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城景区

两弹城景区

AAA级旅游景区

两弹城景区位于梓潼县城西郊长卿山脚下,与梓潼县城隔江相望。景区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为主体,东起潼江、西至何家湾、南临长卿山、北倚西记沟,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现存有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仿苏式建筑物167栋,其中包括“两弹元勋”院士宿舍、张爱萍将军曾住过的招待所(现称“将军楼”)、邓稼先旧居、大礼堂、院部办公楼、档案馆、模型厅、情报中心、科技人员住宿楼及防空战备洞等,是我国第二个--研制基地梓潼时期的首脑机关,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绝密工程,是不可复制的国防科研重要旧址。

四川梓潼:“五·一”游两弹城 感受爱国奋斗精神

彭彬 邱雨嫕 封面新闻记者 姚茂强 周洪攀

“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游客来到四川绵阳梓潼县长卿山脚下的两弹城,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党日活动。“两弹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在汲取“两弹一星”精神的同时,凝聚起爱国奋斗、只争朝夕的磅礴力量再出发。

5月2日,记者在“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看到,游客们游览大礼堂、办公楼、模型厅、档案馆、邓稼先旧居、将军楼等,结合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一份份详实的文献资料,感受老一 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精神,汲取“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磅礴力量。

“两弹一星先辈科学家们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他们那种爱国奉献的精神,给了我很好的启发。”游客唐薇说,她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向老一辈科学家看齐,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五一”期间,梓潼县中国两弹城持续不断的迎来了来自省内外的党员干部、游客。他们通过参观“两弹城”,观看大型情景剧《英雄丰碑》,该剧通过话剧小品、情景歌舞、诗歌朗诵等形式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 了终身献子孙”的家国情怀。

游客蓸丽方说:“今天才知道邓稼先除了是两弹元勋外。还是全国劳模。真了不起!”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像他那样,兢兢业业把工作干好,砺炼党性,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探访中国“两弹城”

点击查看视频

新华成都5月9日电 题: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探访中国“两弹城”

新华社记者任硌、袁波、李华梁

位于四川绵阳梓潼县长卿山的中国“两弹城”正大门(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夏日川北,群山环绕,苍松翠柏。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的中国“两弹城”曾经很神秘。记者近日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被称为“精英门”的正大门上,“两弹城”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柱上刻着“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这是1984年第二代核武器试验取得成功后,时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的邓稼先满怀豪情写下的诗句。

这是中国“两弹城”内一景(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往里走,一条条标语、一幅幅老照片,保存完好的大礼堂、将军楼、邓稼先旧居、战备防空洞遗址,让那段充满“硝烟”的红色岁月平添了几分厚重感。

在“两弹历程馆”里,讲解员龚照怡在介绍原子弹、氢弹模型(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在“两弹历程馆”里,讲解员龚照怡正在给参观的学生介绍:“这是我国第一颗核航弹的模型,长3米、直径1.5米左右,后面就是它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学生们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记者看到,馆内利用声、光、电等手段,通过实物、模型、影像资料和场景复原,展现“两弹”研制工作的艰辛历程。

算盘、计算尺这些文物都是激励后人艰苦奋斗的好教材。我们让文物‘回家’,让观众看到当年科研人员住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样的用具,了解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是怎样研制‘两弹’的,怎么样让中国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四川省梓潼两弹城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鲁蓉告诉记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目前存有2万多份图片资料、500多万字文字资料、3000余件实物。

在“两弹历程馆”的不远处是“将军楼”。1983年5月20日,时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来到长卿山视察中物院,看到科学家们在大山沟里艰苦卓绝地工作,即兴赋诗一首:“二十二年难忘情,崎岖道路信踏平。屡建奇功震寰宇,更创奇迹惊鬼神。”

这是中国“两弹城”内邓稼先旧居的书房(4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邓稼先旧居位于“将军楼”的正对面,二室一厅的平房前后,是一片香樟梧桐林,屋里仍保留着当年原貌:卧室里仅有一排书柜、一个铁架床、一个普通衣柜;办公室里有一张办公桌、一把藤椅、两个单人布沙发、一个小茶几,那台手摇式计算机和铁皮柜仿佛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不平凡。

记者注意到,简朴居室的墙上挂着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和邓稼先的手稿复印件,让后人有机会窥见他当时的内心世界。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弥留之际,仍嘱咐要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努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在邓稼先塑像前,众多参观者敬献花篮、驻足。科研工作者彭强说:“邓稼先告别家人‘消失’28年,在极其恶劣和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团队搞科研,确实是一个奇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90岁的傅依备院士说:“‘两弹一星’确确实实是在艰苦的环境当中,在条件很不具备的情况下搞出来的,所以这个精神我觉得是很了不起,这对于全国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只要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再困难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做好。”

这是中国“两弹城”内王淦昌旧居(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贫穷,没有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封锁,也没有限制他们殚精竭虑为国防未来布局的战略眼光;核讹诈、核威胁,更加坚定了他们把智慧、热血、青春,甚至生命献给祖国的决心。

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扎根荒原大漠、驻守密林深山,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铸就了 “两弹一星”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这是4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的中国“两弹城”全貌。新华社发(王曦 摄)

中物院搬离中国“两弹城”已有二十多年,这里如今已褪去昔日神秘的面纱,成为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经在此工作的几代科研工作者已离去或逝去,但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

“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

“两弹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焕发容光

“‘两弹城’丰富的廉政故事,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真正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好‘课堂’。”近日,四川省纪委监委干部在中国“两弹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切感受了老一辈国防科研工作者谱写的“两弹一星”精神。

▲ 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在“两弹城”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位于四川省梓潼县的中国“两弹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院部旧址,“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等杰出科学家,都曾在此隐姓埋名,完成了原子弹和氢弹的轻型化、武器化和小型化。如今的“两弹城”,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洁教育基地,更成了党史学习教育重要的“实景课堂”。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梓潼县充分利用“两弹城”红色资源的生动教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用思想的力量推动实践创新。  

“没有巨星大咖参演、没有华丽辞藻修饰,只有本地普通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的表演,实在太感人了,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把我们带回到20世纪60年代原子弹研制的现场……”梓潼县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情景剧《隐形的丰碑》受到党员干部的广泛称赞,该剧通过话剧小品、情景歌舞、诗歌朗诵等形式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崇高精神。

“为让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所有群体,在‘两弹城’学有所获、学有所悟,我们着力开办了话剧式讲演、沉浸式体验、互动式教学等内容 。”“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副院长梁胜朝介绍到。

话剧讲演,让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亮起来。紧密结合“两弹一星”精神、“三线精神”和“红军精神”等优质红色文化资源,以“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为载体,与省内外教育培训基地建立教学联盟,形成红色教育基地集群,开通分层分类的特色课程。针对党员干部,围绕“两弹一星”故事打造了情景剧《英雄丰碑》《国魂》等一批党史故事文艺作品课;针对青少年受众群体,创作了2个以学生研学实践为主要对象、以党的百年辉煌为主题的小型舞台剧课。

沉浸体验,让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活起来。打造了邓稼先小道现场情景教学点,邀请当年参与建设的九院老专家讲红色故事,在“情景再现”中重温红色岁月,感悟老一辈科学家鞠躬尽瘁、许党报国的绝对忠诚;大力开展“学党史铸忠魂——党员干部走进两弹城”系列活动,在“故地重游”中砥砺强国之志,厚植爱国之情。

互动教学,让党史教育学习“课堂”动起来。开办了《不忘初心跟党走“两弹一星”铸国魂—我们那些年》互动访谈节目。邀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专家委员会会员、干部学院教授、离退休老干部等百余名专家学者组成宣讲团,下沉到基层单位开展互动宣讲;运用互联网思维,开设网络微课堂,一大批“宣讲大V”通过互动讲解,让更多的党员干部通过移动客户端学党史、悟思想。

今年以来,10余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走进中国“两弹城”,接受精神洗礼 ,“两弹一星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迸发出新的活力,为广大党员干部“学史力行”指明了方向。

来源I 绵阳市梓潼县纪委监委

编辑I 杨智淋

视觉I 杨晓东

审核I 刘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