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洪泽湖大堤旅游 洪泽湖堤坝

导读:洪泽县洪泽湖大堤旅游 洪泽湖堤坝 1.洪泽湖堤坝 2.洪泽湖水库 3.洪泽湖堤坝上的花 4.洪泽湖大坝在哪 5.洪泽湖汛期 6.洪泽湖大堤 7.洪泽湖水利 8.洪泽湖防洪 9.洪泽湖流域 10.洪泽湖水利工程 11.洪泽湖大堤什么时候修建

1.洪泽湖堤坝

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圆。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唐·白居易《渡淮》

纵目长湖水,空濛远接天。不风还激浪,无雨亦生烟。大贾千檣集,长堤一线悬。那堪回首忆,鱼鳖泣当年。——清·王春芳《洪泽湖远眺》

这两首古诗的写作时间,跨越千年,而描写的地方,同是现在的洪泽湖一带。千里长淮,汇于洪泽,昨日沧海桑田,今朝烟波浩渺。

淮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地质时代,洪泽湖却是年轻的湖泊,今天意义上的淮、湖汇一的浩渺“天鹅湖”,真正形成的历史仅有八百余年。洪泽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淮河流域环境的剧烈变化,尤其是南宋以降七百多年的黄河夺淮史,对于黄河、淮河、大运河等河流的变迁产生深远的影响。伴随着洪泽湖的出现、扩大和泛滥,淮河下游的很多古代城镇遭到灭顶之灾,汉代始建的临淮郡城、富陵县城,唐代兴起的泗州城,还有繁华千年的洪泽古镇等都沉沦入湖中,黄、淮、运河交汇处的甘罗城淮阴故城清河县城等也因洪涛而被废弃。岁月悠悠,洪泽湖历经沧桑剧变而成今日之模样,千秋兴替,几多世事沧桑,古城兴废,不禁使人心怀“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黍离之悲。唐宋以前,洪泽湖并不存在,今天的洪泽湖东南部盱眙观音寺、洪泽蒋坝等地区,在唐宋以前,广布一些规模较小的湖泽,如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淮河在盱眙附近,自西南至东北方向,冲破盱眙-龟山诸丘麓的阻隔,穿过这些湖泊形成的洼地,纳汇泗水等河流,在苏北云梯关逶迤注入黄海。

隋大业元年(605),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即汴河。汴河自洛阳经过汴州(今河南开封)、穿过今河南省东部安徽省东北部,绵延而至今江苏盱眙县河北岸的古泗州城,穿城而过,注入淮河。同年,自山阳(今淮安淮安区)到江都(今扬州),连接淮河和长江的邗沟运河重新修浚。隋炀帝的御驾船 浩浩荡荡地从东都洛阳沿着新修的运河前往江南。隋炀帝途经汴淮交汇处的盱眙,兴建都梁宫,途经西晋邓艾开辟的破釜涧(今盱眙县北洪泽湖南岸周边地区),时因大雨,洪水泛滥,遂改破釜涧为洪泽浦。“洪泽”湖名,由此而来。

到了南宋建炎二年(1128),东京留守杜充掘开黄河大堤,由此拉开七百多年的黄河夺淮史。南宋绍熙五年(1194),黄河在河南阳武(今河南原阳)决堤,滚滚浊流冲至山东梁山泊因地形限制而分为两支,南支洪流与泗水汇合,一直向南流入淮河下游的清口(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南码头镇附近)。自此以后,黄河夺淮之祸,更加肆虐。数百年间,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倾泻在苏北平原上,黄淮合流以后的淮河下游河道逐渐被抬升,淮河入海通道不畅导致淮水倒灌,常年泛滥成灾。淮河下游两岸的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逐渐汇聚成湖,洪泽湖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危害日益加重。直到明清时期,万顷洪泽,泛滥江淮,愈加一发不可收拾。

为治理水患,历代在洪泽湖区域便修筑有堤坝等水利设施。明代后期,黄淮水患日益严重,治河名臣潘季驯以“蓄清刷黄”为方针主持对于洪泽湖的系统治理工程。其中,自万历六年(1578)开始,在洪泽湖东岸,从清口附近淮河之畔一直延伸到洪泽湖东南盱眙县境内地势较高的地方修筑一道防洪堤,这就是著名的高家堰。明万历八年(1580)开始,高家堰连年加固,一直延续二百多年,先是在北段改建石砌工程,以后逐步向南砌筑。至清乾隆十六年(1751),北起淮安府清河县马头镇(今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南到盱眙县蒋坝镇南的湖边冈阜(今江苏省盱眙县观音寺镇堆头村一带),全长近七十公里的高家堰全面筑成。明清两朝“蓄清刷黄”成就了高家堰这样的古代水利奇观,但也使洪泽湖成为著名的“悬湖”,形成了“堤堰有建瓴之势,城郡有釜底之形”的局面。淮河下游的自然环境产生剧烈的变化。水无定势,汪洋恣肆,再加上滚滚而来的黄河泥沙在黄淮运交汇处累年推积,彻底改变了黄淮平原乃至洪泽湖区的地理面貌。

“蓄清刷黄”成就了古代水利奇观,但也使洪泽湖成为著名的“悬湖”,形成了“堤堰有建瓴之势,城郡有釜底之形”的局面。在高家堰大堤南端的三河口(今盱眙观音寺至洪泽蒋坝一带)附近,清代水利部门修建了仁、义、礼、智、信五个减水坝,当洪水上涨时,用减水坝以分洪使洪泽湖水溢流至高家堰东边的洼地中,以保护堤防,防止或减轻黄淮洪水险情。为了顺应天意,朝廷选用具有封建传奇色彩的“五常”对应于道家的水、火、金、木、土五行,以希望用次信条来防洪固堤,保障江淮。然而,世事难料,清咸丰元年(1851),淮水异涨,洪泽湖水溢出,高家堰南三河 口“五坝”中的礼字坝被洪水冲坏,坝下冲跌出深潭,从礼字坝废弃,涛涛湖水从决口处下三河口,向东注入宝应湖高邮湖中,滚滚黄淮之水,辗转而汇于长江。从此以后,淮河入江水道渐成雏形。

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归,于山利津入海,结束了长达七百余年的夺淮历史。此后,凡遇淮河、大水年份,洪泽湖水东流入高邮湖、宝应湖而不能容纳之时,三河口“五坝”悉数开启,淮河洪水便汇集于高邮湖中,向南经淮扬运河在扬州以南三江营注入长江。而原先淮河下游入海之道,由于黄河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淮水无法通过,逐渐废弃。淮水东侵,高邮、宝应、邵伯湖地区受淹,里下河一带往往沦为泽国,苏北百姓的洪灾损失惨重。

中国的建立,令祖祖辈辈江淮儿女“淮水安澜”的梦想终化为现实。1951年5月15日,毛泽东在授予治淮委员会等单位的锦旗上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淮河及洪泽湖地区的综合治理进入新时期,淮河入江水道的整治和疏浚,也成为治淮工作的重中之重。悠悠秋风去,淮水自汤汤,洪泽湖的千年形成史已经成为一部“化沧海为桑田”的壮丽史诗。

2.洪泽湖水库

洪泽湖南北长度60千米,东西宽度58千米。

  洪泽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介于北纬33°06′~33°40′,东经118°10′~118°52′之间,环湖为洪泽、泗阳泗洪、盱眙4县和淮阴区。为淮河中游末端最大拦洪蓄水综合利用的平原湖泊型水库,面积3,18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总库容130亿立方米。

3.洪泽湖堤坝上的花

京杭运河沿途主要与五大水系沟通,由南向北分别为: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与海河

  一.钱塘江

  目前,京杭运河杭州段从武林门运河码头向东,过艮山门到三堡,由三堡船闸与钱塘江沟通。

  历史上,运河则是在六和塔附近,现在仍然叫闸口的地方进入钱塘江。从闸口向北,到凤山门水城门(即运河上的城门,目前仍保留完好),这一段叫龙山河,水城门往北,现在叫中河。中河到体育场路以北与东河汇合后向北到坝子桥。人力将船翻过坝后进入艮山门的运河口,与现在的京杭运河并轨。目前,中河,东河已成为城市内河,在河坊街新挖一段河道,使断河头在新宫桥与中河连通,用作城市雨水排放和景观之用。

  至于萧山西兴到宁波的浙东运河则是京杭运河派生的一段支流而已。

  二.长江

  运河由南往北到了镇江,江南运河与长江交界口为江南第 一闸——谏壁闸。为了拉直航道,加大运量,1976年1月开挖谏壁闸,至1981年完工,2000年前后又进行了扩建。运河船由此过长江抵对岸的扬州港继续北上,进入里运河。

  历史上,镇江的京口渡口离谏壁10多公里。京口的老渡口于闸的遗址至今仍在,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与扬州的瓜州古渡口遥遥相望,成为当地旅游一景。正如北宋王安石所说:“京口瓜洲一水间。”

  三.淮河

  京杭运河从扬州向北到淮安,这一段叫里运河。到了淮安,运河理应与淮河相交。然而,东流入海的淮河不见了。那么,淮河下游这一段到哪里去了呢?原来这一段淮河在南宋时期(1128年)黄河决口被黄河“夺淮入海”。即被当时的黄河兼并掉了,成了当时黄河的下游入海口。而黄河由于走向不定,1855年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后改道经山东入渤海。原来经江苏入黄海的这一段黄河改称古黄河(或故黄河,废黄河)。而淮河从桐柏山伏牛山发源地东流,流入洪泽湖后结束。

  当流入洪泽湖的水太多时则泛滥成灾。历史上这一地区多灾多难。1951年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修整加固了洪泽湖堤坝;修挖苏北灌溉总渠(从洪泽湖开始到盐城入黄海);修二河闸,沟通了总渠运河与洪泽湖;修筑了长650米的三河坝。当洪泽湖水位太高时,可向当地三河泄洪。三河与白马湖,高邮湖相通,再与运河沟通并轨流入长江。在淮安运河南闸附近有苏北灌溉总渠与京杭运河连通的运河闸。这一系列水利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淮河水系的平衡,让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目前淮安南的运河南闸仍然相当壮观,运河分为六个水道,其中有三道闸,三道坝,运输十分繁忙。难怪历史上漕运总督要设在淮安(原名楚州)。

  四.黄河

  黄河,炎黄子孙的母亲河,世世代代在华夏大地上恣情流淌,哺育了中华各民族无数优秀儿女。可她又是一位任性的母亲,时不时会发一点小脾气,一伸胳膊一踢腿,决堤了,改道了。1855年河南铜瓦厢的决口,让原来向东南徐州,淮安方向流入黄海的黄河,在兰考附近改向东北方向流淌。留下兰考的一地黄沙和山东的一片菏泽,大摇大摆地在泰山北面向东北方向流入了渤海。

  就是这一任性,在梁山县北部一个叫孙楼村的地方,黄河把山东境内的京杭运河拦腰冲断。从此京杭运河断航,让当时清朝的漕运受到严重冲击。天无绝人之路,十九世纪中后期,公路,铁路,海运逐步发展,弥补了这一缺憾。1902年清政府正式宣布漕运结束。

  (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运河水为何通过隧道,穿黄河底而过,后边另外介绍)。

  五.海河

  海河因天津而举世闻名, 津因海河而变得重要。海河全长只有50多公里,从天津市金刚桥起至流入渤海的天津港止。金刚桥往西为子牙河,往北叫北运河,到通州;往南过杨柳青到山东临清叫南运河(以前又叫卫河)。南运河与海河交叉处为一公园,建有引滦入津纪念碑。目前,南北运河水量充沛,水质不错。

  北运河到北京通州北关闸为止,即为京杭运河之终点。至今尚有一道二闸和一道泄洪闸遗址。附近还有一处当时专门存放木材的码头遗址,叫皇木厂村,现在遗址上已盖了一座清真寺

  从通州北关闸向西到北京积水潭,1293年元始祖忽必烈下令挖河,叫通惠河。意为“永远通达,惠及大都”。在通惠河上,离通州八里的地方有一座桥叫永通桥,又称八里桥。桥下有闸,桥两侧护栏雕饰十分精美(1446年建),保存完好,十分珍贵。通惠河后来由于缺乏水源等种种原因而湮没。壮美的永通桥和杭州的拱宸桥遥遥相望,给人们对京杭运河留下永远的思念。

4.洪泽湖大坝在哪

淮安的洪泽湖大堤,雄伟宛如水上长城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由广陵太守陈登主持建筑,初为30里,始称“高家堰”。明永乐年间,河漕督运陈宣在武墩至周桥之间兴工修堤,明万历年间,总理河漕潘季驯将大堤延筑至蒋坝,至此,洪泽湖大堤基本建成。

石堤全长百余里, 雄伟壮观,蜿蜒曲折共108弯,犹如“水上长城”。长堤沿线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高良涧青龙庵三国时大将邓艾饮马池遗址、九龙湾周桥大塘乾隆御碑、滚水坝、黄罡寺、三河闸等。

如今,千年古堤两侧遍植树木,宛如游移欲飞的巨龙依水而卧,人行其中,倍觉“浩渺云烟笼细浪,空蒙雨色入重渊”,是一处天然大氧吧。洪泽湖大堤被江苏省文物局纳入江苏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荐名单。2006年05月25日,洪泽湖大堤作为汉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5.洪泽湖汛期

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英三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大旱之后持续降雨。6月以来,由于降雨量偏少、沿淮季节性用水量加大,淮河干流水位每天以5公分到10公分的速度下降。至6 19日上午8时,蚌埠闸上水位17.09米,比常年同期偏低1米。而从6月26日开始,淮河流域出现大到暴雨过程,绝大部分地区降雨量100毫米以上,笼罩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由于王家坝上游河道陡,来水迅猛,造成水位上涨迅猛,涨幅达到7.8米以上。

二是地形影响。淮河上游基本是山区丘陵地带,坡大流急,而淮河水系最大的湖泊洪泽湖由于多年泥沙淤积、加高加固,河底已高于淮河河床,形成“地上湖”。再加上蚌埠闸到洪泽湖间100多公里落差只有4米,致使淮河洪水越到下游流速越缓慢,往往一次洪水过程长达30天。

三是暴雨频繁,持续时间长。淮河流域的暴雨多发生在6月到8月,其中6月、7月主要受梅雨锋影响,降雨强持续时间长,导致汛期高水位持续相当时期,很容易造成流域平原的内涝。

6.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水库最大库容135亿立方米,是因洪泽湖大堤才形成洪泽湖水库(也称洪泽湖),是中国最大平原水库。

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原名高家堰,堤长67.26公里,堤高3-9米,结构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近年(截至2011年)加固了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提高到16米。

7.洪泽湖水利

高家堰,即洪泽湖大堤。洪泽湖大堤是世界上最长最宽、有着"水上长城"美誉的人工河堤。洪泽湖大堤的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区蒋坝镇。洪泽湖大堤结构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洪泽湖大堤既是先民综合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水系的工程。又是一处可作为文化研究、旅游发展的历史文物、治水丰碑。洪泽湖大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洪泽湖防洪

洪泽湖水库最大库容135亿立方米,是因洪泽湖大堤才形成洪泽湖水库(也称洪泽湖),是中国最大平原水库。

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原名高家堰,堤长67.26公里,堤高3-9米,结构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近年(截至2011年)加固了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提高到16米。

9.洪泽湖流域

洪泽湖水库最大库容135亿立方米,是因洪泽湖大堤才形成洪泽湖水库(也称洪泽湖),是中国最大平原水库。

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原名高家堰,堤长67.26公里,堤高3-9米,结构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近年(截至2011年)加固了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提高到16米。

10.洪泽湖水利工程

如果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线作为南北分界线,那么沿线的洪泽区为地跨南北方。

洪泽区隶属江苏省淮安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洪泽湖东畔,因湖设置,借湖得名。位于东经118°28'-119°9'、北纬33°02'-34°24'间,西依洪泽湖,与泗洪县泗阳县隔湖相望,东挽白马湖,与淮安区、宝应县金湖县水陆相依,南临淮河入江水道,与盱眙县毗邻,北濒苏北灌溉总渠,与淮阴区、清江浦区接壤。洪泽肩挑两 (洪泽湖、白马湖),四面环水,素有“淮上明珠”、“鱼米之乡”的美称,湖滨新兴生态旅游城市。

11.洪泽湖大堤什么时候修建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的淮安、宿迁境内,长约65千米,宽约24.4千米,面积约206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9米,最大深度4.5米。洪泽湖全湖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洪泽湖水产资源丰富,又是航运枢纽,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淮河是洪泽湖的主要水源,流入量占流入总量的70%以上。洪泽湖出水水道主要有四个:淮河入江水道、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



在古代洪泽湖并没有如今辽阔的水域,最初只是一些浅水的小湖群,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汉朝之后,很多小湖已经消失,水面缩小,改称破釜塘。三国时期,魏邓艾在此筑堤造湖以供屯田之用,称白水塘,史载“周围250里,开八水门,溉田1.2万顷”,大概位置在今洪泽湖东南角。



隋朝时,隋炀帝杨广乘龙舟游扬州,一路干旱,经过这里时喜逢大雨,湖水大涨,高兴之际将其改名为洪泽浦。唐朝时又改称洪泽湖,洪泽湖之名由此至今。但是唐朝时洪泽湖的水域面积并不大,直到南宋绍熙五年,即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黄河改道南流,夺泗入淮。在之后的几百年间,淮河由于失去入海水道开始在今洪泽湖一带潴水,加上黄河水的倒灌,洪泽湖一带的大小湖泽逐渐连成一片。



但是,真正使得洪泽湖面积大幅扩大,完全形成则是在明清时期。黄河夺淮入海,泥沙淤积,入海水道河床越来越高。黄河水患频繁,严重威胁到京杭大运河的安全,这对于钱粮依靠江南的明朝朝廷来说,是决不允许的。嘉靖时期,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潘季驯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颇有成效。他发明束水冲沙法,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黄方略和“蓄清(淮河)刷浑(黄河)”以保漕运的治运方略。简单来说,就是加高加长洪泽湖大堤(高家堰),用淮河的清水来冲刷黄河河道,将泥沙冲入大海。但是潘季驯碰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功亏一篑,因为不断加高高家堰,洪泽湖水位上涨,势必会淹没湖南岸明祖陵,对古代任何帝王来说,水淹祖陵都是不可触碰的逆鳞。

Hash:35e49b148ff6c8c94e3f431687e2d39bd9e5df26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