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

AAAA级旅游景区

“罗布林卡”在藏语中意为“宝贝园林”,是历代0喇嘛的夏宫(布达拉宫为冬宫),有人还把它称作“拉萨的颐和园”。

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0七世),是历代0-消夏理政的地方。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

罗布林卡现在被辟为人民公园,环境优美,建筑维修得也很漂亮,但是晨面的文物没有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那么丰富和吸引人。所以也有人戏称罗布林卡是"由一座水塔、两排工艺品商店、以及围绕着动物园的几座宫殿"组成的。

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0,它原是座汉式小木亭,后改修为观戏楼,东边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开阔场地,专供0-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它的北侧设有噶厦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每到夏日,布达拉宫内的许多政府机构,都要随着0-转移到罗布林卡办公。

18世纪40年代以前,罗布林卡还是一片野兽出没,杂草、矮柳丛生的荒地。后来,由于七世0喜欢并常来这个地方,所以当时的清朝驻藏大臣便为其修建了一座鸟尧颇章(凉亭宫)。公元1751年,七世0在鸟尧颇章东侧又建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三层宫殿--格桑颇章(贤杰宫),内设佛堂、卧室、阅览室及0神殿等,被历代0用为夏天办公和接见西藏僧俗-的地方。

新宫是坐落在罗布林卡内的名建筑之一。新宫内,栩栩如生的壁画丰富多彩。引人注目的是新宫北殿西侧经堂内画的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与八大弟子图。释迦牟尼画的最大、最细致,一幅善良平静的尊容。八大弟子形象很生动,那种静穆沉思的虔诚神态刻画得非常逼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精彩作品。

新宫南殿的壁画,从西沿北到东,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的一部西藏简史,它的内容包括:藏族起源、吐蕃王朝兴亡、公元846年至1391年西藏佛教后弘及噶当、噶举、萨加、格鲁等教派的陆续举起,1391年一世0根登竹巴出世至十四世0丹增嘉措于1955年从北京返回拉萨为止的各世0传记等共301幅画面。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罗布林卡路21号

类型:园林/花园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891-6826274

开放时间:

夏季时间:9:00-18:00;冬季时间:9:30-17:30

门票信息:

旺季80元/人,淡季60元/人

交通

乘2、14路等公交车在罗布林卡南站下车即达

罗布林卡,拉萨最大的宫殿!你却没有听过!

如果小编说布达拉宫相信至少百分之90多的朋友都会有印象,毕竟是在人民币上面的景点又有几个人会不知道呢?但是其实大部分的人对于布达拉宫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说布达拉宫的世界上最高的宫殿这点是无可厚非的,但很多人也误以为它的拉萨最大的宫殿,这点小编就要告诉你,你错了!

不知道在我们之中又会有多少人知道罗布林卡这个名字呢?同样是拉萨的宫殿但是这个却很少人知道。其实罗布林卡才是拉萨最大的宫殿!小编先来告诉大家这个罗布林卡的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吧,“罗布”是宝贝的意思,“林卡”则指园林,罗布林卡的意思便是宝贝园林。相比传统的藏式建筑,它里面的每一个单体建筑体量都偏小,建筑屋顶借鉴了汉族的屋顶样式,造型显得很丰富。

它除了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外,还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已达36万平方米,园内的每一处建筑、动植物壁画文物,都向世人讲述着西藏的风土人情和宗教历史。经雍正的批准,七世达赖每年夏季都在格桑颇章处理政务,此后经过历代达赖的沿用和扩建,罗布林卡便逐渐由疗养地演变为了处理政教事务的夏宫。

罗布林卡和布达拉宫相比起来实在是太鲜为人知了,就算是游客到了拉萨不了解的人根本不会知道拉萨还会有那么美的一个地方,就连历代达赖都会在每年夏季的时候到罗布林卡避暑,就可以相信出它的美丽了,如果你已经对那种游客必去的景点感觉到了腻,不妨换一个角度,罗布林卡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2017圆你西藏梦!你不需要开车,也不需要亲自做攻略,跟来我们专业团队拼车/包车/跟车走西藏,欢迎添加咨询。

-END-

运营人员:阿健

【leyoupintu】

色拉寺的红与罗布林卡的黄

文/白茶

西藏是一座色彩斑斓的城市,西藏的色彩是强烈的、纯粹的。且不说随风飘动的五彩经幡,也不说色彩艳丽的唐卡,也不说红白黄相调的布达拉宫,即使是色拉寺罗布林卡,色彩也是令人难忘的。

1.热烈的红

如果要你说出西藏三大寺,你可能会先想到大昭寺小昭寺。但是,西藏三大寺院,其实指的是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

听到色拉的名字,吃货们先想到蔬菜色拉和水果色拉,眼里心里都是七彩美味的食物。然而,此色拉非彼色拉。

关于色拉寺的来源也很有意思,据说有两种传说。一种是建寺的时候下了冰雹,藏语冰雹的发音是“色拉”,因此得名。还有一种就比较浪漫了,说的是色拉寺建立在美丽的野蔷薇盛开的土地上,而野蔷薇的发音也是“色拉”。

色拉寺在色拉乌孜山麓,下车后,需要走一段坡路,才能到达色拉寺的正门。进门后是一条宽阔的路。我们是想着去看色拉寺著名的辩经,去布达拉宫的路上,师傅就已经推荐了。

路上,有身穿红色服装的喇嘛们来来往往。在大路左边靠着房子边的一条狭窄的小路上,我们看到很多人在排队。朋友笑说肯定就是排队去听辩经的。我们便欢笑着,排在人群的后面。

排了20多分钟,队伍在慢慢前进,也不知前面还有多长。我们前面是一位老大爷,他头发已经灰白,拿着一本藏文的小册子在用藏语念经文,衣着破旧却十分虔诚。更前面是一位30多岁的男人,可能生活比较劳苦,他手上很多的茧子,手也因干燥开裂得很厉害。他几次试图跟我们说话,可是我们完全听不懂,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交流的机会。

我们又排了很久的队,才走到前面去问能听懂汉语的人。好不容易一个10来岁的孩子用磕磕绊绊的普通话告诉我们,这里排队是去祈福的,让高僧摸头顶(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们问他辩经在哪里,他指了指路。我们便放弃了排队,穿过一个铁门下到大路上。

往前走,才发现队伍像一条蜿蜒的大蛇,起码有两三里长。一路上有奔跑跳跃的孩子们,他们的鼻子上都有一道黑色的线。后来才知道,这是色拉寺的香灰,祈福的时候,高僧帮忙抹上保佑他们不受妖魔鬼怪侵扰,可以顺顺利利地长大。

走到了一处寺院,外面已经听见里面的喧嚣吵闹了。迈上台阶,进到一个院子里。只见蓝天下的院子里树木参天,已经是秋冬时节,只剩下了枝丫。地上是铺着的小石子,一大圈身穿红色僧衣的僧侣们,几个一组,有坐有站,正在激烈地辩经。

站着的穿着短袖僧衣的僧侣,拿着一串佛珠缠在光着的臂膀上,单脚站立,左脚抬起,弯腰高举右臂拍掌,跺脚问出问题。坐着的人则快速回答,等他回答完后,站立的人会作势拍他的脑袋对回答做出回应。辩经的每个人都大声说话,场中热闹极了。

过不多久,就看到站立问问题的僧侣开始身上冒汗,衣服开始湿了,也许是因为他有太多的肢体动作,像是经过了一场赛跑,又也许是思想的碰撞和对经文的热情让他们激动得冒汗了。

我们看了很久很久。虽然听不懂藏语,但是听着这激烈纯粹的辩论,感觉自己也似乎成了辩经的一部分了。

辩经来源于古代的印度,是佛法知识的讨论,以两个人或好几个人辩论的形式对经文教义进行提问,为的是辨明、切磋和学习,以更好地传承教义法理。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承。我们看到的不是苦行僧似的修行,不是我们心目中出家人的呆板和无趣。我们看到的是非常有生气的一群人,举手踏足间,在热烈地争论佛理,在忘我地挑战对方,也在快速地成长。

色拉寺的僧侣,穿着红衣,一静一动间那灿烂热烈的红色晃动,成为我记忆中难忘的色调。

2.萧瑟的黄

身在印度的达赖喇嘛也许梦里会无限怀念布达拉宫的巍峨,也会思念罗布林卡的温和细腻。罗布林卡在拉萨市西郊,是达赖喇嘛的夏宫。

这座美丽的藏式园林,名字的含义是“宝贝园林”。它占地36万平方米,约等于857个篮球场。园内有一座动物园,还有许多的奇花异草,和几座藏式风格的宫殿。

我们怀着好奇的心,走进了离布达拉宫不远的罗布林卡。罗布林卡跟圆明园有点相似,风格相比而言是比较休闲的。

进门后,看到了许多没有叶子的树木。秋风已经来扫荡过几遍了,道路上,是落下的枯黄的树叶。树林里,有一堆堆被打扫堆成小山的树叶,还有一些枯黄的草。远远望去,远处也是枯黄的山。

罗布林卡的建筑以‘颇章’(藏语意为宫殿)为主。我们发现这个词语的发音有点像“铺张”,这么多宫殿,不是一种“铺张”吗,这个发现让我们开心了许久。

我们先到了达旦明久颇章,又称永恒不变宫。去的路上是一条布满了翠绿竹子的路,景致十分幽深。到了路的中段,从右边拐进去,就到了达旦明久颇章。

它是十四世达赖喇嘛建立的。宫殿前面有一个圆形的喷泉,喷水的时候,应该很有西洋的意趣。宫殿有黄色的屋顶,被称为金顶。进门的帘布上,画了金色的鹿和法轮等,十分美丽。

宫殿里面有许多的房间,有一个房间的墙壁上的壁画,非常精美。壁画是连环画,画的是藏族的起源,不过因为整幅画是连着画的,所以我们这些不清楚藏族历史的人,只能看个山水和人物,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从达旦明久颇章的二楼房间的窗户往外望去,除了一两棵青松外,外面和树木和地面也是一片黄色。

我们后来又参观了格桑颇章,风格也基本相似,也是金色的屋顶和金色的墙壁。那里据说有一座阅览室,藏书丰富,是达赖喇嘛的图书馆

去的路上,有几座小的藏式建筑的湖心宫,湖水已经干涸,露出石板的地面。要是有水,映着蓝天,一定非常迷人。

我们在路上碰到一个老人,他主动用不熟练地普通话给我们指路。后来在各处宫殿里又遇见他几次,只见他拿着一小桶酥油和一些零钞,一座一座佛像去拜祭。在每个佛堂顶礼膜拜后,又添上一小勺固体酥油,再放上几张零钞,十分的虔诚。

他还告诉我们,格桑颇章外,门右边的尼玛石堆,如果是本命年的人,一边摸着石头,一边逆着时针转三圈,就可以去掉本命年不好的运气。我们赶紧学了他的样子,转了几圈。

有一个穿着僧袍的僧人,拿着一本经文,坐在廊下的阴影中看书,十分专注。我们经过的时候,他自顾自地翻看着书,一点也没有受到我们的打扰。正所谓“心远地自偏”。

最后我们去了金色颇章,也是黄灿灿的一座宫殿,跟其他的宫殿很相似。院子里是砍伐倒塌的大木头,被截成一段一段的,不知道要做什么。院子里荒草凌乱,像是许久没有人仔细打扫的样子。

我们沿着后面的路离开罗布林卡,天上飘着一小朵云,躲在高大的空空的树枝后面,像是离我们很远很远,离蓝天很近很近。

紫竹滴水:罗布林卡,巨变见证

2002年8月------

罗布林卡,系藏语“宝贝园林”之意,这里,过去是历世达赖的夏宫,今天为“人民公园”。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是一座幽雅秀美的园林风格建筑,远远望去似有苏杭园林之风雅情韵,据说这里是拉萨唯一能够生长竹节之地。这座占地36万公顷的园林建筑,始建于18世纪中叶,从七世达赖时期初建,经过历世达赖历时200年的扩建,成其风格,园内有辩经台、观戏台、湖心宫、龙王宫、阅经室等园林风格的建筑物,有格桑颇章、金色颇章以及后来修建的达米旦颇章等宫殿,过去它们是园内举行政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三座宫殿内壁画美妙无比,达米旦颇章的《西藏通史》壁画最令人瞩目。

过去在雪顿节期间,拉萨所有的大贵族、大活佛、地方政府的僧俗官员,都要来到罗布林卡陪达赖喇嘛看戏,并出席地方政府举行的酸奶宴会。演出在石板铺成的露天舞台上进行,上面张挂着硕大无比的黄色凉棚,宛如空中盛开的金色的云朵,象征着王权的至高无上,那时,达赖喇嘛坐在露天舞台西侧宫殿式的门楼上看戏,少数身份显赫之贵族陪坐于他的身边,僧俗官员按地位高低围坐在露天舞台两边,舞台东面满坐着平民百姓,他们大都来自市区与附近郊区。当时,罗布林卡只在雪顿节期间开放五天,表示神王、姓同乐,现在,罗布林卡为“人民公园”,成为大众娱乐休闲之地。

藏戏表演,是雪顿节主要的活动之一,雪顿节也是固定的藏戏节, 雪顿节期间的藏戏,主要在罗布林卡的露天戏台上表演。我第一次看藏戏,是在2000年春节前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到中央党校慰问演出,正好有朋友在党校学习,邀我同去观看,这是一台综合文艺节目,其中有几出藏戏演出片断。朋友让我坐在西藏班一位藏族县长身边,朋友之意是我听不懂藏文戏词时,可以向县长请教。演出时,县长看得非常投入、激动,虽然有时我很想知道戏中人物的对白及整出戏所表达的意思,但我的确不好意思打断他。开演后,看到县长那么忘情地看节目,我问了他几次后,实在不好意思再问他,打断他的兴致。县长来自于世界上唯一不通公路县—墨脱县,从县里出来要翻山越岭、骑马涉水,出来一趟或到一趟拉萨很不容易,能到北京学习,并看到来自家乡的节目,应该说是十分难的,县长至始至终激动而又激情地在看演出,节目最后藏族艺术家才旦卓玛演唱了《北京的金山上》、《翻身农奴把歌唱》两首歌曲。这次看演出,藏文节目,我几乎听不懂,但美仑美奂,空远深旷的舞台灯光布景,五彩缤纷的道具服饰,《格萨尔王》恢弘的气势,《文成公主》雍容高贵的气韵风度,深植于心。形式承载内容,从藏戏宏大的 场景表现、人物铿锵磅礴的对白之中,从色彩绚烂的背景变换中,让人感受到藏戏深厚的文化沉淀与蕴藉。

刚进藏工作,就赶上雪顿节,有一种兴奋之感,心里希望能够在节日期间尽量多的外出,去感受民族节日的气氛。雪顿节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来到罗布林卡,在行人的指点下,找到了藏戏表演的露天舞台处。露天舞台更像一个大坝子,只见坝子里已围坐了好几层人,我在一个能够看到坝子中间空地的地方,站了下来,只见坝子一侧围挂着一面类似幕布的大帘子,不时的有人从帘子里面进进出出,估计正在做开场的准备。观众们不时向帘子方向张望,等待着表演的开始,等待中的人们十分安静,很少大声说话,只是安静的等待着,喝着随身带来的酥油茶或是甜茶、青稞洒。看到不远处放着许多塑料凳子,便走过去,这时有藏族阿佳过来说五元钱租借,我租了一个凳子,踏踏实实地坐着等待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将开始的表演。帘子内,时而传出鼓钹之声,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见有人物出场了,表演正式开始,只见戴着面具,装扮有点像京戏里的武生的演员正在念唱词,接下来的演出,人物一个一个上场,一队一队上场接着又下场,念诵腔调奇特,似快板韵词激越,道具造型粗犷奔放、原始古朴,流畅明快,欢跃起伏,身边的藏族同胞,看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欢笑声、悲苦声,观众与人物同喜同悲,或许这正是艺术的感染力所在,让观戏者分不清是在观戏还是亲身经历着戏中人物之际遇。在此看了两三个小时,不见结束,问身边的看戏的人,才知道要一出戏演出一整天,下午4、5点钟才会结束,因为我几乎听不懂也不知道戏的内容,只能从人物的表情、唱词的声调或舞蹈的身姿中去感受藏戏艺术的内涵,因此,没等看完演出,我便从人群中挤了出来,顺着园内石子路径走去。

园内草坪处、林荫下,到处都是帐篷,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的藏族同胞正在这里过林卡,悠然自在。当我走近格桑颇章,左侧的大殿前大树下,有几个藏族老阿妈、老阿爸坐在树下喝茶,我走了过去,友好向他们道了一声“扎西德勒”即祝福吉祥如意之意,然后我拿出随身携带的杯子,用手指着请他们给我一杯酥油茶,因为我觉得他们年龄比较大,可能听不懂我说话,出乎我意料的是,其中一位年纪最长的老阿爸,用顺畅的汉语邀请我坐下,并从暖水瓶里给我倒了一杯酥油茶,并端起盒子里的干果请我吃,坐在他身边的老阿妈,也十分热情递着糖果给我。老阿爸问起我从哪里来,我告诉他我从北京来,要在拉萨工作两年,我问老阿爸的汉语为什么那么好,老阿爸告诉我他退休前,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工作,是藏文化研究人员,原来老阿爸是一个藏族学者,我便向他请教藏戏的一些的常识,老阿爸告诉我,藏戏传统演法必须先演开场戏,开场戏中必须有仙 多人与“甲鲁”、“温巴”一起表演的形式,同时传统的藏戏剧目中多以仙女、空行母化身等为主角,所以老百姓一般称藏戏为“阿吉拉姆”或“拉母”也即“仙女大姐”或“大姐”的意思。传统藏戏演法分三部分,第一部份开场戏“温巴顿”,猎人说唱之意内有戴着精致蓝面具的温巴多人,甲鲁二人和仙女多人出场,表演祈神仪式和歌舞,兼作介绍演员、招揽群众、讲解正戏内容等;第二部分是正戏,藏语名叫着“雄”,第三部分“扎西”,即戏结束以后祝福迎祥仪式,过去在这时接受观众献哈达和捐赠东西。后来,我在《藏族独特的艺术》一书中读到,传统的藏戏以《文成公主》、《诺桑王子》、《赤美滚登》、《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等八大剧目最为著称,其中《文成公主》是历史故事;《诺桑王子》、《赤美滚登》是佛经故事流传较早。西藏由于过去是农奴制社会,藏戏剧目中所表现的“众生平等”生命平等观,具有相应的人文价值。

众生平等,生命平等,雪域儿女世代的追求,终于,在五十多年前,迎来了这一天,西藏和平解放了,从此雪域天地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雪域儿女的生存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西藏从农奴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制度,雪域儿女当家作了主人。西藏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与全国人民一道,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迈步走向幸福的生活。翻身农奴得解放、迈步走在社会主义金色的大道上,才旦卓玛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全国上下。共产党改变了雪域儿女的命运,社会主义制度使雪域儿女过上了真正幸福的生活,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巅,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经历过旧西藏的苦与新西藏幸福的藏族人民最真切地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罗布林卡,昔日王宫,今日的“人民公园”,见证着西藏历史之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