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区现有近两万家餐饮店 数量仍在增加

大众报业集团旗下帐号

尽管从事餐饮行业的人都在呐喊“开餐馆太难了”,不少特色店甚至老店也没有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而关门停业,但事实上目前滨州市区的餐饮店数量不减反增。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显示,目前市区共有近两万家餐饮店,其中5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餐饮店七千家左右,5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餐饮店1.2万家左右,而这个庞大的数字还在呈现着每年递增的趋势。餐饮业体系庞大,同时也经历着各种考验,餐饮店的“生生死死”并不该让人心生绝望,其生存、经营亦有道。

监督+自律 市区餐饮店逐步规范

2014年,市区全力打造“食安山东”餐饮服务品牌示范街,示范标准包括基础设施良好、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100%、食品监督抽签合格率不低于95%等11项,目前市区已有新华街、渤海十路美食街、丽景美食街、领域尚城美食街、渤海七路一条街五个餐饮示范街。同时,近两年多部门联合打造的“明厨亮灶”又成为了餐饮示范街上的亮点。

“打造示范街之初,不少店老板并不配合,虽然嘴上不说,但就是不行动。”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在市场监督检查过程中,除了餐馆的外部环境,进货、验收、台账、供货商资质等都要进行严格检查,“比如餐馆的外部环境,许多店家不愿意花钱装修,只是想尽可能的节约成本。”

示范街和“明厨亮灶”出现之后,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少餐饮店的生意不仅没有因此惨淡,反而招揽来了更多的客人,“餐饮店感受到改造带来的好处之后,思想就发生了转变,变得更自律更积极了。”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政府的监督和商家的自律,使得目前市区餐饮行业更加规范化。

除此之外,2014年滨州市区成立了餐饮协会,现拥有200多家单位会员,从食材集中采购到外出学习,再到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协会在带动会员健康经营的同时,也在带领着餐饮业走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

餐饮行业两极分化 顾客群体逐渐细分

尽管市区餐饮业逐渐壮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正在经历市场的历练,餐饮店店家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市民感觉原来的老街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事实上,在市场的打磨下,市区餐饮行业正在经历分化,而餐饮供应范围的扩大,使得市区特色餐饮遍地开花,曾经被“独宠”的老街,如今不得不接受“雨露均沾”的现状。

城区向西扩建后,西区的餐饮确实迅速成长,但这并不代表客户主体向西迁移了,而是消费在分散,因为城区在扩大人口增长却并不明显。”滨州市三利快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斐表示,餐饮市场容量小,在餐饮店大面积铺就的情况下,人们就餐时往往会选择就近活动,“除非是目标性跨地区就餐,否则一般是选择离家或者离单位较近的地方吃饭。”

尽管市区餐饮业一片汪洋,但要细分开来,能被市民叫得上来的餐饮店仅仅几家。“说起吃日料,就是丰泽御景商业街上的日料店;说起吃烧烤,就是那两三家店,说起吃砂锅,就是剧场街里的老店。”刘斐分析到,客户群体的细分使得同一类型的餐饮店出现了两极分化,而在大众化的餐饮中,具有标杆性的餐饮店少之又少。

餐饮经营有其道 不浮夸靠“内核”才能长期存活

“以前吃的是温饱,现在吃的是一种体验、一种生活方式和娱乐。”刘斐表示,曾红极一时的网红方便面之所以迅速被人们遗忘,就是其过于追求娱乐,而没有注重餐饮本身,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网红店只能成为“一股风”的原因。市区也不缺乏装修高端产品低端的餐饮店,而这样的餐饮店同样仅仅是满足了市民的猎奇心理,顾客好奇过后味蕾得不到满足或者“被坑”,从而不会再次光顾。

相比较而言,一些多年老店的经营之道值得借鉴,它们可能面积不大,装修也并不豪华,但菜品却能紧紧抓住人们的胃。“剧场街砂锅就是很好的例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经营,几十年始终不衰有它的原因。”刘斐介绍,剧场街砂锅注重产品本身,又是大众刚需食物,适合各种人群,“菜品新鲜、不浮夸,这种店不会因风向的改变而变化,长期生存下来是必然。”

吃,始终是人们离不开的话题,而想要做好餐饮,“内核”是关键。“以前的早餐,就是包子油条、鸡蛋和稀饭。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消费观念也变了,早餐中就多了燕麦牛奶等营养补给品。”刘斐说,餐饮行业需要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但保留最传统、最内核的东西才是长期存活的关键。

Hash:0fd8c13a9c06e3cfd81160af45917d07ff688488

声明:此文由 海报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