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园景区

独秀园景区

AAAA级旅游景区

独秀园是以陈独秀墓为核心的大型人文景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庆市十里铺乡林业村境内,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物,是《新青年》的主编,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至五届总书记。

1942年,陈独秀病逝于重庆江津,1947年其灵柩回安庆葬于安庆市北郊叶家冲,1998年,陈独秀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国家文物局、省、市文物局拨专款对墓冢进行修葺。安庆市政府于2004年筹建独秀园,2008年三季度独秀园一期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2009年10月,陈独秀纪念馆竣工开放。现在的独秀园占地110亩,墓地1058平方米,包括陈独秀墓,浮雕墙,陈独秀纪念馆等景点。

惊雷浮雕总长60米、高度4米。展示陈独秀的一生,分4大部分:第一部分英年志气,第二部分惊天动地,第三部分开天辟地,第四部分浩然正气。

石牌坊汉白玉材质,五门寓意着陈独秀为中共一至五届总书记,高19.19米,宽10.09米,分别寓意着运动发起时间和陈独秀的出生日期。“独秀园”为赵朴初的集字,“民主、科学”为陈独秀手迹。

柏林墓道由凹凸不平的黑色大理石板铺成,象征着陈独秀坎坷不平的一生。墓道两旁林立着整齐、挺拔的翠柏,为墓园区营造了一个庄重肃穆的纪念氛围。

陈独秀墓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陈独秀与其原配夫人高晓岚的合冢。1947年,原葬于江津的陈独秀由其三子陈松年遵母亲遗嘱将其灵柩连同棺木迁回安庆合冢。自1979年起,历经3次扩建。现为高度4米,直径7米,汉白玉贴面的半球形墓冢。墓碑上“陈独秀先生之墓”七个字采用唐代欧阳询的正楷。

纪念水塘:在原来天然池塘的基础上改造。方方正正的水塘寓意着陈独秀一生清清白白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如镜的水面寓意历史是一面清澈明亮的镜子,她告诉人们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功过是非自有公论。

新青年碑刻是目前国内关于书籍类的最大的雕塑作品。正面是该杂志正式更名后的第二卷第一号的封面,背面是陈独秀于1915年发表在杂志创刊号上的《敬告青年》一文的六个标题。该文是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于六项标准中的一条红线是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铜像,青铜铸成,高6米、底座3.5米。铜像展现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礼教、旧文化,宣传新思想、新学说的光辉形象及饱满革命的开创精神。

安庆市独秀园布局提升规划及陈独秀陈列馆设计和陈延年陈乔年雕塑设计公开征集方案获奖名单公示

为落实 8 月 13 日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委员会 2021 年第六次主任(扩大)会议的工作要求,8 月 25 日,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安庆市独秀园布局提升规划及陈独秀陈列馆设计方案和陈延年陈乔年雕塑设计方案公开征集公告,截止9 月 30 日共收到24个单位(个人)投稿31个设计方案作品。其中安庆市独秀园布局提升规划及陈独秀陈列馆设计方案13个,陈延年陈乔年雕塑设计方案18个。

2021年11月8日上午,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召开独秀园布局提升规划及陈独秀陈列馆设计和陈延年陈乔年雕塑设计公开征集方案评审会。邀请陈独秀亲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知名设计院等单位11名专家,组建了方案评审委员会。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积极探讨、现场评分,方案评审委员会最终评选出安庆市独秀园布局提升规划及陈独秀陈列馆设计方案和陈延年陈乔年雕塑设计方案获奖方案。

安庆市独秀园布局提升规划

及陈独秀陈列馆设计方案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一等奖 《革命的阶梯》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徐玺南

一等奖 《五星光辉》

上海华墨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周敏杰

二等奖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 时治宇

二等奖

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胡锦珊、周文竹、徐春宁

二等奖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翔

三等奖 《红色记忆》

上海华墨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蒋宇文、吴昊

三等奖

上海华墨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孙懿博

三等奖 《彩云》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徐玺南

三等奖

合肥景风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李峻峰

陈延年陈乔年雕塑设计方案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二等奖 《舍生取义》《为理想而奋斗》

作者 潘松

二等奖 《觉醒》《为理想而奋斗》

作者 潘松

三等奖

杭州上春雕塑艺术有限公司 安江川

三等奖 《觉醒年代》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夏万

三等奖

芸一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汪昊

下一步,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此次公开征集和评审结果向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委员会主任(扩大)会议报告,并按会议要求和评审会的意见,组织开展深度设计并形成最终的安庆市独秀园布局提升规划及陈独秀陈列馆设计方案和陈延年陈乔年雕塑设计方案,提交组织实施。在此过程中,也欢迎海内外的热心人士,特别是安庆籍老乡进一步提出宝贵意见。(联系人: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科梁高峰,电话:0556-5186051,18956991811邮箱:3571568966@qq.com)

独秀园记

大年初三,驱车路过安庆,顺便拜谒了陈独秀墓。车下高速,在百度导航的指引下,拐进一条会个车也似乎有些困难的狭窄村道,寻找墓的所在地——“独秀园”。不由得怀疑此行能否达成目的,同伴也揶揄:新年新始,却来一个陌生的地方寻找一个不相干的人的墓,还是在这样冷冷清清的荒郊野外,真是莫名其妙。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这样安慰自己:非常之人,必有非常际遇,名垂宇宙、万人景仰固然遂人所愿,寂寞孤独、少有人问津也乐得悠闲清静,未尝不好。独秀先生生前风云激荡,听惯了看惯了人世的纷争,也许身后他要的就是这样的安宁呢?

还好,没费周折,来到了“独秀园”门口,出人意料,虽然拜谒的人不多,但也不算冷清,停车场还有邻省的旅游大巴;更出人意料的是墓园的规模也不小,进入墓园,迎面一座六柱五门石牌坊,中间一门的门楼上镌刻“独秀园”三字,左右两侧刻有独秀先生一生倡导并手书书的“民主”和“科学”,牌坊前的广场对面是一组浮雕,名为“惊雷”,展示陈独秀波澜壮阔的一生。穿过石牌坊,便是长而宽的墓道,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陈独秀雕像、新青年碑刻、纪念水池和陈独秀墓冢,其格局让人想起中山陵。只是中山陵依坡而建,拾级而上,更加庄严肃穆。上大学时多次游览中山陵,做老师后又多次教学课文《巍巍中山陵》,所以记忆比较深刻。于是,在独秀园走走看看,不时地拿它和中山陵比较。

看到牌坊上刻的“独秀园”三字,我想到进入中山陵也是一座石牌坊,不过只有3个门楼,中间门楼上刻的是中山先生的手书“博爱”,而不是“中山陵”。独秀先生和中山先生一样,都是中国现代史上划时代的的人物。中山先生首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国民党,推翻帝制,提出三民主义,缔造中华民国,国人尊称他为“国父”,真可谓名至实归,不过称他的墓园为“陵”,却让一些人心生疑窦,古代只有帝王之墓才称为“陵”,中山先生一生以推翻封建帝制为己任,身后却留下充满封建帝王色彩的“中山陵”,岂不有违的本意?也许,真因为如此,“中山陵”只是口头称呼,而无文字碑刻的事实了。

如此一想,倒为“独秀园”的命名叫好了。独秀先生创办《新青年》,扛起“民主”和“科学”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大旗,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尽管他的后半生充满争议,不当的宣传让他在很多国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执行者”,是一个“托派主义的反革命者”,然而,纵观他的一生,“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始终铁骨铮铮,胸怀坦荡,以“独秀园”命名他的墓园,客观公平,堂堂正正,又不惹政治是非争议。

我有些疑惑,为什么牌坊是六柱五门,比中山陵还多两个门,旁边一位游客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因为他担任中共一至五届总书记,我猛然惊醒,是呀,在党内,谁的地位能够超过他呢?可在我们印象中却模糊不清,甚至是反面人物,历史的吊诡也许就在于此吧!

参观墓园,总会关注到碑铭字刻。在“中山陵”,除了中山先生的“博爱”、“天下为公”、“浩气长存”、“民族、民权民生”等手书外,当然也有国民党大佬兼书法家谭延闿、于右任、胡汉民等人的题款。“独秀园”的碑铭字刻,除独秀先生的手书“民主”“科学”外,另有三处使用集字的形式:牌坊门楼上“独秀园”集赵朴初行楷,浑厚饱满,雍容典雅;墓道中陈独秀雕像基座上“陈独秀”三字集王羲之行草,飘逸洒脱之中又有浩然之气;墓冢前的墓碑“陈独秀先生之墓”集欧阳询楷书,挺秀遒劲,高雅雄浑。这种集字的形式恐怕是最适合像陈独秀这样盖棺而未定之人的。你想,在此情形之下,可以去请谁来题写呢,谁又会愿意题写呢?

据说,自陈独秀之墓由他的三儿子陈松年从江津迁至此地后,光墓碑就换了四次:“先考陈公乾生之墓”、“陈公仲甫字独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陈独秀之墓”、“陈独秀先生之墓”,看得出,前两次独秀后人所立,后两次应是官方所立,独秀墓能够由官方所立到最后称呼中加“先生”二字的微妙变化,让人对政治的风云诡谲唏嘘不已,也不由得佩服“独秀园”建造设计者的“集字”镌刻碑铭的巧妙心思。

体现这种巧妙心思的设计还有墓冢前的纪念水池,旁边的说明文字是:“在原来天然池塘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方方正正的水池寓意着陈独秀一生清平正直,胸怀坦荡,如镜的水面寓意历史是一面镜子,终究会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是什么,怎样还原?写作此文时,手头正好有1979和2009两个版本的《辞海》,对比一下对“陈独秀”条目的不同阐释,似乎能说明这个问题。

1979版生卒年后直接说字号,没有总的评价,最后说他“死于四川江津”;2009版起首在字号前总的评价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对他的死,表述为“在江津病逝”。对他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绩,并无异议,只是详略不同;可1979版并未像2009版一样提及他领导五卅运动和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对他的右倾错误,1979版表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后期,党内以他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形成投降主义路线,放弃对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对蒋介石的反革命进攻采取妥协投降政策,使革命遭到失败。”2009版的表述是:“大革命后期,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致使革命在国民党右派的突然袭击下遭到失败。”对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前者强调主观因素,后者突出客观因素。

对他最具争议的托派反革命问题,1979版这样表述:“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的职务,但仍坚持错误。其后,和托洛茨基分子勾结,成立反党组织。1929年被开除出党。同年12月,纠集彭述之等81人发表《政治意见书》,反对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2009版表述简单客观得多:“1927年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后参加中国托派。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另外,2009版还比1979版增加了陈独秀遭国民党逮捕的事实:“1932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7年获释,出狱后主张发动群众抗日,拒绝国民党的高官厚禄,在四川江津以教书为生。”

30年两个版本对陈独秀的评价,不能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至少也体现了历史巨大进步。也许,在很多问题上,我们对历史的客观公正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尽管很多时候,要以很长的时间和恒久的耐心去等待。

献礼祖国,瞻仰独秀园

导语:2021年7月29日上午,为积极响应暑期三下乡红色实践,大连海事大学“江淮儿女,百年红歌”实践团队一行前往了位于安庆市郊的独秀园,进行了实地社会实践活动。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陈独秀先生在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不但影响了当时的青年人,对于21世纪的我们同样有启发,引导我们去思考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上生活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新青年也。”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新青年的第一人,陈独秀先生首先竖起“科学、民主”的旗帜,影响了一代青年,扬起了时代的风标。

7月29日,时值上午十点,骄阳似火。虽然非常炎热,我们实践团队仍满怀热情地来到安庆市郊的独秀山。独秀山下有一座独秀园,园中安息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领导人陈独秀先生。独秀园分成两个部分:陈独秀纪念馆和陈独秀墓园。

一走进纪念馆,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馆内悬挂着的一副陈独秀书写的对联: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这是他当年在狱中题赠刘海粟的一副对联,可这又何尝不是他自身的写照!我们一边参观纪念馆,一边听讲解员讲解和补充。看完、听完后,我头脑里冒出了几组关键词概括先生:壮烈,硬汉,巨人、伟人……

而今,那些开天辟地的宏图,纵横捭阖的雄文,语惊四座的辩才,那些叱咤风云、出生入死的壮举,一切都随江上吹来的西风悄然逝去了。留下来的,是太多的慨叹,太多的怅惘,太多的迷惑,太多的疑问。百感交集,万般无奈。

出了纪念馆,我又来到墓园区,虽然烈日下的气温有四十多度,可我却浑然不觉。我仔仔细细地参观着墓园的每一个片区、每一个角落。整个园区占地150亩,高大挺拔的松柏树环绕整个陵园。

图为独秀园《新青年》石雕

我来到浮雕《惊雷》前。这座浮雕壮观气派,以汹涌澎湃的长江波涛为基调,一是寓意陈独秀先生波澜壮阔、曲折非凡的一生;二是寓意先生一生始终与长江结缘。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为先生作证,先生壮烈雄伟的一生都与这条民族之河共荣辱。

图为独秀园浮雕

我来到墓园的牌坊前。这座五门六柱汉白玉牌坊,牌坊宽19.19米,寓意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高10.9米,寓意陈独秀的生日10月9日。五门寓意陈独秀一生与五有缘,陈独秀一生5次赴日本、5次被捕、当了5届党的领袖、最后于42年5月去世。牌坊上的“民主”、“科学”四字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思想理念,也是从他的遗稿中取用的。

我来到陈独秀铜像前。栩栩如生的铜像透露出陈独秀追求民主、向往科学昂扬精神。铜像两边,摆放了两块大石头,分别刻着“民主”和“科学”---这是陈独秀一生高举的两面大旗。据说这两块石头分别取自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寓意一代伟人陈独秀是由江淮大地孕育而出。

图为陈独秀先生铜像

我来到墓冢前的一方水塘边。平静的水面如同一面镜子,是否在告诉人们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历史最终由人民来写,功过自有公论;平静的水面,是否还寓意着陈独秀一生淡泊明志的风格?

最后,我终于拾级而上,站在了一代伟人陈独秀安息的墓冢前。这里安息着陈独秀与他的原配夫人高晓岚。整个墓园非常的幽静、安详。今天的独秀园除了我们几位实践队员外,没有其他游人,陵园在蝉鸣声中和骄阳之下愈加显得安静。这样最好,先生需要安静,先生需要思想,先生不要游人如织——这里欢迎虔诚的拜谒者,欢迎民主和科学的信徒,而不是那些仅仅游山玩水的人。

驻足,沉思,鞠躬…

离开独秀园之前,我和同行的实践队员留下几张合影,作为留念。

回顾整个墓区的布局和建筑,庄重而又质朴,简朴之中很好地诠释了陈独秀的思想理念和一生经历。其实,对陈独秀来说,他的丰碑并不在“独秀园”中,而是在千秋青史中,在亿万人心头,是多少云雾烟雨都掩盖不住的。

最后向先生鞠躬,示以缅怀敬仰之意。感悟先生敢为人先的精神,实践队员心有所得,更觉吾辈之重任。

愿为中国民主与科学的彻底实现而不懈奋斗!愿以己之力发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在独秀园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