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村

陶艺村

AAAA级旅游景区

陶艺村

陶艺村位于富平县县城北1.5公里处,是集吃、住、娱、购、游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国际陶艺博物馆群中的综合馆、北欧馆、美洲馆及法国馆、休闲广场、千亩果林苑、垂钓、陶艺制作等游乐设施已投入使用。果林园内现存各种苗木12万株,四季常青,到水果成熟季节,更是果香诱人,游人可以尽情品尝,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可以亲临其境,体验采摘乐趣。

从小山村到“国际范”——江西景德镇三宝陶艺村20年蝶变

三宝国际陶艺村一角。(新华社记者 田耘 摄)

新华社南昌3月31日电(黄浩然 田耘)江西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近日被英国国际陶瓷节选为合作单位。这意味着本年度英国国际陶瓷节优胜选手将有机会来三宝国际陶艺村生活和创作。

2009年,三宝国际陶艺村就已经参与到英国国际陶瓷节中,在正式成为合作单位后,陶艺村负责人李文英说:“十年来,我在这个活动上推广景德镇和三宝,这次被正式选为合作单位是对三宝的肯定,也让我更有信心。”

在距景德镇市区十余公里处,有个叫“三宝”的小山村。20年前,这里只有几处破旧的农舍,很多人不知道北宋年间这里曾遍布民窑和水碓,出产的瓷器进入寻常百姓家,并漂洋过海卖到外国。

20年后,这里已成为世界陶艺胜地,接待过近万名外国艺术家,重新散发出了原本的光芒。

2018年10月19日,三宝国际陶艺村工作室中,李文英(右二)正在向来自英国的陶艺研学团成员介绍紫砂壶的制作步骤。新华社记者田耘摄

李文英见证了这里20年的蝶变,她说:“我的人生是和三宝一起成长起来的。”

1995年,三宝国际陶艺村创始人李见深海外留学归来后,想在景德镇建一个私人工作室,于是买下了三宝村的几栋农舍,因地制宜改造扩建,并邀请美国加拿大等地陶艺家来交流。

李见深的妹妹李文英,在陶艺村初建时就辞去原本在九江的工作,来到这里负责接待国外驻场艺术家,安排其衣食住行。

李文英还记得初来时,自己拎着一只绿色的行李箱坐了一天的中巴车辗转到景德镇。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是艰辛的,买下的农舍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得亲自打理。最初李文英英语不好,不懂陶瓷,“抛家弃女”,还要忍受三宝村的荒凉和旁人的不解,一度令她备感孤独难耐。

2019年3月28日,李文英正在三宝国际陶艺村的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田耘摄

2004年,李文英和三宝国际陶艺村迎来了一个空前的挑战。当时恰逢景德镇千年庆典,李文英协助政府组织招募、接待近百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带着他们在景德镇参观、学习和交流。

“当时我一个人带着景德镇陶瓷学院8个学生,接待近百名国际艺术家。至今还记得那时累到声音嘶哑。”李文英说,“但是我很感激那次活动,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可以用英语介绍景德镇的陶瓷文化、陶瓷工艺和历史,就这样慢慢成就了三宝,成就了我的今天。”

千年庆典不仅是景德镇的转折点,也是打开三宝知名度的重要节点。同年,三宝陶艺村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

近几年,三宝国际陶艺村的规模已超过6000平方米,成了景德镇的新地标、众多国外艺术家的创作天堂。

2018年10月19日,来自新西兰的陶艺家埃丽卡·奥佩勒在三宝国际陶艺村的工作室里创作。新华社记者田耘摄

新西兰的陶艺家埃丽卡从10年前就来三宝进行创作。她每两年来一次,每次住两个月左右。对于埃丽卡来说,三宝的原生态环境和安静的氛围能让她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

借助三宝国际陶艺村影响力,整条山谷演变成一个艺术聚落,虽是山间小庄,却已蜚声海内外陶艺界。

近5年,小小的三宝村又“冒”出了上百间陶瓷工作室,13名外国艺术家、115名国内艺术家常驻这里,到处是不同肤色的艺术家和风格迥异的艺术品。

“三宝是许多人心目中的陶瓷‘圣地’。”李文英感慨地说,“正是因为他们对三宝的爱,才让我更坚定了守护它的决心。”

国际陶艺家、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村长李见深大师一行再度来华深度考察

2019年7月29日,国际陶艺家、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村长李见深再度莅临华宁县进行深度考察,此前李大师曾于7月5日、7月7日两度到华宁考察,华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梁玉浩陪同考察。

李见深大师利用两天时间先后实地考察了冲麦、茶马古道西沙映月、碗窑村、民间手造一条街,对华宁现有的传统建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查,对华宁古建筑的保护及修缮设计提出了自己的创新理念,并对华宁乡村建设项目充满信心,对传统建筑本着保护与修缮相结合,创新规划设计的原则,尽量还原历史文化传统风貌,为华宁打造国际陶都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和文化气息。

自7月6日国际陶都大会以来,华宁县委政府积极与建立工作室的19位大师及签约企业家们保持密切联系,在陶都建设过程中,各位大师、企业家或再次深度考察华宁、或对华宁陶瓷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全县形成一股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陶都建设在路上!

陶瓷服务中心张子鸿供稿)

没落的村庄改造后成为国际陶艺村?三宝村的因瓷再兴。

景德镇城东南十余里有一片小村庄,名为“三宝”。此地为瓷源,有着1000多年瓷土开采历史

相传,三宝村从宋代开始出产瓷土,因每日出产的优质瓷土价值三个金元宝而得名。后从宋初到明万历700多年间成为景德镇瓷土原料重要矿产地和最具代表性的古瓷窑址,其生产的影青瓷居全国之首。至今,湖田窑遗址、杨梅亭古窑址遗迹均保存完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很难想象,这个村庄曾因瓷土矿关闭而凋敝不堪,泥泞小道,垒土房。直到1998年,陶艺家李见深在这里买下一个叫“四家里”的几幢老房子。他按着自己心中梦想的“陶”花源的样子改造了它们,他在里头生活、写作、画画、烧陶......起初只有他个人的工作室,后来慕名而来的陶艺爱好者越来越多。陶艺游学热因此引发,三宝村也日渐规模。

三宝村与人们印象里的景德镇还有些许差异,这是个闹中取静的小天地。仿佛隐居在桃源,却又不乏烟火气。整个村子看似普通的很旧的农家小院。进入门内是一个陶泥标志物,里面嵌了很多瓷片、陶艺作品,院子里有从外面引入的小溪,水清见底,躺着的瓷碗、瓷片,有的掩埋了一半在泥里,古老的木制农具和当地的日常用品静静地待在一边,原木的门上贴着的大红春联。原木的长凉亭,原木的农家的米桶是椅子。这里随意、简单、毫无章法、却野趣天成。

这里引入了不少文化业态,三宝蓬艺术聚落则是其一,他们想打造一个以艺术家为核心的生活圈与秀场,定期举办论坛,关键词是开放、多元和引领。国庆期间,三宝蓬艺术聚落每天都推出不重样的主题活动,如陶艺评论沙龙、色釉瓷绘作品展、茶食器主题展等,假期前五天便接待游客五六千人次。

因“匠从八方来”,构成了三宝多元的思想和人文。在三宝蓬艺术中心,一场展现5名年轻艺术家关于“形而上学”艺术创作理念的“边缘,新秩序的寻找”展览,被人们称为一场关于陶瓷艺术的实验展和一场探求艺术秩序的新尝试。中心总经理肖学锋说,这里经常举办各类论坛、展览、读书会、诗歌会等,让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最值得一提的是,由景德镇市珠山区主办的“三宝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从最初的“对话三宝——千年瓷都的美丽乡愁”到“守望千年 创意未来”再到“设计的力量”,为艺术家们解决了不同时期的方向困惑,引领了产业发展。

三宝村沉淀的文化资源被盘活,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陶瓷文化的集聚效益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