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贵河北必吃的几大传承小吃之

走上一段路,品位当地美食,劳累中充满欢乐,辛苦中带来欢心,体察各地民俗,吃上特色美味,人生几大快也!

邢台饼卷肉 满口留香

河北邢台威县,饼卷肉是威县特色名小吃之一,以面粉、牛肉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遵循祖传配方和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牛肉选用本地优质黄牛,从牛肉的泡制时间到炖制的火候大小,都有明确规定及讲究,成品肉质酥烂、色佳味美。面饼的烙制也秉承古法,从面粉的选择到用水的温度、和面的力道再到醒面的时间也均有严格限制。面饼烙成后,薄如纸张,色泽爽净。二者绝技合成,浑然一体,饼借肉香,肉借饼味,绵软非凡,少长咸宜,使人过齿不忘。同时,由于其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经济实惠,人送美誉“中国老百姓的肯德基”、“河北第一饼”,并被河北省烹饪协会授予“河北名吃”称号。随着群众需求的多样化,威县饼卷肉已发展出牛肉土豆丝饼卷、土豆饼卷、豆芽饼卷、驴肉饼卷、剔骨肉饼卷、猪头肉饼卷等多个品种。就餐时若佐以威县特色粥品——拐磨,则更加令人回味无穷。

唐山铬馇

饹馇是河北唐山创造的小吃。在唐山的民间对“饹馇”一词的来源却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据说当清王朝在遵化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咯扎,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 咯扎’。”咯扎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咯扎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咯扎的身价也大大提高。

香脆可口

铬馇是用豆面做成饼形,切成块,熬菜吃、炸着吃或炒菜吃。是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咯扎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

廊坊大城薛家窝头 色香佳品

据传,薛家窝头声名大振始于第四代传人薛木延。时在清光绪年间,薛木延每天推车到周围村街外卖。一 日,他赶李贾村集市,正遇上清皇宫太监李莲英回故里省亲。李莲英一吃薛家窝头,惊叹道:天下竟有如此好吃的窝头!因而将薛家窝头带进皇宫并呈送慈禧太后品尝。慈禧太后更是赞誉有加,称其“黄金塔”,还亲笔书匾赐给薛家。因此,里坦薛家窝头成了贡品。如今,里坦薛家窝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饮食口味及营养科学,不断发扬光大,并取得国家生产制作工艺专利权。薛家窝头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作的薛家窝头,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

秦皇岛桲椤饼 绿色美食

桲椤叶饼是秦皇岛的一种地方名吃,由桲椤树叶,内裹玉米淀粉作皮,以韭菜、猪肉等材料为馅,然后对折包裹而成,蒸熟即可食用。熟的桲椤叶饼皮隐约透明,散发的味道沁人清香。

桲椤饼是最具秦皇岛特色的一种绿色食品。做好的桲椤饼,散发着淡淡的馨香,赏心悦目,鲜美可口。

承德南沙饼 吃一口外焦里嫩

南沙饼承德地区历史已逾200年。可随意制成多种馅心。如澄沙馅:将红小豆煮熟,成糊烂状过筛,除去皮渣豆沙。炒锅内放200克白油,按500克豆沙500克白糖比例配制,加文火炒干,待不粘时再加桂花和适量青红丝而成。口味酥脆、香甜、爽口,据传,清朝皇帝命避暑山庄的御膳房大量制作南沙饼,供给往返的蒙古王公当干粮,当时山庄的御膳房忙不过来,就请地方饭馆帮忙,这样,南沙饼的做法就流出宫外成为地方流行食品,现在承德许多饭馆都有南沙饼供应。

生活是一段奇妙的旅行,就在那一去无返的火车上。与那些新人和旧人们共同经历吧!也许这就是一...

Hash:7a9531e98db5c4c3da82c80c9536066e537d5121

声明:此文由 青山绿水生活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