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阳的美食就是讲究

著名的酒都汾阳,位于太原盆地西缘。历史悠久的汾阳地区称县始于明万历设府之后,但称县之别名则远自春秋时期。《国语》中记载"夷吾封中大夫里克以汾阳之田"。夷吾即后来的晋惠公。其父献公逝后诸子争权,夷吾希望当时的中大夫里帮他取得王位,便写信称"诚得立,封子汾阳田百万"。但夷吾夺得王位后为绝隐患反而加害里克,其妻为免遭灭门之祸,携俩幼子逃至今汾阳大小相二村,改为相里姓隐居,此即汾阳得名之始。

汾阳饮食讲究的“皇家待遇”源起于明朝汾州两大王府。“粗粮细作,细粮精做”更增添了汾人名厨在省内外的名气。

掐疙瘩

掐疙瘩的别名很多,如今已被各县市同化,太原人称其为揪片,平遥人叫“猫耳朵”。乍一听,汾阳人的叫法并不太形象,然而仔细一想,正好反映了这一食品形状原始特征。做掐疙瘩全凭手指灵巧,先用指甲掐,再用指肚捻,手巧人边掐边捻,面片随手舞动,纷纷落下,手生者很容易将面片粘上指头,甚而跌落锅台,制作速度缓慢,面片也不匀称,技术也就在其中。

汾阳家的月饼

这种家常月饼要比超市里卖的月饼直径大整一圈,厚度相差不多,在色泽微黄的一面上撒有一层雪白的白芝麻,形成色彩上的鲜明对比,颇具观赏性。光从饼子的外形上看就让人垂涎三尺。

石头饼

石头饼是把饼胚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面烙制的,也因之得名。这样既不易焦糊又能熟透,吃起来咸酥成香,易于消化,非常可口。既可以就着菜肴干吃,还能泡在牛奶里吃。

绿豆糕

汾州绿豆糕,解毒清热,祛暑止渴,入口酥绵,豆香弥散。不v 它是用蜂蜜绿豆粉揉制成块状,拿一块放在嘴里,只感觉酥软却不松散,细腻而不缠绵,凉丝丝、甜津津、越吃越想吃。

粉浆

说起粉浆,可能不少人没听说过, 大多数人没吃过,但喜欢它的人却是每年正月都要吃的,而且还没进正月门就盼上了。粉浆顾名思义,就是磨绿豆旋粉剩下的浆汤,因为旋粉是季节性食品,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吃到,所以在过去只有在过年时才有。

剔尖

剔尖发源于山西运城晋中等地。在渐渐凉爽的初秋吃一碗原汤化原食的剔尖,最是养胃不过了。北瓜色泽金黄,口感绵软黏甜,再配上光滑有嚼劲的剔尖,这 味真是天生绝配。

剔尖的制法有两种,即拨鱼和剔拨股:拨鱼,将和好的面团放在碗内(碗边不能有缺口),左手执碗,右手执一竹剔筷,和转盘剔尖的剔法相同,将面剔入锅内煮熟即成;剔拨股,将面团放在特制的铁、(木)铲上按扁,用铁筷(一根如普通香柱条粗的圆铁筷)将面一根一根地剔拨入锅内煮熟。

在汾阳,同类食品还有“油撕掐疙瘩”。制作时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团和好后,表面抹一层金黄透亮的熟麻油,面“醒”好后,用双手捋成面棒,将手指在哟油钵中张蘸一蘸,掐起面来油光水滑,极易成形。油撕掐疙瘩的制作全凭手指从面团上一块一块撕下,由于手指在面团上受力面不一,掐疙瘩的厚薄有异,形状酷似卷边凹芯的“猫耳朵”,是当年招待女婿的礼仪食品之一。

历史上,汾阳人一直有着会做饭的好名声。文水、平遥、孝义离石柳林这些周边县市对汾阳家细法、会做饭是一致认可的。晋中的榆次太谷祁县是省内数得着的比较富庶、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早年去到这些地方,时常能听到当地上年纪的人会说类似的话:汾阳好地方,饭菜好,汾阳家,讲究!

确实如此,从山西范围来看,无论是左手太行,右手吕梁,还是广袤的晋北,包括晋东南,所有这些地方的饭菜比起汾阳来,一个共性的特点是“粗”,或者说是不够“讲究”,无论是做工、口味还是饭菜的花样皆是如此。这个粗与不够讲究,不仅体现在饭店,更多地体现于民间,你别说,偌大个山西百多个县,像汾阳城乡一般家庭在吃饭上那样细致、讲究的地方还真是少见。这里绝没有贬低别人,抬高汾阳的意思,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民情、民风,但论起过日子的讲究细致,汾阳家确实有自己优秀之处,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7ffd608055d3e76fcd567ce23c28756b16fc356a

声明:此文由 大罗言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