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在准格尔旗过冬,从一碗粉汤油糕开始吧

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宣传部

冬天,不如从一碗粉汤油糕开始吧

立冬时节,准格尔的街道已经被严寒侵袭,落叶洋洋洒洒流落在了街道两旁,偶有经过的车,后窗上也沾满了树叶,一片肃杀之气。

准格尔的冬天,需要下几次雪,雪能够妆点沟沟壑壑,银装素裹;准格尔的人,也需要参加几次婚礼,鞭炮齐鸣,喜庆的大红色和音乐声也可以妆点这萧瑟的冬夜。吃顿热气腾腾的粉汤,配冒着素油香气的油糕,庆祝这一年来的光景,丰收年成与否,终归过去。

以往这道美食闪亮登场的时候,一定是有特别醒目的日子需要被人们记住。一般只有在过年或者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时食用。它除了能够带给人们舌尖上的美味享受外,还有美好的寓意,因“糕”和“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

在准格尔旗但凡办宴席都会有粉汤油糕的身影。正席之前,人们总会来点汤糕,热乎乎的下肚,是正席之前必有的仪式感。

俗话说“二升黄米捣油糕”。在我小的时候,记忆里家里办大事总要蒸点糕来庆祝,印象里那个时候的人好像什么事儿都会干,他们把秋收后的黄米放在兑子里一锤一锤捣成面,然后利用粗锣筛一遍,剔除粗面,筛锣出精细的黄米面,倒水粉2-3分钟,铺好笼布,等水开后,将粉好的黄米面均匀铺在笼布内,一定要在蒸汽四溢时把糕面也就是黄米面一层一层撒上去,不能太快,也不能撒的太多,那样会蒸不熟,等所有的面都入锅后,盖上锅盖蒸约三十分钟左右,出锅就可以呼呼嘿嘿地开始揣软糕了,我母亲老说揣软糕最重要的就是“盆利手利”这样揣出来的软糕才够光滑,小时候的我听不懂,就知道从锅里刚出来的冒着热气黄澄澄的面在我母亲一边喊烫一边用手沾着冷水一拳一拳揣出来的软素糕蘸着绵绵软软的白糖吃,可真美味啊。大人们就是光用糯糯的素糕蘸糖水蘸羊肉都能吃好几片。

此时要趁热把素糕全部从锅里取出来,将揣好的软糕,两边对称卷起来,卷成圆柱形,冷却后切成片,等起锅以后,一片一片放进去用胡麻油炸,随着素糕逐渐变至金黄便可捞出。也有包上菜馅、豆馅、糖馅,或是枣泥馅制作的糕角炸油糕,色泽鲜亮,甜软酥脆极了。

那个时候不论是谁家办宴席吃油糕,都是一帮街坊邻居帮忙张罗,姨姨大娘不用三催四请地去叫,约摸着时间就来,来了系上围裙就干,东家长西家短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偶尔也会因为某个姨姨的“糖话”惹得大家瞋笑,喧闹的声音远远地在大门外口就能听得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声此起彼伏,不知不觉一大盆糕面已变成一簸箩形状各异的油糕。软软的,黄黄的,脆脆的,油油的,糯糯的油糕里裹夹着一股股青草般的清香,就这样,吸引着准格尔人的胃吸引着准格尔人的心。

有了油糕,粉汤就一定会拥有姓名。在我看来,这道美食像是一对青梅竹马,又像是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几乎每次都是同时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勾着我们的味蕾。粉汤的熬制工艺很是简单,我上小学五年级就会自己熬了,不过和大人比还是相差甚远。在我吃过的粉汤里,我父亲熬的粉汤那叫一绝,他的手艺是在姥姥家村子里都流传开的,每逢村里有宴席好多人都是请他过去,在我看来就是将炸好的土豆条和着豆腐、粉条熬就行了,后来才知道一碗好吃的粉汤做法也至关重要。

熬粉汤首先要将土豆切成条状炸出来备用,从小到大只要吃粉汤我父亲一定会炸多一点土豆条,没等把它掺进粉汤里我就能吃掉半盆,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每每我都做了,我总觉得它没进粉汤之前更加诱人,不能跑题,其次要把豆腐切成条状炒至金黄加热水,粉汤熬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融合的过程,豆腐和土豆的融合,粉汤和调料的融合,大约慢炖十几分钟左右,把粉条下锅和炸好的土豆条,做粉汤最好选用“湿细粉”,比较好熟,水烧开把粉直接放锅里,等水再次开了粉都飘上来基本就可以出锅了,快出锅的时候如果再加点西红柿和青椒锅里就更热闹了,最后出锅的时候撒上一层蒜黄或韭菜,一碗色彩缤纷、香气四溢的粉汤就可以享用了。

汤糕对喜欢享受美食的准格尔人来说更像是一种温暖的象征,像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写道“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天时地利人和的一天,不如从一碗热腾腾的粉汤和黄灿灿的炸油糕开始吧。

从这一刻起,在这萧瑟的初冬季节,准格尔的人们,也开始期盼起过年来,吃的喝的备好,一家儿女,团团圆圆。

图文:刘晶

Hash:e1654bdc2b92fe76cdbf4261808ed3550eaf2fa1

声明:此文由 准格尔旗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