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条低调的千年老街,有很多名人留下足迹

湖南南部宜章县,有一条很有历史的老街,叫南关街,具体建成于哪个朝代、哪一年,《宜章县志》没有具体记载,但民间口口相传,南关街在唐朝初年就早已存在了,是宜章县城的第一条街。

宜章是湖南最南端的一个县,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古代是中原通往岭南的必经地之一。《郴州志》称称:“骡马古道,即城区裕后街南关上至宜章九十里大道。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石板路面,宽2至3米,古为中原通往岭南的交通要道。”

自古以来郴州宜章有一条百里青石古道,称为郴宜骡马大道,是南粤至中原必经的官道。骡马大道的南端,就始于宜章的南关古街。自隋朝以来,宜章县建治立埠,成为中原与岭南通商的“楚粤之孔道,南北交流之通衢”,并繁衍发展成为湘粤边贸之物流集散中心。南关街当时便是埠中楚粤通商之官道,南北交通之咽喉。

南关古街正是因为交通的便利,留下了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和传说。唐朝杨贵妃喜欢吃的荔枝,由岭南快马传送的新鲜荔枝,必须经过宜章县的南关街,飞骑至长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明朝旅行家徐霞客也曾经游历过南关街,在他的《徐霞客游记》里以南关街为坐标,用文字简绘出宜章城的方位图。

1925年一天下午,一个身着长衫、气宇轩昂的英俊青年,由湖南宜章县城南的南关街进入县城,径直来到文萃书店门口。一位年龄相仿的青年走了出来,“润之兄!”“静山老弟!”两双有力的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随后,两人促膝长谈,谋划创建宜章党组织和开展革命工作的情况。

1928年1月中旬,南昌起义军余部2000多人来到宜章莽山洞,与宜章党组织共同研究决定智取宜章。1月11日和12日,部队从栗源堡沿湘粤古道经南关古街进入宜章县城,在南关古街附近设立“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和工农革命军司令部”,并在此策划起义具体实施方案。12日智取宜章县城,打响湘南起义第一枪,随后起义烈火燃遍整个湘南。

宜章南关街在县城新南门外、三星桥之南,后延接府前街,到东城门。街道宽3米余,长约1公里,房屋一般两层高,青砖瓦、木板铺面。一条发源于骑田岭玉溪河从县城穿流而过,南关街居住着的大多数是市井小民和小买小卖的商人。

南关街见证了这条楚粤古道的繁华景象,船运至宜章三星桥码头,南货北运,北货南往,客货悉由此经过,为挑夫,为雇骡,为卸船只,络绎不绝,大店栈坊数十家,诚南楚一大要冲也。即便是现如今,行走在南关古街,三星桥上,亦能感受到那昔日繁华。

古语云:“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说到“马到郴州死”从南关街青石板上负重的蹄窝就可以看到,曾有多少匹马累死在这条道上,我们不得而知。意思是说,五岭南北都有水路,唯独被五岭截断改道流入大海,古代坐船南下至广东最远只能到达郴州,便要换走陆路经由湘粤古道继续南下;同样,从广东坐船北上也只能到达湘粤古道的南端宜章,因此,人和马成了这条古道上的重要工具。当时古人为了将物资尽快运到目的地,还把路上的地名编成歌谣边唱边走。

描写挑夫艰辛的歌谣

李家哥哥真可怜,起早贪黑去挑盐。

一根扁担两筐箩,翻山越岭冇得闲。

走了好多冤枉路,逗了好多老板嫌。

吃了好多粗糙米,睡了好多屋脚檐。

辛辛苦苦日跟日,风风雨雨年复年。

扁担当 摇钱树,盐箩当得早禾田。

媒婆穿梭厅堂里,哥哥徘徊屋门前。

煮碗汤圆送哥哥,问他团圆不团圆?

宜章到郴州九十里大道歌谣

一十里慢步悠悠到尧坡,

二十里分水河边看风波,

三十里折岭陡壁高万丈,

四十里两路司口岔平和

五十里良田关卡完官饷,

六十里万岁桥上封八角,

七十里登临韩公走马岭

八十里细看屋角对庙角,

九十里南关上头抬头望,

郴州城房屋堆起象蜂窝。

一个地方的文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往往是一座城市兴衰的重要见证者。而在诸多的交通道路中,南关街作为连接两岸道路的重要载体,在交通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Hash:0f5540cca7ca2e69e50c8fde364f9797a1763862

声明:此文由 百度网友ce20f9c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