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两年后的肇州路,这些美味何去何从?

提起“黑暗料理一条街”,还有多少人记得肇州路?两年前的夏天,这些承载着记忆的美味随着拆迁而消失在视野里。说着将永远缅怀这些美味的你,现在是否早已忘记承诺?

两年过去了,有些店早被魔都这个庞然大物悄然抹去,有些店却依靠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另一片角落生根发芽。

肇周路曾经的霸主

你还记得吗?那家心情不好随时不出摊的长脚汤面、1997年开业,好吃到“打耳光”都不肯放手的耳光馄饨、无数人缅怀的阿婆豆浆、曾被潘石屹夸赞不绝的辣肉丝面…...

以下这四家就是肇州路曾经的“四大金刚”:

绍兴豆浆店

最难以忘怀的深夜“早餐

这家店的名声很响亮,店主是一位91岁的阿婆。路头第一家,破破烂烂的小摊头就是。大家亲切地叫这家店为阿婆豆浆。

几十年来,阿婆亲手磨制的豆浆深受市民欢迎,被称为上海最正宗弄堂豆浆。昏暗的灯光下,路边停满轿车,街边排着长队,人们安静地等着阿婆冲调豆浆。

主卖的甜浆味道很好、咸浆也颇具特色,便宜的价格吸引了很多食客,吃完无一意外地成为了“忠实粉丝”。桌椅破旧的很,但是坐那就有一种很自在的感觉……

辣肉丝面馆

老板出了名的“凶”

这店家门店很破,里面很狭窄。大家都是坐在马路上吃东西,但对于食客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

招牌浇头比如响油鳝糊、虾爆鳝,吃过的都会被“圈粉”。都说老板很凶,其实就是老上海弄堂里爷叔的那种感觉,态度虽然不客气,但材料上舍得花本钱,大肠鲜嫩爽滑,鳝丝香脆新鲜,肉丝肥厚。

长脚汤面

藏在弄堂深处的名店

“长脚汤面”开在潮湿黑暗的小弄堂里,它可能比任何一家店都符合“黑暗料理”这四个字,这家面馆曾有着“卢湾四大面馆之称”,还是最有名气的一家。

因为店老板姓刘,外号长脚,店名便取为“长脚汤面”。店内生意非常好,几乎每次去都要排上15-30分钟的队,排队的人能挤满一整条弄堂。

店里只做菜汤面, 面是手工搓出来的粗面,汤水很浓,味道很鲜。这股子老上海面馆的味道至今已经很难再见。价格比一般的面馆要贵百分之20,但还是非常受欢迎。

耳光馄饨

最具传奇性的店

这家店的店名是食客们赋予的。“好吃到打耳光都不肯放”,这句话随着小店馄饨一流的口感一传十十传百,耳光馄饨的名声就这么打响了。于是老板也为这个店取了个名字——耳光馄饨。

冷馄饨是小店的一大特色,花生酱浓,馄饨个头大,皮实,荠菜馅子,细腻中透着一股清香。炸猪排也和一般的炸猪排不一样,无论是成色、味道都好,不咸也不腻,面茬裹的恰到好处,肉质也出众。

一口馄饨一口猪排,再蘸点“泰康黄”牌辣酱油,就真的是打了耳光还不肯放了。然而,十多年过去,这家店还是老样子,没有开分店,也没有大装修,潘阿姨还是每天乐呵呵地做着馄饨。直到......

肇周路的黑暗料理成了“过去”

2016年的夏天,伴随着刺耳的轰鸣声,肇周路一点一点被搬空。12月31日是动迁的最后期限,转眼间,距离这个期限过去了一年半,带着感情,我们翻遍上海每个角落,你一定好奇,如今他们何去何从?

“耳目一新”

被不少人“惦记”着的传奇老店——耳光馄饨,在2016年搬到了黄家厥路109号正式经营。直到今天,耳光馄饨已有了4家门店,其中环境、口味最好的是安远路店。

店内无论是装修、设计都变了一个模样,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白色调明亮的环境里,你可以看到透明中央厨房内阿姨包馄饨的场景。

现在白天也在正常营业的耳光馄饨,又给更多不喜夜出食客赢来了被“甩耳光”的机会了。

而老食客们,也纷纷被美味召唤而来。这家馄饨店又开始了它的新传奇。

“难逃命运"

突然有一天,“阿婆豆浆”的门口不再排着长长的队伍。冷冷清清的门前摆着花圈和挽联。“阿婆去世了,再也吃 到阿婆豆浆了。”食客们叹息道。

阿婆的后代说:“离开了老街弄堂,弄堂豆浆就自然失去了继续存在的理由。”随着拆迁,这家做了几十年的老店渐渐走到了尽头。虽然再也喝不到阿婆豆浆了,但那股香甜的味道却在心中永远不会散去。

“后继无人”

鲜美的汤面让无数食客趋之若鹜,许多明星也是这家小店的常客。可是如今,小店的掌门人长脚阿叔却有一丝“英雄迟暮”的悲怆。

虽然搬迁并没有影响到“长脚汤面”,但阿叔如今已经60多岁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阿叔说,他唯一舍不得的就是二十多年的老顾客们。小店还能开多久他不知道,但唯一确定的是,一碗鲜美的汤面,已和这里所有人的生活融为一体,如果人散了,店也就散了。

“长脚汤面”还能开多久?热闹的长队挤在小弄堂里总是给人一种假象,也许也是大家的心声:这家店也许能一直能这样热闹下去。

“改头不换面”

一场拆迁,像是推翻了多米诺骨牌,引起了各种连锁反应,有的店搬了,有的店拆了,就连“辣肉丝面馆”也不例外。如今在某点评里,再也找不到这家面馆了。

最后一条点评信息,停留在了16年10月14日。看着搜索提示:“暂无此商家”,空气突然变得安静,脾气暴躁的老板现在去了哪?

原来是原店经过修缮,老板为自己的店换了个雅致的名字——逸桂禾。原店卖的还是现炒浇头面新店也在不远处的吉安路开张大吉,主打阳春面。店虽然换新了,但“改头不换面”,面的味道依然被食客们赞不绝口。

以上便是曾经肇州路“四大金刚”的前世今生,而其他名气不小的店,现今又是一番什么模样呢?

阿鑫面馆并未受到动迁的影响,除了老店外,雁荡路上干净明亮的新店大受好评;曾经鼎鼎有名的二两面馆,如今已经不见踪影;宏宇坊的锅贴如今依旧火爆,在肇州路继续发光发热;杰克的酒窝还是那副任性的样子,每天只营业5小时......

这短短的几百米老街,卖着上海最简单、最地道的食物,也藏着弥足珍贵的回忆。肇州路拆迁,并不代表着结束,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Hash:7217d1e8189ef0b440cd2feefb44f31a76428207

声明:此文由 美食点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