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一个穷山僻壤的蝶变|黄河故事

《时代报告》杂志社

5月11日,在郑州举行的全省文化旅游大会上,通报表扬了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文化旅游先进企业,其中嵩县赫然在列,而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穷乡僻壤。

大山如桎梏,把嵩县人与外界分割开来,一代又一代嵩县人挣扎求生,千百年来,嵩县人靠山吃山,吃的山穷水尽。青山绿水变成了穷山恶水,“守着祖宗的地,过着祖宗一样的生活”。2011年,嵩县被定为国家秦巴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从“石头部落”到“黄金小镇”

石场村是一个“风吹石头跑,地上只长草”的“荒蛮”之地。村落依山而建。石房石屋,家家比邻而居;石院石墙,户户随形而就。

168岁的皂角树,300岁的国槐,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保安楼……这里的一切都有故事。在战乱年代,保安楼经历过枪林弹雨,至今还保留着弹痕。

2012年6月,石场村有了一个新名字“石头部落”,有了一个新名词“旅游景区”。但村民面对熙熙攘攘的来客,无动于衷。石头、房子、荒坡对他们已经司空见惯,并且深恶痛绝,什么部落、景区对于他们好像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人认为是政绩工程,九皋镇的干部动员他们开商店、建家庭宾馆,他们坚信这是一场“骗局”。

为了改变贫穷,他们从扒火车、背麻包、住窑洞、要饭吃,全国各地四处采摘皂角刺,到收破烂、卖小货,勤奋吃苦的石场村人几十年来一直想“翻身”,但外迁户越来越多,光景一年不如一年。就凭这旅游能翻身,他们不信这个“邪”!

无奈,镇里决定,谁家建设家庭宾馆补助5000元。好说歹说这才勉强建起8家。

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当地政府筹措资金5600多万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对石头部落进行建设提升。石场村从一个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国家3A级景区。

“以前咱村太穷了,姑娘们都不愿意嫁到这里。现在石头村成了旅游区,这不起眼的石头村、石头房、石头巷却成了游客眼里的‘稀罕物’。春节长假,每天都能接待七八千名游客呢!”村主任李红立说。

回迁户多了,返乡潮兴起。贫困户柴雪钢之前四处卖小货,辛苦一年的收成不如干一个月农家乐。得知5万元免息贷款马上到账,他准备在自家的搬迁房屋顶上加盖一层,“俺村是3A景区,1年就能回本。”

土鸡蛋3元一个,2元净利润。村民随便采摘点菌子、中草药都能卖钱。”嵩县住建局派驻石场村的扶贫干部王亚楼说,通过旅游带动,真正实现了人人有活干、户户能增收,就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兜底户”,也能依靠光伏发电 年固定收益3000元。

再修一条宽7米、长12公里的公路,再打一眼330米的深井……石头部落的村民谋划的不仅仅是脱贫,而是乡村振兴

从九皋的“石头部落”到大坪“中原花海”,从车村的“白云小镇”到白河“千年银杏林”,从手绘小镇到“黄金小镇”,住在土房子里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房东”,从看客变成了老板。

2017年,嵩县全县接待游客1163.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益40.5亿元,旅游重点区域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例达68%,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8.36万人减少到2017年年底的4.41万人。旅游产业已经挑起嵩县脱贫攻坚的“大梁”。

脏乱差的穷山沟变身A级景区

洛阳人吴栓娃要回嵩县老家看亲戚。临走时,老伴包下几件旧衣服,念叨着“老家穷,乡亲们兴许用的上。”车到站,吴栓娃睁眼一瞧,又闭上了。“俺要到天桥沟,你咋停景区了,这还不到嘞。”

“这就是天桥沟,你下车看看。”司机说。吴栓娃不信,窗外风景优美、农家乐连片,穷山沟哪去了?同车的乘客大笑:你多久没回来了?天桥沟现在叫白云小镇,是3A级景区呢!

穷山沟咋就变景区了?吴栓娃有点懵,天桥沟的乡亲们一开始也不敢想。

桥沟村地处伏牛山腹地的嵩县车村镇,环绕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群。“地在墙上挂,旱涝都害怕。”全村1130人,2014年建档立卡,光贫困人口都369人。

河南省旅游局驻村第一书记陈占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西有5A级景区白云山,东有4A级景区木札岭,310国道穿村而过,咱天桥沟凭啥发展不起来?

2015年,村里依托白云山景区,引进自驾旅游营地项目,建起滑雪场。本着“同等条件下贫困户优先的原则”,安排当地贫困人员搞建设、跑运输,贫困户创收54万。

“天桥沟的冬天啥时候也没这么热闹过!”该村村民陈志勇说。

据介绍,以前一年挣不了一万元,现在年收入十几万,农家宾馆入住率从不到20%提高到90%,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尝到“甜头”,村民们心思活络起来。岭后、古路沟几个长期落后的村民小组,纷纷要求发展旅游。陈占元趁机开始整治全村环境。

村里有条沟,以往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八九十号人“打白条”记工分干了一年多,一条美丽的“白云花谷”出现在游人眼前。开发企业感叹:“仅支付工钱,600万元都不够,天桥沟人了不起!”

昔日脏乱差的穷山沟慢慢绽放出美丽的笑容。四公里长的“白云花谷”绿树成荫,小溪潺潺,常有骑友穿梭其中。道路两旁,一座座农家小院竹篱疏疏,鸡犬相闻。2017年年初,天桥沟白云小镇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发展旅游不能只富大户,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农舍、林地、苗圃等作价参股,农民变股东,终身受益。合作社收益壮大集体经济,不仅兑现了工分,还能持续保障村民增收。

2015年年底,天桥沟实现整村脱贫。如今,自驾游营地二期工程、精品民宿美食街区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小山村要打造4A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近几年,在景区带动下,附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目前,在白云山、木札岭等景区直接就业的村民有500多人,带动农家宾馆近千家,解决就业1万余人,其中近1/3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量与质的裂变让嵩县旅游百花齐放

打小很少进城的嵩县黄庄乡三合村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家的破房子成了旅馆,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吸引了无数学生来此画画。1年多的时间,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伏牛山写生基地。

这一切得感谢从这大山里走出的“娃子”冯亚珂。“这里有山、有水、有梯田、有民居,是一个男耕女织、炊烟袅袅、恬静自然、田园诗画的小山村,非常适宜做写生基地。” 2015年10月,美术专业毕业生冯亚珂多方筹资120万元,将自家住房改建成四层可接待210人规模的写生宾馆, 当年就入住1500人。

黄庄乡党委副书记夏萌介绍,2016年乡里成立了工作组,创建写生基地,复建豆腐坊、织布坊、石磨坊等传统手工作坊,新建改造25户农家宾馆,日接待能力达到600人。精心打造后的手绘小镇,目前已初具规模,不仅能吸引美术写生,更能带动乡村旅游。

“全村日接待600人,再加上超市、特色小吃、娱乐等附加消费,日营业额8万元左右,一年下来全村群众实现增收1200万元。” 冯亚珂说,如果持续推进写生基地建设,三合村不仅可以摘掉贫困帽,还能迈进小康村、富裕村行列。

1993年4月,嵩县第一个旅游景区白云山开园;2002年,天池山、木札岭景区开园;2008年,卧龙谷伊河漂流龙池十八瀑、中原怪峡开园;2012年,太极山庄、石头部落、大坪油菜花、白河千年银杏林、杨山森林人家等等景区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从无到有,从一到二,从五A景区到乡村旅游,再到全域旅游。嵩县集中财力、集中智慧、集中能人,通过“腾笼换鸟”、“借梯上楼”等大胆改革,政府引导,能人带动,群众参与,实现量与质的裂变。

2014年9月,嵩县引进了河南瑞贝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战投资商,对白云山进行高层次、高质 量的开发--将投资120亿元把白云山建成集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白云山成为世界眼中的“中国风景”,成为旅游扶贫的标杆。

短短几年,白云山景区已完成20多亿元投资,形成了涵盖车村镇、白河镇的四大旅游综合体,串起了旅游脱贫致富带。与此同时,景区成功入围‘公司+农户’国家旅游扶贫项目名单,带动百姓走出了一条旅游‘造血’的脱贫之路。”名山+名企,让景区的质量产生了大裂变,成为旅游扶贫真正的龙头。

来源:中国网

编辑:张艺千

Hash:f32d70ffa95f7e25d82c03e4715448a8ea52f229

声明:此文由 鹿鸣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