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老城,你变了!

安徽叁五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已立秋,天气渐已凉爽,上水关的氛围是沉静朴实的,又是明快鲜活的,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映照着古朴精致的屋檐,清风袭来,绿植的枝叶拂过耳边。

这个有着600多年的历史的下水关,完全换了一个样子。虽然现在并没有完全建好,老街,小桥流水,风光倒也清雅,碧水环绕。

以前的下水关

站在新下水关的高墙上就可以看到原来老东关的位置。

说到下水关,就不得不提附近的老东关。


遵阳街


老东关的这里原来也有人叫杨桥洞,粮食局大院,也有人直接称这里叫遵阳街。

对这里的印象只有儿时来过一次的模样,这条街满满都是木匠、铁匠、篾匠等各行各业的老手艺,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流动货郎的叫卖声。还有那个藏在小巷子里我爸小时候上过的工子小学。

这大概也是来过这里的所有老滁州人的记忆。

曾经的老滁州商业最繁华地段之一,却因城市的发展逐渐成为“只能用于回忆的角落”。听说要拆迁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往这里走过。

今日偶然来此,让我惊讶的是,现在的老东关整体的沿街风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就是感觉变新了。

保留了旧时风格的同时不失从前的历史厚重感,大体上味道还有,还保留了老东关的一些有故事有底蕴的地方。

这里好像还在建设中,看的出来,应该是要打造一个结合地方传统,融入现代时尚的文化街区。

遵阳街的历史也被镌刻在墙上,让我忍不住驻足细看。

街上也没有什么人,唯有我和友人的脚步,放大了老街的幽静。

这个地方,杂陈着城市的酸甜苦辣,蕴藏着旧日的物、事、人,还有那一去不复返的时代。

不是过去的完全复制,而是一种现代式的回归。不改本色,却又焕然一新。

这种建筑与原生地貌相协调的环境友好型街区,同样的地方,让我想起了南湖湖畔的1912街区。


滁州1912


说 1912街区,滁州人并不陌生。

1912一直给我的感觉是想打造成为一个,以复古与潮流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文化街区。

1912文化街开业后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繁荣期。那时候的火锅店,韩料店,米面包店,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晚上吃完饭也会去这里逛一逛。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人再去那里了,店也慢慢的都关闭了。

现在这里到处都是空无一人的院子 ,空气中弥散着若有若无的草木清香。

有几处院子外墙用砖头垒砌,爬墙虎攀上墙头,一脸新奇地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我一时有些恍惚:是我闯进了它们的世界,还是它们走进了我的视野?

虽然现在这里已经没有商业了,但这真的是市中心区域少有的幽静了,适合拍照聊天放空。没有了尘世的喧嚣,耳根清静,目光清澈。平静、悠闲就是在这里的感觉,显得文化气息十足。

这令我印象深刻,犹如与友人的相识,未见面,不知对方的好,一旦见了面,就有点相见恨晚。

与1912类似,建筑精美但是空无一人的地方。距离鲜鱼巷口不远处还有一个文化街区,清流


清流街


清流街和遵阳街一样,就是建筑风格不同。由仿古的建筑构建的大尺度空间,形成了区别于现代城市新区的相对独 的特色风貌区。

白色的建筑看着还是蛮舒服的,粉墙黛瓦,既有典型的徽派民居建筑群美也有“三街五巷”街巷肌理美。

靠近马路的那一边已经有一些饮品、美食店入驻了。但是里面还是一片萧条,虽然很多店铺已经挂上了招牌,可能因为鲜有人来的原因吧,店门都没有开。

文化街区,代表着一座城市,一种情怀,一张“地标”名片

原清流街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文化街区都无人问津了,也没有完全挖掘其多方面的价值,觉得很可惜。滁州最火的商业区还是聚集在天长路和南谯路交汇的市中心。

以前

现在

虽然“慢”下来了却也“空”下来了,滁老城区文化街区发展现在看来真的是喜忧参半。

文 | 伊之助

图 | 子康

部分老照片搜集于网络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 公众号“滁州生活记”(ID:live-in-chuzhou)

文 | 叁五品牌-伊之助

安徽叁五品牌管理-滁州生活记(ID:live-in-chuzhou)综合整理出品 转载请联系授权

Hash:d7b7882c17ccc5d7703b210a730d3853ade072e4

声明:此文由 聚焦亭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