旅游名片?

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玉屏自治县便提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成功举办了“贵州玉屏箫笛艺术节暨商品交易会”,清晰地打出了箫笛文化牌。箫笛名声在外的玉屏,被文化部授名为“中国箫笛之乡”。

除了享誉中外的箫笛,玉屏北侗文化同样多姿多彩。“赶坳”是北侗文化中的传统风俗文化活动,早在2008年,就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今更是成为玉屏民俗文化的重头戏,激活了鼟锣、唢呐等一大批民族民间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力。玉屏作为全国五大侗族自治县之一,丰富的侗族文化、箫笛文化、油茶文化等资源,已成为玉屏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

玉屏不仅有着丰富的侗族民俗文化遗产,朱家场红军住址、红军标语、田冲红军桥等红色文化为玉屏旅游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不同的文化,造就了百花齐放的侗乡文明。玉屏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推动着侗乡文化的繁荣。行走在侗乡玉屏,民族村寨、民间风情、古建遗存、传统技艺、古树名木千姿百态,原生态的乡愁符号俯首可拾。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依托城市发展与景区建设,玉屏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强化文化旅游服务、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打造全国首个箫笛专题博物馆,先后举办了“中日韩箫笛学术研讨会”、“中国玉屏箫笛艺术节暨全国箫笛演奏邀请赛”,常态化开展“赶坳”、侗家篝火晚会等活动,传承和发扬特色文化。

文旅融合彰显魅力。玉屏整合侗族文化、箫笛文化、油茶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为侗乡风情园、茶花泉、乡舍、侗韵园、云起小镇增加了人文厚重。

不久前,在玉屏侗乡风情园,“不散的乡场”不仅再现侗乡上世纪60—70年代传统集市风貌,乡场内乡味街、乡韵街、乡珍街三条侗家特色的街市,更弥漫着浓浓的侗家饮食文化,全方位满足游客吃喝娱乐购的需求。

策马扬鞭再奋蹄。随着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玉屏侗乡催生了200余家民宿、数十家农业综合体等旅游新业态,文旅发展的新名片越打越响,勤劳的侗家儿女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在奔小康道路上。

“旅游+”:释放全域旅游红利

“眼前的生活是多年的梦想。”9月19日,田坪康养小镇,48岁的胡荣香放下扫帚,抹了一把额头汗水说。此前,她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吃上旅游饭,共享旅游红利。

胡荣香的老家在玉屏自治县田坪镇江口村。以前家庭经济收入全靠种植水稻,以及丈夫打零工。如今得益于侗乡风情园康养旅游的发展,她家从江口村搬到了田坪镇生态移民区,她则在风情园找到了一份打扫康养民宿的工作。“包吃包住,有节假日福利补贴,月工资2500元,还能照顾家庭呢。”

新店镇道扒溪第二届民族文化节斗画眉现场(欧秀灯 摄)

发展全域旅游,玉屏按照“三小三品”的要求和定位,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推进“旅游+ 康”、“旅游+体育”、“旅游+项目”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唱响水小城故事,扮靓黔东全域旅游明珠,释放旅游红利。

“旅游+健康”开启“大健康”旅游新模式。结合生态环境,深入推进“旅游+健康”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健康、养生、康疗等医养服务,推出田坪康养小镇,年接待康养客人10万人次,荣获全省2020年示范型健康养老小镇;发展绿色健康食品,丰富完善特色健康医疗体系,推动大健康旅游的发展。

“旅游+体育”助推体育旅游新突破。玉屏举办茶花泉山自行车赛、乡舍户外拓展训练,配套完善县、乡、村三级休闲健身服务设施,从“吃住行”到“运健学”,让游客在旅游中参与运动,在运动中领略侗族风情。

合阳河湿地公园发展规划,依托县域内丰富的水库河流资源,开发水上画舫、水上娱乐、漂流等项目,开展龙舟垂钓等赛事,处处呈现“小桥流水”,做足近水、滨水、水上休闲的水文章,让都市游人体现到新的玩法。

通过实施“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集休闲观光、康养度假、民俗体验、美食品尝、赛事观赏、购物研学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红利不断释放。数据显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273人,其他旅游行业从业人数1056。

发展全域旅游,玉屏不缺“大手笔”。主要旅游场所实现免费WIFI服务;建设了35座旅游厕所,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中,将引导该县旅游进入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时代。仅今年以来,玉屏共投入1.85亿元用于旅游产业

发展全域旅游,完善配套设施。全县共有旅游住宿业180家,有3607张床位(除大龙),星级饭店1家,共有旅行社(2家分社、5家营业部)7家。

游客在玉屏白水洞瀑布留影(欧秀灯  摄)

发展旅游产业,完善供给体系。发展城区和旅游线路特色餐馆,培育丰富多样的特色餐馆;培育生产或经营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提高销售服务质量;加强旅游购物场所管理,确保整洁舒适、价格合理、管理规范、销售服务诚信周到,积极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实施依法治旅,提升旅游管理新水平。实施依法治旅,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新水平。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2019年以来,旅游投诉目前为零;主要景区景点、旅游交通集散地配备了安保人员、设立了医疗救护点等,全面提升了旅游行业安全防范能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郭进 葛永智

编辑 江佳佳

编审 文叶飞

Hash:3770644ca274df5758157fed1360ee43f85e9d10

声明:此文由 天眼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