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景区

湖滨景区

湖滨是城区走向西湖的大门,清代称“旗下营”。湖滨作为接纳游人的“城市客厅”,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改建后的湖滨新景,景区范围为圣塘闸沿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至湖滨一公园沿湖用地,总面积10.85公顷,湖岸线长1.2公里,主要分为圣塘景区和湖滨景区两个部分。其中圣塘景区中的主要景现有白居易雕像、唐李泌引水纪念装置、马可·波罗与杭州纪念雕塑、圣塘闸等。湖滨景区内,将湖滨路机动车通道改走地下,原本宽仅20米左右的湖滨绿化带改造成宽达40米以上的综合休闲绿地,沿湖增设湖埠头、激光水幕电影、水舞喷泉等。新湖滨充分体现了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

杭州市民送别自居易群雕诗人白居易于唐朝长庆二年任杭州刺史,到任后大规模疏浚治理西湖,并筑堤建闸,灌溉农田。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深受百姓爱戴。唐长庆四年(824)五月,白居易任满赴洛阳之际,出现了“杭老遮车辙”的动人送别场面。位于北山路边绿地的“杭州市民送别白居易”雕像,表现了杭城市民在白居易离任时依依惜别这位“老市长”的情景。

“云游”湖滨丨穿越时空隧道,遇见龙王庙行宫!

皂河古镇的龙王庙行宫

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

让我们一起“云游”龙王行宫

领略它的恢宏气势!

龙王庙行宫

皇家气派

龙王庙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23年(1684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各代皇帝的不断复修和扩建,形成了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筑群。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曾五次驻跸于此,并建碑立亭、帑金修缮,因此民间又将龙王庙行宫称为“乾隆行宫”。龙王庙行宫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轴线分明,左右对称,雄伟壮观,惹人赞叹!穿行于行宫的古建筑群之间,可感受到皇家气派,让人顿生穿越时空之感!

古戏楼

戏韵悠然

古戏楼位于龙王庙行宫建筑群的最南端。古戏楼上,时常会上演精彩的柳琴戏表演,惹人驻足。《乾隆与秀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小包公》《喝面叶》......一曲曲经典的柳琴戏,情节生动,曲调悠扬,余音绕梁而不绝!

山门

典雅庄重

山门亦称禅殿,是龙王庙行宫的第一座殿宇,两侧各有一偏门,中间沿中轴线有一条青石铺就的御道。禅殿大门前的两旁,分别安放两尊皇家石狮,昂首挺胸,造型独特,气派十足。

御碑亭

雕梁画栋

御碑亭坐落于龙王庙行宫第一进院落的中心位置。庄严的御碑亭,平面呈六角形,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亭内有高五米的御碑,上面刻着建庙的经过和乾隆皇帝下榻此处所题写的诗文,烘托出浓浓的历史韵味。

龙王殿

金碧辉煌

龙王殿是龙王庙行宫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前有白石月台、玉石栏杆。龙王殿是乾隆皇帝会见百官、议朝论政、敬神祭祖之处,装饰华丽,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让人叹为观止!

禹王殿

气韵无穷

龙王庙行宫的最后一进院落是乾隆皇帝的寝宫,也称为禹王殿。禹王殿坐落在由青石板筑成的一米高的须弥台上,殿高二十多米,是行宫内最高的殿宇。这一典雅的皇家建筑,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气韵无穷。

地址湖滨新区通圣街10号

☆门票:60元/人

穿越时空隧道

“云游”龙王庙行宫,

别有一番风味!

- END -

审核:张艳莉

审稿:童 军

编辑:姚 瑞

部分图源:骆马湖旅游度假区。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魅力湖滨,自带“氛围感”!

森林湖泊云雾、日落......

魅力湖滨

充满了诗情画意,

美得自带“氛围感”!

Part 01

山林清新“氛围感”

冬日的三台山,山色秀美,林木染色,有一种“小清新”的气质,让人怦然心动!乘坐景区小火车,穿行在五彩森林里,缤纷的彩叶映入眼帘,带给人唯美的视觉享受。

天鹅湖中,漂亮的天鹅自在游弋,惬意悠哉;森林萌宠园里,梅花鹿孔雀鹦鹉、猴子等可爱的萌宠和谐相处,野趣十足;雾森栈道两侧,薄薄的雾气轻轻笼罩着流淌的溪涧,梦幻迷人!

Part 02

湖泊的灵动“氛围感”

清清的骆马湖,水质澄澈,一望无际。风平浪静时,灿烂的阳光映照水面,把湖水也染成了金色。起风时,湖面泛起圈圈涟漪,碧波缱绻,荡漾开无尽的柔情......

乘坐游船、游艇或画舫,驶入大湖深处,朵朵浪花拍打着船舷,波涛汹涌,让人心潮澎湃。水鸟临水低飞,游鱼欢畅戏水,原生态的自然图景,充满了灵动的氛围感。泛舟水面,饱览湖光水色,美哉妙哉!

Part 03

典雅的古韵“氛围感”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运河沿线的重要遗产点,皂河古镇的龙王庙行宫,在岁月的雕琢下,呈现出一种典雅沧桑的韵味,十分引人入胜。

探访龙王行宫,沿着景区中轴线,游览乾隆皇帝曾到访的景点,让人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龙王庙行宫的古戏楼上,时常会上演精彩的柳琴戏表演,《乾隆与秀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小包公》《喝面叶》......驻足观赏,近距离感受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沉醉不已!

Part 04

夜晚的曼妙“氛围感”

入夜时分,星光熠熠,灯影幢幢,璀璨的夜色给湖滨增添了浪漫的氛围感,惊艳眼眸!

山林里,霓虹闪耀;水岸边,月光流泻;道路上,车水马龙......无边的夜色,将湖滨装扮得楚楚动人,让人在不经意间,陷入夜的柔情里~夜深了,一间间酒店、民宿,灯火辉煌,传递着温暖的气息。选择一家心仪的品质酒店或情调民宿,温馨入住,头枕星空,做一个好梦!

冬季的湖滨,

“氛围感”拉满!

亲爱的小伙伴们,

快来打卡吧!

END

审核:张艳莉

审稿:童 军

编辑:姚 瑞

部分图源:江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骆马湖旅游度假区、宿迁文旅。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宿迁:建设湖滨特色生态之城

  新华日报讯 :从建筑设施到城市建设管理,城市的变化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近年来,宿迁收获了众多代名词——“彩色城市、林荫城市、花园城市、海绵城市”,这些都在某一个侧面展现出这座年轻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宿迁群众对于城市变化的高度认可。伴随着城市发展变化,在宿迁群众用脚投票的选择中,可以窥见宿迁市住建局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为提升宿迁城市形象、推动宿迁区域发展所做的有益尝试。

创新管理模式 打造“绿色之城”

今年以来,宿迁市民发现越来越多的机关单位的庭院正在“打开大门”,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游憩的开放场所。宿迁市建设大厦、宿豫区财政局于近期刚刚完成开放改造,这两个“共享庭院”总共绿地面积约15.2万平方米,融合了周边区域建筑、景观,合理配置了座椅坐凳、健身器材、垃圾箱、亮化等服务设施,为群众健身提供开阔的活动场地,而两个“共享庭院”的受益人群达7.8万人。

“共享庭院”就是变“庭院深深”为“市民共享”,宿迁市住建局在园林绿化工作方面的这一创新举措,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美好体验。据介绍,自2016年以来,宿迁市住建局先行完成市水务局、烟草局等5家单位庭院试点开放,实现庭院内部绿化、道路、设施公共化。今年以来,宿迁市住建局将机关单位庭院开放改造工作向县区延伸,全面规划、统筹部署,对30家具备条件的机关单位庭院实施开放式改造,构建突出功能性、文化性、景观性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

在宿迁市住建局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共享庭院”不是简单的拆除围墙,而是按照民生导向,围绕周边市民的日常活动需求,将单位庭院绿地与城市绿地进行有机串联,融合周边区域建筑、景观,合理配置座椅坐凳、健身器材、垃圾箱、亮化等服务设施,为群众游憩健身提供开阔的活动场地。在整体规划中,启动改造的单位庭院按照一条“绿轴”贯穿整个景观空间的设计思路,统一规划设计,打造风格统一、各具特色的开放绿地。宿迁市烟草局用绿色植物装饰门卫房外立面,打造市区首个“绿房子”特色立体景观;宿迁市农委庭院中央下沉空间以抽象的蔷薇花作为铺装图案,突显浪漫爱情的蔷薇花语,在提供休憩、表演、灯光秀等多种功能的同时,与西侧的爱情隧道共同打造爱情主题街区;宿迁市水务局庭院改造注重传承历史记忆,对部分墙基、门卫房、门牌号、宣传栏等现有建筑、设施适当保留和翻新,并进行艺术化处理,营造属于城市独有的单位大院文化印记。

“共享庭院”推行的背后折射出宿迁市住建局的创新管理理念,这样的创新在“具美评审机制”中同样得以体现。去年4月,作为宿迁市区民生园林绿化重点建设项目的鸣凤漙公园,在历时8个月的建设后正式投入使用。公园占地2.5万平方米,设“浪漫花径”、“水塬天地”、“水湾栈道”、“城市绿芯”四个功能区。其中,“水湾栈道”的概念取自黄河“九曲十八弯”的形态。古朴的木质栈道绵延曲折,好像一只金色凤凰安静地栖息在水面。古老的黄河与静谧的池塘流通交汇、蜿蜒流淌。同时,河岸两侧种植茭白、浮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营造出水绿相映的岸线景观。

鸣凤漙公园正是宿迁市住建局“具美评审机制”的一次成功实践。据介绍,“具美评审机制”旨在引入艺术力量方案创作和评审,创新引入画家、书法家、摄影家等艺术家参与项目的设计和评审,使园林绿化项目的规划建设更符合美学要求。为了推进相关机制,宿迁市住建局专门成立具美专家库,从宿迁市内外遴选出十多位知名画家、书法家、摄影家等作为专家库成员,从前期的景观构图到后期设计阶段对项目进行具美评审,确保景观营造更有艺术品位。为了避免在设计初期就出现审美偏差,宿迁市园林局在项目设计前期,就邀请相关艺术家率先介入,提出设计思路,经过反复推敲、比选,使方案内容不仅满足功能需求,更展现美学特征。同时,邀请具美评审在方案审查、工程施工、完工验收、工程养护等各阶段保持全程跟进,以帮助园林绿化景观尽快达到具美的境界。鸣凤溥公园正是宿迁市园林局运用具美评审机制精心打造的有特色、有品位、有视觉冲击力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

细数宿迁近年来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各项改变:鸣凤漙公园、下相公园、三台山森林公园古黄河水景公园等一批兼具文化底蕴和时尚元素的精品公园对外开放;千岛湖银杏大道洞庭湖樱花隧道、文汇巷紫薇大道等一批更具现代感的景观道路改造完成;国土西巷爱情隧道、黄河南路最美花街等一系列创意项目先后落地。在市民的感官中,一座“绿色之城”正在逐步呈现。

落实住房保障 打造“安居之城”

今年,省政府给宿迁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为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1万套、基本建成1.8万套;完成2013年底前开工建设公租房90%和2014年开工建设公租房85%的分配任务。截至10月底,宿迁市住建局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新开工24041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14.48%,基本建成24707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37.26%;完成2013年底前开工建设公租房分配12500套,分配比例为94.15%,完成2014年开工建设公租房分配1726套,分配比例为92.5%,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保障性安居工程关乎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为了让更多符合相关政策的群众能享受保障房,宿迁市住建局积极争取相关策应扶持资金,稳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今年以来,宿迁市住建局为破解住房保障资金瓶颈,先后组织各县区将棚户区改造资料和保障房建设情况资料整理收集归纳向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部门上报,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截至10月底,宿迁市共争取策应扶持资金48954万元,比2016年的44158万元多4796万元。在争取资金的基础上,宿迁市切实落实提标扩面工作,每年动态调整城镇居民中等偏下收入、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收入标准线。今年3月,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调整市区城镇居民中等偏下收入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收入标准的通知》,将市区城镇居民中等偏下收入、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收入标准分别由人均月收入1050元、770元调整为1800元、1200元,分别增长71%、56%,将更多住房困难群众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落实住房保障工作,近年来宿迁市住建局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与考核措施,从机制上保障相关工作的高效落实。今年,宿迁市住建局将公租房分配入住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考核范围,并将公租房分配任务分解到各县区,要求各县区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备案。在督查考核方面加大管理力度,通过现场查看棚户区改造现场和公租房分配入住情况,摸清底数,查清增量,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并一月一通报。通过督查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对进度滞后的县区,及时下发督办函,做到整改必跟踪,实行销号制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了争取政策性贷款,宿迁市住建局加强住房保障政策研究,创新棚户区改造方式,积极抢抓棚改机遇期,精心包装项目,加强与一些政策性银行进行对接、洽谈。

住房保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宿迁市住建局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工作力度,为宿迁广大群众打造一座“安居之城”。

关注群众福祉 打造“宜居之城”

2015年8月,宿迁市财政广场改造完成。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之一的财政广场总面积约两万平方米,通过新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优化植物配置,增加鲜花灌木及地面草坪,丰富景观层次,建设休憩廊架、漫步道、塑胶广场、儿童游乐场等,已经成为周边很多小区居民休闲娱乐的首选场地。

今年以来,“海绵城市”成为宿迁又一新的代名词。今年5月,宿迁市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功跻身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这意味着在“海绵城市”建设上,宿迁走在了全省前列。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宿迁市住建局牵头完成《宿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等17项相关规划,制定出台《宿迁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10个方面65项政策文件,梳理已实施的7大类52个海绵城市项目,系统整理了透水路面、雨水花园、旱溪、植草沟等技术措施和工程经验,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据介绍,当前宿迁市住建局已委托澳大利亚国家水敏型城市合作研究中心编制完成《宿迁市总体海绵策略》初稿,未来将借助更多外部智脑的力量做好海绵城市规划。

除了“海绵城市”,宿迁更是一座全国知名的“文明城市”。11月14日,中国文明网正式公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宿迁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夺取桂冠。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长期工作中,宿迁市住建局立足城建,文明创城,深入推进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集中整治、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工作,为宿迁市“创文”工作作出积极贡献,也因此在宿迁创文明城市庆功大会上荣获集体二等奖。

近年来,宿迁市住建局以创文为总揽,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一方面宿迁市住建局更深层面地发挥导则引领作用,把理念变为行动。从拓展延伸入手,不断加强导则体系建设;从严格规范入手,不断强化导则执行力度;从理念创新入手,不断深化导则引领作用;从加强培训入手,不断提升导则运用成效。另一方面宿迁市住建局更大力度抓好各项重点工作,把理想变为现实。加快推进并深化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公厕建设改造、水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街景提升、交通文明整治等工作,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落实,帮助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宿迁市住建局全力推动工作落到实处,把事理变成责任。城市的管理要通过精细化实现,必须沉下心来、扎扎实实抓推进。各地、各部门要把城市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常抓不懈。同时,进一步优化市县联动机制,精心设计、精品建设、精细管理,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海绵城市”与“文明城市”是宿迁如今两个美好的形容词,象征着宿迁在硬件设施与精神文明方面的双提升。宿迁市住建局积极参与这两项工作的落实,通过扎实的工作将宿迁建设成为群众心中的“宜居之城”。

培育产业壮大 打造“发展之城”

日前,宿迁市首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江苏兴邦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住建部审核,成功晋升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同时获得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实现宿迁建筑业发展史上特级资质企业“零的突破”。

宿迁市住建局以积极推动重点企业发展为抓手,带动建筑业发展。近年来,为扶持本市建筑企业资质升级,提升企业内生动力,打造建筑业的“旗舰”,宿迁市住建局专门成立企业升级服务协调领导小组,研究特级资质准入条件,邀请相关资质管理专家,在最大限度内给予资质晋升指导和帮助。通过近两年的跟踪服务,帮助“江苏兴邦”解决晋升特级资质所面临的问题,全力支持“江苏兴邦”创建特级资质企业。除了特级资质企业的零突破,今年宿迁市住建局共扶持4家企业晋升一级总承包资质,扶持7家企业晋升二级总承包资质。截至目前,宿迁全市共有建筑施工企业793家,特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31家,二级企业156家,三级企业526家,劳务企业79家。

数据显示,今年在宿迁市住建局的引导与支持下,宿迁全市建筑业运行情况总体转好。据预测,今年全市预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25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在外省预计完成产值为290亿元,同比增长3.94%,期末从业人员人数37万人,同比增长1.2%。数据的增长是依托于宿迁市住建局对于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工程总承包试点等创新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今年,宿迁市住建局将建筑产业现代化纳入全市建筑业目标考核,并分解到各县区及相关部门。与此同时,宿迁市住建局积极开展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统计评价工作,先后有1个基地、1家施工企业和2家监理企业列入全省首批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基地、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理企业名录,被批准的基地和企业将享受相关扶持政策。据介绍,截至今年底,宿迁全市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的装配式建筑项目面积完成15.03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面积完成7万平方米、竣工的成品住房面积完成4.45万平方米。在推进建筑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工程总承包试点工作也同步展开。今年,宿迁市住建局先后组织企业申报江苏省工程总承包试点企业5家和试点项目5项,其中试点项目数量为全省之首。宿迁市城投公司组织实施的永阳城市之家项目、市运河港区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运河宿迁港产业园(洋北镇)城镇化项目及宿迁激光产业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宿迁激光产业园二期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在推动建筑产业发展的同时,宿迁市住建局践行“低碳节能”的发展理念,大力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在建筑节能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宿迁的高星级绿色建筑快速发展。今年,宿迁市住建局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目前已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35万平方米,正在申报二星级以上项目超过15万平方米,预计全年可取得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识50万平方米。宿迁市区高星级绿色建筑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心城区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的在建项目3 个,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苏宿园区朗诗地块要求达到绿建设计和运营双三星级,恒大地块要求达到绿建设计三星级,碧桂园两个地块要求达到绿建设计二星级。全省首个绿色建筑小镇示范项目也在宿迁落地,今年,三台山绿色建筑小镇项目顺利通过省住建厅的评审,成为全省首个绿色建筑小镇示范项目,并获得今年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800万元,目前创建工作已经有序开展。

除了新建建筑,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也已初见成效。今年,宿迁市住建局积极采取措施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根据实际用能需求,指导宿迁学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17栋学生宿舍楼进行节能改造,宿迁学院和江苏润龙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主要对供热系统及浴室用能设备、供水系统节能改造,运用空气能热泵、太阳能等节能技术,淘汰原有蒸汽加热技术,改造建筑面积13.566万平方米,总投资316万元,预计节能量达35%以上。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筑节能低碳的发展路径。宿迁市住建局正在不断推动建筑产业发展,在“绿色发展”的指引下,逐渐推动宿迁发展成为创新绿色的“发展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